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物质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3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一、环境目标1.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引入节能措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减少废物产生和提高废物利用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引入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物产生,并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3.保护水资源和水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控,减少用水量,防止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4.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效果,提高整体环境管理水平。
二、环境指标1.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0%。
2.能源消耗指标:每年减少能源消耗量5%。
3.废物利用率指标:每年提高废物利用率3%。
4.水资源利用指标:每年降低用水量3%。
5.环境事故发生指标:每年环境事故发生次数降低10%。
1.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公司每年应回顾和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2.实施节能减排方案: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包括节能改造、设备更新、能源管理、员工培训等措施,确保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达成。
3.推进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废物利用率。
4.引入水资源管理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包括节水措施、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水质保护等措施,确保用水量和水质目标的实现。
5.加强环境监控和管理:建立环境监控体系,定期检测和监测环境指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6.定期评估和改进:每年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审和外审,对环境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企业能够明确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相应的方案和控制程序,从而有效管理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还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管理,达到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3.参考资料无4.术语和定义工作环境: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
5.职责5.1品保部负责现场生产环境的管理与检查。
5.2生产车间负责对工作环境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检查。
6.工作程序6.1根据产品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建立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干燥、无污染、适宜的照明,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满足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6.2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放置,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定期整理生产现场,对已完成生产的剩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废料、不良品、报废品应及时清理运至碎玻璃区或废品区,损坏或报废工具、工装夹具、设备等及时处理不得长期在车间存放。
6.3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化妆和服药等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6.4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工装、工具进行管理,使得生产现场规范、有序,组织和建立文明生产的工作环境。
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6.5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6.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6.7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6.8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6.9运输通道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通道的清洁、畅通。
6.10仓库对所储存物品予以分类并划分区域,并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
设立明显的禁烟和防火标识,保证仓库的通风、干燥,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在适当地点并标识,化学物品的存放应独立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
6.11行政部对生产车间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有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限期予以整改,并填写《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环境保护管理控制程序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环境保护管理控制程序,以确保我们的组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2. 目标和范围本程序的目标是确保我们的组织在日常运营中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资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 废物的有效管理与处理;- 环境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环境监测与报告。
