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止血药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中药“温经止血药”——灶心土本品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
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
又名伏龙肝。
本品具烟熏气,味淡。
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
归脾、胃经。
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布包先煎;或60~120克,煎汤代水。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伏龙肝温,治疫安胎,吐血咳逆,心烦妙哉。
三、临床应用1.虚寒性出血本品性温,专入中焦,温暖脾阳而止血,为温经止血之要药。
凡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病证,皆可应用,尤善治吐血、便血。
如《广利方》治吐血、衄血,单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治疗中焦虚寒之便血、吐血、衄血、崩漏,可与附子、白术、地黄等同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2.胃寒呕吐本品质重而温,长于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降之呕吐,可与干姜、半夏、白术等同用。
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呕吐。
如《百一选方》治反胃呕吐,用本品研细,米饮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呕吐,以本品捣细,调水服3.脾虚久泻本品既能温脾暖胃,又能涩肠止泻,主治脾虚久泻,常配伍附子、干姜、白术若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者,《张氏医通》以山楂、黑糖为丸,用本品煎汤代水送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硅酸、氧化铅、氧化铁,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溶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
水煎剂能减轻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呕作用。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止血的妇科药有哪些?如今出血类的疾病确实不少,尤其是一些妇科疾病更不能忽视,那么止血的妇科药有哪些?只有找到正确的药物来服用,才能避免病情加重,更何况一些妇科疾病若是血流不止,不但会导致贫血现象出现,还能因为伤口的感染诱发其他的疾病,总之生病之后是必须要抓紧医治的。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温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常用的口服止血药物有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维生素K、断血流胶囊(片)、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妇血安片和妇血康颗粒等。
常用妇科止血药包括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维生素K,断血流胶囊,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妇血安片,妇血康颗粒。
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维生素K1:新生儿出血症、胆绞痛等。
一些中草药也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止血药止血原理:原理有凝血和收缩血管,还有就是物理原理和生理原理。
侧柏叶,白茅根,它们的原理是生理性的,有的出血是因为血热引起的,它们有凉血的作用,这样就有一个平衡以达到止血效果;三七的作用原理与肝脏有关也应属于生理性的。
白芨,它止血的原理应该是物理性的,这跟它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创面能形成一种保护膜和跟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效果。
槐花的作用原理是减少血管的的通透性。
蒲黄,仙鹤草,血余炭,艾叶,地榆,棕榈的作用原理是凝血作用。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止血的妇科药有哪些也都心中有数了。
患病之后不仅需要及时察觉正确医治,还需要调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生活习惯好了,才能防止或减少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治疗期间也要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
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止血药你该这样记!本文由润德教育整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部分的第十一章止血药,在执业中药师考试中每年都会考查3~4分,因此在《中药专业知识(二)》满分120分的考试中,我们需要熟知这部分的内容。
但是在学习这章内容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这章药物太多,导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学习记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止血药呢?今天,小编将止血药分成四小类,并将具有共性的药物进行整理,以便大家通过比较掌握这类药物从而能轻松应对考试。
同时还可以通过真题检验一下学到的知识点,更加巩固所学哦!温馨提示:按照分组巧记的方式,记忆效果更好哦。
止血药的分类功效一致的凉血止血药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止血药(2015年真题)11.白茅根除利尿通淋外,又能A.化瘀止血B.凉血止血C.温经止血D.收敛止血E.益气摄血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白茅根的功效。
白茅根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2016年真题)11.侧柏叶除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外,又能A.利尿通淋B.解毒敛疮C.清肝泻火D.祛痰止咳E.散瘀消肿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侧柏叶的功效。
侧柏叶的功效是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2017年真题)11.仙鹤草性平,应用广泛,除收敛止血、止痢,截疟外,又能A.活血、化痰、利尿B.解毒、杀虫、补虚C.泻火、燥湿、杀虫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D.活血、补虚、化痰E.解毒、燥湿、利尿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仙鹤草的功效。
仙鹤草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54~55]A.茜草B.三七C.槐花D.艾叶E.苎麻根54.某女,48岁。
素体虚弱,时见胸腹刺痛,近日又患崩漏,色暗红,并有少量血块,舌质暗淡,苔薄白。
治当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兼以补虚,宜选用的药是55.某女,40岁。
素体虚弱,经寒痛经,此次行经已10日,至今漏下不止,色淡红,舌质胖淡,苔薄白。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止血药)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三七研末吞服,常用量是A.3~10gB.10~15gC.30~60gD.1~1.5g正确答案:D解析: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治疗各种出血证及瘀血肿痛。
