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23.54 KB
- 文档页数:6
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长清区乐天小学孙延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研究仿生的一般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
2、能力目标:注重事实与生活,通过合作与交流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鸟窝和蜂窝的图片。
画面展示的是什么?看到这两幅照片你能想到我们国家哪两座非常著名的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师出示对比图。
讲述:中央电视台在采访鸟巢和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时,他们表示,设计的灵感均来自大自然中的生物—鸟和蜜蜂的窝。
看来,生物的本领真不小,它们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一些启示,人们根据这些启示可以做许多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新授1、辨认麦冬叶及韭菜叶出示麦冬叶及韭菜叶,学生辨认。
介绍麦冬(课件展示),讲述:这种植物是禾本科植物,因为冬天时也像绿油油的麦子一样,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就是这两种植物中的一种,使老师付出了血的代价,在采集时把我的手弄破了,谁会是凶手呢?请同学们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抓出凶手?2、学生观察抓“凶手”(说生物特点)你认为谁是“凶手”?你的证据是什么?请你把证据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麦冬所具有的什么呢?(特点、特性等)(板书:生物特性)3、讨论如何验证想法(1)讲述: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带有锯齿结构的植物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植物的破坏力要大,所以老师的手就被划破了是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需要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做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做模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板书:做模型)。
(2)认识做模型的工具及材料,并进行讨论如何做模型。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做实验,验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小比赛)(实验汇报的形式一改常用的学生汇报,教师补充的形式,而是采用的“小比赛”的形式,旨在完成汇报的同时,激励学生乐于参与)(板书:测试模型)讲述:通过“小比赛”我们得知,带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确实比没有锯齿结构的材料破坏性要大。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实录 1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
3.通过对本课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观察材料﹙新鲜葱叶,粘扣,鸡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硬币若干、卡纸两张、双面胶、两块木块作桥墩)。
学生: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课前活动: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块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首先请出参与我们活动的神秘嘉宾(出示鸡蛋),是什么?生:鸡蛋。
师:这可是一个生鸡蛋,为了把它带来我在盒子里塞上了棉花,谁知1 / 16道这是为什么?生:鸡蛋易碎。
师:是啊,蛋壳轻轻一碰就碎,如果我这样用力去握,鸡蛋会不会碎?生:会碎。
2生:不会碎。
师:谁想来试一试?(找个不是很强壮的学生)师:你就这样握.使劲,再使点劲。
下面同学我们一起为他加油。
(生加油)师:好,停下吧,谢谢你,我们再来找一个更强壮的同学来试一下,你来吧,使劲,再使点劲,加油,好,停下吧,谢谢你,请回。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的大力士所握的鸡蛋生:完好无损。
师:是啊,蛋壳轻轻一碰就碎,可是我们却使劲没有把它握碎,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些有趣科学道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的世界,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准备好了吗?上课。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屏幕出示苍耳。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3.了解仿生过程,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认识什么是仿生,并且尝试仿生设计。
4、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队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尼龙搭扣、苍耳、带葱叶的大葱若干、勾码若干个、鸡蛋、同样的白纸2张,硬卡纸1张、胶棒,三角支架(可用长方体物品代替)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直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界的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老师身上沾满了苍耳)苍耳。
仔细观察,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生说2、有人受苍耳特点的启发完成一项发明——那就是瑞士的梅斯特拉尔先生发明的尼龙搭扣。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你都在哪儿看到过它?4、出示苍耳和尼龙搭扣观察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说搭扣上的小弯钩与苍耳的刺是多么相似呀!想不到吧,一个小生物竟然能引起一个发明。
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探究活动(一)研究葱叶的性能。
1.玩大葱,找发现。
(1)寻找大葱叶子的特点。
这个大家都认识吧!(大葱)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你发现了吗?学生自由交流。
说一说(2)圆筒形的叶子有什么好处呢?叶子向上生长、更加牢固你说的真有道理。
是呀,它直直的长在地里,风都不能把它吹弯,你能把它吹弯吗?想不想试一试?(3)吹葱叶。
咱们动动嘴巴吹一吹,看看谁的力气最大。
(学生吹葱叶)我看到有的同学的脸都涨红了,腮帮都鼓得圆圆的,可是葱叶却丝毫没有被吹倒的迹象。
生说一说你吹葱叶的感觉吗。
这说明了什么呢?圆筒形能使葱叶牢固。
(4)捋平葱叶。
如果我把圆筒形破坏掉,看,我把葱叶捋平,看还用把它吹弯吗?它自己就弯了?咦,这说明了什么呢?圆筒形牢固,不容易弯曲。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本课的名称: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活动准备:葱叶(新鲜、较硬的)、钩码10个、白纸2张,双面胶,三角支架,剪刀,细绳。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你想看吗?(生:想)边看边思考这段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相传鲁班在一次上山砍柴的时候,被树叶划破了手,于是想到,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样工具来割断木头该有多好,于是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发明了锯。
