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第5章不锈钢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50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习题答案第五章合金钢1.什么是合金钢?答:所谓合金钢就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时有目的地加入一种或数种合金元素的钢。
2.合金元素在钢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这些作用对钢的性能会产生哪些影响?答: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是非常复杂,其中主要作用包括:一是形成合金铁素体。
由于合金元素与铁的晶格类型和原子半径的差异,引起铁素体的晶格畸变,产生固溶强化作用。
二是与碳能形成碳化物,当这些碳化物呈细小颗粒并均匀分布在钢中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三是抑制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使合金钢在热处理后获得比碳钢更细的晶粒,从而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四是可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其向珠光体的转变,减小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五是提高回火稳定性,在相同的回火温度下,合金钢比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在强度要求相同的条件下,合金钢可在更高的温度下回火,以充分消除内应力,而使韧性更好。
3.合金钢是如何分类的?答:合金钢最常用下面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用途分类: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其中合金结构钢又可以分为低合金高强度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合金工具钢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和量具钢等。
特殊性能钢则有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等。
二是按合金元素总含量分类: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一10%)和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4.合金钢的牌号编制有何特点?答:我国合金钢牌号采用碳含量、合金元素的种类及含量、质量级别来编号,简单明了,比较实用。
其中合金结构钢的牌号采用两位数字(碳含量)+元素符号(或汉字)+数字表示,前面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合金工具钢的牌号和合金结构钢的区别仅在于碳含量的表示方法,它用一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数,当碳含量大于等于1.0%时,则不予标出。
第五章耐腐蚀金属材料§5-1金属耐腐蚀合金化原理工业上所用的金属材料中,纯金属并不多,应用较多的因此是铁、铜、镍、钛、铝、镁等各种金属的合金。
本节讨论如何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等途径,从成分和组织上使合金具有高的耐蚀性,并表明其作用原理。
一、提高金属的热力学稳定性以热力学稳定性高的元素进行合金化,向不耐蚀的合金中进进热力学稳定性高的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可在合金表层形成由贵金属组元组成的连续保卫层,提高其耐蚀性。
例如,铜中加金,镍中加铜,铬中加镍等。
然而其应用是有限的。
因为,一方面要虚耗大量的贵金属,经济上珍贵;另一方面,由于合金组元在固态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许多合金要获得具有多组元的单一固溶体是对照困难的。
二、落低阴极活性在阴极操纵的金属腐蚀中,可用进一步加强阴极极化的方式来落低腐蚀速度。
如金属在酸中的活性溶解就能够用落低阴极活性的方法减少腐蚀。
具体方法是:1.减小金属或合金中的活性阴极面积金属或合金在酸中腐蚀时,阴极析氢过程优先在氢超电压低的阴极相或夹杂物上进行。
假如减少合金中的阴极相或夹杂物,减小了活性阴极面积,增加了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加阴极极化程度,阻碍阴极过程的进行,提高耐蚀性。
例如,当铝中铁含量减少时,其在盐酸中的耐蚀性提高,如P128图1。
这是由于铁能形成阴极相。
关于阴极操纵的腐蚀过程,采纳固溶处理获得单相固溶体组织,可提高耐蚀性。
反之,退火或时效处理落低其耐蚀性。
2.进进氢超电压高的元素进进氢超电压高的元素,可提高阴极析氢超电压,显著落低合金在酸中的腐蚀速度。
但它只适用于不产生钝化的析氢腐蚀。
如金属在非氧化性或氧化性低的酸中的活性溶解过程。
例如,在锌中含有铁、铜等电位较高的金属杂质时,进进氢超电压高的镉、汞,可使锌在酸中腐蚀速度显著落低。
又如,在含有较多杂质铁的工业纯镁中,添加0.5-1%锰可大大落低其在氯化物水溶液中的腐蚀速度,这是由于锰比铁高得多的析氢超电压之故。
三、落低合金的阳极活性用合金化的方法落低合金的阳极活性,尤其是用提高合金钝性的方法阻碍阳极过程的进行,可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它是一种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措施。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它是美国 ARMCO 钢公司在1949年发表的,其特点是强度高,耐蚀性好,易焊接,热处理工艺简单,缺点是延韧性和切削性能差,这种马氏体不锈钢与靠间隙元素碳强化的马氏体钢不同,它除靠马氏体相变外并在它的基体上通过时效处理析出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
