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陵博物馆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明蜀王陵情况简介(陵墓分述)明蜀王陵情况简介在明代和Shu kings墓中,席王和昭王陵墓都有较为详尽的文字资料。
由于现有可供参考的材料有限,其余部分尚未挖掘,文献记录过于简短,无法反映更全面、更详细的情况。
现在,我将根据现有资料做一些介绍。
一、香花寺皇坟香花寺皇陵于1995年夏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石岭镇青龙村天。
四川联合大学和成都市考古队举行的联合调查基本上查明了陵园的情况,采集到大量的建筑构件残片,调查成果证实,陵园座西向东,长490米,宽140米,占地面积101.5亩,是现在已发明的蜀王陵墓是最大的一座。
香花寺的皇陵被怀疑是西安王陵或成王陵。
现在我将在稍后介绍西安国王和程朱国王的情况。
明蜀献王朱椿,(――1424)为明朝第一代蜀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其母为郭惠妃。
洪武十一年(1378)封蜀王,洪武十八年(1385)驻凤阳,“阅武中都”朱椿在凤阳阅武余暇,延清当地名土商经史。
并教育百官子弟,使其各有成就。
洪武二十三年(1390)就藩成都。
据《明史》记载;朱椿“性孝友慈祥、容止都雅,帝尝呼为蜀秀才。
”朱椿到成都后,聘请明代有名学者方孝儒为世子朱悦廉的师傅。
分自己的奉禄接济郡学中贫困的博士,并形成定制,按时支取。
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安定民心。
并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少数民族负担,稳定西南少数民族。
在明朝历史上,学者们去世时,被称为“西方之王”,蜀人因此定居下来,一天比一天富裕。
200年来,川中没有被士兵和春礼改造明成祖即位后,朱淳揭露了其子崇宁王朱岳、谷王朱晖的叛乱罪行,为巩固中央政权、促进当时政局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明朝成祖说:“王家和周公安的皇室之心也很坚强。
”朱春的行为为明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蜀王在宫廷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他的后代也是许多智者。
根据明朝的历史,“孝宗一直称许多有德行的蜀王,并将国王的家族模式视为所有宗法制度。
”朱淳死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他死后,法院授予他一个追授头衔。
参观明蜀王陵的心得体会对于明蜀王陵我并不陌生,因为在去年九月曾去过,只是那一趟满怀希望的蜀王陵之行,让我好生失望。
孤怜怜的墓冢,铁将军把守的地宫门,博物馆门外一人多高的杂草,难得一见的游人,可叹、可悲、可惜!明蜀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十陵镇正觉山山麓及青龙埂等地,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藩王蜀王的家族陵墓群。
明蜀王陵以僖王陵为中心,包括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10座明代蜀王、蜀王妃、郡王及郡王妃的墓葬,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王陵墓葬群遗迹。
目前已经发掘出土的就是僖王陵和昭王陵。
其余已探明七座陵墓的尚在地下不曾拉开神秘面纱。
从成洛路边上山,一个类似于山门的建筑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明蜀王陵”。
这个大门是在我去年来时不曾见到的,记得当时山上有不少民居,如今再看,原来建有房子的地方全都拆迁,听说这一带要建生态公园,看来此言非虚。
沿着山路往上走,两边的松柏挺拔而翠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古蜀道上的翠云廊。
苍松翠柏,这是古陵墓自古以来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些松柏加深了陵墓的清幽。
信步往前,但见红墙灰瓦,这不会就是朱熹宗祠吧?上次来的时候,听说朱熹宗祠就在附近,但一直找寻未果,没想到原来在这里。
不过,当我们踏时清幽的院子,看到两旁两米多高的松柏还有那近在咫尺的陵墓,我就知道我的猜测是错的。
铁将军把门的陵墓门上已然用小篆写着几个大字——明蜀定王次王妃墓。
明蜀定王何许人,他的次王妃又是谁?据《明史。
诸王世表》:定王名朱由垓,为献王朱椿嫡孙。
天顺七年(1463)袭封,同年薨。
文献王是第一代蜀王,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明定王为蜀第五代蜀王。
次王妃王氏是定王众多妃子中的一个,这个女人的名字能在史书中不止一次地被提起,是因为她生了一个好儿子。
明蜀惠王朱申凿是第七代蜀王,他是明蜀王“三代贤王”之一,而他的母亲便是定王次妃王氏。
据史料记载,惠王非常孝顺,在母亲王氏去世后他一改传统的墓葬礼制,为其母修建了超规格的大型陵墓。
明蜀王府建筑明蜀王府是中国明代时期川西地区的一个重要建筑群,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是明代蜀王的宫殿和办公所在地。