)师:鲁班是在一个叶片的启示下发明了锯。
生活中人们根据生物的启示做了很多的发明,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生物的启示”一课。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到底给了人类的发明创造哪些启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葱叶的启示。
(一)研究葱叶的性能1、师:这节课,我们就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入手,(出事葱叶)这是什么?【版书:葱叶】师:你能把它吹弯吗?(指名学生试一试,生:吹不弯。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生:不容易弯曲,承受力非常强)师:那,如果我把它剪开,谁在来吹一吹。
【师把葱叶剪开,让学生吹一吹】生:很容易吹弯了。
2、师生交流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原来的葱叶吹不弯,而现在的葱叶就吹弯了?你们猜一猜,可能与什么有关?(空心是什么形状?【版书:筒形?】)3、探究问题:师:葱叶的筒形结构有什么优势?(葱叶是筒形的,筒形的葱叶可能比平面的葱叶承受力强。
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青岛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启示》这一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并能够掌握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启示,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2.生物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生物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生物中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生物?二、呈现新课(10分钟)1.展示多组生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描述,归纳和总结生物的种类。
2.教师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三、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10分钟)1.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细胞结构、生长习性、生活环境等。
2.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体内结构、生活习性、生存方式等。
3.介绍微生物的分类方法:细菌、病毒和真菌。
四、生物对人类的启示(15分钟)1.分小组讨论: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启示?通过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五、小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生物的种类;通过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规律和特点。
同时,通过讨论生物对人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生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改进措施:1.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比较,加深对生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2.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学生玩葱叶的典型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模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样进行仿生;知道人们能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
本课的教学活动就是按照“让学生经历仿生过程——了解人们的仿生成果——观察生物的性能,进行仿生设计、发明创造”的思路设计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具备自主研究的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虽然同学们生活中见过,但不一定去研究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测,精心设计实验、合作研究,科学分析结果,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探究时空,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仿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葱叶仿生实验。
难点: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评价任务1.做葱叶仿生模拟实验,知道仿生设计的过程。
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仿生物品。
教学准备葱叶(新鲜、较硬的)、钩码、白纸,双面胶,三角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剪刀,细绳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或多媒体展示《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2.鲁班是在一个叶片的启示下发明了锯。
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生物都有着超群的本领,带给人类很多启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生物的启示”一课。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1.这节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生物——大葱。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葱叶,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提出什么问题?2.师生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剪开看一看。
25 生物的启示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实验。
2、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愿意交流与合作。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科学知识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二、教学准备:教师: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等于本课有关的资料等。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鲜葱叶、,纸、双面胶、砝码、剪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实验。