本程序适用于我们组织所有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确保他们都明确了解并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
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3.1 资源使用与节约我们将通过以下措施来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 持续改进能源使用效率,包括使用高效的设备和技术;- 鼓励员工参与节能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奖励;- 定期检查设备和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3.2 废物管理与处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管理和处理废物:- 分类收集废物,并确保正确的分类和储存;- 定期清理废物,确保废物的及时处理和处置;- 推广废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3 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我们将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或损害的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对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随时更新和改进控制措施。
3.4 环境监测与报告我们将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报告,以确保我们对环境状况的了解并及时采取措施:- 设立环境监测点,并定期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 编制环境报告,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境管理报告;- 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我们的环境状况,并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 培训和沟通为了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培训和沟通措施:- 为员工提供相关的环境保护培训,并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环境保护要求;- 定期组织员工会议和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组织内部建立沟通机制,以便员工能够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意见。
文件制修订记录1 目的对施工生产和办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重大环境因素,如废弃物、污水、噪声、粉尘和临时工程拆除后的废弃物以及有害物质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管理控制,确保对废弃污染物做到有序管理,减少废弃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办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3 职责3.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环境运行管理工作.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环境运行检查工作。
3.3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各项环境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
3.4物资供应部负责对工程材料供方,业务管理部负责对劳务分包方等施加影响。
3.5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行政办公活动、能源、资源、固废处理的控制。
4 工作程序4.1废水控制废水分为工程废水和生活废水。
4.1.1工程废水的控制工程废水排放源主要有:降尘产生的废水;控制措施主要有:需进行降水的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计算排水量并进行排水设计,布置管道流向市政管网,尽可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如用于冲厕所等.4.1.2生活废水控制生活废水排放源:a、食堂用水;b、浴室用水;c、洗涮用水;d、厕所用水.控制措施主要有:4.1.2.1食堂刷锅水经隔油池作油水分离后排入管网,浮油用专用容器存放。
4.1.2.2浴室用水经过滤流入管网。
4.1.2.3厕所设化粪池,设自动冲水装置并定期冲刷。
4.2噪声控制噪声源大致可分为机械作业噪声和人员作业噪声:a、机械作业噪声指用于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作业噪声;b、人员作业噪声指施工过程中人员作业带来的噪声。
4.2.1机械作业噪声控制4.2.1.1在市区或噪声敏感集中区域尽量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
4.2.1.2合理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的配备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如防噪声设施等. 4.2.1.3高噪声设备尽量在室内操作或至少三面封闭,以尽量降低噪声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4.2.1.4施工机械进场必须先试车,确定润滑良好,各紧固件无松动,无不良噪声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不准带“病"运转.4.2.1.5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并了解所操作机械对环境造成的噪声影响,并熟悉操作规程.4.2.2人员作业噪声控制4.2.2.1项目部在编制环境管理方案时,要制定具体的噪声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人,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可能产生噪声的岗位人员进行交底(包括供方和分承包方)。
环境保护控制程序1.政策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效管控产品原料、生产过程、出货、废弃物、保护资源、化学品使用等各个环节,并通过持续改善活动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环境状况,确保所提供的产品不含规定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提升环境状况,努力达到世界环境保护政策的标准。