明蜀王府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明蜀王府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主要由正殿、偏殿、花厅、花亭、花园等组成,建筑风格兼具了明代宫殿建筑和巴蜀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展现了川西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明蜀王府的各个建筑部分。
首先是明蜀王府的正殿。
正殿位于府内的正中央,是最为庄严和重要的建筑之一。
正殿主体建筑为三层木结构,整体布局严谨,重檐歇山顶,层层分明。
殿内有供奉明蜀王的神龛和大量的壁画,壁画绘制了历代明蜀王的事迹、川西地区的风景和民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其次是明蜀王府的偏殿。
偏殿是用来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是明蜀王处理政务和接待客人的场所。
偏殿的建筑风格与正殿类似,但规模稍小,通常有两层,屋顶上覆盖着青色琉璃瓦。
偏殿的内部布局严谨,有大厅、内室和厢房等,装饰华丽,工艺精湛。
偏殿还设有庭院和花园,景色怡人,犹如仙境。
另外,明蜀王府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花厅、花亭和花园等。
花厅是明蜀王府的重要景点之一,是举办庆典、宴会和演出的地方。
花厅的建筑风格华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鸟图案,墙壁上绘有彩色壁画,古香古色。
花亭则是府内的休闲场所,常常用来憩息或观景。
花亭外形优美,四周树木环绕,花园内有各种花卉和盆景,春天时花亭花园更是百花争艳,美丽动人。
除了以上建筑,明蜀王府还有一些次要建筑,如厢房、耳房和库房等。
厢房是给宫廷内官员居住的地方,些多为一层结构,但装饰和设计也很精细,门窗上有雕刻精美的花纹。
耳房是给蜀王的亲近姬妾住的地方,规模稍小一些,但也十分雅致。
库房则用来存放宫廷的重要物品和财宝。
总结来说,明蜀王府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
其建筑风格兼具了明代宫殿建筑和巴蜀地区的传统特色,装饰繁复而精美,工艺技术高超。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部黄土陇冈地域,分布着不少朱明皇族成员墓葬,估计不下百座。
这些茔圹的规模不尽相同,大墓地宫的内空面积,一般将近二百帄方米,规模较小者,茔穴内室面积也在三十帄方米左右。
每座陵圹,无论砖石结构、全石结构,还是砖石琉璃仿木建筑,皆系雕刻精美、装饰华丽、气势宏伟的地下宫殿。
这些墓葬,已于1996 年11 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称‚明蜀王陵‛。
同时,四川省文物局也将其列为全省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一、明蜀王世系及蜀王墓葬的分布范围明蜀王一系, 历传亲王十三世。
各付亲王诸子,陆续请封郡王而分立支宗者,凡十六系。
各系支宗分别传位,以至终明之世,蜀府郡王,总计六十。
本文限于篇幅,实难罗列其十六系支宗之六十位郡王的承传世系。
故此只列述明蜀亲王之承传世系而已矣。
明蜀王首付亲王朱椿,明太祖朱元璋之庶十一子。
洪武十一年( 1378 年) 始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
蜀王椿之嫡一子悦火兼,既封世子, 永乐七年( 1409 年) 先于父薨, 赐谥悼庄。
永乐二十一年,朱椿薨,赐谥献。
永乐二十二年, 悼庄世子之嫡一子友土育袭封蜀王。
宣德六年薨,赐谥靖。
蜀靖王无子,悼庄世子之嫡二子黔江王友土付, 已于宣德元年(1426 年) 薨。
以故, 宣德七年, 竟以悼庄世子之嫡三子罗江王友土熏晋袭蜀王之位,宣德九年薨, 赐谥僖。
蜀僖王无弟无子, 宣德十年,朝廷晋封蜀献王朱椿之庶五子保宁王悦劭为蜀府亲王, 天顺五年( 1461 年) 薨, 赐谥火和。
天顺七年,蜀和王悦劭之嫡一子友垓袭火封,当年薨,赐谥定。
天顺八年,蜀定王友垓A 、明蜀僖王陵B 、蜀府罗江王妃赵氏墓C、石子坡蜀王次妃墓 D 、大梁子默江悼怀王陵E、香花孝献王陵 F 、朱家祠蜀府郡王陵G、七里店蜀府陵墓H、松树村蜀府王子墓I 、十陵村蜀府王子墓J 、青龙五组蜀府陵墓K、青龙五组蜀南川孜靖王陵L 、双林村蜀府内江王长子墓M、来龙村蜀府郡王陵N 、玉石碑惠王陵与继妃墓O 、廖家湾明蜀端王陵P 、明蜀昭王陵Q 、蜀府石泉荣穆王陵R 、蜀府内江庄懿王陵S 、黄连村内江王陵T、石泉府三座佚名王子墓U 、垮皇坟汶川懿简王陵V 、转龙孝蜀府陵墓W、蜀府富顺郡主墓X、定王次妃墓21明蜀王和明蜀王陵薛登方全明之嫡一子申钅支袭封,成化七年( 1471 年) 薨, 赐谥怀。
成都明蜀王陵蜀王陵坐落在成都市区以东5公里的十陵镇,是明代帝王蜀藩王家族陵墓群。
据史书记载,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问共封了l3位蜀王。
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分布在十陵镇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十陵镇因此而得名。
1978年以来陆续被发现,并发掘清理了僖王陵和昭王陵,影响很大,为世瞩目。
僖王陵是该陵墓群中最早被发现和发掘的。
蜀僖王朱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之孙,曾封为罗江王,宣德七年(1432年),袭封蜀王,为第三代蜀王,宣德九年卒后葬于此。
僖王陵地宫是一座仿木结构的地下宫殿式建筑,其规模和形制仿照明初蜀王府(即成都原皇城)而建,为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分前庭、前殿、中庭、中殿、后庭、后殿以及棺石全长31.7米。
