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_第三章_水环境质量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78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 纺织厂 家用电器厂 评价标准 (mg/l ) 污水量(万m 3/a)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是一种用于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地描述和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它包括了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通过量化和综合这些指标,可以得出水环境质量的普适指数。
普适指数公式的基本形式如下:E=∑(Wi×Pi)其中,E表示水环境质量的普适指数,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表示第i个指标的评分值。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和权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和权重在公式中的应用示例:1.溶解氧指标(Wi=0.1):溶解氧是反映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维持水体中的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溶解氧的评分值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
2.化学需氧量(COD)指标(Wi=0.2):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其评分值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
3.氨氮指标(Wi=0.15):氨氮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分值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
4.水体透明度(Wi=0.05):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固体悬浮物含量的指标,对于评价水体浑浊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5.消化率指标(Wi=0.2):消化率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获得。
6.生态指数(Wi=0.3):生态指数是评价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调查和采样分析获得。
公式中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体现了各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性。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要求,可以对指标和权重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水环境质量的评价不仅仅依赖于指标和权重的选择,还需要合理的采样和监测方法,并在评价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得出准确和科学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单选题]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2017年真题]A.2.0m3/sB.3.5m3/sC.5.5m3/sD.6.5m3/s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单选题]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2017年真题]A.0.048B.0.050C.0.057D.0.06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且Q=5×(Z-50)1.4A=100×(Z-50)1.0解得Z=51(m),A=100(m2)。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Q/A,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单选题]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1.0mg/L、5.0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2.0mg/L、4.0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则BOD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A.1.33、2.0、2.8B.1.33、1.0、1.2C.0.75、2.0、5.5D.0.75、2.0、2.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 i,j为标准指数;C 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当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 j)小于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DO s)时,DO的标准指数:(S DO,j)=10-9DO j/DO s=10-9×4.0/5.0=2.8[单选题]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水的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制定并遵守水环境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水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1.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富氧程度的重要指标。
水中的溶解氧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关键作用。
2. pH值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3.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有机氮物质,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4. 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水体的主要营养盐,过高的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 水温水温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生理过程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6. 悬浮物和浊度悬浮物和浊度是水中固体颗粒物质的指标,过高的含量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
7. 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过高的含量会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三、不同水域的质量标准1. 地表水地表水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标准应严格控制。
常见的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
2. 地下水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和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标准应具有更高的要求。
除了常规的指标外,还需要关注地下水的碱性和矿化度。
3. 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标准需要更加综合地考虑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除了前述的指标外,还应包括生物学指标和水体透明度等。
四、水污染防治措施1. 加强水污染源的管控制定严格的水环境排放标准,对污染源进行监管和执法。
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领域的治理,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 提高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加大对水处理技术和设施的投入,提高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处理工艺的能力。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通过建设水资源保护区和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 课后题答案第⼀章环境评价概述1、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环境有哪些功能?A环境:环境是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类⽣命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B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向⽽⼜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热、⽔、⼟、⽓、动植物以及这些⾃然要素与⼈类长期共处所产⽣的各种依存关系。
C环境功能有:⼀⽅⾯,它是⼈类⽣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它承受着⼈类活动产⽣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的结果2、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有哪些价值?A环境质量:有⼈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类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也有⼈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是能够⽤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B环境质量的价值:a⼈类健康⽣存的需要b⼈类⽣活条件改善和提⾼的需要c⼈类⽣产发展的需要d维持⾃然⽣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3、什么是环境评价?开展环境评价⼯作有什么意义?A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就是按照⼀定的标准和⽅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B开展环境评价⼯作的意义:环境评价是⼀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性强的学科,它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标准的制定、⽣态环境制定、⽣态环境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技术依据,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境保护的⼀项基础⼯作,是贯彻“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综合治理“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同时,环境评价⼯作中,尤其是对⼀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建设项⽬进⾏环境影响评价时,必然要开展⼀些基础研究或专项研究,从⽽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4、环境评价的主要⽅法有哪些?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经济学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5、简述环境评价的基本⼯作程序第⼀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作为研究有关⽂件,进⾏初步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编制评价⼤纲;第⼆阶段为正式⼯作阶段,其主要⼯作为详细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作为汇总,分析第⼆阶段⼯作所得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6、什么是环境标准?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政府为保护⼈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
94%)。
其次是氩气(0。
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
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