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处方简明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22
中医膏方膏方是什么?膏方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依据中医理论经辨证开具处方,然后采用地道药材精心熬制,再加胶类等辅料制成便于服用的膏状制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的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膏方克服了中成药、保健药品千人一方的缺点,实现了个性化制药,避免了汤药煎煮麻烦、服用痛苦等弊端,质地滑润细腻,口感好、服用方便,既可以治未病,立足于改变亚健康人群的状态,又对大病后、慢性病患者具有调补、滋养的功能,对于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具有明显效果。
小小膏方功效多多补虚扶正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服用膏方时间?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等俗语。
服用膏方最好从冬至起连续服用约50天左右,也就是冬至以后的“一九”到“六九”,或服至立春前结束。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不同的季节人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适应。
中医认为冬天是闭藏的时候,天气寒冷,万物蜇伏,应该补益肾中精气,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到第二年整个身体就显得比较好。
膏方作为冬令进补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
中医体质与膏方养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禀赋。
通常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体质图)膏方与体质的关系膏方进补不可盲目,应遵循“虚啥补啥,对症用药”的原则。
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最好先到县中医院进行中医体检和评估,通过专业中医师的诊查,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膏方,否则盲目进补不但达不到调理健康的目的,还可能事与愿违!膏方的适应人群以下几类人群服用膏方对身体调理非常好。
中医秘藏膏方中医秘藏膏方四圣心源的粉丝登仙膏组成麻油1斤4两,甘草2两,芝麻4两,天门冬(酒浸,去心)3钱,麦门冬(酒浸,去心)3钱,远志(酒浸,去心)3钱,生地(酒洗)3钱,熟地(酒蒸)3钱,牛膝(去芦,酒浸)3钱,蛇床子(酒洗)3钱,虎骨(酥炙)3钱,菟丝子(酒浸)3钱,鹿茸(酥炙)3钱,肉苁蓉(酒洗,去甲膜)3钱,川续断3钱,紫稍花3钱,木鳖子(去壳)3钱,杏仁(去皮尖)3钱,谷精草3钱,官桂(去皮)3钱,松香8两,倭硫黄(末)2钱,雄黄(末)2钱,龙骨(末)2钱,赤石脂(末)2钱,乳香(末)3钱,没药(末)3钱,木香(末)3钱,母丁香(末)3钱,蟾酥2钱,麝香2钱,阳起石2钱,黄占1两。
功效存精不漏,固体壮阳,强形健力。
登仙膏主治腰痛、下元虚损,五劳七伤,半身不遂,膀胱疝气,下焦冷气,小肠偏坠;二三十年脚腿疼麻,阳事不举,妇人白带、血淋、阴痛,血崩。
用法用量贴脐上。
制备方法麻油熬,下诸药:第一下芝麻;第二下甘草;第三下天门冬、麦冬、远志、生地、熟地、牛膝、蛇床子、虎骨、菟丝子、鹿茸、肉苁蓉、川续断、紫稍花、木鳖子、杏仁、谷精草、官桂;第四下松香,槐柳枝不住手搅,滴水不散;第五下倭硫黄、雄黄、龙骨、赤石脂(再上火熬一时);第六下乳香、没药、木香、母丁香(再熬,提锅离火放温);第七下蟾酥、麝香、阳起石(滴水不散);第八下黄占。
用瓷罐盛之,以蜡封口,入井中浸3日,去火毒,用红绢摊。
[1]行水膏【药物组成】苍术5两,生半夏3两,防己3两,黄芩3两,黄柏3两,苦葶苈3两,甘遂3两,红芽大戟3两,芫花3两,木通3两,生白术2两,龙胆草2两,羌活2两,大黄2两,黑丑头2两,芒消2两,黑山栀2两,桑白皮2两,泽泻2两,川芎1两,当归1两,赤芍1两,黄连1两,川郁金1两,苦参1两,知母1两,商陆1两,枳实1两,连翘1两,槟榔1两,郁李仁1两,大腹皮1两,防风1两,细辛1两,杏仁1两,胆南星1两,茵陈1两,白丑头1两,花粉1两,苏子1两,独活1两,青皮1两,广陈皮1两,藁木1两,瓜萎仁1两,柴胡1两,地骨皮1两,白鲜皮1两,丹皮1两,灵仙1两,旋覆花1两,生蒲黄1两,猪芩1两,牛蒡子1两,马兜铃1两,白芷1两,升麻1两,川楝子1两,地肤子1两,车前子1两,杜牛膝1两,香附子1两,莱菔子1两,土茯苓1两,川萆薢1两,生甘草1两,海藻1两,昆布1两,瞿麦1两,扁蓄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干地龙1两,土狗1两,山甲1两,发团2两,浮萍3两,延胡5钱,厚朴5钱,附子5钱,乌药5钱,龟版3两,飞滑石4两,生姜4两,韭白4两,葱白4两,榆白4两,桃枝4两,大蒜头8两,杨柳枝8两,槐枝8两,桑枝8两,苍耳草1斤,益母草1斤,诸葛菜1斤,车前草1斤,马齿苋1斤,黄花地丁(鲜者)1斤,凤仙草(全株,干者)2两,九节菖蒲1两,花椒1两,白芥子1两,皂角2两,赤小豆2两,共用油40斤,分熬丹收,再入:铅粉(炒)1斤,提净松香8两,金陀僧4两,生石膏4两,陈壁土2两,明矾2两,轻粉2两,官桂1两,木香1两,牛胶4两(酒蒸化)。
