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最新2020-2021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word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17.54 KB
- 文档页数:3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国旗升降的历史背景、原因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党爱国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道国旗升降礼仪的重要性;2.了解国旗升降礼仪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掌握国旗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国旗升降礼仪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国旗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规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引出国旗升降礼仪的重要性。
•展示国旗升降礼仪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升降礼仪的形式和规范。
2. 讲解(25分钟)•让学生了解国旗升降礼仪的历史背景,包括升降礼仪的起源、发展和意义等。
•让学生了解国旗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规范,包括护卫队队员行进、升起国旗、奏国歌、降下国旗等。
3. 演示(15分钟)•由教师或学生担任升降礼仪执行者,对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规范进行演示。
4. 练习(20分钟)•班级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模拟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规范。
•教师在旁边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和姿势。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国旗升降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国旗升降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生是否掌握国旗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规范;•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灵活;•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是否能够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授课。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讲解国旗升降礼仪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或者模拟国旗升降礼仪的基本动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实用,但在讲解时授课速度过快,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
下节课应当注意授课节奏和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教学计划巴东县大支坪镇中心小学周凤英教学内容: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构成及其特点。
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这些滑轮。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猜测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及亲自动手论证法等方式来验证各种滑轮的作用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组成以及生活中与这几种滑轮相关的现象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定滑轮8个,动滑轮8个,铁架台,棉线,钩码,测力计等实验用品,相关视频,PPT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5分钟)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你们有去过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吗?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小段升旗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近距离感受一下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吧!欣赏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生1.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真雄伟壮观,升旗手英俊潇洒,步伐整齐......生2.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我长大后也想当一名护旗手!生3.老师,我想知道升国旗时,升旗手明明是往下拉的绳子,为什么国旗是往上升的呢?师:这个问题问的真好,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向上升呢?二.学习新知(约30分钟)(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刚才小刚同学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向上升?同学们各抒己见,大胆猜测。
生1.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先看看旗杆上有什么装置。
据我对我们学校旗杆的观察,我发现旗杆顶上有个圆圆的东西,肯定是这个的功劳。
生2.这个圆圆的盘子我在我们家看见过,我们家修建房子的时候,工人叔叔有用到这个圆盘子。
鄂科版四年级上册《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的情感。
鄂科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国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可能对国旗升起的过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为主,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了解国旗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国旗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理解国旗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旗升起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和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国旗升起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5.汇报交流: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观点。
6.情感升华:通过讲解国旗升起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国旗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旗的重要性和尊重国旗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国旗升起的过程、国旗的重要意义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科学探究首先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比较。
3.能根据简单器材研究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研究实验。
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5.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滑轮产品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滑轮组。
教学准备装有滑轮的升旗台模拟装置,图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细线1根,滑轮2个,测力计1个,装有滑轮的窗帘模拟装置。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想升国旗的情形,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找到可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旗杆上的滑轮装置。
)二、认识滑轮的结构。
图片展示:旗杆顶上的滑轮装置。
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装置,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装置是什么样的?安装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归纳滑轮装置的构造:滑轮是由一个周缘有槽的轮子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的机械。
三、滑轮的分类。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滑轮的构造,可是滑轮是怎样工作的呢?(演示升旗和提重物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察滑轮的位置变化过程,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分类。
2.出示一些滑轮让学生区分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
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旗杆上,定滑轮将向上的拉力改变成了向下的拉力,能不能将向上的拉力改成向左的拉力呢?改成向右的拉力行不行?一共有多少种改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P6砌墙图。
2.思考:为什么这工人要在这里设置这个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究竟有什么作用?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4.请一位学生口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后动手实验。
5.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备注使工作更加便利。
鄂科版四年级上册《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理解“升旗”所蕴含的含义,认识国旗,明确旗帜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能够描述升旗的整个过程,并学会参与其中。
3.学生能够感受到升旗仪式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增强爱国情感。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描述升旗的整个过程。