门、殿等均以琉璃瓦覆顶,富丽堂皇;地宫韵朱红大门,每扇重达2吨多,门上各有9排乳钉,每排9枚;墓志铭碑立于前殿,其上镌有五爪金龙,朱友生前多有功劳,故明代诸侯用物虽仅能饰以四爪龙,但其下葬时经朝廷特许而获此殊荣。
地宫内主要建筑构物体均以巨型优质青石精雕而成,石雕仿木花格门窗等刻工细腻,技艺精湛;石棺顶部的祥云莲花,缠枝葵菊以牡丹等花卉,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生动逼真。
棺室后部为绿色琉璃影壁,镶嵌于影壁中央的“双龙戏珠”描金釉陶盘,异常精美,引人注目,为前所未见的明代艺术珍品。
昭王陵为一座合葬墓。
昭王朱宾瀚是第八代蜀王,l5岁时继承王位,治政有方,颇有声誉,29岁时去世,其王妃刘氏与之合葬。
该墓地宫建筑亦仿明蜀王府规制,呈长方梯形,进深2l.77米,建筑布局相似于僖王殿,但自中庭以后的寝宫部分,被分隔为两个墓室,昭王与刘氏的遗体即按“男左女右”的礼制,分别安葬于两墓室中,固此墓于明末曾被张献忠起义军捣毁,故地宫内建筑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出土文物也不多,立于中庭中央的影壁最为精美。
明蜀王陵墓葬群保护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汤红豆来源:《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12期摘要:成都明蜀王陵墓葬群是明蜀藩王家族的陵墓群,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墓葬数量多、位置较分散的特点。
明蜀王陵墓葬群保护方式以明蜀王陵博物馆为主线,博物馆成为保护、展示主体。
已发掘陵墓迁移、原地保护及发掘后回填是明蜀王陵墓葬群保护的支线方式。
其中,明蜀王陵博物馆建成后,一度寻求文旅融合发展,后因城市化建设陷入困境,近年来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获得新生。
作为位于城市内部的大遗址,明蜀王陵墓葬群的保护路径对国内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蜀王陵;墓葬群;明蜀王陵博物馆;大遗址保护(一)明蜀王陵墓葬群的发现明蜀王陵墓群为明代历任蜀藩王、王妃及世子墓葬。
明王朝统治276年间,蜀地共有13位藩王[1]。
1996年,明蜀王陵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僖王陵、昭王陵、僖王赵妃墓、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陵、草皇坟蜀王陵(怀王陵)、惠王陵(廖家湾皇坟)、半边坟郡王及朱悦燫墓在内共11座陵墓。
明蜀王陵墓葬群是明一代蜀地宗室活动的产物,已进行考古调查、发掘的墓葬时代序列较完整,绝大多数明蜀王陵墓里出土有准确纪年和记录墓主身份的墓志。
1970年,金牛区凤凰山因工程施工发现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据出土的墓志材料认定该墓为悼庄世子朱悦燫墓。
1978年,位于十陵街道大梁村的赵妃墓被发现,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1979年,成都市文物管理处考古组因城市基建而发掘蜀僖王陵。
总体而言,明蜀王陵墓因城市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重见天日,均为抢救性发掘。
(二)明蜀王陵墓葬群的空间分布1996年,在进行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认定时,明蜀王陵墓葬群仅僖王陵、昭王陵和赵妃墓经过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其余七座墓葬由地方志材料结合考古调查确定。
其余墓葬的位置仅通过地面探查结合文献记载原因确定。
歷史文化古跡——四川成都明蜀王陵【圖文】明蜀王陵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正觉山麓,以僖王陵为中心散布10余座明代蜀府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胜迹。
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
在四川成都的十陵街道考古发现的十多座明蜀王家族的墓葬胜迹。
以僖王陵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拥有富丽堂皇的地宫建筑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而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
明蜀王陵第一道大门据史书记载,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问共封了l3位蜀王。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发掘于1979年。
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分布在十陵街道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
而其所在地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就因此而得名。
蜀僖王朱友的陵寝明蜀王陵中现已发掘了僖王陵、昭王陵两墓。
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
