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坝隧道穿越煤层地段施工技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5.67 KB
- 文档页数:3
隧道穿越岩溶及煤层地段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研究阶段报告中铁XXXX有限公司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06年9月隧道穿越岩溶及煤层地段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目录1概述 (2)2隧道穿越岩溶区的主要岩溶类型研究 (4)3岩溶处置技术研究 (13)3.1 隧道岩溶处理的原则 (13)3.2基本处理方法研究 (13)3.3 大面积渗漏和局部渗漏岩溶水的处理 (16)3.4溶洞的处理 (20)3.5暗河的处理 (21)4 岩溶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22)4.1注浆机理研究 (22)4.2注浆工艺研究 (23)4.2.1试验研究 (23)4.2.2岩溶涌水段快速通过施工技术 (31)5 基本认识 (34)6隧道穿越煤层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35)1隧道穿越岩溶及煤层地段快速施工技术研究21概述岩溶是地表水、地下水与可溶性岩层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岩溶形态景观的总称。
岩溶管道是由地表水通过落水洞或漏斗等转为地下水的竖向管道和地下各种形状的输水管道及地下水流出地表的溶洞或暗河出口,以及地表溪流转为地下水的伏流口等部分组成。
它是由一系列岩溶管道子系统组成的岩溶管道系统。
地下水在可溶性岩层介质中的存在形式有呈面状分布的网状流和聚集在岩溶管中的管道流,其中威胁施工安全的是管道流,这不仅是因为岩溶管道中有大流量、高水压的瞬间突水,而且,还有地下水与沉积在管道中碎屑物质混合涌出的地下泥石流。
岩溶产生主要有三个条件:第一,可溶性岩石是岩溶产生的物质基础。
例如,隧道穿越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石膏、芒硝、岩盐等地层时,受地下水作用可能出现溶蚀现象,石灰岩以溶解作用为主,白云岩则主要通过渗透一溶蚀一分解一淋滤一崩解作用发生破坏。
第二,地质构造与地层结构的千差万别确定了岩溶类型的多样性。
岩体结构、构造以及岩层产状、接触关系,层厚、断裂、褶皱、节理、裂隙、软弱夹层,风化程度等地质特征决定了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向斜构造比背斜构造岩溶发育强烈,向斜构造的核部岩溶发育比两翼强烈,背斜构造的两翼比核部岩溶发育强烈;当隧道穿越可溶岩地层的节理、裂隙、断层等结构不连续面时,易遇到溶隙、溶管、溶洞、溶腔或暗河。
穿越煤层采空区大断面隧道配套施工工法1.前言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邻近或者穿越采空区隧道施工的实例不断涌现,采空区的探测、围岩加固的标准及处治方法等技术难点已成为隧道施工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面临不少隧道穿越采空区地段公路的修建技术难题,十分有必要形成一套有效的施工工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在穿越煤系地层时,由于采空区的存在,采空区内积水可能沿着构造裂隙渗入隧道,造成涌水、软化围岩以及腐蚀工程材料等问题。
此外,现场施工还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爆炸、既有巷道失稳等现象。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韶关市芙蓉隧道施工时,考虑到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通过将“综合探测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探测”+“研制新型水泥-粘土稳定浆液进行注浆治理”+“三台阶法、无轨运输出碴等高效开挖方法”相结合,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该法较好的解决了穿越煤层采空区大断面隧道施工难题。
2.工法特点2.1通过探地雷达、TSP、超前钻孔、加深炮眼并结合红外探水等综合探测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有效探测,并采用瓦斯探测器对瓦斯进行探测。
2.2基于探测结果,确定不同采空区治理原则、治理方法及治理效果检测,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2.3考虑现场粘土料充足,采用稳定性好、结石率高及环保廉价的粘土水泥稳定浆液,进行采空区充填处理。
2.4采用三台阶配套工法进行隧道开挖、无轨运输出碴,可使用大型设备,工效高。
3.适用范围适用于穿越小型煤层采空区公路及铁路等不同类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
4.工艺原理首先,采用多手段综合测试法对采空区进行探测,施工过程中加强瓦斯检测预报及防治。
如:采用TSP和超前钻孔、加深炮眼、红外探测等综合手段对掌子面四周不良地质和含水情况等进行探测,采用提出的探地雷达新技术对隧底采空区进行探测。
待探测完毕后,结合提出的注浆加固标准,采用研制的粘土水泥稳定浆液实施注浆。
待注浆完毕后,采用三层短台阶,分部平行开挖,分部平行施作初期支护,仰拱、填充紧跟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初期支护体系,有效抑制围岩变位,经量测监控信息反馈,指导施工及调整支护参数,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瓦斯的监测。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卢永飞,张颖摘要黄土隧道的工程性质非常复杂,在地下水异常丰富地区的黄土常伴随湿陷性、大变形、高地压等特性,开挖施工经常引起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围岩塌陷等。
针对黄韩侯铁路Ⅱ标段张庄隧道,通过对隧道施工、围岩结构变化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总结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技术,对有效控制沉降变形提出了施工技术方法和要点,实现快速施工,对保证隧道结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隧道、工法、技术、管理前言随着国内铁路客运专线的日益增建以及隧道净空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断面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