2.学生能够感受到升旗仪式传递出的正能量。
3.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升旗”所蕴含的含义,认识国旗,明确旗帜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能够感受到升旗仪式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增强爱国情感。
4.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过程5min 引入:播放升旗仪式视频,介绍“升旗”的现象及其代表意义。
10min 提问:你们有过参见升旗仪式的经历吗?你是如何感受的?15min 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升起国旗,教师讲解升旗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10min 共读:共读课文《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理解升旗的具体流程。
10min 总结:让学生总结升旗仪式的意义和作用,感受爱国主义情感。
5.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升旗动作、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以及参与共读的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很有意义的课程,让学生亲手体验了升旗仪式,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增强了爱国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可以增加学习具体礼仪动作的环节,比如唱国歌、行军礼等。
2.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升旗仪式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3.在提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另外,在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更为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估。
鄂科版四年级上册《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是一篇描写升国旗仪式的课文,通过讲述国旗的升起,让学生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描绘升国旗仪式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国旗这一象征国家尊严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情感层面,学生对国旗的敬仰和爱国情怀还需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国旗的敬仰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国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旗的升起,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教材:分发课文文本,让学生预习。
3.准备黑板:板书课题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旗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你们知道国旗的含义吗?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五星有什么寓意?”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旗的升起。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旗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五星代表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等。
【小学科学】2019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word教案 (2)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科学探究首先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比较。
3.能根据简单器材研究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研究实验。
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5.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滑轮产品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滑轮组。
教学准备:1.教具:装有滑轮的升旗台模拟装置,图片。
2.学具: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细线1根,滑轮2个,测力计1个,装有滑轮的窗帘模拟装置。
第1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想升国旗的情形,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找到可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旗杆上的滑轮装置)二、认识滑轮的结构。
图片展示:旗杆顶上的滑轮装置。
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装置,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装置是什么样的?安装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归纳滑轮装置的构造:滑轮是由一个周缘有槽的轮子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的机械。
三、滑轮的分类。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滑轮的构造,可是滑轮是怎样工作的呢?(演示升旗和提重物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察滑轮的位置变化过程,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分类。
2.出示一些滑轮让学生区分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
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旗杆上,定滑轮将向上的拉力改变成了向下的拉力,能不能将向上的拉力改成向左的拉力呢?改成向右的拉力行不行?一共有多少种改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P6砌墙图。
2.思考:为什么这工人要在这里设置这个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究竟有什么作用? 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4.请一位学生口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后动手实验。
【小学科学】2019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3国旗是怎样升
起来的》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科学探究首先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比较。
3.能根据简单器材研究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研究实验。
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5.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滑轮产品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滑轮组。
教学方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教具:装有滑轮的升旗台模拟装置,图片。
2.学具: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细线1根,滑轮2个,测力计1个,装有滑轮的窗帘模拟装置。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科学探究首先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滑轮组。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想升国旗的情形,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找到可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旗杆上的滑轮装置)
二.认识滑轮的结构。
图片展示:旗杆顶上的滑轮装置。
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装置,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装置是什么样的?安装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归纳滑轮装置的构造:滑轮是由一个周缘有槽的轮子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的机械。
三.滑轮的分类。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滑轮的构造,可是滑轮是怎样工作的呢?(演示升旗和提重物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察滑轮的位置变化过程,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分类。
2.出示一些滑轮让学生区分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
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旗杆上,定滑轮将向上的拉力改变成了向下的拉力,能不能将向上的拉力改成向左的拉力呢?改成向右的拉力行不行?一共有多少种改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P6砌墙图。
2.思考:为什么这工人要在这里设置这个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究竟有什么作用?
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4.请一位学生口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后动手实验。
5.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工作更加便利。
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既然定滑轮有这么个特点,那我们何不利用这个特点来帮助我们呢:
1.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窗帘合上,又一拉将窗帘又拉开。
2.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舞台上的幕布就会同时往两边打开,再用绳子一拉,幕布又能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