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共2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23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家的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这些名词已经成为这几年来中国最热的关键词。
世界各国的人民对中国越来越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无分肤色的界限,一天一天,彼此的距离不断地拉近。
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宽敞大道两旁商品琳琅满目,路上行人穿着有致,公园里绿草树荫,鸟语花香。
回头看看教科书上,新中国刚成立或者大跃进时候的日子,其生活条件根本不可能与今日之中国联想到一起。
中国为何发生了如此翻天地覆的变化?世界人民都知道:一九七八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这30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成功的,也是我们所值得骄傲的。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党的十三大上更是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我国成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实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使经济软着陆。
实践证明我党的决策和领导的正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为381元,在当时约合149美元;而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上升到了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飞速提高:1978年的中国相当贫穷,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更是高达67.7%;到了2006年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5.8%,下降了37.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3%,下降了36.4%。
正因为有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物质保障,奠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基础,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好生活,也促成了政治、外交、科研等各个领域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使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解放出来,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辉煌。
回顾当初那段历史,我们顶住了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并和昔日的对手美国、欧洲等国家积极建立了外交关系,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同时以一个负责人的打过的态度广泛参与各种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变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卦之公保含烟创作从变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从一个贫瘠的小村落一步步走向一个贫弱、日益昌盛的城市!我觉得我家乡的变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概括:一、衣变革开放前农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那一句农村里盛行的:“一件衣裳,老年夜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昔时的真实写照.自变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更加丰厚,人们开端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戴更加考究小气得体,服装变得丰厚多彩,并日益裁缝化.鞋子也变得各式各样,旅游鞋、皮鞋、休闲鞋等,不只样式新颖,而且穿戴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承受.以前人们常常使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中国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全国有88.7%的消费者更喜欢购置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尽管衣着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但总量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二、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不会陌生,吃饭必需靠这个.随着社会提高,农村经济疾速开展,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追求以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端在吃上考究迷信、求精密、讲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厚的鱼、肉、蛋、鲜、菜、果四季常有,居家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厚多样,副食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换为以追求质量为主.偶尔人们还会吃些粗粮来增进人体的机能.过来,中国人见面的常常使用行动语是“吃了吗?”.“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重量越来越轻了.13年来,中国人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单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厚多彩.三、住变革开放前,简直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年夜雨,屋里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健了土砖房,可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走进农村,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出现在眼前.每家一块五、六分地作为宅基地,四周用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池底,既可捕食,又可欣赏也可防火.宅前后种上花果树林,绿树成荫、百花齐放.