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14米。
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昭王陵中一对仿朱元璋之人头龙为全国之绝。
而西陵较王建墓(永陵)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更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明蜀僖王陵寝殿藻井浮雕精美的藏传佛教八宝图案僖王陵是一座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地下宫殿,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
沿台阶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宫。
地宫门高大雄伟,帝王之气彰显无疑。
地宫精美华丽,极尽豪奢,其平面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楼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
明蜀僖王陵出土的镇墓俑三道墓门高大而厚重,墓室宽敞,四周墓壁彩绘雕刻精美,在灯光的映衬下精美无比。
中国最美地宫——明蜀王陵明蜀悼庄王陵地宫。
悼庄王陵是目前已发现的四川明代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其宏大的墓室,建造考究,装饰华丽,规制比之同时代亲王的陵寝更为奢华。
有考古学家认为,此陵墓本为蜀献王朱椿的陵寝,但世子朱悦燫早他而逝,便以己之墓葬之。
其精美石刻的墓室及工艺精湛的陶俑等出土文物,为研究明初亲王陵墓制度、仪仗制度、明初衣冠制度以及古代建筑史、雕刻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在四川成都东郊的十陵镇考古发现了十多座明蜀王家族的墓葬胜迹以僖王陵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拥有富丽堂皇的地宫建筑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而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那么,聚族而葬的明蜀王家族会选择怎样的风水宝地?地宫中究竟埋藏有多少明王朝的秘密?文物修复专家方全明正在精心修复明蜀王陵出土陶俑。
[前言]“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第三代蜀王朱友的头骨(下图)。
你们看他天庭饱满,脸庞骨骼轮廓和谐,除上颚牙齿失落外,其余皆排列整齐。
可以说,这是一位相貌英俊的蜀王,与史书记载他善良纯朴也是相吻合的。
”(上)经文物工作者精心修复后的第三代蜀王僖王朱友壎的头骨。
文物修复专家方全明对这件耗费了他数月时间的杰作,颇为满意。
“这哪里是具吓人的骷髅啊,其实是件尊贵的文物”,老方介绍,这具头骨出土于明蜀僖王陵的棺椁之中,也就是说,他是第三代明蜀藩王朱友壎的头骨。
确切地讲,是一具距今整整580年的腐朽头骨。
在经过电脑模拟复原、石膏出模、材料填补、齿牙镶嵌等工序之后,如今,这具头骨在文物修复工作台聚光灯的照射下,形态初现,焕发出历史的幽谧色泽——它上下齿牙之间似闭未合的空隙,似乎给人以说话的感觉。
它是在讲述580年前的一段隐秘的历史吗?其实,一段时间以来,老方都在忙于一批明蜀王陵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
我到工作室的时候,他正在精心地修复着一件头戴瓜皮帽的陶俑。
他告诉我,这件陶俑出土于明蜀昭王陵,属夫役仆从俑一类,“过去我们大多以为瓜皮帽兴于满清,但从多座明蜀王陵出土的这种冠式陶俑来看,瓜皮帽应该是明代帝王宫廷某类仆役人员的特定制服冠式,而后传入关外,又随清人的入关,成为大江南北流行的便帽。
明蜀王陵大遗址保护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成都市文化局:明蜀王陵博物馆是我省唯一的明代蜀藩王陵墓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为一体,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明蜀王府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对研究明代四川史具有重大价值。
2012年,成都市将其列入首批大遗址保护范畴。
长期以来,明蜀王陵博物馆在各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文物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内部建设,博物馆日常管理及藏品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文物专项工作自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争取各级专项资金,相继完成了明蜀定王次妃墓、明蜀太监墓迁移保护工程;昭王陵、僖王陵墓口保护建筑复建工程;陈列布展、办公用房修建工程;僖王陵环墓截水保护修缮工程。
该几项工程实施后基本能满足正常接待及保护研究要求,初步具备文化片区集约打造条件。
(二)、保护利用情况数年来,明蜀王陵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根据发展需求,通过多渠道,采取租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陵园范围。
经过不懈努力,博物馆保护用地面积由1997年的6亩扩建为现在的100亩。
