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一种 病症。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 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症的目的。因很多病症 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 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 为“刮痧疗法”。
辩证原则
•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 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 或某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 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 环,起到祛除邪气、驱风散寒、 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 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 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 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操作程序
• 【目的】中医:通经活络、缓解、治疗夏秋之间的 急性疾患,如中暑,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 【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病情及目前主要症 状。2.刮痧部位皮肤情况。3.患者体质及心理状态。 • 【告知】1.刮痧部位出现紫红色痧点或瘀斑,数日 后方可消失。2.刮痧部位皮肤会有疼痛、烧灼的感觉。
适用范围
禁忌症
•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全身浮肿者。 • 患者体形过于消瘦、过度饥饱、过度 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大面积刮痧, 否则会引起虚脱。 • 凡体表有疖、痈、破溃和不明原因包 块处 • 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 位。 •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 • 有出血倾向者,如严重贫血、白血症、 血小板减少患者。 • 孕妇、月经期腹部、腰骶部。 • 精神病患者。 •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 头、肚脐等部位。
注意事项
• 保持病室内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部位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手法和 刺激 强度。 •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胸闷、面色苍白、 出冷汗等情况,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 • 嘱咐患者刮痧后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刮 痧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切忌用冷毛巾擦拭刮痧部位皮肤。 • 不可强求出痧 • 刮痧时间: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为一个疗程 • 使用后的刮痧板,清洁消毒后,擦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