难点: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四、教法与学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五、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当堂检测题、小组互评加星法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生:喜欢!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老师这有三枚熟鸡蛋,其中一枚老师扔到桌子上,鸡蛋怎样了?生:碎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鸡蛋皮薄。
生:鸡蛋皮易碎。
师:既然这样,我们能不能用手把它握碎呢?生:能。
/不能。
师:下面我们请两位男同学来试一试,比一比。
其他同学来呐喊助威,好不好?生:好!师:那就一起来喊“加油”吧。
生:加油,加油!师:时间到,咱们来采访一下这两位同学。
感觉如何?生:很累!师:鸡蛋破了吗?生:没有!师:同学们来看,薄薄的蛋壳却不易被握碎。
聪明的人们就模仿蛋壳的特点创造出了好多奇特的建筑。
(播放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等建筑图片)边播放边解释。
师:他们是怎样进行发明创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二)、学习目标展示师: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来看大屏幕。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的启示》一课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启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亲历仿生科学过程,唤起学生对身边生物性能的观察、研究和模拟。
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
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剪刀、砝码、鲜葱叶、纸、胶水、不同形状的树叶等,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
自由活动分两部分:一是教科书展示了一幅猫头鹰在夜间展翅欲飞的美丽图片,学生提出:“如果人的眼睛具有猫头鹰眼睛的……”给学生留有科学预测的空间,激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求生物的性能,进行大胆的设想、仿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二是让学生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填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两个建议性活动内容:一是继续调查身边的仿生实例,了解人们是怎样模仿生物设计产品的;二是将水滴在新鲜的荷叶正面,观察有什么现象,认真研究其中的奥秘,设计仿生物品。
把仿生探究拓展到课外,使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勇于尝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实物奥秘的欲望,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
二、教学目标:1、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仿生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放在支架上的蛋壳两个、新鲜的大葱三棵,铅笔二支,记录纸一张,圆筒纸一张,平板纸一张,螺母若干个)苍耳、尼龙搭扣【学具准备】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观察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四、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葱叶和蛋壳的启示。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仿生过程:知道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过程与方法。
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重难点分析:了解仿生的整个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韭菜、葱叶、一角硬币、一元硬币等生物材料、实验报告单、1/2 A4纸张(模型)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葱的启示(一)产生问题,提出假设1、播放视频,其中有高大的树木、宽大树叶的植物。
2、讲述:(结合视频)在自然界中,植物为了生存,特别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都会想尽办法长得更宽或者更高。
3、讲述:认识这两种植物吗?葱和韭菜都是草本植物,为什么葱长得高?韭菜就低矮一些呢?大家手里也有,对比着仔细观察,看小组能找到葱长得高的秘密吗?(板书:葱)4、学生分组观察。
(每组准备韭菜和葱)5、学生汇报提出假设。
(粗、根、多层、空心)6、提问:大家见过长在地里的葱吗?我拍了张照片,一起来看(投影:长在地里的葱)。
葱直直得长在地里,风都不容易把它吹倒。
大家认为影响葱长得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汇报(因为粗—比较一样粗的葱叶和韭菜叶、空心(画图)—和结构有关系、多层—去除几层试验效果,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层的结构、根——拿在手里的部分作比较)7、提出假设:通过我们的分析,猜测葱长的高是和它的结构有关系。
(二)实验验证1、提问:我们把葱的这种结构称为管状(板书:管状)结构,像韭菜叶这样的先叫它平面结构吧。
管状结构和平面结构相比有什么好处呀?对于葱长得高来说,有什么帮助呢?再观察一下手中的葱,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生物的启示》课堂实录及反思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仿生过程: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过程与方法。
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新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了解仿生的整个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衣+外套+苍耳、尼龙粘扣、葱叶、花蛤壳等生物材料、实验报告单、1/2 A4纸张(模型)放大镜(学生桌上)五、教学设想:1、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
2、通过猜测,了解放生发明的过程以解决重难点。
3、自主探索生物特点,亲历仿生过程,巩固重难点。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叫“看到了想到了接龙”,看谁的脑子反应快。
生:看到了棉花,就想到了树枝。
生:我看到了树枝,就想到了树叶。
生:我看到了树叶,就想到了树。
……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海阔天空地进行了联想,在这节课里我们也会用到联想,希望你们继续发挥你们宽广的思路。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上课好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解除师生陌生感,缓和学生的紧张气氛。
(二)上课过程1.兴趣导入师:前天我们交流的时候,同学们给我提出了各种各样好玩的地方,昨天抽空我出去玩了玩,确实非常好玩。
在我回来的时候发现身上贴了些东西,我觉得特别的有意思。
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齐:想……师:真想看?生齐:真想……师:那我就让大家看看。
我看看还在这儿吗?在这儿呢!(脱下外套,露出里面毛衣上粘的苍耳)大家认识我身上是什么吗?生:认识……师:你说是什么?生1:是苍耳。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1:就是原来上过科学课的时候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