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应采用稳态法或非稳态法进行。
稳态法适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精确测定,非稳态法则适用于工程初步评估或现场快速检测。
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求。
二、检测仪器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所需的仪器应满足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主要仪器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有仪器都应在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准。
三、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测试对象,清理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
2. 开始测试: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热流量和温度数据。
3. 结束测试:测试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并记录所有数据。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四、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步骤。
应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传热系数值。
五、检测报告编写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对象描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仪器校准、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判定等。
报告的编写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六、检测精度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精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确定。
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七、检测人员资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悉测试方法和仪器操作。
八、检测安全要求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现场的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九、检测结果判定根据所测得的传热系数值,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围护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检测周期与频次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周期与频次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对于新建工程,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以评估其热工性能状况。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研究总结。
1. 引⾔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测试。
⽽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中的能耗状况和施⼯过程的偏差也起着⾮常重要的作⽤。
本⽂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进⾏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传热系数就偏⼤。
该⽅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选的⽅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法,但是这种⽅法⽤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该⽅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程⼜在⾮采暖期竣⼯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
在计算时所⽤到的内外墙表⾯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献[2]对实验⽤房进⾏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如表1)。
⽂献[3][4]就其它环境(如⾬⽔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的影响。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总结。
1. 引言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
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
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
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明确指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方法。
1. 检测原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可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热流计法其本质是要求通过热流计的热流即为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且该热流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即通过热流计的热流为一维传导,并且不考虑向四周的扩散,此时只要同时测得冷热两端的温度,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
2.热流计传感器介绍热流计是一种用于测定建筑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传感,输出的电信号是通过热流计热流密度的函数。
它由芯、热电堆、骨架、表面板及引线柱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热流计构造图3.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1)刚刚完工的外围护结构含水率特别高,检测时热流值不稳定,对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数据会有异议。
所以检测房间的选择现场检测宜在受检墙体已干透或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至少3个月后进行。
使墙体基本干燥后对墙体进行热工性能检测,当测试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为了使传热过程接近一维传热,检测墙面长度和宽度越大越好,一定程度上检测房间越大越好。
热流计的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大面积墙面的中央。
如果建筑结构复杂,需按不同部位设置测点,求加权平均值。
另外考虑到房间的内外空气流动所选房间要易于封闭。
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热流计测点边沿15 cm处,室外对应位置也应布置温度测点,在被测部位的内表面布置至少3块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不少于3个铜-康铜热电偶,在对应的外表面也同样地布置相应的热电偶,将这些热流计和热电偶用导线与温度、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连接之后,在内侧用加热器加热、或用空调控温,将温度设定为内外相差10℃以上,每30 min记录1次数据,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一、检测仪器简介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
R70B建筑墙体热工性能检测设备,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主要由R70B液晶巡检仪、R70B液晶巡检仪采集软件一套、4块热流计片、12支温度传感器、专用线120米组成组成。
该仪器可以同时测试同一房间或相邻房间内的两面墙体。
技术参数:测温范围:-100.00 ~+100.00℃,热流范围:0.3 ~200.00 mV采集速度:200ms / 每通道,与参数相关采集精度:Pt1000基本误差小于±0.1℃,热流:±0.1 mV工作环境:温度:-20℃~50℃,湿度:小于90%R·H输出继电器触点容量:250V AC,2A(阻性负载)电源:160V AC~260V AC,50Hz二、检测依据JGJ/T 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和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三、检测方法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12个月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对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后进行检测;对未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应在认为适当提高室内气温后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不小于15℃。
检测持续时间不少96小时,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温度应保持稳定。
四、结果处理数据分析宜采用动态分析法,借助于R70B液晶巡检仪采集软件可以快速进行。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数平均法: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的部分。
