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内古镇考察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788.00 KB
- 文档页数:29
关于古镇调研报告古镇调研报告一、引言:古镇是指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城镇,通常保存了较完整的古建筑和传统生活方式。
古镇以其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古镇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针对游客对古镇的认知、满意度以及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还前往了某著名古镇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当地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1.游客对古镇的认知程度较高,有71%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听说过该古镇,有48%的受访者曾经亲自参观过。
2.大部分游客对古镇保护工作持认可态度,认为古镇的建筑和文化应该得到保护。
3.古镇的区位优势和独特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同时,游客还希望通过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来增加旅游体验的多样性。
4.古镇的管理和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清洁状况不佳、游客流量管理不善等。
四、调研分析:1.古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古镇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2.古镇的发展应该注重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努力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执行同质化发展模式。
3.古镇的管理和保护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五、建议:1.加大古镇的宣传力度,增加游客对古镇的认知。
可以通过广告、活动等方式提高古镇的知名度。
2.提升古镇的旅游服务质量,包括改善清洁状况、加强游客流量管理等。
3.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4.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大对古镇的保护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对商业开发的管理,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古镇的伤害。
5.鼓励与古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六、结论: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古镇的旅游潜力巨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考察报告一、调研内容(一)安仁古镇基本情况安仁古镇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大邑县城8公里,是国家重点镇;安仁古镇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六朵金花之一”——刘氏庄园所在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四川省十大旅游古镇。
(二)古镇的运营模式1、安仁古镇树人街统一由成都文旅集团下属子公司成都安仁文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管理、维护、运营。
2、古镇树人街所有商铺原则上不由房东自行租赁(除自身经营外),即便有合伙经营,需报景区管委会审核、把关,从源头上保障古镇业态良好、不重复。
3、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的安全维护、清洁卫生、日常规范整改。
4、成都文旅集团在古镇倾情打造《星廷戏院》,邀请成都民族歌舞剧院每天演出。
主要展示安仁之文化集大成,浓郁的川西味道。
经典的民国风情再现当时安仁之繁华,浓缩百年安仁文化精髓。
(三)刘元瑄公馆中国老电影博物馆位于古镇刘元瑄公馆,馆内陈列旧式放映机、公馆放映厅、国宝级老电影、老电影画报、海报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民国时期的真实写照。
二、取长补短、涉及经验1、尽快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充实景区管理委员会,参照安仁古街方式,现试现行。
保障业态不重复。
2、八角井街改造,统一以客家公司名义先与房东商谈统一租赁协议,由景管委统一规划、管理、运营。
3、4D动感电影改造参照中国老电影博物馆,由客家公司委托卫穆双阳品牌设计公司从店招着手整改,要求符合景区业态调整。
(记录整理:蔡昌凤)抄送:党政领导,城建办,拆迁办。
洛带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3月28日(共印17份)。
古镇调研报告
《古镇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发展以及现存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调研团队前往古镇实地走访,了解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特色。
2. 采访调查:对当地居民、企业主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3. 数据分析: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对古镇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历史文化:古镇有悠久的历史,保存了众多传统建筑和文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 旅游资源:古镇拥有独特的美食、传统工艺品和文化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光顾。
3. 经济发展:古镇的旅游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
4. 现存问题:由于游客过多和环境管理不善,古镇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存在一定问题。
四、建议与展望
1. 文化保护:加强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设立相关规定和相
应的管理机构。
2. 旅游开发:提升古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游客体验。
3. 环境治理:加大力度整治古镇的环境卫生和交通拥堵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4. 经济转型:促进古镇的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创业,扩大经济规模。
5. 发展规划:完善古镇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综上所述,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做出合理规划和措施,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之探索古镇文化之旅探索古镇文化之旅2015年7月7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成员心中,它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当一个你期待许久的日子来临,你会做些什么?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我们,也用着自己的方式来加以诠释。
一.我们去哪儿?北京这个地方,谈到古镇文化,你最先想起的会是何物?天坛?故宫?还是南锣鼓巷?我们的答案,并不是上述的几个选项。
没错,它们是古迹,然而,当络绎不绝的人群你来我往充斥在你的面前,你看到的便不是古迹,而是人们在现代文明的碾压下所释放出来的情绪。
我们,有着自己的选择。
西交民巷?这是什么地方?西交民巷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
东起**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亦是承载着古老文明的道路。
它,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西交民巷呢?这还得从当前北京古镇文化的现状开始说起。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还被称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博物馆之都。