肺系疾病1、膏方配制注意点(1)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为重点。
(2)由于病人多有夙根,或为痰饮,或为痰热,或为瘀阻,故在用药时应攻补兼施,区分阴阳寒热,辨证施治。
(3)因患者多为病程已久,脾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处方用药时顾及脾胃运化功能,选药应补而不腻。
2、常用基本处方益气固表:玉屏风散、桂枝汤、牡蛎散。
益气健脾:四君子、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
补肾纳气平喘:地黄丸类、参蛤散、生脉饮。
滋阴润肺化痰: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化痰平喘: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清肺化痰:银翘散、小柴胡汤、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桔梗汤。
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3、举例(1)益气养阴定哮方治则:益肾补肺,化痰定哮主治:肺肾气阴两虚,夹有痰热。
适应症:支哮、慢支、肺气肿、支扩等,慢性迁延期向临床缓解期过渡阶段,本虚标实以阴虚为主的症状。
症状:慢性咳嗽、夜哮轻,可平卧,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或伴烦热,或盗汗,口干饮不多,或尿黄,大便干结,舌苔少,舌红,脉细滑。
组方:生脉饮、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小柴胡汤、苏子降气汤。
处方及常用剂量:生晒参60~120克(另炖)黄芪150克生熟地各150克淮山药150克南北沙参各150克女贞子150克制黄精150克枸杞子150克全当归100克陈皮100克功劳叶150克制首乌150克五味子90克鹅管石300克麻黄30克射干150克苏子150克紫菀150克冬花100克白芍100克炒防风100克嫩前胡100克炒黄芩150克软柴胡150克甘草90克阿胶350克(烊化)冰糖(烊化)500克黄酒500克加减:1、阴伤较甚,无苔,舌光红者,去生晒参,加西洋参90克、川石斛150克。
2、痰多加沥半夏150-200克,并减少养阴药。
3、过敏者,加丹皮90克,乌梅90克。
4、夹瘀者,选加丹参150克,赤芍100克,桃仁100克。
5、便溏者,去生地、天冬、首乌、当归,加茯苓150克,炒米仁300克、扁豆150克。
膏方---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一、膏方简介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丸、散、膏、丹等常用剂型。
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属于“临方膏滋”,简称“膏方”。
膏方,在中医理论里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
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二、膏方特点一勺膏方的药效就相当于一袋汤药,其调理特点有六:1、高效易吸收2、缓补效持久3、方便价格优4、整体全面调理5、辨证施治,个性化、针对性强6、单料加工、个人使用、携带方便三、冬令进补推荐膏方人与自然的关系——冬季时气候寒冷,人体精气内藏,蓄积以应对时令的寒冷,并能满足来年的生发的需要,这时进补人体更能吸收营养进化,储存于体内,有助于体质的增强。
人本身的因素——冬季人们的食欲旺盛,进食量较多,而且能较好地吸收。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四、膏方的组成1.中药饮片,应随症处方,一人一方。
2.细料药,贵重药材。
——动物:羚羊角、鹿茸、海龙、海马、珍珠。
——植物:西红花、三七、枫斗、冬虫夏草、灵芝、人参、红参、西洋参等。
——矿物:琥珀。
3.药食两用的补益药:黑芝麻、核桃仁、枣泥、桂圆肉。
4.胶类有补益虚损作用并且能起到膏方成型作用。
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等。
5.糖具掩盖药物的异味而达到矫味的目的,并且糖还有补益作用。
6.其他辅料-----黄酒浸泡荤胶用。
酒性味甘、辛,大热。
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作用。
酒也是较好的溶媒。
7.特殊患者用的辅料如代糖制品。
-有甜菊糖,木糖醇,阿斯巴甜、元贞糖、甜蜜素等。
五、膏方适用人群——膏方的适用人群有以下7类:1、慢性病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2、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3、老年人: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4、女性人群: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5、儿童:尤其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症的体虚患儿宜调补;6、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7、性功能减退者。