由于开挖断面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突出、工期影响等特点,大断面隧道施工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瞩目的焦点。
隧道工程中一般将断面面积超过100㎡以上的隧道称为大断面隧道,而近年来实际工程中很多隧道断面达到120~160㎡,有些三、四车道公路隧道甚至达到或超过200 ㎡。
隧道断面的增大常造成拱顶不稳定,围岩产生较大的松弛地压,在埋深作用不能发挥时产生很大的松弛压力导致支护受载骤增,尤其对土质不良、跨度大且扁平形状的拱形支护结构支护条件不利。
黄韩侯铁路Ⅱ标段张庄隧道位于黄土地区,隧道断面大、地层富水饱和、黄土遇水成泥、沉降变形大、易塌方、工程地质复杂、工期要求紧,通过对三台阶七步开挖在张庄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工艺研究,实现了大跨隧道的快速施工,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背景张庄隧道位于合阳县甘井镇北张庄村,为双线隧道,起讫里程DK59+250~DK66+432,全长7182m。
隧道最小埋深约5m。
除进口端1177.93m (左线)位于半径R-1200m的曲线上,出口端537.49m(左线)位于R-45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
隧道内为10‰,12.5‰单面下坡。
隧道地处黄土台塬区,地形平坦。
该隧道进口位于黄土塬面上,交通较为便利,出口位于徐水沟,交通条件一般。
工点区地层地表主要以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为主,下伏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上二叠系统砂岩夹泥岩。
隧道穿越软弱煤系地层施工关键技术与数值模拟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铁路、公路隧道建设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在修建公路隧道的时候势必要穿越煤系地层,这增加了隧道施工技术的难度,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在煤系地层段修建隧道存在两个难点:一是煤系地层中含有有毒和易燃的瓦斯气体,瓦斯压力过大的地层有瓦斯爆炸的危险;二是煤系地层一般都是软弱围岩,对隧道施工中的支护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有可靠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1]。
根据地域特点与现有资源,打造品牌概念,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独创性商品服务,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身处繁杂都市的游客从自发寻找心灵休憩之所,变成慕名前来游玩度假。
此外,还应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保护旅游重点区的“乡村性”,使其免于在城市化进程中丢失自身的民俗文化。
本文根据官庄隧道的具体工程地质概况,将数值模拟等分析手段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手段相结合,系统地研究了穿越煤系地层段隧道的施工关键技术,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保证工程质量,为将来的穿越煤系地层隧道提供示范意义和积累施工经验。
河道疏浚后,相关建筑物配套工作未能及时跟上,建筑物老化、破损,加上原设计标准低,阻水、束水现象突出,减弱了整体河道引排水功能,影响农业增收、农民增效。
部分通湖河道河堤,经多年湖风及船行波影响,冲刷严重,堤身薄弱,防洪圩堤标准不足,影响受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工程概况官庄隧道位于石阡县甘溪乡,起讫桩号ZK65+205~ZK65+790,长585m,属中隧道,最大埋深约220m。
拟建隧道呈曲线形展布,隧道总体轴线方向约250 °,隧道平面线形为R-∞,R=3700,隧道纵坡均为0.7%,单向坡。
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监控器接受当前的系统观测,更新信念状态并计算在已知整个有穷观测序列下的系统安全性概率.基于监控器模型,本节提出一种增量迭代安全性验证算法(Incremental Iterative Verification,IIV)算法以及系统违背安全性需求时的反例生成算法.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物探成果,隧道区上覆第四系更新统坡积成因粉质黏土、块石,隧址区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灰岩及牛蹄塘组、下统明心寺组、下统金顶山组组合灰质页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等。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技术大断面黄土隧道是指断面宽度大于15米,常见于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
由于黄土具有较弱的抗压强度和较大的水分含量,其施工方法和监控量测技术相对于其他土质的隧道会有一些特殊要求。
以下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技术的一般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调查,以了解地质条件和黄土的特性。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设计隧道的断面和施工方案。
2.施工工艺选择对于大断面黄土隧道,常见的施工工艺包括开挖法、顶升法和开挖加支护法。
开挖法是指采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快速开挖;顶升法是指在黄土层上方设置支撑系统,然后逐层顶升隧道;开挖加支护法是指在开挖过程中同时进行支护工作。
3.施工监控系统在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套完善的监控系统来监测隧道的变形和稳定性。
该系统应包括测量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