北京在建国后仅用半个多世纪就由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发达的现代大都市,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古镇被破坏,与之相连的古镇文化也逐渐消亡,加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古迹已变成赚钱的工具,早已没了它本该有的意义,人们每天为了工作和生活到处奔波,生活压力的过大让他们忙的几乎没有时间来舒缓心境,因此在他们的眼中,古镇文化似乎没有什么用,城市管理者为了城市的发展,一幢幢高楼竖起,而一间间四合院被推倒,一条条柏油马路延伸,而一条条胡同被改造。
2012年5月27日至29日,我们在学院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为期3天的四川省内的民族风情与考察,考察的路线是绵竹年画—都江堰—青城山—水磨古镇—青神竹艺城。
在整个考察活动中,最令我喜欢以及难忘的是水磨古镇。
随着汽车穿过重重隧道,我们进入了汶川,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山,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已经没有当初地震的那一道道惨淡的伤痕。
面对这样的场景,心里更想着当初地震时的情景同时也好奇映秀人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建设他们新的家乡的。
同时对于传说中的水磨古镇也充满了好奇。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有着别样情怀。
长大后跟父母一起来到城市,城市的繁华在当时的确吸引了我这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城市的喧嚣已经泯灭了我小时候的的那份清澈的心。
所以我怀念农村自然朴实的感觉,那份最初的幸福。
此次知道这次学校名族风情与考察即将来到的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水磨古镇,我当时就满怀期待的希望这次旅行能更快的到来。
汽车缓缓的在高速路上行驶,我坐在车上,一边欣赏沿途的美丽的风景,一边遐想我期待的水磨古镇到底有着怎样的风情。
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天昏沉沉的,仿佛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
但是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失落的情绪,反而让我感觉到有种《再别康桥》般的诗情画意: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
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
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水磨古镇距成都76公里,都江堰市25公里,映秀19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
古镇考察总结汇报范文格式古镇考察总结汇报一、引言古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镇的发展现状和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考察。
本次考察共计用时三天,访问了A古镇、B古镇和C古镇。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总结和汇报。
二、古镇概况A古镇位于某省某市,建于明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水镇。
拥有独特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保护。
B古镇位于某省某市,建于清代,以古民居建筑和水运交通为特色,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C古镇位于某省某市,建于唐代,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闻名。
三、古镇发展现状A古镇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古镇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古镇的商业化程度也不断升高,一些商贩过度经营、破坏古建筑等问题逐渐显现。
B古镇目前正处于开发初期。
政府投入资金,对古镇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和景观提升。
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提高古镇的经济收益。
然而,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和管理经验,导致一些设施建设不合理,影响了整体的发展。
C古镇传统工艺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当地居民的传统工艺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
政府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也得到了贯彻。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传承人的不足,一些传统工艺面临着替代品的冲击和传承难题。
四、古镇保护措施A古镇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养,并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与此同时,也在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来实现古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B古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提升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制度。
通过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规划和管理,加强与旅游企业和社区的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独具特色、有机可持续发展的古镇旅游目的地。
C古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传统工艺,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来扶持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开展培训和推广活动等。
古镇考察分析总结汇报材料古镇考察分析总结汇报材料古镇是指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小镇,通常保存着古代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民俗文化。
近期,我们团队对某古镇进行了一次考察,并对考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下面是关于这次考察的分析总结汇报材料。
一、考察背景:为了了解古镇的发展和保护现状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贡献,我们选择了某古镇作为考察对象。
该古镇位于某省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考察目的:1. 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2. 研究古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3. 考察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4. 分析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成功经验。
三、考察过程:1. 瞭望台考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古镇的瞭望台,从高处俯瞰整个古镇,获得了对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风貌的直观认识。
2. 古建筑考察:我们深入古镇内部,参观了多处古建筑,包括庙宇、宅院和街道等。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对古镇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当地经济调研:我们走访了一些当地的商家和手工艺工坊,了解了古镇的传统产业和现代经济活动。
我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获得他们对古镇经济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四、考察结果分析:1. 历史文化底蕴:该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和文化资源为古镇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2. 经济发展模式:古镇以旅游业和手工艺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
