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知觉、注意、记忆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67
《消费心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营销类市场营销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现代营销基础》《商务沟通与礼仪》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心理学在商务活动应用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营销类市场营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心理活动特点的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营销人员职业岗位需求,围绕消费心理应用于营销实践的关键能力,反映营销人员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消费心理认知及其营销实践应用为主线,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与教学单元。
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具备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和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用不同营销策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1.了解消费者的感觉、知觉等认知要素,以及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要素的含义、类型及特征,掌握各要素在营销活动中的规律、影响及作用,能分析出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
2.了解社会文化主要要素的特征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营销组合四大要素的心理策略,能分析出不同消费类型客户的接待技巧及有效沟通技巧,能综合运用产品策略、定价及调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第二章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学习目的】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三个基本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概念。
理解消费者购买心理的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总体上认识和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进而遇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倾向。
【重点难点】1、感觉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2、注意在消费活动中的作用3、企业激发消费者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措施第一节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活动过程心理活动一般分为三大类,即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一、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一)消费者的感觉1、定义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外界对象和现象的个别属性的直觉反映。
例:一种新型护肤品,消费者用眼睛看到奶白色膏体,用鼻子嗅到其清纯馥郁的香气,用手其细腻柔滑,搽在皮肤上有润滑感,由此产生对该护肤品颜色、状态、香型、质地等方面的感觉。
2、感觉的分类感觉可分为外感受感觉和内体内部感觉两类。
3、感觉的特征(1)适宜刺激。
是指特定感觉器官指接受特定性质的刺激。
例如声音通过听觉器官而不能通过视觉器官产生刺激。
(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所谓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说明引起感觉不仅要有适应刺激,还要有一定强度要求。
人们把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
(3)适应性。
所谓适应性是指由于外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人体感受器官而使其发生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适应性引起感受性的降低,这对增强刺激效应、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不利的。
(4)关联性。
人的感觉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感觉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感觉是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
市场营销中,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因此要千方百计突出自己商品与众不同的特色。
(2)感觉是消费者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情感的依据。
因为客观事物给予主体的感觉差异,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