2.管制范围2.1产品原料、生产过程、出货2.2大气污染2.3废水、废液2.4固体废弃物2.5资源保护2.6化学品3. 环境目标和措施3.1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选用清洁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将污染尽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对不可避免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进行有效的处理、回收和利用。
3.2“三废”防治根据风险评估记过和污染治理的目标要求,配置和完善工业“三废”处理设施。
同事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并达到应有的处理效果。
3.3“三废”的转移工业“三废”严禁跨区域转移,如需转移,需报公司行政部,再由行政部联系固废公司进行转移处理。
3.4 水污染防治3.4.1各生产车间要按照清污分流和污污分流的原则设置排水系统。
要设置并且管好清污分流设施,确保干净雨水不进下水系统,被污染的水不流入排洪沟。
3.4.2打理开转节水减排工作,合理安排和使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
3.4.3禁止使用渗井、渗坑等方法排放废水。
3.4.4禁止向排洪沟及其他水体排放、倾倒生产废料、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3.5大气污染防治3.5.1轻质油品及各种易挥发物料的储罐,要采用最佳实用技术,减少油品挥发损失。
轻质油品及各种易挥发物料都要进行密闭化储存,并回收处理物料。
3.5.2重视种植树木花草工作,扩大绿化面积,净化和美化环境。
3.6固体废弃物的防止3.6.1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可综合利用的要加以利用,在利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国体废弃物管理办法,不造成二次污染。
不能综合利用的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REVISION HISTORY目的为确保本公司绿色产品内所含各项环境危害物质含量,能够符合国际法令规定,与达到顾客之产品环 保要求,特订定本管理规范。
规范上下游供货商/外包商之制程生产用零组(配)件、材料之环境限用物 质含量,作为供货商、外包商提供主向位产品所须之原物料/材料之依循标准。
范围凡供应商所提供予本公司之所有产品, 如零部件、原物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均属之。
其中客户供料或客户指定用料之零部件须由客户自行保证并提供相关产品环保资料;所有材料和所有生产过程中,包括中间产品、制程中的耗材和最终产品,包括用作客户收到的产 品运输和交付的一部分的材料,应符合任何适用的法规;新产品,新设备或工艺变更时,如影响成品或原材料的材料含量的将需要遵守此程序。
本程序中未明确规定的物质或者其用途,如果各国、当地法令或客户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必须 按照其法令或相关方要求执行。
当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类别的有害物质管控标准要求时,XXX 将请客户确认是否可满足其要求,如客户同意,XXX 让步接收。
3.33.4 RoHS :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
3.5 REACH:是欧盟法规《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
3.6 ICP 报告: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测试仪测得的化学元素数据报告, 一般情况下指RoHS 报告。
3.7物质安全数据单(MSDS :向客户提供的一份详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理化参数16项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说明文件,以帮助该物质或混合物的使用者更好的控制风险。
3.8化学物质登录号(CAS 编号):化学物质制定的登记号,是某种化学物质唯一数字识别号码。
3.9 PPM :百万分之一,其重量比率的测试单位。
相关文件4.1欧盟RoHS 指令2011/65/EU: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4.2欧盟REACK fe 规(EC N0.1907/2006: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
环境方针、目标和管理措施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目的建立、实施与改进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环境方针,确保环境目标及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2.范围适用于公司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更改与实施。
3.职责3.1最高管理者批准环境方针、目标和管理措施。
3.2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确认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措施。
3.3质量部负责制定本程序,提出并负责修订环境目标和管理措施,掌握各部门完成其目标和环境管理措施的信息,每月对各部门目标及环境管理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3.4各部门依据环境目标和管理措施负责本部门所承担任务的落实,保存相关记录。
4.程序4.1环境方针4.1.1环境方针的制定总经理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的,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考虑相关方的要求,制定环境方针并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
4.1.2 环境方针应确保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的框架;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g) 可为公众所获取。
4.1.3环境方针的更改每次管理评审,需对环境方针以重新评价。
环境方针需要更改时,须经总经理批准,形成文件后重新传达。
4.1.4环境方针的宣贯a.通过环境手册、员工手册的分发,方针标牌张贴等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方针的宣贯;b.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方针的培训,以确保对方针的充分理解。
4.1.5环境方针的公示总经理应考虑相关方或公众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公示环境方针。