测量设备可包括裂缝计、变形计、应力计、位移计等,用于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在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监控量测技术包括测量灌浆围岩的应力状态、位移、变形等。
其中,灌浆围岩的应力状态可通过应力计进行测量;位移和变形可通过位移计和裂缝计进行测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激光等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来测量隧道的位移和变形。
5.施工质量控制在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质量控制可通过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和检测来实现。
若发现隧道的变形和应力超过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起来,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技术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设置监控系统、使用相应的监控量测技术以及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这些工作的合理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穿越煤系、强岩溶地层隧道施工工法施工工法穿越煤系、强岩溶地层隧道施工工法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作为连接山区或山地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隧道施工工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隧道的品质、工期、成本和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穿越煤系、强岩溶地层的隧道施工工法,详细阐述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并给出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是适应性强、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
采用此工法可以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
三、适应范围穿越煤系、强岩溶地层的隧道需要特殊的施工工法,该工法适用于该类地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采用先进的钻孔爆破技术和注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钻孔爆破破坏地层、形成合适的洞室,并通过注浆技术加固地层,确保隧道施工的稳定与安全。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洞室预制、钻孔爆破、注浆加固、支护、洞室后处理等阶段,详细描述了每个阶段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措施。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详细描述了每个施工阶段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工种分配和协作要求,确保施工能够高效顺利地进行。
七、机具设备列举了该工法所需的主要机具设备,包括钻孔机、探测仪器、注浆设备等,并对这些机具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八、质量控制通过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详细介绍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包括材料质量检验、施工质量监控等方面。
九、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及施工工法的安全要求进行介绍,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十、经济技术分析通过对施工工法的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评估和比较的依据,以确保选择此工法的经济效益。
十一、工程实例给出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该工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工程背景、施工工艺、施工成果等方面。
综上所述,本文全面介绍了穿越煤系、强岩溶地层隧道施工工法的相关内容,从工艺原理到施工工艺,再到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及经济技术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工法工法编号:GZSJGF07-04-07一、前言目前,铁路单线黄土隧道施工已有工法,而公路大跨度黄土隧道在国内外还没有工法。
该工法通过黄延线山神庙隧道的施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工艺合理,经济高效,安全可靠,该工法适用性较强,可推广应用。
二、工法特点1、黄土隧道开挖通过科学的试验、监测、勘探收集数据,对黄土隧道围岩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作到动态施工。
2、正常地段采用台阶法、环行开挖预留核心土,以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配合。
3、应急停车带宽度为15.76米,传统的单侧壁导坑法,工序多且繁杂,本工法予以修正,方案可行。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Ⅰ~Ⅱ类黄土为主的双线铁路隧道工程和大跨度公路隧道工程。
四、工艺原理1、正常地段采用台阶开挖法,即环行开挖预留核心土,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应急停车带变传统的单侧壁导坑法为分部开挖法。
2、以岩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黄土自稳能力强的特性,以监控量测为依据,采用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