•引言•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概述•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目•现场检测方法的优化建议和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建筑节能的深入推进,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方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检测对于建筑节能改造、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检测和模拟计算,而现场检测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1010203间接测量法的定义间接测量法不需要破坏围护结构的表面,可以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使用。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间接测量法的缺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定义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优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缺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01热流计法该方法通过在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测量热流密度,从而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长时间稳定测量,对现场条件要求较高。
热流计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
热电偶法热电偶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来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热电偶探头嵌入围护结构表面,测量表面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电偶法具有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的优点,但需要严格控制现场条件,避免干扰测量结果。
热敏电阻法热敏电阻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内部温度来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热敏电阻嵌入围护结构内部,测量内部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敏电阻法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破坏围护结构,对建筑造成一定影响。
01优点适用于各种建筑围护结构,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测量原理通过控制热箱内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使热箱内壁受到传热作用,传热过程进行一段时间后,热箱内壁的温度达到平衡,测量内壁的传热系数。
缺点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检测过程比较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室内舒适度,促进建筑节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该技术。
一、传热系数的概念及意义传热系数是衡量传热性能的指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来说,传热系数越小,说明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越好。
而且,高传热系数意味着建筑物会浪费更多的能源,耗费更多的资金。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改造中,对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二、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的分类为了完成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现场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三种:热流计法、热反射法和红外辐射法。
1.热流计法:热流计法通过安装在建筑表面的热流计来测量传热系数,该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并且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但是,热流计法需要在建筑外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探测器,从而会影响建筑外观。
2.热反射法:热反射法将热源放置在建筑外部,并使用照射探测器来测量热量的反射,从而计算传热系数。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改变建筑外部的特点等优点,但是其精度受环境和光照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误差。
3.红外辐射法:红外辐射法通过红外测温仪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测量,根据建筑表面的热辐射特性计算传热系数。
此方法非常适用于大面积的测量,其优点在于免去了联系测量点和测量仪器的麻烦,但是精度相对较低,而且需要保证测试面积的整洁和平整。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2.在检测前要对测量区域进行清扫,并剔除可能影响检测的因素;3.在进行检测前要确定检测环境,以及计算好测试数据所需的标准参数。
四、检测步骤及方法1.确定测量区域及方向:确定测量位置,需要针对不同建筑提出不同的方案。
一般地,建议在南、北、东、西四个方向各取一个点,从底层至顶层测量数据。
2.测量传热系数: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记录检测数据。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范宏武,邢大庆,王吉霖,李德荣,曹亮,曹毅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1]。
该标准在提出节能50%的同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进行了相应规定。
虽然《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保证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并不能保证建筑物建造完后也能达到节能要求,因为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样非常关键。
因此,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
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一套完善、先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发展。
这使得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1现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1.1热流计法[3]热流计是建筑能耗测定中常用仪表,该方法采用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构件的热流值和表面温度,通过计算得出其热阻和传热系数。
其检测基本原理为:在被测部位布置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的内外表面布置热电偶,通过导线把所测试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将测试信号直接输入微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可打印出热流值及温度读数。
当传热过程稳定后,开始计量。
为使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应在连续采暖(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亦可)稳定至少7d的房间中进行。
一般来讲,室内外温差愈大(要求必须大于20℃),其测量误差相对愈小,所得结果亦较为精确,其缺点是受季节限制。
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1.2热箱法[4]热箱法是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及围护结构冷热表面温度。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分析及应用探讨摘要:摘要:随着国家对有关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要求的提高,并且关于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对于建筑材料的热工数据检测也成为国家及地方验收标准的必检项目,建筑材料如何能在满足安全强度的大前提之下做到节能减排也成为各大材料生产厂家及施工单位的重点考虑要素。
基于此,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分析及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用引言现有研究大多以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的理论值为基础,对墙体保温结构及材料、改造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对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实测研究以及改造优先性的研究较为缺乏,忽略了即有农村居住建筑的实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从而影响改造后的实际效果。
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热工意义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保温措施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可从其构造材质和防护主体的热工参数进行测试分析,热工参数主要为:导热系数、蓄热系数、热电阻、传热阻导温系数、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在稳态传热条件,当建筑围护结构二端的空气温度差约为1K(1℃)时,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平方米围护结构面积所能传导的热能,单元为W/(㎡K),同时传热系数还包括了建筑围护结构本身的砌筑构造,以及建筑构件二端空气层之间的热能传导性能。
传热系数与传热阻是倒数关系的,其传热阻与其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和相关厚度有关,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及比热容有关,所以综合其计算方式可以知道建筑物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判断其保温效果的最终参数之一。
