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贵州避暑调研报告贵州避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气候日趋炎热,人们对避暑旅行的需求不断增加。
贵州省位于中国中南部,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凉爽宜人,被誉为“天然的大氧吧”,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贵州省避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调研内容:(1)贵州省避暑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2)避暑旅游的主要受众群体和消费特点。
(3)贵州省避暑旅游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问题。
(4)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分析和展望。
三、调研结果1.贵州省拥有丰富的避暑旅游资源,如海拔较高的山区、溪流和湖泊等。
2.避暑旅游的主要受众群体为中老年人和家庭游客,他们更注重休闲和舒适的度假环境。
3.贵州省避暑旅游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
4.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贵州省应加大对避暑旅游的扶持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宣传力度等。
四、调研建议1.贵州省政府应加大对避暑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对避暑旅游景区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旅游环境。
3.增强宣传力度,提高贵州省避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鼓励旅游企业加大对贵州省避暑旅游的开发力度,推出更多特色产品。
5.加强与交通、住宿、饮食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旅游产业链。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贵州省避暑旅游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良好的避暑旅游条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贵州省政府应加大对避暑旅游的扶持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以进一步提升贵州省避暑旅游的发展水平。
同时,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也应加强合作,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共同推动贵州省避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旅游调查报告【篇一:关于贵州旅游市场及现有旅游app的调研报告】关于贵州旅游市场及现有旅游app的调研报告一、贵州旅游概况及前景分析众所周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以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来培育和发展,在各地各部门和全省旅游行业共同努力下,贵州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开局良好,旅游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
2012年贵州省旅游业繁荣发展。
全年旅游总人数2140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1330.68万人次,增长25.8%。
旅游总收入18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49.49亿元,增长30.2%。
2013年全年贵州省接待旅游总人数26761.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1%。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6683.58万人次,增长25.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7.70万人次,增长10.2%。
全年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358.18亿元,增长27.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1亿美元,增长19.2%。
2014年,全省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8.7%左右,旅游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全年全省接待游客3.21亿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2895.98亿元,100个旅游景区在建项目1091个,全年完成投资231.19亿元。
除此之外,贵州旅游进入“高铁时代”,贵广高铁使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快车道。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当日,来自广东省的2700余名游客乘贵广高铁赴贵州旅游,黄果树景区三天迎来4647名高铁游客。
2015年元旦期间,贵州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0.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6%,高铁效应带动前来贵州的游客快速增长。
贵阳文化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贵阳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发现,贵阳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贵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如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果园等景点,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贵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贵州大学、贵州省博物馆等,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然而,贵阳文化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例如,交通网络尚不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方便游客的出行。
其次,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在调研中,有不少游客反映对旅游景区的导游服务不满意,缺乏专业性和热情。
同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也相对不足,导致游客的了解和参与度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资,打通主要景点之间的交通,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
其次,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引进专业的导游和培训机构,提高导游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推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再次,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宣传力度。
整合资源,发展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贵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共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良好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发展平台。
企业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与政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贵阳文化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贵阳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加强合作机制的支持下,贵阳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贵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贵州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调查情况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贵州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调查,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贵州省拥有2000多个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包括黄果树瀑布、龙宫、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地下溶洞等世界知名景点,这些景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文化资源,在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2.业态多样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山水、徒步、休闲、农家等为主要主题,以及融入农业、手工艺、风情、美食等多种元素的生态旅游业态。
3.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贵州省生态旅游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仅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100亿元。
二、存在问题1.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管理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如景区内垃圾处理不及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生态旅游的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2.产品单一化部分地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单一,游客缺乏选择性,缺少经济性丰富、情感性深厚的产品提供选择。
3.服务质量亟待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景区内人员素质差、住宿条件较差、餐饮品质一般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恶劣涉及旅游业的口碑。
三、未来趋势1.生态旅游将成为重头戏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头戏。
未来,贵州省将加大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投入,挖掘更多的绿色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2.科技将助力旅游生态保护贵州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科技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以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新型生态旅游智能化系统,有效提高旅游生态环境长远保护效益。