五、施工工艺(一)、开挖施工步骤开挖施工步骤见图一、图二。
图一:Ⅰ、Ⅱ类围岩施工方法示意图①、超前支护;②、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初期支护;③、核心土及中槽开挖;④、下部左右两侧交错开挖落底,边墙初期支护,回填至中槽底面;⑤、仰拱及边墙基础开挖,模筑混凝土,仰拱回填;⑥、全断面模筑二次混凝土衬砌。
隧道中线③④⑤①②④⑥①、超前支护;②、左侧及拱部弧形导坑开挖、初期支护;③、核心土及中槽开挖;④、右侧拱腰开挖、初期支护;⑤、下部左右两侧交错开挖落底、初期支护,回填至中槽底面;⑥、仰拱及边墙基础开挖,模筑混凝土,仰拱回填;⑦、全断面模筑二次混凝土衬砌。
图二:应急停车带施工方法示意图(二)、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三)Array图三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重点及注意事项1、施工准备作好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隧道洞门因处于林区,植被茂密,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尽量少破坏植被,减少刷方工程量和护坡工作量。
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要点一、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黄土隧道施工的基础,需要对黄土的层位、结构特征以及黄土下的岩石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确定合理的路线及隧道断面形式,并为后续的施工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洞身施工1.开挖方法:黄土隧道的挖掘可采用机械开挖、爆破开挖和动力冲击开挖等方法。
机械开挖是常用的方法,可以采用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开挖,但需要注意控制挖掘速度和均匀开挖,以免发生坍塌。
2.顶拱施工:隧道顶拱施工需要注意添加控制性爆破,控制爆破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塌方。
在顶板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人员进入洞内,确保安全。
3.支护结构:黄土隧道的支护结构主要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壳支护等。
其中,锚杆支护是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在洞穴内部打入锚杆来增强黄土的抗压性能。
喷射混凝土支护可增加洞体的整体强度,提高其稳定性。
三、隧道衬砌1.材料选择:黄土隧道衬砌的材料一般选择混凝土或砖石等。
混凝土衬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根据隧道的断面形式进行浇筑,提高隧道的整体强度。
砖石衬砌可采用砖石垒砌的方式,但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精度。
2.施工工艺:黄土隧道衬砌的施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
一般情况下,采用随洞进度推进的方法施工,即先进行周边环形灌浆,然后结合钢筋搭设模板,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四、排水防渗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排水和防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黄土隧道存在水稻土脆弱易湿润的特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渗措施。
可采用挖设排水沟、设置排水孔等方法来排除隧道内的积水,并运用加固防渗材料来提高洞室的防渗能力。
综上所述,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的要点包括地质勘察、洞身施工以及支护措施等方面。
只有在充分了解黄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并结合合理的支护和衬砌措施,才能保证黄土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排水和防渗技术的应用也是确保黄土隧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穿越软弱地层施工方法西宁南绕城项目凤凰山2#隧道进口段穿过乡村公路并穿越富水地层,围岩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涌水突泥,再加上边仰坡开挖高度较大,隧道断面较大,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现象,严重威胁到施工安全和周围老百姓安全。
通过对隧道开挖方案及加固措施的分析研究和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结果,对隧道穿越此类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大断面;浅埋段;软弱地层;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国家高速北京至拉萨线西宁南绕城公路工程全长61.425公里,是青海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项目的建成对于缓解西宁城区、新兴经济区域间东西交通不畅,加速平西一体化进程,促进“东部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路线起点位于平安县曹家堡,与平西高速曹家堡机场立交对接,终点为扎麻隆,设互通与西横一级路衔接。
西宁南绕城公路总承包项目部第五分经理部起点位于凤凰山1#隧道,终点位于南川特大桥42#墩,线路起讫桩号为K26+835~K30+657.5,路线全长3.823Km。
凤凰山2#隧道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南酉山村,设计为分离式隧道。
左洞长845m,桩号为ZK28+190~ZK29+035,右洞长820m,起讫桩号为YK28+200~YK29+020。
凤凰山2#隧道进口段位于南酉山村主要乡村公路下方,边仰坡三侧都有居民。
洞顶覆盖层厚度为7~15m,根据施工图纸地质特征描述,隧址区的土体主要为风积黄土,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端坡面及山体表层(进口段厚度较大,结构松散,强度较低),隧道区钻孔未揭露地下水。