(三)、大遗址工作进展情况2013年初,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文物局已将大遗址首批专项经费拨付明蜀王陵博物馆,我局结合保护现状,拟进行入口牌坊维修、僖王陵墓口保护建筑改建、管理用房增建等系列保护工程。
目前该项目已委托专业机构着手进行方案编制工作,待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即可进行项目建设。
本次项目推动和实施后,对明蜀王陵文物保护和旅游形象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一)、保护规划滞后2003年,成都市以明蜀王陵文化为依托打造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为了配合景区建设,我局从2005年起即委托专业部门编制《明蜀王陵保护规划》,但由于十陵景区整体规划尚未出台,方案的申报工作一直处于搁浅状态。
没有保护规划做先导,遗址保护工程就难以付诸实施。
2013年,随着景区整体规划的出台,我局已按照新要求将《明蜀王陵保护规划大纲》上报至国家文物局,预计于年底即可进入详编阶段。
明蜀王陵博物馆简介
明蜀王陵博物馆位于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距成都市区4.8公里,离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4公里,是四川省唯一的明代蜀藩王陵墓专题性博物馆。
十陵镇是明朝蜀藩王室陵墓集中地,经考古调查,已探明的藩王陵、王妃墓共计十座。
其中有蜀王陵五座、蜀王妃墓三座、蜀郡王陵两座。
明蜀王陵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多平方米,集中展出了明蜀僖王陵、昭王陵出土的各类随葬器物近88件,其中明蜀僖王陵昭王陵出土的琉璃影壁和陶俑等造型独特、工艺精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蜀王陵博物馆现有干部职工16人。
设有办公室、财务室、保卫部、展览部、专题研究室五个业务部门,分别负责对文物的保护管理、研究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工作。
自1994年成立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游客51.5万人次。
明蜀藩僖王陵于1978年发现,1979年考古发掘,发现了保存完整、装饰精美的大型地下宫殿,出土了大批随葬器物。
1991年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时发现了明蜀昭王陵,后迁建于僖王陵园区后侧,统一
保护管理。
近年明蜀定王次妃墓、太监墓群分别迁建于此,成为明蜀王陵的又一大景观。
明蜀王陵以僖王陵为代表,驰名中外。
僖王陵地宫,长32.5米,地宫的砖、室、硫璃构件全部仿当年蜀王府地面宫廷建筑修建,整个地宫,富丽堂煌,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
明蜀王陵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职能为一体,全面地展示了明蜀王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为研究明代历史和蜀文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明蜀王陵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陈列充分运用各种现代表现手法,通过精心的空间组合,力求在内容设计和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旨在使明蜀王陵大批精华荟萃的文物瑰宝在博物馆这座神秘梦幻般的艺术殿堂里得到充分地展示,文物内涵得到更深地发掘,从而使更多的观众熟悉中华历史,热爱中国文物。
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采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实施管理。
馆内设有多种功能的声光系统;严密的消防,监控装置和计算机管理体系。
馆体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为一体,力图表现明蜀王文化的苍古雄浑及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馆外环境布局巧妙,匠心独具。
有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和功能齐全的餐饮娱乐设施有绿茵如毯的草坪、宽广明丽的水域湖面、造型别致的假山、古拙质朴的;还有供孩子们嬉戏游玩的儿童乐园……小
桥流水,湖光岛影,古树奇葩,花香鸟语,四时风物,尽呈眼底,观众在观赏了精美的“地下宫殿”之余,亦能领略川西园林婀娜多姿之秀色。
明蜀王陵博物馆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深遂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参观旅游、休闲娱乐的文化中心。
明蜀王陵是明蜀藩王的灵魂归所在,明蜀王陵博物馆则是现代人们探幽访古的胜地。
博物馆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五洲四海嘉宾朋友们的莅临,导讲员亦将以优质的服务带您步入明蜀王陵这迷一般的“古代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