既可内服,也可外用;既可研末吞服,又可煎汤内服。
若煎服,常用量为3~10g;研末吞服,常用量是1~1.5g。
故正确答案应选D。
知识模块:中药学2.止血药中有小毒的药物是A.三七B.蒲黄C.花蕊石D.艾叶正确答案:D解析:在《中国药典》及教材中都明确记载艾叶有小毒。
知识模块:中药学3.在下列药物中,能清肝泻火的药物是A.白茅根B.侧柏叶C.槐花D.炮姜正确答案:C解析:白茅根、侧柏叶性属寒凉,偏于清肺热;炮姜性属温热,无清热之功;槐花归肝经,长于清肝泻火,适宜于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痛头胀及眩晕等证,故正确答案应选C。
知识模块:中药学4.下列哪项不是白茅根的主治证A.尿血B.目赤C.血淋D.黄疸正确答案:B解析:白茅根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对于尿血、血淋、水肿、黄疸等病证较为适宜。
至于目赤非白茅根所宜,故正确答案应选B。
知识模块:中药学5.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杀虫的药物是A.羊蹄B.小蓟C.大蓟D.地榆正确答案:A解析:大蓟、小蓟、地榆均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但无杀虫之功。
羊蹄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
故正确答案应选A。
知识模块:中药学6.下列哪项不属于温经止血药A.艾叶B.棕榈炭C.炮姜D.灶心土正确答案:B解析:温经止血药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效。
其中,艾叶,炮姜,灶心土均属于温经止血药,棕榈炭属于收敛止血药。
知识模块:中药学7.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蓟的功效A.凉血止血B.散瘀解毒C.消痈D.敛疮正确答案:D解析:小蓟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没有敛疮之功。
故答案选择D。
知识模块:中药学8.既能治肺胃出血,又能消散痈肿、生肌敛疮的药物是A.黄芪B.生地C.仙鹤草D.白及正确答案:D解析:白及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人肺、胃经,故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中药僵蚕的作用与功效中药僵蚕的作用与功效中药僵蚕,又称为僵蚕茧,是一种由僵死的蚕宝宝制成的中药材。
僵蚕自古以来被广泛使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医疗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僵蚕被归类为温经止血药物,主要用于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止血化瘀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僵蚕的作用与功效。
一、调理气血气和血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种物质,气血失调会导致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
僵蚕可以调理气血,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认为,僵蚕具有补气壮血、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二、促进血液循环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各个器官和组织正常运作。
僵蚕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滞留和淤血现象,从而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并帮助治疗一些以循环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如痛经、血块、淤血性皮肤炎等。
三、止血中医药学中有一类调理血液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僵蚕正是其中一味。
僵蚕具有止血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止血的效果,如收敛血管、增加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合成等。
因此,僵蚕被广泛应用于外伤性出血、崩漏性出血、咯血、便血等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四、化瘀中医称血液滞留为“瘀血”,它是导致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僵蚕被认为具有化瘀作用,可以分散和溶解瘀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现象,从而帮助治疗一些以瘀血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如痛经、瘀血性皮肤病等。
五、静心安神中医认为,僵蚕具有静心安神、安定情绪的作用,可以缓解紧张疲劳、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问题。
此外,僵蚕还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抗氧化能力等多种保健功效。
在使用僵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阳虚体质的人群应慎用僵蚕,因为僵蚕性温燥,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
2.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慎用僵蚕,尽管僵蚕属于中药材,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来说,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影响。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一章止血药功效:制止机体内外出血。
适用: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止血药一、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二、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三、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四、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了解:景天三七、鸡冠花、紫珠叶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尿血、血淋、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病证】(1)各种出血证。
(2)肺热咳喘痰多。
(3)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烫伤(外用)。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1)血热衄血、咳血、吐血及尿血。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苎麻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主治病证】(1)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三七兼补虚而强体,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兼体虚者更宜。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茜草【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主治病证】(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