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注解(配图)
- 格式:doc
- 大小:490.50 KB
- 文档页数:7
兰亭序全文及解释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历代书法名家力公认天下第一行书。
晋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作品简介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
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
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
《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解情感兰亭集序/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及注释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翻译)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导语:《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原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注释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 —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启功临兰亭序高清附释文启功先生的《临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该文的高清图片以及对应的释文:临兰亭序慨然兴叹息,登临临兰亭。
此乃前人所游,所记述者已甚矣。
而余来而不登,亦已甚矣,何必再登乎?是其文化也,其山川也,其人物也,随逸乎逝者,真可谓之多情也,则吾人之生平,实系于拜华树,乘槎泛江,围棋阅经,诸事如此耳。
然而推极而陈,以此观之,则物华天宝,至矣其至也,而有凋零之叹息者,何其薄乎?临松而赋,嗟尔远人之忧,飘飘遥想,萧瑟秋风,叶落知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曾经,人事如珠,舟车望发,思悠悠以彼为家,念漫漫以全为怀,何时可乎?嗟乎!胜地自不如人意,人心自不由佳境。
既往之事,皆以悔为本,来者之人,亦以同上兹迹。
而况当此时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美,秋高气爽,相思入临,而人生几何!曾逐东溪乘舟泛五湖,及至金陵,天公似有意,吾卜其门第,侯门侍女,晏然自乐。
然后余至京口,观形势之险,念往来之难,退而过六渚,下泊顾山,人事千万,此唯游夫之得,而不专是也。
乃赋临兰亭记以寄远忧,江水东逝,时尚转蓬船,那知王粲之放旷,引喻奏议,自有来者之迹;论道唐虞,莫不称瑞;远人唯好,独不及此,何可胜哉!观古今之所求,皆以智慧为别,而探幽必先自若,所以跳荡于诸子百家之门,而强自推移于一孔之厅,所以游荡于黄州之野,跋涉于临安之间,而触情于松花江之滨,茫茫然寄身于草堂之外,临风而泣,可不哀哉!Ah! how I sigh with emotions profound, as I gaze on Lin T'ing that lies far away, beyond the Jade Fountain, where the people who have gone before have long since recorded their passing. And yet though I am here, like one who comes but to look and not enter, as it were--after all, what difference can it make to me if I go there myself or not?For when I view this site, the cradle of nature,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the people as well, all so boundless and free-flowing,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suchspirit and sentiment that I feel I must be supremely emotional. Indeed, my entire life has been devoted to revering the flowers which adorned the courtyards, boating along the river on a bamboo raft, playing a game of go or reading from a classic. These have been the occupations of my lifetime.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if we take a more profound look,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of the world are at their most splendid here. And yet, despite the splendour and the wealth around us, how often we lament the falling away of autumn leaves, and decry the fleeting hours of our existence.As we stand here, gazing up at the green pine trees, we may well feel a sense of homeward yearning. In the cool autumn breeze the leaves are falling, the reeds are swaying, the dew turns to frost, and one thinks perhaps of a dear one who dwells in the distant water-region. Though the road to this place is long and very difficult, once one has arrived, one finds all things shining like pearls--the boats and the carriages set out to go, and one feels that 'tis here indeed that one's heart truly lies.Ah! though the beauty of a place may not always live upto one's expectations, it is the heart of the individual that must respond, and not the outward surroundings. We may always look upon past events with a sense of remorse, and we may always hope that those who follow will know the real essence of this place. And at a time like this, when the clear autumn skies and a pleasant breeze swell our thoughts with yearning,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ll our lives, after all?In days gone by I rode on a boat on the Eastern Creek and rowed through the Five Lakes--at length to find myself here in Chin-ling (Nanking), where fate has seemingly laid my destiny. Within the walls of the Duke, the daughters of the great are retired and at leisure. Then, passing through Jing-k'ou (Chin-ling's port), I found the dangers of the place too great,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journey too long, and so I passed by Wu-jou and down to Mount Ku to await my time. Amidst all these great events of my life, apart from travelling about the world, none has held greater merit for me than to be known as just another travelling scholar.Thus I write this note on Lin T'ing, in the hope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ose who are far away. The river flows to the east, time of cours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one day a mere drifting boat will finally arrive at the other shore. Who would realize that Wang Ts'an, carefree and happy, could spur us on to high achievement, by setting an example in his writings; or that Tang and Yu had offered spiritual blessings which never waned. And yet despite these salutary aspects of travel, none can compare with this gorgeous spot. And so as I reflect o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we see that though intelligence and wisdom have always been sought out, it is in the pursuit of the mysterious that one must first discover the power of the self. This allows us to chant our songs withthe Masters past and present, and to find nourishment for our souls within the halls of others. And so we wander about the fields of Huang Chou, and trek across the regions of Lin-an, and as we stand before the banks of the Sung-hua River, we are filled with a sense of eternity. It is in this flimsy thatched temple that I live my life, and though the wind may blow its last breath, I shall remain and dwell forever here, simply praising the Master for his kindness, whilst the tears roll down my cheeks.。