在乡政府和村团体经济的资助下,家家户户接通水、电,即可喝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家家户户添了“三宝”;一是修了洁净的厨房,用上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健了茅厕,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渣滓统统灌倒沼气池里,经过发酵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即残渣又是农田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气支出,又呵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是在城市是无法做到的.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为17.8平方米.目前,城镇人均住宅修建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农村到达25平方来.与此同时,寓居质量和配套性能不竭提高,根本普及了煤气、液化气.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四、行从村里到城镇缺乏40公里,却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波动两个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欠好意思见人,路况欠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拓路途,城乡路途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载、超员也是正常现象,近年来,围绕农村建立鼎力实施城乡路途通畅工程,新修乡村公路,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里向乡村的延伸.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只到了全县所有乡,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车,直接进城.更年夜收益是过来交通梗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物,也随着路途的疏通进军国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以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端把这个过来看来不成能实现的梦想酿成了现实.从1998年开端,中国团体购车比例已经超越50%.目前,在一些年夜中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越7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到达100多辆.中国团体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增长23.2%,远高于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团体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从15%左右上升到40%左右.五、消费及生活变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作了宏年夜变卦,阅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高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开展进程,变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电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剧、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根本生存型”向“享受开展型”转变.生活用品的变卦: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常使用品;轿车步入寻常苍生家、家用电器不竭更新;农村盖起了砖房;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休闲方式的变卦: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竭丰厚,电视、上网、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厚着人们的生活.变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疾速增长,经济实力不竭提升;迷信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立取得了重年夜造诣;国际位置日益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卢志浩1151746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我的家乡在邵阳市新邵县寸石镇的一个小乡村花桥村,自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家乡一步一步脱离贫困,奔向富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引进外资,首先发展东部经济,导致东西部经济差距日益拉开,东部繁荣,西部贫困,经济差距险峻。
国家就出台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西部的经济得到的快速的发展。
发展西部,又开始了中部崛起,这个中部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福音,这让中部的能过引进大量外资来发展经济开发,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中部的区的竞争实力。
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使得它有更多的资源来开发地区资源,城市就不断向农村蔓延,农村经济的到了发展。
新农村计划的实施真正改农村朋友们带来了福音,政府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的奖罚措施,鼓励农村发出生态自主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体系,政府采取措施将城市人才引进农村,给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农村将会以另一种全新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农村的旗帜在飞扬,为了了解家乡向新农村发展的情况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巨变,展开了此次调查。
以衣、食、住、行来看。
衣: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收入增加。
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求新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
各种皮鞋、旅行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人们接受。
食:以前吃饭必须靠粮票、油票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
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
但老一辈人的这方面有所欠缺,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蔬菜、水果四季常有。