4.2环境目标4.2.1环境目标的制定4.2.1.1人力资源部组织各相关部门根据环境方针、本年度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变更,制定新的环境目标,由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1目的创造和维持环境卫生,做到文明整洁生产,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区、办公室、车间及仓库等公司所辖各区域的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要求。
3职责3.1综合部负责厂区的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和绿化工作。
规定或划定废旧物资、垃圾、切屑堆放地,并及时清理。
3.2市场部负责废旧物资及切屑的变卖和运出。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办公室和工作间的环境卫生,保持各工作场所的整洁。
3.4生产部所属各车间及库房负责本部门所辖区域的卫生清理和文明生产;品质部各室负责所在工作间的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
4定义无5工作程序和各车间附则5.1综合部根据公司状况建立厂区平面图、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
5.2清洁卫生要求5.2.1厂区环境卫生每天由综合部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清扫,且不定时地对厂区的环境卫生进行巡视,发现地面、花坛及通道有纸屑、果皮、铁屑及异物时,应及时清除,以保持厂区环境整洁、卫生。
5.2.2每周末对厂区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大扫除,特别是死角要清理干净。
5.2.3厂区内厕所由综合部指定专人管理,并进行清扫,做到无明显臭味,无尿垢,厕所的设施安全,便道通畅。
524办公楼的清洁卫生和洗手间清洁卫生,由综合部指定专人负责。
随时保证办公桌、坐椅、门、窗及办公楼内地面清洁、干净。
5.2.5车间内的清洁卫生由各车间主任组织本车间员工进行清扫,要求地面整洁,无积水、油垢、切屑并保持车间通道畅通。
5.3文明生产要求5.3.1各生产车间内要划出通道线,保证人流、物流畅通,通道内不许摆放物品。
5.3.2各车间对加工中的产品,工作台和工具柜等,应按定置要求摆放,在定置管理区域内,不准乱摆乱放。
5.3.3员工进入工作场所应穿戴好公司发放的劳保用品,并不定期对劳保用品进行清洗以保持工作装的整洁。
5.3.4产品在加工和转运过程中,以及在产品摆放时,都必须轻拿轻放,防止产品磕碰划伤。
5.3.5产品在工序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应整齐堆码,严禁甩打产品。
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文件概述本文件旨在规范公司的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以确保产品符合ROHS指令要求,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
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等。
目标本程序的目标是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出货过程中,合规地管理和控制使用有害物质的风险,以满足ROHS指令的要求。
责任高层管理公司高层管理应确保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ROHS团队公司应设立ROHS团队,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持续改进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应贯彻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并确保员工严格遵守相关要求。
流程产品设计阶段1. 确认ROHS指令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2. 开展有害物质的调查和评估,确保产品设计排除有害物质使用。
3. 设计出符合ROHS标准的产品,并进行验证。
4. 编制产品设计文档,并保留相关材料和测试报告。
采购阶段1. 确认供应商的ROHS合规性,并签订合规协议。
2. 对采购的物料和零部件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ROHS 标准。
3. 保留相关采购记录和供应商合规证明。
生产阶段1. 实施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包括有害物质管理、生产线清洁、员工培训等。
2.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符合环境法规要求。
3. 对产品进行ROHS合规性检验和测试,确保符合要求。
4. 保留产品检验记录和测试报告。
出货阶段1. 对最终产品进行ROHS合规性检验和测试,确保符合要求。
2. 出货前进行产品包装,标明ROHS合规标识。
3. 保留产品出货记录和测试报告。
监督和改进公司应定期进行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的内部审查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持续改进程序的有效性。
附录本文件的附录包括有关ROHS指令、合规要求、认证机构等相关资料。
以上为ROHS环境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的主要内容,详细流程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me(s) Control Procedure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1. Purpose目的This document is to achieve the promises of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argets,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ively, put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s) and management into effect. 为达成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承诺,有效推动环境管理体系,落实环境方案与管理。
2. Scope范围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ens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aspects. 本程序使用于确保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的制定。
