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49
杭州萧山导游词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等称号。
风景名胜萧山作为东南沿海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
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____年,____年被正式命名,____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
最佳旅游时间萧山四季皆宜旅游。
萧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所温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____天。
历史文化萧山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____年。
公元____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____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
经____批准,____年撤县设市,____年____月____日,撤市设区。
萧山宋代名瓷研究所所长叶国珍高级工程师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南宋官窑碎纹瓷,取得了重大突破,荣获国家重大发明二等奖,有“中国碎瓷王”之称。
杭州萧山导游词(2)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杭州萧山。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走进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在这里感受千年古城的历史积淀和现代化的繁华。
首先,我们将来到萧山悦来大剧院。
这是杭州市最大的一间综合性场馆,也是全国最现代化的大剧院之一。
它拥有2400个座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质量的演出而闻名。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各种类型的演出,如话剧、音乐会和舞蹈表演等。
接下来,我们来到拱宸桥。
这座桥横跨在钱塘江上,连接了萧山和余杭两个地区。
拱宸桥是一座中国传统式样的石拱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萧山吴氏宗谱简介萧山吴氏宗谱,作为一部承载着吴氏家族世系与传承的重要文献,见证了吴氏家族在萧山地区的历史渊源、繁衍发展以及家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这部宗谱不仅是一部家族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珍贵史料。
一、吴氏家族的起源与迁徙据萧山吴氏宗谱记载,吴氏家族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其先祖为周朝吴国的开国君主泰伯。
自泰伯以来,吴氏家族历经多次迁徙与分支,逐渐形成了今天遍布全国各地的吴氏族群。
而萧山吴氏作为其中的一支,其迁徙历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萧山吴氏家族的先祖们因战乱、灾荒等原因,多次离开故土,辗转迁徙。
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劳智慧的品质,在异乡扎根繁衍,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的家族。
如今,萧山吴氏家族已成为萧山地区的重要族群之一,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宗谱的编纂与传承萧山吴氏宗谱的编纂始于明朝时期,历经数代人的努力,不断完善和丰富。
在编纂过程中,家族长辈们秉持着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原则,广泛收集资料、整理世系,力求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
这部宗谱采用了传统的编纂方式,以文言文为主,注重文字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
在内容上,宗谱详细记载了吴氏家族的世系繁衍、人物传记、家族规训、祭祀礼仪等丰富内容,为后人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传承方面,萧山吴氏家族非常注重宗谱的保管与传承工作。
家族长辈们将宗谱视为家族的传家宝,世代相传,悉心保管。
每逢重要节日或家族聚会,家族长辈都会组织族人共同祭拜祖先,宣读宗谱,以此传承家族文化、凝聚族人心力。
三、宗谱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萧山吴氏宗谱作为一部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宗谱是吴氏家族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宗谱可以了解到吴氏家族在萧山地区的繁衍历程、家族成员的生活轨迹以及家族文化的传承脉络。
这对于研究萧山地区的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宗谱是吴氏家族文化的传承者。
关于萧山乡土史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的家乡萧山,位于浙江杭州市南部,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市,北靠钱塘江,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之首。
萧山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
1987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
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GDP)86634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26万美元。
她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是有目共睹,但这以前的萧山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对萧山的乡土史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上网查阅有关萧山的历史前沿。
2.街头调查有关萧山的文化。
3.询问家中的长辈有关萧山的特产与民俗。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结论1、历史前沿。
萧山自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萧山属会稽郡地。
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
“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孙权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属会稽郡。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以萧然山为名,沿用至今。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自唐改称萧山以来,除清(1867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之讳,改为“莦珊”外,均称。
1949年5月5日,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划归。
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
1957年划归专区。
1959年改属市。
1987年11月27日,经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
1988年1月1日,萧山县改称萧山市,仍属杭州市。
1996年5月8日,原属萧山市的划入杭州市区,由托管;是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西兴、长河、浦沿三镇为基础成立杭州市。
2001年3月25日,萧山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杭州市才正式成立。
2、跨湖桥文化。
萧山塔楼古镇景点介绍萧山塔楼古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镇。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木塔楼建筑,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传统的水乡文化。
萧山塔楼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
在古镇内,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塔楼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古镇的代表性景观。
这些木塔楼多为三层或四层,采用檐下悬山式建筑风格,独特而美观。
在古镇的街道上漫步,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感受到了古老时代的韵味。
古镇的街道和运河是另一个吸引游客的亮点。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街头巷尾弯弯曲曲,步道纵横交错,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河道水清澈见底,河岸上修建了古色古香的石桥,美不胜收。
在运河的两岸,还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码头和船屋,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乘船游览的乐趣。
此外,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
在古镇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很多手工艺品作坊,如剪纸、绣花和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是游客购买纪念品或礼品的好去处。
而在古镇的小吃摊和餐馆,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当地美食,如水煮鱼、鲜虾云吞和古镇豆腐干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非常美味,深受游客的喜爱。
对于前往萧山塔楼古镇游玩的游客,有几点建议。
首先,要提前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古镇的风貌和传统建筑。
其次,可以选择在非节假日和早上来访,以避免人流拥堵,更好地享受古镇的宁静和美景。