居民家庭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主食细粮4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消费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不支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1978年12月,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然而就是这三十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人民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此,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家乡也一样有了巨大的变化。
从以下四方面最能体现改革开放在百姓生活上发生的变化。
一、同家乡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显性变化1、衣、从带补丁的粗布衣到现在的追求名牌与时尚服装从我父母老一辈人的回忆叙述当中了解到,当时家乡里的人都是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
从新到旧,这个穿过那个接着穿,穿到坏了也舍不得扔掉,补补接着穿,往往到了最后,这件衣服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一块补丁接着一块补丁,而且什么颜色的补丁块都有。
除了衣服,鞋是自己做的布底鞋,都穿漏脚趾了,缝缝还接着穿。
衣服只是一种防寒的工具,没有美感而言。
过年了,谁家给女孩子买个带颜色的发带扎到头上,大多会引来同村小伙伴不停羡慕的眼光,小姑娘更是高兴好长一段时间。
如今记忆中的这些已经永远成为回忆,一去不复返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了。
家乡的百姓在穿着上与三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别说穿带补丁的衣服,就是稍稍坏点了也不穿,不是时尚款式服装不穿,不是名牌服装不穿。
如今,百姓也舍得在穿着打扮上消费了,以前是出门没有衣服穿,现在是出门不知道穿哪套好。
从外衣到睡衣,从头上的帽子到脚上的鞋子,样式不断更新,都讲究个时尚和搭配协调。
小伙子、大姑娘、小媳妇都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
改革开放给家乡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篇:改革开放给家乡的变化Microsoft Word 文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岁月更迭,时光流转,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抚今追昔,改革开放不仅让我们的衣食无忧,在精神上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
回眸这桑桑巨变。
展望盛世中华。
生活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众多的发生父辈和我们自己身边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请看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城市的发展变化,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为家乡的一分子,我记录下了我眼中家乡30年来的发展变化给我带来的深刻体会。
30年来,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住房条件现在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就属住房了,确实现在的住房问题不容乐观,但跟过去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听老一辈人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住房状况,我们这一辈则是非常幸运的了。
在他们看来以前门前的路很窄,终日阴暗着,难得在屋里见到阳光,最怕的是下雨天,雨水总是要流进房屋里,然后那样的潮湿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极度不适。
现在可好了,道路宽敞、整洁,门前也是出太阳就见阳光,且相对于以前极差的治安状况,而今可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门前晾的、晒的,从来都不会丢失,到附近串个门子、溜达溜达,也从来都不用关门的。
对他们而言,不仅住房拥挤而且环境也不好。
过去这50平方米的老房子住着祖孙三代7口人,家中不要说添置家具,平时就连家人来回走动都觉得拥挤。
但那时很多家庭都是这样,慢慢地有了上下两层的“将军楼”,再后来小户的商品房问世了;现在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跃进层,甚至别墅……各式各样的房子可多着呢。
现在有的退休老人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有的养几只小猫小狗,生活的非常惬意舒适。
这种条件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2.穿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年,大多数老百姓穿着的衣服都是做的,布料凭布票到商店购买,女孩子要是有件的确良的衣服可了不起,服装都是以灰、蓝、黑3种颜色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着装开始追逐潮流与时尚,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连衣裙、吊带裙等等不但款式新颖,而且色彩亮丽。
现在男女老少穿着又讲究起质量来,棉、麻、丝……穿着舒适、吸汗透气。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中心小学四(1)班黄颖时间飞逝,一转眼,30年就过去了。
然而这30年对于老一辈们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
我们的家乡也度过了30年,这30年的时间让我的家乡改头换面。
我的家乡在金华。
这30年的变化不仅让金华的经济飞黄腾达,而且让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曾经那一座座稻草房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气派的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盘山公路;坑坑洼洼的道路如今变成了漂亮的柏油马路。
路上开着的不再是那些破旧的自行车,而是豪华耀眼的汽车;路旁,一棵棵高大的绿树像哨兵一样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广场上,老人、孩子传来一声声欢笑。
电脑、电话等高科技产品也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走入了千家万户。
外公说:“我们那时候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而且经常吃不饱,哪像你们现在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我的家乡在汉中,这里人民朴素、勤劳、善良。
城市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其发展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话、电冰箱各类电器和生活用品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在不经意间,我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步入了新的生活水准,物质生活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那个让民族惧怕,人民浑噩的时代已被远远的甩在了,不复存在的过去;人民在欢声笑语中劳动,在劳动中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社会按劳分配,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做着不同的工作,得到相应的劳资,大家心里甜、容颜悦。