正因为如此而获得了强度高的优点,但延韧性却差。
1、试用金属键的结合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答:(1)导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沿电场方向作定向运动。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正离子振动的振幅要加大,对自由电子通过的阻碍作用也加大,即金属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
(3)导热性:自由电子的运动和正离子的振动可以传递热能。
(4) 延展性: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经变形不断裂。
(5)金属光泽:自由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能量,被激发到较高能量级,当跳回到原位时辐射所吸收能量,从而使金属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
2、填空:1)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金属键的结合方式。
3)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三种。
4)大部分陶瓷材料的结合键为共价键。
5)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键。
6)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轴上的截距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与z轴平行,则该晶面指数为(( 140 )) .7)在立方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 晶向指数为(-110),OC晶向指数为(221),OD晶向指数为(121)。
8)铜是(面心)结构的金属,它的最密排面是(111 )。
9) α-Fe、γ-Fe、Al、Cu、Ni、Cr、V、Mg、Zn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有(α-Fe 、 Cr、V ),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有(γ-Fe、Al、Cu、Ni ),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有( Mg、Zn )。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2016.05)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1-1名词解释(1)合金元素;(2)微合金化元素;(3)奥氏体稳定化元素;(4)铁素体稳定化元素;(5)杂质元素;(6)原位析出;(7)异位析出;(8)晶界偏聚(内吸附);(9)二次硬化;(10)二次淬火;(11)回火脆性;(12)回火稳定性1-2 合金元素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1-3简述合金元素对Fe-Fe31-4 为何需要提高钢的淬透性?哪些元素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作业)1-5 能明显提高钢回火稳定性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有什么作用?(作业)1-6合金钢中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1-7试解释含Mn和碳稍高的钢容易过热,而含Si的钢淬火温度应稍高,且冷作硬化率较高,不利于冷加工变形加工?(作业)1-8 V/Nb/Ti、Mo/W、Cr、Ni、Mn、Si、B等对过冷奥氏体P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
1-9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1-10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1-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1-12钢有哪些强化机制?如何提高钢的韧性?(作业)1-13 为什么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复合加入”?试举两例说明复合加入的作用机理?(作业)1-14 合金元素V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降低淬透性的作用,为什么?而对于40Mn2和42Mn2V,后者的淬透性稍大,为什么?(作业)1-15 40Cr、40CrNi、40CrNiMo钢,其油淬临界淬透性直径分别为25~30 mm、40~60mm和60~100mm,试解释淬透性成倍增大的现象。
(作业)1-16在相同成分的粗晶粒和细晶粒钢中,偏聚元素的偏聚程度有什么不同?(作业)第二章工程结构钢2-1为什么普通低合金钢中基本上都含有不大于1.8%~2.0%的Mn?(作业)2-2试述碳及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高强度工程结构钢中的作用,为什么考虑采用低碳?提高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强韧性的途径是什么?2-3什么是微合金化钢?微合金化元素在微合金钢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2-4 V、Nb、Ti这三种微合金元素在低碳(微)合金工程结构钢中,作用有何不同?(作业)2-5针状铁素体钢的合金化、组织和性能特点?2-6低碳贝氏体钢的合金化有何特点?2-7汽车工业用的高强度低合金双相钢,其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是什么?