膏方大全各类膏药的加工配方专利大全1 CN02139115.7 一种治疗颈椎、腰椎病的膏药一种治疗颈椎、腰椎病的膏药,其特征是它的原料配方为:力参60-70克,杜仲60-70克,狗脊60-70 克,川羌60-70克,独活60-70克,穿山甲60-70克,红花45-55克,当归45-55克,川乌45-55克,三棱45-55克,莪术45-55克,天麻60-70克,牛膝60-70克,皂刺60-70 克,地龙45-55克,秦艽45-55克,茜草45-55克,玄胡45-55克,防风45-55克,防己45-55克,五加皮60-70克,荆芥45-55克,三七60-70克,桑寄生60-70克,伸筋草45-55克,乳香45-55克,没药45-55克,龙骨45-55克,珍珠45-55克,血竭45-55克,樟脑45-55克,虫草45-55克。
本发明可直接贴于患处,通过透皮吸收,药物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强、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用药安全。
2 CN01128038.7 一种戒烟膏药本发明公开一种戒烟膏药,它由如下重量组份的原料制成:白人参:5-25份,鱼腥草:15-30份,丁香:1-3 份,远志:5-15份,土地龙:5-15份,肉桂:2-5份。
上述多味药材经烘干、粉碎过筛,以5倍于药量的黑膏药胚加热溶化,再掺入粉碎过的药沫摊于3cm 见方的纸上即可。
使用本发明时,将药膏加温使之变软,贴敷于手腕背部的甜味穴,24小时换药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
它使用方便,成本低,且疗效好,适宜取代现有的传统戒烟药物广为使用。
3 CN02147718.3 复元活血膏药一种复元活血膏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组合药物粉料与熬制的植物油按1~2.4∶60(重量比)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组合药物由以下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三七3.5~4.4%、当归5.2~6.2 %、红花5.4~6.3%、丹参4.9~5.8%、乳香(制)3.4~4.3%、没药(制)3.6~4.5 %、血竭2.1~3.2%、鸡血藤5.7~6.6%、制川乌2~3%、草乌2.1~3.2%、川牛膝5.6~6.5%、木瓜5.4~6.3%、羌活5.3~6.3%、独活5.7~6.8%、威灵仙5.6~6.5%、骨碎补5.5~6.4%、熟地黄 5.5~6.6%、杜仲 5.4~6.3%、皂角 3.7~4.6%、冰片7.6~8.4%。
中药膏方制作
中药膏方制作
中药膏方是一种把中药粉末和药液混合在一起,经过熬煮、搅拌、滤渣等工序制成的膏状物质,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中药膏方制作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按照药方的比例,将中药材料研磨成细粉,放入容器中;
2.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使其成为浓稠的药液;
3.将药液煮沸,搅拌均匀,使其变成浓稠的膏状;
4.将膏状物放入滤网中,滤去渣滓,使其变得更加细腻;
5.将滤过的膏状物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6.将搅拌好的膏状物倒入模具中,放入冰箱冷藏,使其凝固;
7.将凝固的膏状物取出,切成适当大小的药片,装入药瓶中,即可使用。
中药膏方制作的过程中,要求操作者要有足够的经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以免污染药物,影响药效。
中药膏方制作是一项技术活,要求操作者要有足够的经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以免污染药物,影响药效。
正确的制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膏方制作方法及步骤膏方是中药疗法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利用传统的药材制作而成。
膏方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膏方的制作方法:1.药材选择: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药材的选择通常需要根据疾病的特征和病情来确定。
一般来说,膏方中常用的药材有丹参、川芎、桂枝、生地、白芍、当归等。
2.药材配比:根据方剂的要求,将所需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
在配比时需要注意药材的药性和功效,使其相互协调、相互增强。
3.药材处理:对于需要加工的药材,例如生地和当归,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煮制或炒制处理。
煮制可以使药材的活性成分更易释出,从而增强药效。
4.研磨:将处理好的药材进行研磨,以便更好地混合在一起,并且方便后续的煎煮。
5.加入辅料:在一些特定的膏方中,会添加一些辅料来增强药效或改善质地。
例如,可以加入蜂蜜或糖来增强甜味,改善口感。
6.煎煮:将研磨好的药材和辅料一起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
煎煮的时间长短和火力大小需要根据方剂的要求来决定。
7.过滤:经过一定时间的煎煮后,将药液进行过滤。
过滤的目的是去除药渣,使得膏方更为纯净。
8.浓缩:将过滤后的药液继续加热,使水分蒸发浓缩,直至达到方剂的要求。
浓缩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或糊锅。
9.冷却:将浓缩好的膏方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待其冷却后即可使用。