2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2.1原施工方案(1)两侧导洞超前导管注浆预支护;(2)双侧壁开挖两侧导洞并施做该处的初期支護和临时支护;(3)主洞超前管棚(导管)注浆预支护;(4)主洞上部环形开挖并施做该处的初期支护;(5)主洞核心土和仰拱部分开挖并施做仰拱初期支护(安装钢拱架、喷射混凝土);(6)浇筑仰拱,施做二次衬砌。
2.2存在的问题(1)在开挖隧道边仰坡、施做套拱过程中发现现场实际地质情况与施工图纸地质特征描述的情况出入很大。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究发布时间:2021-06-24T15:47:58.70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作者:万忠兴[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更加重视对于一些特殊区域的经济开发状况,万忠兴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更加重视对于一些特殊区域的经济开发状况,而对黄土地区进行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是实现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黄土隧道施工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本文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并为黄土隧道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进而为我国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希望可以通过合理的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建设,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发展的特点也呈现出不同。
正是由于各地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地理文化。
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开发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本身的难点和复杂的技术,就需要相关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充分考虑工程开发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要立足于当地区域发展的实际来进行工程的建设,并且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可以故步自封,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我国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持续的支持。
一、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难点1.1黄土易出现湿陷的情况黄土与其他土质相比,本身就具有土质疏松的特点,这也是我国的黄土地区为什么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于黄土本身的特点,其土质疏松、渗水性强,在工程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当地出现强降水,那么黄土就会出现湿陷的情况。
尽管我国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区域降水量较少,但是由于黄土本身土质疏松,如果受到外界的渗水影响,极易出现湿陷的情况。
而黄土湿陷的情况为我国的黄土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44YAN JIUJIAN SHE探析铁路工程大断面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T an xi tie lu gong cheng da duan mian huang tu sui dao fang pai shui shi gong ji shu王立坚铁路隧道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探讨的重点,本文结合某铁路项目隧道2号的情况,针对其大断面黄土的特征,总结了该段隧道的防排水施工设计原则、排水系统与排水施工要点以及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主要影响因素,较好的提升了该隧道的防水效果。
围岩自稳性也因此明显变差,这使得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加,并且致使施工安全风险随之升高。
一、工程概况某铁路标段施工工程中的隧道3号斜井项目十分重要。
该隧道施工面对的岩石性质作主要为黄土夹圆砾土,且富水性较高,同时在土层发育过程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垂直节理特征。
该段土层为老黄土,土层结构为硬塑状,正㓊可挖掘的最高限制位置为13.5m,可达位置高15.6m,可获得的断面面积为163.9m 2,因此项目施工面临较大困难。
在对该处井㓊进行挖掘时,察觉该区域土体结构中存在明显渗水现象,经过检测获悉土层含水率超过20%,且在水渗过程中,平均每隔约十分钟,土体出现直观可见的掉落或软化情况,水流顺斜面表面进行流动,集中于拱脚位置,造成拱脚处黄土产生软化,因此支护板也存在一定下沉,这使得围岩稳定性也因此减弱,造成项目施工面临更多困难,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难以完全控制。
施工措施:正㓊和斜井两者交汇处,设立独立集水池,容量体积为21.9m 3左右,在仰拱填充作业过程中,每隔205m 设立小蓄水池,容量体积为14.7m 3,且中心水沟、侧水沟中的水量也可以和蓄水池保持连通,可通过抽水泵,使得积水能够快速排离。
经测算,每天排水规模可达1250m 3,单日最高排水规模为1700m 3。
二、隧道防排水设计原则(1)作业设计:按照该隧道周边土体特点,进行对应的防排水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多种防排水方式,结合对应技术进行施工,实现防水有效、排水方便的目的,且在充分考虑成本、工期的基础上形成防排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