最后,可以尝试乘坐船只游览古镇,感受水乡特色,这将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总之,萧山塔楼古镇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老的木塔楼建筑、迷人的街道和运河,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而闻名。
来到这里,你将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体验到古镇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欣赏建筑风格、体验水乡文化,还是品尝美食、购买手工艺品,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一次探访萧山塔楼古镇,必将成为一次精彩而难忘的旅行。
概况萧山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南岸,东邻绍兴县,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市,总面积1420平方千米。
2005年底,总人口117.7万人。
邮编:311200。
代码:330109。
区号:0571。
行政区划萧山区辖4个街道、22个镇: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楼塔镇、河上镇、戴村镇、浦阳镇、进化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衙前镇、闻堰镇、宁围镇、新街镇、坎山镇、瓜沥镇、党山镇、益农镇、靖江镇、南阳镇、义蓬镇、河庄镇、党湾镇、新湾镇。
区政府驻城厢街道金城路685号。
历史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
“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属会稽郡。
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指余姚、余杭、余暨)之间”。
所以孙权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余暨县为永兴县。
属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复置永兴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
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
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
1959年改属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
1988年1月1日,正式挂牌。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2月2日国函[2001]13号),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2001年3月9日浙政发[2001]12号通知)。
3月25日,萧山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杭州市萧山区正式宣告成立。
1998年,辖24个镇、7个乡,745个行政村、137个居委会,总面积1420.22平方千米,人口113.41万人。
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萧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是萧山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萧山市政府已经将一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了保护名录。
萧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中最著名的是钱江源头古战场。
这个古战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里,中国人民抵抗了外来侵略者的入侵,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如今,钱江源头古战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萧山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物保护单位,如萧山古城墙、萧山古街、萧山古桥等等。
这些文物都是萧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萧山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萧山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保护好每一个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政府也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萧山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萧山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是萧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物,保护好它们,
让它们成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萧山最值得去的五个景点
1、萧山古城景区:是萧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建于清朝乾隆六十年,拥有五座古城门、地宫古桥、六座古庙宇、三座古街,以及许多古老的文物遗迹,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在此欢迎游人参观。
2、萧山外滩:位于萧山景区的中心,是萧山的主要游览胜地,外滩内有萧山塔、浙江民族团结纪念碑等景点,江面上的月牙坝水漫金山,夜晚更是漫山遍野的星光璀璨,令人神往。
3、萧山大桥:位于萧山城市中心,是萧山最大最美景观,是连接萧山景区与浦沿河的大桥,桥长接近一公里,景色宜人,也是萧山最火的拍照打卡地。
4、岳王庙:位于萧山古城景区,是一座萧山最具历史价值的古庙宇之一,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庙内有百余个金银玉像,庙里的祭拜仪式令人神往。
5、萧山千年石窟:位于萧山古城景区的中心,是萧山最美的古迹之一,石窟内有许多做无论是塑像,还是绘画,都充满了古典的气息,是萧山不可多得的旅游历史文化胜地。
- 1 -。
义桥的历史故事
义桥镇,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历史悠久,其名称源于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
据传,在古代,该地有一座由一位秀才为报答恩人而建造的桥梁,这位秀才自幼丧父,全靠虎爪山上罗峰寺的和尚接济抚养长大。
后来他考中功名,为了感恩,出资在山下小溪上建起一座桥,命名为“义桥”,以示对和尚无私援助的回报和对“知恩图报”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此外,义桥古镇地处浦阳江、富春江与钱塘江三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节点和商埠,素有“活水码头”之称。
明清时期,义桥的商贸活动十分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景观。
如今,义桥仍然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老街、过塘行等,见证着这座古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
萧山文化调研报告萧山区是浙江省杭州市辖区之一,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萧山区的文化特色,探究其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显示,萧山区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萧山区在历史上就有许多文化遗产留存至今。
其中包括被誉为“东方故宫”的西湖南岸的苏区都城遗址,是中央苏区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重地。
此外,还有鲁迅笔下的霞关和万象洞等古迹,这些都为萧山区的历史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民间文化传承丰富。
萧山区的民间文化传承至今,其中以龙舟、越剧和丝绸织造技艺最具代表性。
萧山是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赛队伍。
越剧作为中国南方戏曲的代表,也在萧山区扎根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此外,萧山区还是中国丝绸之乡之一,丝织业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
三、现代文化创新活跃。
除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萧山区也积极推动现代文化的创新。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萧山的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各类艺术院校和机构层出不穷,为培养青年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外,在艺术创作方面,萧山的艺术家们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另外,萧山还致力于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吸引了众多文创企业入驻萧山,为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文化资源整合不够。
萧山区的文化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和利用的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局限性的存在。
二是文化品牌宣传不够强。
萧山区拥有许多具有潜力的文化品牌,但在宣传上还存在不足,没有取得应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尽管萧山区有许多文化创意企业,但整体规模还不够大,与区域的文化底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文化资源整合。
建立健全文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促进不同文化机构和文化项目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合力,提升整体文化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