3. Definition定义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me (s) 环境管理方案: shall include designa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achievingobjectives and targets at relevant functions and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means andtime-frame by whichthey are to be achieved.规定相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及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4. Reference参考文件4.1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argets Control Procedure 环境目标与指标控制程序4.2 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Procedure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3 Non-conforming Control Procedure不符合控制程序5. Responsibility职责5.1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is responsible for prepar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me(s), andreport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gramme(s) implementation performance to General Manager.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会议制订环境管理方案,向总经理汇报管理方案的实施成效。
ROHS管理控制程序INB-QEC-141.目的:有效管理环保材料的环境品质,确保环保材料在投入生产前之环保问题.预防非环保材料误当环保材料流入制程.2.0 范围:2.1 所有的原辅及包装材料;2.2 材料生产过程中有使用离型剂、酒精等辅助材料。
3.0 权责:3.1 品保IQC:负责环保原材料检验判定及判定结果的标示.3.2 原料仓:负责环保原材料的规格/数量确认、点收、搬运与储存.3.3 采购单位:负责供应商协调、沟通、联络与相关资料的索取.3.4 品保GP人员:协助IQC/采购单位联络供应商索取并确认资料的有效性,并针对未有资料部分材料申请委外测试.4.0 定义:4.1 环境管理物质--------公司判定材料.辅材以及设备等含有的物质中具有对地球环境和人体有明显的环境影响(侧面影响)的物质.5.0 作业內容:5.1 环保材料资格确认:先行依验收单料号或品名规格,确认该材料是否已获环保材料资格的验定承认:厂商须向伊奈霸提供“ICP测试报告”(以上资料每年提供一次),生产场所/材料变更视为新材料重新承认,厂商须按材料首次送样承认一样:提供“ICP测试报告”. 否则,以不合格判定,予以拒收.5.2 品质特性的确认:5.2.1 环境材料的进料检验方法:5.2.1.1 审查核对合格环保供应商所提供之环保资料在有效管控期內,测试项目符合我司之要求;环保资料需包含以下內容:A: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B:材质成份表;C:ICP测试报告,且报告中测试项目必须有铅.镉.汞.六价鉻.PBB.PBDE此六项. 5.2.2 环保资料确认:5.2.2.1确认供应商每一个原料送公证机构的ICP检测数据或成份表,沒有使用环境管理物质[ICP检测报告(从测试日期开始计算)及材质成份表(从制作日期开始计算)1年內有效].5.2.2.2.供应商有测试仪器的条件下,须每批测试并附送测试报告.5.2.3 环保特性合格与不合格判定.5.2.3.1 环保特性均以“致命缺陷”项目对待,采取0收1退供应商.5.2.3.2 环保原材料如不符合5.2.2中任一项,均以不合格判定,如均符合即以合格判定.5.3 环保资料保存:为便于品质追溯,所有环保相关资料均由品保单位保存,期限位3年.5.4 环保原材料出现环保特性不良时,须做如下处理:5.4.1 IQC发出<<供应商改进措施联络单>>,并报告环境管理代表,依环境管理代表批示处置,IQC进行跟踪至结案.5.4.2 品保单位对环保原材料出現环保特性不良之情況,须对类似品橫向展开,预防不良的再次发生.原材料之ICP测试数据,本公司将对该材料前5批进料送ICP测试,以确认该材料符合我司环保要求.5.4.3 产品/材料送外测机关:5.4.3.1 因检验设备限制,我司无法进行ICP测试,环境有害物质凭厂商提供ICP测试报告及相关物质保证资料來进行管控,如客户有疑点或特殊需求,我司将委托第三方公证机构进行测试.5.4.3.2 因维护产品安全性,将对外观有瑕疵、外观不符合及有疑问产品送外测试.5.4.3.3 因维护产品安全性、将对非知名品牌的原料每季随机抽取标本一份,委外送客户测试机构进行测试,如客户有疑问可重新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测试.5.4.4 过期ICP测试报告处理办法及流程:5.4.4.1 每月前5个工作日內由文管清理出次月将过期之ICP测试报告并列出过期明细交由采购/品保单位,由品保IQC/GP人员协助采购单位要求供应商在该月月底前提供有效之ICP测试报告.5.4.4.2 供应商未按时(报告过期前一周为最后提供期限日期)者,将由我司品保GP 专员提出外测申请,所用测试费用由权责供应商承担7.0 相关表单:7.1 《进料验收单》7.2 《供应商改进措施联络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进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环境问题对企业的进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成为了企业的必要步骤。
下面,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掌控三方面进行认真探讨。
一、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任务是了解企业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可能受到到的环境影响。
通过对企业四周环境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企业所处的环境类型,以及重要环境影响因素。
在环境因素识别过程中,需要实施以下的工作程序:1.环境影响因素的调查调查企业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对大气、水、地下水、土壤、噪音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环境问题,包括评估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3.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评估环境历史和环境操作,以及现有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的推测和评估,以此为基础订立环境管理掌控程序。
二、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重要任务是定量、定性地评估企业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而确定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方案。
环境评价的程序包括:1.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评估企业可能对四周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大气、水、土、声音、脱臭设备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2.评估环境风险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标准策略和非标准策略。