听爸爸说:过去我们这座小城积贫积弱、电话不灵、道路不平。
城里的街道弯弯曲曲,十分狭窄,起伏不平,我们学校门前的路以前就是一段很高的坡。
小街小巷是土路或用石子铺成,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那时每家每户都要用小玻璃瓶自制一个煤油灯,电就像一个未曾知晓的神物,只有政府办公楼有一丝微弱的灯光,和几部老式的电话。
为了打个个长途电话要到邮电局排队等候。
更别说到个远方了,交通工具十分有限,道路多数是泥泞的小道,汽车、火车、飞机更是只是个听人说过的新闻,大部分作物都是由肩挑背抗,农民劳作机械化更是群众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了。
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泥泞的马路已是宽阔的硬化运输公路,周边农田大部分实行了机械化种植,交通工具更是多不胜数,大道小路通向家家户户,方便千万家,告别了曾经那低效的生产力,破旧的吊脚楼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弯曲狭小的街道变成了宽敞的大道,盖了公园、建了大桥,道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姓名:班级:学号:系别:专业: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摘要: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着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
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当代历史发展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转型社会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没这一代的巨大改观,各方面都如此。
由于我过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的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普遍物质昂贵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能将就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几乎大家都如此。
正文: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依然停留在人民解放前,没饭吃,吃不饱饭的地步。
后来,多亏了改革开放政策,多亏了邓小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今天,人们不仅能享受到物质的多元化,还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
我想说,有你,邓小平爷爷,真好!我们吃得饱饭了,还可以到处旅游了,还有……。
当然,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时候,我常听奶奶说她们年轻那会,吃的是大锅饭,吃不饱,饿肚子,还有工作,而且交通很不发达,有时工作还得走好远的路,没有钱供孩子上学……。
现在,我们没有吃不饱这个概念,每家每户至少必有一荤一素,逢年过年过节,餐桌上必摆满大鱼大肉,而且都不想吃。
以前,要是哪家有台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那家肯定坐满了人,因为好奇,因为……。
现在别说是是黑白电视机了,彩电那是每家每户必有的,还不想看,觉得电视太乏味了。
洗衣机、冰箱也是很常见的。
交通也变得很发达了,大部分人家只有一出门就可以坐到车,以前去一趟市里面都是骑自行车,而且路还不好走,现在坐公车也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到市里面去,现在去市里面也是经常的事也是经常的是事,既方便又快。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5篇第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这是参考------------------------------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变化与成就如改革开放初期,昆山绝大多数学校的校舍都非常简陋,平房是那个时代教室的主流。
然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5年,昆山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市镇校三级联动,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仅1995年至2007年,全市用于教育的投入约25亿元,其中校舍建设经费约20.5亿元,设备添置经费约4.5亿元。
目前全市平均1.3个教室就拥有一套多媒体设备。
我出生在1978年11月,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可以说,我们这一拨人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现在已经三十岁了,女人天生怕老,怕老就不愿回忆,但是当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中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我们,是幸福的。
通过回忆,我确信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之所以说确信,是因为常常忘记。
当我从超市买回一大堆东西,还抱怨西瓜不甜、米饭不香时,我忘记了小时候会为了把两个橘子省到过年吃而把它偷偷存到衣柜里,直到发现它干瘪痛心的在墙角抹眼泪;当我们痛批考试制度时,我忘记了正是国家考试政策恢复,使我们每个人获得了最根本的考试权,也获得了一个普通人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通过考试,我从偏僻的山丹到了兰州,通过高考我从兰州到了北京,通过公务员招考我进入了国家机关;当我们抱怨高校扩招、竞争激烈时,我忘记了我自己就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高校扩招使更多的人取得了享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使竞争趋于公平。
回忆让我更加感恩,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因改革开放而获得的远远超过父辈们的机会和选择,我们的前几代人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实践者和推动者,而我们这一代首先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jiāxiāng)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biànhuà)--汝城新貌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fǎngfú)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chéngzhǎng)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选择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场(kāichǎng)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芒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汝城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2年)建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全县辖23个乡镇,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乡镇,309个行政村,总面积2401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8万人。