二、膏方制作的步骤:1.药材的准备:根据方剂的要求选择药材,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注意保持药材的干燥和存储条件。
2.药材处理:对于需要处理的药材,如煮制或炒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煮制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
3.药材研磨:将处理好的药材进行研磨,使其更加细腻,方便混合和提取药效。
4.辅料准备:根据方剂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辅料。
辅料可以增加膏方的口感和药效。
5.煎煮:将药材和辅料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
根据方剂要求控制火力和煎煮时间。
6.过滤:将煎煮后的药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药渣,使其更为纯净。
国家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王会仍主治:亚健康、术后、病后体虚未复西党参(研末)250g、黄芪250g、白术120g、茯苓120g、甘草50g、熟地150g、全当归120g、川芎60g、白芍120g、桂枝60g、淮山药150g、陈萸肉120g、枸杞子120g、灵芝150g、陈皮60g、五味子60g、制黄精200g、玉竹120g、麦冬120g、巴戟肉120g、丹皮90g、杜仲120g、补骨脂120g、生米仁300g、龙眼肉60g、胡桃肉(研末)60g、阿胶250g、鹿角胶250g、黄酒250ml、冰糖250g。
(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省级名中医,儿科专家俞景茂主治:小儿哮喘太子参150g、天冬120g、熟地30g、炙冬花90g、黄芪120g、补骨脂90g、丹参90g、椒目45g、炙甘草50g、红枣150g、冰糖160g、阿胶120g、黄酒100ml、川贝粉30g。
(视个人情况调整剂量)此方为小儿固本克喘膏,可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有良好的抗哮喘复发作用。
妇科专家傅萍主治:子宫肌瘤气虚血滞、疾湿内停,结而成症,月经量偏多,宜扶正运脾攻湿消症。
常用方剂: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加减,胶类选用阿胶及鳖甲胶,用量随症加减。
除胶类外,辅料可加入龙眼肉,核桃肉、红枣、黑芝麻等。
省立同德医院老年病专家李安民主治:气血两虚症十全大补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人参、甘草、当归、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加减,配以阿胶收膏。
胡庆余堂名医馆馆长、中医妇科专家张承烈主治:更年期综合症太子参300g、百合300g、生地200g、当归150g、仙茅150g、仙灵脾150g、珍珠母400g、生白芍300g、川芎150g、知柏各150g、酸枣仁200g、紫丹参200g、茯苓300g、枸杞子250g、菟丝子250g、煅龙牡各200g、桑寄生250g、川断250g、巴吉天200g、复盆子200g、米仁300g、炒白术200g、胡桃200g、蜂蜜250g、阿胶250g。
临床如何定开内服膏方(1)定开膏方的概念及适应证:所谓膏方,即煎膏剂型,又称冬令补膏或膏滋药。
内服膏滋药是将药物用水煎煮3次,合并煎出液去渣,将药汁浓缩成糊状加糖类、蜂蜜或胶类等调制成稠厚的半固体制剂。
由于膏滋药经水提取浓缩,纤维素及杂质等已大部分除去,体积缩小,便于携带和服用,膏滋药含有较多的蜂蜜、糖类、胶类,味甜爽口,易为患者接受并坚持服用,且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是中药调补的好剂型。
凡慢性疾病、一种或多种疾病需长期服药者,或年老体弱而要求防病抗衰及需要夏病冬治者,以及长期疲劳、易于感冒、性欲减退等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均可服用膏方。
(2)膏方的处方方法:临床开膏方药的处方前,首先要详问病史,进行辨证分析,辨清属于阳虚还是阴虚,气虚还是血虚,以及五脏六腑的孰虚孰实,而后或用温补,或用清补,或用平补,或用峻补; 或用补气,或用补血,或用滋阴,或用助阳;或补中寓泻,或攻补兼施。
《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般来说,阳虚宜以温补,如附子、仙茅、肉苁蓉、巴戟天等;阴虚宜以清补,如熟地黄、鳖甲、龟甲、玉竹、制首乌等;补气以四君子汤为主;补血以四物汤为主;气血双补以十全大补汤等为主;如肝肾阴虚,虚阳上亢者,可以杞菊地黄丸为主;肾阳虚者,以肾气丸为主。
虚证中兼有痰多者佐以化痰;兼有气郁者佐以理气解郁;兼有血瘀佐以活血化瘀;兼湿重者佐以化湿;兼热盛者佐以清热。
随机应变,灵活加减才能开出一张好的定开膏方。
膏滋药的处方,要求体现既能“补虚”又能“疗疾”,要注意补而不腻,余常在滋补的定开膏方中佐以砂仁、陈皮、焦山楂、焦六曲等行气、开胃药物,目的是防止滋补碍胃,影响人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对于“虚不受补”的患者尤其应(3)定开膏滋处方的内容①处方药味、剂量:药味可多可少,依据病情而定,一般药物在20〜30味,每味药物剂量在100〜200克,相当于汤剂的10〜15倍。
因此,一料定开膏滋药常用剂量相当于汤剂的20〜30齐I」,过少则难以熬制成一料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