传热系数是围护结构系统中热工性能的表现,许多实验也表明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降低可以明显减少建筑能耗,通过达到良好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可以让建筑物在夏天及冬天减少空调能量的损失,降低其总体耗电量。
研究表明现代建筑空调耗电量的占比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利用及减少排放是当代绿色建筑重要的评价之一。
作为建筑表面积占比最大的围护结构如何能通过其构造、材料等多方面降低其传热系数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是建筑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采暖供热量是衡量建筑物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的检测方法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流密度与温度差之比。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建筑材料、构造、局部构造细节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获得。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如下:1.在室内外隔热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每个位置至少安装两个温度传感器,并与数据采集仪相连。
2.对外表面和内表面施加不同的热流密度,来实现温度差的测量。
可以使用恒温水槽或加热板等设备对外表面和内表面进行加热或冷却。
3.根据测量到的温度差数据,通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采暖供热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供热系统传递的热量,与建筑采暖性能密切相关。
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如下:1.在热源侧和散热侧分别安装流量计、压力计、温度传感器等仪器,并与数据采集仪相连。
2.记录热源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计算得到热源的热流量。
3.记录供热系统内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计算得到供热系统内的热流量。
4.根据热源的热流量和供热系统内的热流量,计算得到实际供热量。
总之,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采暖供热量是衡量建筑物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建筑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提高建筑能效和热舒适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探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技术1、引言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建筑材料的化学成份、密度、温度、湿度等,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气候、施工、生产和使用状况等各方面的影响,建筑材料往往会含有一定水分,这样,将会导致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下降。
目前,建筑材料热工性能检测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在稳态状态下测试材料的热工性能,实验室测试数据是建筑材料干燥至恒重状态下的测试结果,而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因使用环境的不同,其热工性能及节能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为验证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现场检测非常必要。
2、现场检测技术2.1热流计法热流计法是多标准规定使用的技术,也是现场测量围护结构热阻权威性较高的方法。
在国际标准ISO9869和美国ASTM标准中都有明确规定,热流计法适用于现场围护结构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测定。
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热流计片的功能测定通过单位面积围护机构的热流量,并用温度传感器将围护结构两侧的温度测量出来,再按照传热公式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工作原理:该方法是利用围护结构两侧的传热温差以及热流量的关系来测定传热系数。
因为检测材料制存在一定的热阻,测试检测材料时,热流会经过检测材料按照热量传递的方向促使温度呈现出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
现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通常会选用平板式热流计。
在准稳态环境下,测量通过热流计的热流量就得到了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其公式为:q=K(t2-t1)=KΔt。
式子中:q代表经过热流计的热流量;Δt代表围护解耦股两侧温差;K代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过程中,尽量缩小测温点与热流计的距离,热流通过热流计时会出现热电势,并转化成热流量值,其公式为:q=E·C。
式子中:E代表热流计热电势;C代表热流计系数。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1 仪器设备
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JC/T 3016)的规定。
热流和温度应采用自动检测仪检测,数据存储方式应适用于计算机分析。
温度测量不确定
度应小于0.5℃。
2 检测程序
1 检测环境要求
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
气,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
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
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2检测仪器安装
1)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2)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
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
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 检测程序
1)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对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
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对未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应在人为适当地提高室
内温度后进行检测。
在其它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
围护结构
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10℃以上;当传热系数小于1 W/(m 2·K )时,宜高于低温侧
10/U ℃以上,且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均不得等于或低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检测持续时间
不应少于96h 。
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受检区域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
和阳光直射。
注:U 为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单位:[W/(m 2·K )]。
2)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 。
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3 检测结果计算与表示
1 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 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
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 DT 为检测持续天数,INT 表示取整数部分。
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热阻,并应使用全
天数据(24h 的整数倍)进行计算:按公式1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
n j j n j Ej Ij q
R 11)(θθ
(1)
式中:R ——围护结构的热阻 m 2·K/W ;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
Ij θEj θ
——热流密度的第j 次测量值(W/m 2)。
2 采用动态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1)当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时,宜使用与本标准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2)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U =1/(Ri +R +Re ) (2)
式中 U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W/(m 2·K )];
Ri —内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中附录二附表2.2的规定采用;
Re —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中附录二附表2.3的规定采用。
4 检测结果评价
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规定;当设计图纸未作具体规定时,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