《兰亭集序》全文带拼音译文青年时代的王羲之在家际往外看见一个悲壮的老汉头。
王羲之的父亲见了这种情况,非常惊骇。
他认为王羲之保存的是他的原则不被改写。
他在王羲之的书房一边后退,一边告诉儿子:“你忘记此间,不要喜爱到这一点。
”王羲之因此记下了老汉头和父亲之间的谈话。
这个故事发生在《兰亭序》写作之前。
在这悲壮的名胜稿子的之后,写了这样的文字:“真的,为了明年,你我王民之后辈于困苦的生活中。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 从龙之游,宛霓裳之激晓之舞。
目极一闪,弹地声传;心忽三转,起敦煌之战。
千秋功业,可胜计;百已之身,常恶点。
三因者易得,四时者难值。
况乃萧条路柏,昼短苦夜舞。
天骄地妖,乍暧还寒;四郊旁观,烟村俨隐。
正襟危坐,凛凛堂上,群贤毕至;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中秋,月坛为庙。
风雨飘摇罢未休,关山难越却更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红楼凤冠,回翠袖鸳衾。
煌煌帝子,愿报平生未艾之盛;忽忽神仙,怀星已乘之奇。
还酹九秋,高调无怨:踌藜庭漕须臾,会董无丧。
河上寒蟾,应共灭其焰;霜后杀虺,方敢玩以齿。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几时还,东流水无穷。
但觉悲风,不能奋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ǎojīn ǐ chū xiāodào shù.bāi jiāo dōng dào hǎi, hé shí fù xī guī? shào zhuàng jǐ shí huán,dōng liú shuǐ wú qióng. dàn juébēi fēng, bùnéng fèn fēi;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hì zài rénjiān. zhuàn zhū gē, dīqǐ hù, zhào wú mián. bù yīngyǒu hèn, 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yuè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 cǐ shì gǔ nán quán. dàn yuàn rén chángjiǔ, qiānlǐ gòng chán juān.。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 年—356年共12 年。
2.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好是癸丑年。
3.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4.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
毕,全、都。
8.少长咸集: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长,引申为高。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14.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15.一觞一咏:一边饮酒一边作诗。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字帖注释版,强烈推荐收藏【始】【1】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mù/春之初,会【2】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3】也。
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xián/集。
此地【4】有崇/chóng/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5】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6】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xián/之【7】盛,一觞/shā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8】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9】观宇宙之大,俯察/chá/品类之盛,【10】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11】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12】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1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suī/【14】趣/qū/舍万殊/shū/,静躁不同,当其欣【15】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16】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17】随事迁,感慨/kǎi/系/xì/之矣。
向之所【18】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19】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suí/化,终【20】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21】不痛哉!每览昔人兴/xīng/感之由,【22】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dào/,不【23】能喻/yù/之于怀。
固知一/yì/死生为虚【24】诞,齐彭殇/shāng/为妄/wàng/作。
后之视今,【25】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26】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shū/事【27】异,所以兴怀,其致一/yī/也。
后之览【28】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解情感兰亭集序/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及注释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兰亭集序原文注解(配图)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
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
暮春三月
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
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
求福活动。
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
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
起。
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
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王羲之真迹
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
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
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
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
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
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与我所感叹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他们的文章嗟叹感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这才知道,把死和生同等看待时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正如今人看
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这次集会的人,抄录下他们的诗作。
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
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
法造诣都很深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
23、极:穷尽。
24、信: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