3.评估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掌控框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掌控框架,包括排放标准、废弃物处理、产品设计等方面。
三、环境管理掌控环境管理掌控的重要任务是保持企业自身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削减环境威逼,建立环境管理代码、规范和流程,保障企业将来可持续进展。
环境管理掌控的程序包括:1.环境管理政策的订立确定关于环境保护、削减对环境的负担、监督和管理的政策和方针。
2.环境管理计划的订立建立环境管理计划,包括削减污染的方法和规定,监测与记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环境管理执行的实施执行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风险识别与管理、环境污染掌控方案的订立和实施等方面。
环境监测中心原则物质管理程序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环境监测中心原则物质管理程序
1目旳
对原则物质实行有效旳控制与管理,保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2合用范畴
合用于环境监测中心原则物质、基准试剂、原则样品和原则气体旳管理。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原则物质申购、报废旳审核,中心主任负责批准;
3.2各监测科室负责原则物质使用和平常维护;
3.3原则物质管理员负责原则物质旳采购、验收、发放,证书管理和标记管理。
4程序
4.1购买
4.1.1年初由监测人员提出原则物质申购需求,原则物质管理员编制申购筹划,交质量负责人审批、中心主任批准后购买。
申购筹划应涉及名称、规格、数量、定值范畴、成分、用途等。
4.1.2原则物质管理员负责原则物质采购,应选择能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原则物质供应商。
4.2验收
4.2.1原则物质管理员对购买旳原则物质有效证明、品种、数量、有效期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者登记入库,对不合格旳原则物质,采用退货或索赔措施,严禁不合格原则物质入库。
4.2.2 所有原则物质均应有证书,原则物质管理员负责证书旳管理工作。
4.3领用
使用原则物质应办理领用手续,并作好登记。
1、目的:为有效控制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不对人体造成伤害、防止环境污染、满足ROHS标准及其他客户的环境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厂全部产品,以及从原材料进仓,半成品加工到成品出货的整个过程。
3、职责:3.1 进料检验:负责控制和确认供应商的材料/客户提供的材料是否有禁止使用物质、测试报告以及报告的有效性,并视情况抽样交品管部判别是否要送检测机构测试确认,以监督供应商的落实情况。
3.2 制程检验:依据生产指令单及检验规范对整个制程进行监控。
3.3 成品检验:依据出货清单及检验规范,核对每批的外部测试报告的真实性,以及负责对成品进行确认,并在相应的外包装箱上加盖“ROHS”字样。
3.4 品管部:3.4.1负责判别成品是否要每年送样一次到SGS等检测测试机构检测,确保原材料、成品满足环保要求。
3.4.2负责传递环保方面的信息给供应商、客户与厂内各相关部门以及口头向环境管理负责人与经营负责人报告。
3.4.3 负责制作样品承认书时相关环保资料的提出。
3.5 业务部负责对产品管制的明细(客户、产品型号、物料号以及材料种类)的及时跟踪。
负责在环境管理发生变更时向客户提交《变更申请单》,在新产品量产开始第一次交货时向客提交《环境管理物质不使用声明函(量产用)》相关证明.3.6采购部3.6.1 负责联络本厂原材料采购,和本地供应商的选择确定。
3.6.2负责与各材料供应商签订原材料环保协议,并要求供应商提供SGS/ITS等检测机构测试报告、成份表。
3.6.3 负责追踪各材料供应商《环境管理物质不使用声明函(量产用)》.3.7 人事行政部负责拟定与监督所有人员的培训及考核.3.8 生产部负责制程中的污染防止、有害物质混入、泄漏防止,对产品的隔离、标识与追溯.3.9经营者的责任决定环境物质管理方针与目标,向公司内彻底宣传环境管理物质.3.10 环境管理负责人的责任、权限及作用3.10.1建立持续环境质量保证管理系统并进行管理.3.10.2 应对环境质量保证管理系统并进行管理.3.10.3 计划本厂内的“内部监察”并贯彻实施.3.10.4 有关环境资料更改的批准.4. 定义:4.1 一级物质:立即禁止使用或不得含有的环境有害物质。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原材料、辅料、包材、委外加工品等有害物质进行管理,对来料、生产以及出货各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客户环境标准要求。
2.0范围:2.1适用于公司环境物质控制的产品,以及从原材料受入、半成品加工到完成品出货的整个生产过程。
2.2适用于有关环保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包装、仪器设备、区域、作业指导文件等使用的环保标识和流程作业。
3.0定义:3.1环境物质:在产品生产的零部件、包装材料、设备和工治具等所含有的物质中,对地球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对人类产生伤害,而被法律法规强制管理的物质,包括RoHS物质和绿色环境物质。
3.2RoHS指令: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3.3REACH法规:“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
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
3.4卤素: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
3.5HS:[有害物质]泛指任何物质表列于WEEE及RoHS,以及任何顾客所额外要求禁止使用的,且可与[限制物质]互换使用。
3.6HSF:Hazardous Substances Free无有害物质。
3.7含有:指无论是否有意,所有在产品的零组件、使用的材料中添加、填充、混入或粘附的物质。
(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无意混入或粘附于产品中的物质)。
3.8杂质: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业材料使用,在精制过程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杂质(Natural impurity);或者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而在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
产品所引用的标准中指定「允许浓度」之情况下,其零组件、材料中该环保限用物质不论为杂质混入或者粘附,其浓度皆不应超过其规定。
3.9管理级别:按照以下3种管理级别进行管理,具体参考《环境有害物质管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