通过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利用,提供旅游服务、文化体验和手工艺品销售等服务,为当地经济增加了新动力。
3. 旅游业发展现状:古镇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部分古建筑的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开发,使得古镇的原汁原味逐渐被稀释,需要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
4. 成功经验总结:古镇成功的经验在于坚持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古镇注重创新理念和技术的引进,通过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提升了古镇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古镇实践调研报告古镇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实践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分析古镇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景点,对于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贡献巨大。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古镇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失去纯粹性等。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为古镇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套问卷,内容包括古镇的历史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就业情况、环境状况以及居民对古镇未来发展的期望等方面。
然后,我们对一些典型的古镇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古镇的建筑风貌、夜景等,同时与居民和旅游者进行了交流。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古镇保持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遗存,具有吸引力。
2.旅游业是古镇的重要经济支柱,但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和文化庸俗化的问题。
3.古镇的环境状况普遍较差,存在大量的污染和垃圾问题。
4.居民对古镇发展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改善环境状况、保护历史文化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四、问题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和建议:1.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促进古镇的发展?答: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同时严格控制商业开发,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
2.如何改善古镇的环境状况?答:可以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引入清洁能源以减少污染。
3.如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答: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五、展望古镇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改善古镇的环境状况、保护历史文化、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措施的实施,古镇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继续为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做出贡献。
同时,古镇的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家乡古镇调查小结报告(精选6篇)摘要通过分析四川省成都市洛带古镇地震后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足客家文化、整合优势资源、鼓励社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以提高古镇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客家风情洛带古镇发展建议一、该镇旅游发展现状洛带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北10公里处,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
目前,该镇有2.3万人,其中90%以上是客家人。
客家有着“宁卖祖宗田,不丢客家言”的祖训,所以,洛带客家人仍然讲着一口纯正的客家方言。
这种方言是我国唐宋时的正宗官话,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
本人就地震后古镇的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洛带古镇的交通洛带古镇距成都市18公里,1.5―2个小时的车程(乘公共汽车)。
成都到带洛可以先坐车到五桂桥公交站(天府广场坐4路车到),然后去找219路公交车直到。
车票为3元/人,中间要经过成都大学。
也可以在成都新南门车站坐车前去。
自驾车从成都到洛带仅需半个多小时。
交通总体比较便利。
(二)洛带古镇的特色1、客家风情洛带是成都市东郊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古老建筑。
清初开始的客家移民西进运动又为其带来了丰富的客家文化。
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燃灯寺、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镇内以“五馆一园”为代表的建筑或规模宏大,或雕刻精美,或构思独特,或质朴厚重,风格各异。
2、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洛带古镇区约一平方公里,老街呈“一街七巷子”的格局,密布着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四大会馆,一个客家公园、一个客家博物馆和众多民居。
古镇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街道呈东西弯曲走向,长约1公里,街面宽8米,路面为青石板。
有名的会馆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四川客家博物馆。
成都街子古镇调查报告篇一:街子古镇报告课程实习报告实习正文:一、实践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街子古镇历史文化,用田野调查和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去看古镇的开发,让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二、实习内容:XX年10月29日早上8点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和10级历史、博物、民族学的同学们在新星剧场乘上校车,向此次的实习地点——街子古镇快乐出发。
(一)街子古镇概况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
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
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二)具体过程经过近3小时的行驶,约11点的时候,校车在街子古镇停了下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此次课程实习。
初入古镇,第一感觉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其青石板路镌刻着风雨飘摇的如烟铅华,其古老民居记录着朝代变迁、人文传承的悠悠血脉。
千亩原始森林里,千年银杏、古楠、古柏、古杉参天蔽日;入云古塔,清代遗风,刻画着白蛇成仙、人间眷侣的婵娟故事;唐求故里,一瓢诗人,颂扬着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传神经典。
如今的街子镇经历了XX年地震重建后,其形其神其韵返璞归真,发出了熠熠闪光的盛世升平的景象。
进入街道,两边是青瓦褐墙的商铺、茶馆和酒肆,中间贯穿一水沟,溪流澹澹,芳草凄凄。
水沟的石质盖板上,堆放着别致精美的盆景、花卉,一派闲情人家的感觉。
到了街子核心,是街子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与遗存:石质牌坊,上书“唐求故里”;字库塔,高150米,五层,呈六方体形,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几棵穿天入云的古银杏树,虽值秋,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