(作业)第三章机械制造结构钢3-1名词解释:1)液析碳化物;2)网状碳化物;3)水韧处理3-2 调质钢和非调质钢在成分、生产工艺、组织和性能方面的异同何在?3-3弹簧钢为什么要求较高的冶金质量和表面质量?为什么弹簧钢中碳含量一般在0.5%~0.75%之间?3-4GCr15钢用作滚动轴承钢时,其中的碳和铬的含量约为多少?碳和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对该钢的基本要求如何?该钢的碳化物不均匀性体现在哪几方面?有何危害,如何这种不均匀性?其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分别是什么?作用何在?(作业)3-5说明20Mn2钢渗碳后无法直接淬火的原因?高淬透性渗碳钢18Cr2Ni4W的常用热处理工艺(渗碳加淬火回火)有何特点?如何理解?(作业)3-6合金元素对渗碳钢和氮化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Al对氮化钢的作用何在?3-7 钢的切削加工性与材料的组织和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为获得良好的切削性,中碳钢和高碳钢各自应经过怎样的热处理,得到什么样的金相组织?为什么直径25mm的40CrNiMo钢棒料,经过正火后难以切削?如何经济有效地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3-8 高锰钢在平衡态、铸态、热处理态、使用态四种状态下各是什么组织?在何种情况下具有高耐磨性能?为什么ZGMn13型高锰钢在淬火时能得到全部的奥氏体组织,而缓冷却得到了大量的马氏体?(作业)3-9为什么说淬透性是评定结构钢性能的重要指标?(作业)3-10 用低淬透性钢制作中、小模数的中、高频感应加热淬火齿轮有什么优点?(作业)3-11 某精密镗床主轴采用38CrMoAl钢制造,某重型齿轮镗床主轴采用20CrMnTi钢制造,某普通车床主轴选用40Cr钢。
第5章金属的钝化铁、铝等金属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腐蚀,但是在浓HNO3或浓H2SO4中腐蚀现象几乎完全停止。
1836年斯柯比(Schobein)称金属在浓HNO3或浓H2SO4中获得的耐蚀状态为钝态。
从此,人们对金属的钝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现今钝化在控制金属腐蚀和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钝化的铁重新放入稀HNO3中也不会再溶解,因为铁处于钝态。
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Passivation of metals)。
由某些钝化剂(氧化剂)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称为化学钝化。
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和O2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
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铁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的直流电使铁的电位升高到一定数值(即阳极极化),也能使铁的表面生成钝化膜。
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电化学钝化或阳极钝化。
研究钝化现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显著降低金属的自溶解和阳极溶解速度,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化学电源中电极的钝化常常带来有害的后果,使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以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降低。
所以,长期以来,对钝化现象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
5.1 金属的钝化现象5.1.1 金属钝化的两种方式—化学钝化与电化学钝化1.化学钝化如果把一块铁片放在HNO3中,并考察铁片的溶解速度与HNO3浓度的关系(如图5.1所示),可以发现铁在稀硝酸中剧烈地溶解,并且铁的溶解速度随着HNO3浓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
当HNO3的浓度增加到30~40%时,铁的腐蚀速度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加HNO3浓度超过40%,则铁的溶解速度就突然下降到原来的的1/4000,这一现象称为钝化。
如果继续增大HNO3浓度到90%以上,腐蚀速度又有较快的上升(在95%HNO3中铁的腐蚀速度约为90%HNO3中的10倍),这一现象称为过钝化。
第五章腐蚀的控制⽅法第五章腐蚀的控制⽅法在不同情况下引起⾦属腐蚀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根据不同情况采⽤的防腐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产实践中⽤的最多的防腐技术⼤致可分为如下⼏类:1、合理选材,根据不同介质和使⽤件选⽤合适的⾦属材料和⾮⾦属材料;2、阴极保护:利⽤⾦属电化学腐蚀原理,将被保护⾦属设备进⾏外加阴极化以降低或防⽌⾦属腐蚀;3、阳极保护,对于钝化溶液和易钝化⾦属组成的腐蚀体系,可以采⽤外加阳极电流的⽅法使被保护⾦属设备进⾏阳极钝化以降低⾦属腐蚀;4、介质处理,包括去除介质中促进腐蚀的有害成分(例如锅炉给⽔的除氧)调节介质的PH 值及改变介质的湿度等;5、添加缓蚀剂。
往体系中添加少量能阻⽌或减缓⾦属腐蚀的物质以保护⾦属;6、⾦属表⾯覆盖层。
在⾦属表⾯喷、射、渗、镀、涂上⼀层耐蚀性好的⾦属或⾮⾦属物质以及将⾦属进⾏氧化处理。
使被保护⾦属表⾯与介质机械隔离⽽降低⾦属腐蚀;7.合理的防腐蚀设计及改进⽣产⼯艺流程以减轻或防⽌⾦属的腐蚀。
每⼀种防腐蚀措施都有其应有范围和条件。
使⽤时要注意。
对⼀种情况有效的措施,在另⼀种情况下就可能是⽆效的;有时甚⾄是有害的。