3.体验式旅游将盛行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方便化的发展趋势,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也将体现出深度、个性化、多样化等特征,体验式旅游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贵州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景观1. 喀斯特地貌贵州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点以其奇特的地貌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贵州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 高山峡谷贵州的高山峡谷景观也十分壮观,如贵阳花溪、遵义赤水、兴义梵净山等。
这些地方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师。
3. 湖泊和水库贵州拥有众多湖泊和水库,如赤水河、洞口湖、鸭池湖等。
这些水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水上活动,如划船、钓鱼等,吸引了许多喜欢水上运动的游客。
三、民俗文化1. 侗族文化贵州是侗族聚居地之一,侗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例如,侗族的歌舞表演、侗族的建筑风格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元素。
2. 苗族文化贵州还有苗族聚居地,苗族的服饰、舞蹈和节日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苗族的“踩高跷”和“芦笙”等传统表演形式吸引了很多游客。
3. 风情古镇贵州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风情古镇,如镇远古镇、黄果树古镇等。
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
四、特色美食1. 酸汤鱼贵州的酸汤鱼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酸辣可口的味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代表性美食。
2. 苗家酸汤鱼苗家酸汤鱼是贵州苗族的传统美食,以其浓郁的酸汤和鲜嫩的鱼肉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这道菜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苗族的传统特色。
3. 黔菜贵州的黔菜以其麻辣可口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丰富的食材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特色美食。
五、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贵州的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旅游线路的多样性还有待拓展等。
然而,贵州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美丽贵州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美丽贵州之行一、引言美丽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特色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著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便为贵州省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自然景观贵州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九华山、赤水河、千户苗寨等。
黄果树瀑布作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瀑布之一,其壮丽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九华山作为华南地区最高的山峰,地势险峻,景色秀丽,也是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之一。
赤水河则因其清澈见底的河水令人倾心,吸引了大量喜欢漂流的游客。
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苗族文化和精美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然而,贵州省的自然景观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景区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更新。
三、特色民俗文化贵州省的特色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例如,苗族的“麻阳黔东南苗寨”以其独特的婚俗、服饰和歌舞形式而闻名。
侗族的“水缸巷”则以其传统的侗族建筑和独特的侗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土家族的“凤凰岭”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和石板街道而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名胜。
贵州省的特色民俗文化对于吸引游客和推动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地理环境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贵州省的地理环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交通不便、地质灾害多发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贵州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性,并且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保障游客的安全。
五、问题与挑战贵州省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旅游景区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导致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下降。
其次,旅游宣传手段和途径有待提升,需要加大对美丽贵州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此外,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贵洲安顺旅游调研报告贵洲安顺是贵州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西部边缘。
经过对该地旅游资源进行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报告。
一、自然景观贵洲安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黄果树瀑布、龙宫、兴义草海等。
其中,黄果树瀑布是该地最有名的景点之一,被誉为“东方大瀑布”,高达百米,十分壮观。
龙宫是一个地下溶洞景区,内有各种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兴义草海是一片草原湖泊,景色宜人,被誉为“中国小瑞士”。
二、文化古迹贵洲安顺也拥有丰富的文化古迹,包括西江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贵洲安顺史迹陈列馆等。
西江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而建立的,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和精神。
贵洲安顺史迹陈列馆则展示了该地的历史和文化,让游客了解更多关于贵洲安顺的故事。
三、特色文化贵洲安顺还有独特的特色文化,例如侗族文化和苗族文化。
侗族和苗族是该地的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游客可以欣赏到侗族花灯舞和苗族的柴烧酒和铜鼓舞等传统表演。
此外,贵州的苗族和侗族都有着丰富的手工艺品制作,游客可以购买到各种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四、风味美食贵洲安顺的风味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当地有很多特色小吃和传统菜肴,如酸汤鱼、黄果树鸡杂、板寸粉和苗族酸汤等。
这些美食口味独特,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风味和文化。
五、旅游基础设施贵洲安顺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多家星级酒店和旅馆可供游客选择。
同时,交通便利,有多种交通方式可选择,包括飞机、火车和长途客车。
此外,当地也有多家旅行社和导游团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综上所述,在贵洲安顺旅游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特色文化,同时还有美味的风味美食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这些优势使得贵洲安顺成为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贵洲安顺的旅游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贵州调查报告
根据我们的贵州调查报告,以下是关于贵州的一些重要发现和数据:
1. 经济发展:贵州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地区,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
贵州的GDP增速连续几年都位于
全国前列,2019年全省GDP超过了1.7万亿元。
2. 产业结构:贵州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茶叶、烟草和水果是贵州的重要农产品;工业方面,煤炭、矿产、电力、冶金等行业较为发达;服务业方面,旅游业和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
3. 贫困问题:贵州是中国相对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在最近几年,贵州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贵州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要胜利。
4. 旅游资源:贵州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
黄果树瀑布、荔波花海、贵阳花果园等景点备受好评。
此外,贵州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探索。
5. 交通建设:贵州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较为完善。
高速公路网络逐渐完善,贵阳机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
总的来说,贵州在经济、旅游和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和贫困
问题等。
贵州政府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贵州的可持续发展。
2023贵州旅游分析报告1. 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贵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本报告旨在分析贵州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2023年的贵州旅游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
2. 贵州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1 自然景观贵州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目前,贵州的自然景观开发处于高峰期,各地景点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2 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鼓楼节、苗族的“小苗寨”和侗族的“侗族大歌”是贵州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
