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1.35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导语】下面我们将有一次美妙的知识旅行,来吧,小朋友,你还等什么呢?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重要知识点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
【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像螺丝刀等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叫简单机械,又叫工具。
2、什么叫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3、什么叫杠杆?有几个点?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
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4、杠杆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杠杆也不费力杠杆。
5、支点到力点的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支点到力点的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也不费力,支点到力点的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6、写出省力,费力,不省也不费力的杠杆各一个。
省:钳子,不省不费:天平,费:镊子。
7、什么是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8、什么是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9、什么是动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它可以省力。
10、什么叫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二、填空题1、开瓶器是一个(省力)的杠杆工具,夹子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钉书机是一个(既不省也不费力)的杠杆工具。
2、小杆枰也是一个杠杆类工具,制作小杆枰时,要固定好提绳的位置,不然,做出来的小杆枰就不能准确称出东西,提绳的位置实质就是杠杆(支点)的位置。
3、生活中的轮轴工具不少,如(水龙头)、(螺丝刀)、(方向盘)等。
4、在生活中,我主要运用了轮轴的省力作用。
既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
5、使用斜面时,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6、螺丝钉运用了(斜面),有(省力)作用。
7、在自行上有许多简单机械,如车头是(轮轴);脚蹬子是(轮轴);链条具有(传递动力)的作用。
8、轮轴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轮组成,并能绕着共同的轴心转动的装置,轮轴也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当大轮带动小轮时,是省力杠杆,大轮越大越省力,小轮带动大轮时,是费力杠杆。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光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在空气中、在纯净的水中,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笔直的光柱(如夜晚汽车大灯的光柱)、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区域。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物体的位置等因素来改变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2.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都能反射光。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如,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是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了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光滑,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会沿着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反射光线比较集中;漫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会看到筷子在水中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生活中的放大镜、老花镜等都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变得发散。
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
利用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成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文必背内容
汇编
1. 第一单元
-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
- 科学常识:地球绕太阳运动,影子是物体遮挡光线所成,水是透明的;
- 认识小动物:蚯蚓、蜗牛、螃蟹、桑螵蛸等;
- 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花、果实、种子等。
2. 第二单元
- 水资源的利用: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污水处理;
-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 认识水循环: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流水在自然界循环;
- 认识不同水域环境,如江河、湖泊、海洋等。
3. 第三单元
- 空气与健康: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保护空气的方法;
- 认识空气:空气的组成、特性、测量;
- 认识常见的气象仪器:温度计、气压计、风向标等;
- 认识不同天气特征,例如晴天、雨天、雾天、天气图。
4. 第四单元
-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
- 认识自然灾害:火山、地震、海啸、台风等;
- 认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如减少能源消耗、分类垃圾等。
5. 第五单元
- 认识日常光源: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 认识光的传播:光线传播的直线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
- 应用鸟嘴镜、显微镜等观察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 实验加深对光的认识,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走光线、根据影子判断时间等。
6. 第六单元
- 认识简单的电路:电线、电源、开关和灯泡组成的电路;
- 学会安全使用电的常识:使用电的注意事项、家庭用电安全;
- 认识简单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如电风扇、电冰箱、热水器等;
- 实验探究简单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安全使用规则。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IE o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且赞。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1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缝左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覆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礴蚯,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到电朝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4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Jit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1.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如酵母菌,还有一些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滑 轮 滑轮类型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 省力 改用用力的方向 既省力又转变用力方向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作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9.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 各种简洁机械的比较:12.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 自行车上的各局部应用了哪种简洁机械?杠杆 简洁机械举例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 盘山大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其次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 (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简洁弯曲和断裂。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清单第1课放大镜1.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楚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叫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4.放大镜的镜片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类似放大镜镜片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观察对象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
(2)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作用:放大作用,聚光作用,成像作用。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计算机的屏幕,看到的线状物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7.放大镜的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就越大。
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8.自制放大镜的材料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了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水中的微生物等。
3.显微镜的发展经历了金属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三维的原子结构图。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5.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带我们走进微观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6.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2024年新编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1-1.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凸起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另外,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1-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1)透明(2)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薄;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1-1.水滴、装满水的烧杯、烧瓶等玻璃器具也有放大作用。
这些器具和放大镜的共同特点都是:中间凸起,透明的。
1-1.英国教主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发明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1-1.远视眼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会缩小物体图像。
1-2.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
1-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
1-2.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擦拭。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两点:(1)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标本的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字母“P”在显微镜下为“d”。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2.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放大更大的倍数,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到200万倍。
1-2.科学家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SARS病毒。
1-2.滴管的作用吸取少量的液体。
1-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3.我们能用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1)蝇的复眼是有很多的小“眼睛”组成的(2)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3)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4)蚜虫喜欢吸食枝叶上的汁液,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的天敌是草蛉。
1-3.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我们应将物镜下方的透明罩紧贴物体,再进行调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6、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
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1、小臂骨像是一根(),一端是肘关节处,是();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
三、连线题。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四、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
8、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
9、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
10、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
11、摩托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