例如:阳极保护只适⽤于⾦属在介质中易于阳极钝化的体系,如果不能造成钝态,则阳极极化不仅不能减缓腐蚀,反⽽会加速⾦属的阳极溶解。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单⼀的防腐蚀措施其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采⽤两种或多种防腐蚀措施进⾏联合保护,就⽐单⼀种⽅法效果好得多。
对于⼀个具体的腐蚀体系究竟采⽤哪种措施的防腐蚀,应根据腐蚀原因,环境条件各种措施的防腐蚀效果,施⼯难易以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第⼀节合理选⽤耐腐蚀材料⼀、设备的⼯作条件(介质,温度和压⼒)对材料的要求设备的⼯作介质的情况是选材时⾸先要分析考虑的。
例如⼯作介质是硝酸,其为氧化性酸,应选⽤在氧化性介质中易形成氧化膜的材料,如不锈钢,铝,钛等⾦属材料,稀硝酸⽤不锈钢,浓硝酸⽤纯铝;如果⼯作介质是盐酸,其为还原性酸,应选⽤⾮⾦属材料。
第五章不锈钢抗腐蚀性能不锈钢的一般特性●表面美观,可使用性能多样性;●耐腐蚀性能好,可用于弱腐蚀及各种介质环境较强腐蚀;●强度硬度广泛,使用各种性能要求;●耐高温、低温性能好,使用温度适用范围大;●加工性能好;●可焊性好。
但从不锈钢定义可以看出,不锈钢与其他钢的区别就是不锈性,耐腐蚀性,所以我们研究一下它为什么不锈。
5。
1 金属的腐蚀类型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发生破坏的现象。
金属的抗腐蚀或耐腐蚀性是指金属抵抗腐蚀作用的能力。
5。
1.1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腐蚀,例如钢在高温下氧化,就是一种典型的化学腐蚀,其产物沉积在金属表面上,也有人把这种腐蚀叫干腐蚀。
如果金属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非常致密,则金属与腐蚀介质就会隔离,腐蚀就会阻滞,例如钢铁零件的蒸汽处理,法兰(黑)处理,就是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Fe3O4薄膜,零件不再与周围介质发生接触,防止其化学反应的进行,零件便被保护起来了。
5.1.2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周围介质接触,由于电化学作用而引起表面腐蚀的现象。
例如钢在室温下的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是由于不同的金属之间或同种金属的各相之间存在不同的电极电位,且相互碰撞,并存在于同一种电解溶液中构成分数电池而引起的。
如图5-1。
碳素钢在退火或正火状态下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并相互接触。
渗碳体的电极电位一般比铁素体高,两相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当钢表面有水膜时,加上空气中O2等气体的溶解,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构成一微电池,电极电位低的铁素体称为阳极而被腐蚀引起钢的破坏。
如果将钢件放在酸、碱、盐等水溶液中,电化学腐蚀作用更快.钢中的碳化物、夹杂物等,各部分组织和成分不均,内部应力不均,都促使各部分在电解质中促使相互间形成电极位差。
这种电极位差愈大,微阳极与微阴极间的电流强度愈大,钢的腐蚀速度也愈大。
目录第一章不锈钢的定义在空气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不锈钢是具有美观的表面和耐腐蚀性能好,不必经过镀色等表面处理,而发挥不锈钢所固有的表面性能,使用于多方面的钢铁的一种,通常称为不锈钢。
代表性能的有13铬钢,18-铬镍钢等高合金钢。
从金相学角度分析,因为不锈钢含有铬而使表面形成很薄的铬膜,这个膜隔离开与钢内侵入的氧气起耐腐蚀的作用。
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2%以上的铬。
不锈钢的发展历史中华名族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炼钢的国家,我们的祖先远在三千年前就掌握了一些冶铁、炼钢、铸锻和热处理的技艺,比欧洲各国要早1700多年,对世界文明与人类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钢铁对于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乃至人民生活来说,已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
当前,尽管各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已得到很大发展。
但从生产成本、广泛的适用性能等方面来看,它们还远远不能取代钢铁。
因此钢铁的生产能力仍不失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钢铁材料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铁矿矿藏集中,贮藏量大,开采、冶炼比较经济,钢铁半成品冷、热变形能力强。
制成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及抗冲击能力)和加工性能(切削,焊接、冷变形等)。
但是与硅酸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及某些有色金属相比,它的最大的缺点是:在大气或酸、碱、盐等各种介质条件下,易于因腐蚀而失重损耗,乃至完全破坏。
不锈钢的种类不锈钢可以按用途、化学成分及金相组织来大体分类。
以奥氏体系类的钢由18%铬-8%镍为基本组成,各元素的加入量变化的不同,而开发各种用途的钢种。
以化学成分分类:①Cr系列:铁素体系列、马氏体系列②Cr-Ni系列:奥氏体系列,异常系列,析出硬化系列。
以金相组织的分类:①奥氏体不锈钢,②铁素体不锈钢,③马氏体不锈钢,④双相不锈钢,⑤沉淀硬化不锈钢不锈钢钢种的发展1910~1914年诞生的组织分别为马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的不锈钢,从化学成分来看,主要属Fe-Cr和 Fe-Cr-Ni两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