这些民族文化元素为贵州旅游业带来了独特的吸引力。
2.3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贵州旅游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几年中,贵州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将逐渐释放。
同时,贵州还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3. 2023年贵州旅游预测3.1 游客数量增长预计在2023年,贵州的游客数量将继续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贵州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宣传,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的建设。
3.2 旅游收入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贵州的旅游收入也将持续增加。
这将推动贵州旅游业的更快发展,同时也将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
3.3 产品和服务升级为了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需求,贵州旅游业将不断升级和改善产品和服务。
景点的接待设施将进一步改善,更多的主题旅游产品将推出,文化体验活动也将更加丰富多样化。
3.4 旅游业态创新贵州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态创新。
通过加强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主题,进一步提高贵州旅游的特色和吸引力。
4. 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4.1 基础设施不足贵州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贵州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贵州文旅现状调研分析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贵州文旅行业的现状,包括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状况、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分析现有问题和发展潜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游客的意见和体验,个别访谈则针对当地旅游从业者、文化产业相关人员和政府官员进行深入了解。
3. 调研结果与分析3.1 旅游资源丰富贵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贵州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草海、黔东南少数民族风情园等。
这些景点在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3.2 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果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贵州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也不断提高。
尤其是贵州省政府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3.3 文化产业潜力巨大贵州以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
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贵州的文化产业潜力巨大。
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民族音乐等都拥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挖掘。
此外,贵州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将民族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4. 存在问题及建议4.1 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交通不便、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不足等,都限制了游客的体验和游玩质量。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2 旅游产品差异化不明显贵州的旅游产品在整体定位上较为模糊,缺乏明显的差异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景点的宣传和服务内容相似,难以吸引游客,也无法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推动各景点制定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4.3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不深入在贵州的文旅发展中,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
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
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
1、红色旅游
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
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
一下是主要路线: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区)、仁怀、习水、赤水(红军四渡赤水)二、贵阳、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烈士陵园等)。
三、贵阳、镇远、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等)。
2、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
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
民主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和内容之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贵州省黔东南州更是号称百节之乡。
此外,香纸沟布依寨、雷山西江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凯里寨瓦苗寨、清镇黑土苗寨、镇宁石哨布依寨、水城青林苗寨、水城海坪彝寨、六枝坝湾布依寨、安顺娄家庄苗寨、榕江三宝侗寨等,这些都各自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3、阳明文化旅游
历史上贵州开省较晚,在明永乐十一年始为一省。
与他省相比,知名人士特别是大思想家较少,但是客籍著名人士到贵州的确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名震中外的王阳明。
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始传道于黔,培养了大批黔中弟子和再传弟子。
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大振阳明心学,如马廷锡之在贵阳、孙应鳌之在清平、李渭之在思南、陈尚象之在都匀等,遂使当时黔中形成阳明心学文化圈的氛围,给贵州留下得天独厚的阳明心学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4、自然景观
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
以石灰石岩积岩为主要地貌特点的贵州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
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位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5、历史文化
贵州历史虽然较其他身份晚,但这并不妨碍贵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留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然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贵州,了解历史。
同时,陶冶我们的情操,高尚我们的品德。
而贵州也是各专家学者乡村考察,科学研究旅游的好去处。
天龙屯堡,镇远古镇,青岩古镇,隆里古镇等,都是旅游的好地方。
三、贵州旅游现状与前景
贵州旅游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真正形成高潮是在江泽民主席1999年6月考察大西北,代表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最近几年。
目前,贵州的旅游开发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西南旅游的中坚力量,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逐渐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
已由接待型行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3、在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和区域旅游热线开发等三个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王牌旅游产品,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收入迅速增加。
目前,贵州旅游业的总体增长速度,已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2003年全省接待旅游者20.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46亿元,同比增幅近30%,比全国旅游业平均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二。
5、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经济运行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格局。
在充分肯定贵州旅游业开发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
在的问题。
贵州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处于初级阶段。
交通不便、线路漫长、景点分散、投入不足、条块分割、产品因缺乏包装而缺少国际竞争力,缺乏龙头产品的带动效应等等。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
2、旅游景区交通建设滞后。
3、贵州旅游资源虽然量多质优,但缺乏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4、贵州在旅游景区(点)开发方面缺乏科学规划,许多自然景观处于初级观光产品阶段,文化含量低,品位不高。
5、旅游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
6、对外营销宣传力度仍显不够。
结论:
贵州,一个美丽而悠久的地方,这里能带给你欢乐,带给你愉悦。
让你流连忘返,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贵州那富饶的自然景观、纯朴的民族民风、以及那历经沧桑的苍凉气息。
但贵州旅游存在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努力解决,我为生在贵州而骄傲,我为养育我的这片土地而自豪,我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我沉醉在民族文化的魅力之中,我迷失在这瑰丽奇幻的溶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