汝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芒的足迹,同时也为共和国培养了汝城籍开国上将李涛、朱良才等老一辈将军。
这里物华天宝,人文鼎盛,神农在郴州汝城耒山制作农耕耒耜。
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此任县令时,著有?爱莲说?。
至今,明、清时期的一大批古建筑仍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以来,汝城县充分利用毗邻粤、琼和港、澳、台胞较多的优势,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地促进了汝城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汝城经济开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仁慈、开通开放、老实守信的汝城人以经济建立为中心,以构造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发奋向上,实现了经济持续安康快速开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革新启搁30年去家乡的变更之阳早格格创做从革新启搁30年此后,家乡从一个贫沃的小乡村一步步走背一个茂盛、日益繁枯的皆会!我感触我家乡的变更不妨从以下几面去综合:一、衣革新启搁前农村死计条件好,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脱的是“新三年,旧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通的:“一件衣裳,老大脱了老二脱,老二脱了老三脱”也是当年的真正在写照.自革新启搁此后,农村的支进减少,商场商品的越收歉富,人们启初探供新、好的脱戴消耗模式,衣着越收道究大圆得体,拆束变得歉富多彩,并日益成衣化.鞋子也变得各式百般,旅游鞋、皮鞋、戚忙鞋等,不但是格局新颖,而且衣着恬静,一致为农夫所担当.往日人们时常使用“西拆革履”去形容脱得佳,此刻,西服、皮鞋正在华夏住户中的遍及率已经下达90%以上.齐公有88.7%的消耗者更喜欢买买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里料的拆束.纵然衣着消耗正在消耗总开销中的比沉下落,但是总量背去处正在降下的趋势.二、食疑赖粮票、油票,正在很多人眼里不会陌死,用饭必须靠那个.随着社会先进,农村经济赶快死少,消耗火仄逐步遍及,农村住户的食品消耗逐步从探供数量谦脚为主转进了探供以品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启初正在吃上道究科教、供细细、道营养、下品量.商场上歉富的鱼、肉、蛋、陈、菜、果四季常有,居家家庭念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渐渐歉富百般,副食消耗从以探供数量谦脚渐渐变换为以探供品量为主.奇我人们还会吃些细粮去促进人体的机能.往日,华夏人睹里的时常使用心头语是“吃了吗?”.“吃”正在华夏人死计中所占的分量越去越沉了.13年去,华夏人越去越近离盘绕吃、脱勤劳劳做的单调死计,日子不但过得殷真,而且越去越歉富多彩.三、住革新启搁前,险些家家户户住的房子皆是茅草房,下雨的时间,屋中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厥后用砖砖瓦瓦健了土砖房,可依旧受此待逢.现此刻一走进农村,一幢幢二三层下的新楼房,呈当前少远.每家一齐五、六分天动做宅基天,四里用沟围起去,沟火浑澈,鱼翔池底,既可捕食,又可瞅赏也可防火.宅前后种上花果树林,绿树成荫、百花齐搁.正在乡政府战村普遍经济的资帮下,家家户户接通火、电,即可喝上搞净的自去火,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钩、瞅电视,过上了新颖化的皆会死计.共时家家户户加了“三宝”;一是建了净净的厨房,用上焚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健了茅厕,三是制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倒沼气池里,通过收酵制成沼气,供厨房动做浑净能源使用,即残渣又是农田的有机肥料,那样既节省了焚气开销,又呵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那是正在皆会是无法搞到的.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住户人均住宅里积惟有6.7仄圆米,农村为17.8仄圆米.暂时,乡镇人均住宅兴办里积正在10仄圆米以上,农村达到25仄圆去.与此共时,居住品量战配套本能不竭遍及,基原遍及了煤气、液化气.乡镇住户正在家具、住宅化妆、家庭设备等圆里的消耗开销也成倍删少.四、止从村里到乡镇缺累40公里,却还要坐二个小时的车仄稳二个小时,进乡了,灰头土脸短佳意义睹人,路况短佳,公接车也不肯意启辟门路,乡乡门路上跑的数量稠密的出租车,也是乡里淘汰的陈旧车辆,中途趴窝、超载、超员也是仄常局里,连年去,盘绕农村建制大举真施乡乡门路通畅工程,新建乡村公路,一条条缎戴式的沥青路从县乡里背乡村的蔓延.新颖、恬静、快速的公接车不但是到了齐县所有乡,许多农夫民寡正在家门心便可坐车,间接进乡.更大支益是往日接通阻碍,出卖艰易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门路的疏通进军海内中商场为农夫民寡戴去真真正在正在的支进.往日,不几人敢俭视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当前,越去越多的人启初把那个往日瞅去不可能真止的幻念形成了现真.从1998年启初,华夏部分买车比率已经超出50%.暂时,正在一些大中皆会,那一比率以至超出70%.皆会住户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到100多辆.华夏部分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减少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删少23.2%,近下于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删少速度,部分汽车保有量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比沉从15%安排降下到40%安排.五、消耗及死计革新启搁三十年去随着农村住户支进删少,农村住户耐用消耗品爆收了巨大变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矮档到下等,从简单背周到的死少历程,革新启搁前农村住户耐用品消耗末究是矮火仄,曾几许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者电冰箱,齐家人要省吃俭用佳几年,此刻住户家里由“老四件”(自止车、缝纫机、脚表、支音机)赶快背“新六件”(电视剧、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拉拢声响、照相机)战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移,死计已经从“基原存正在型”背“享受死少型”转移.死计用品的变更:脚机、电脑等已经成为民寡的日时常使用品;轿车步进觅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竭革新;农村盖起了砖房;饮食越收注沉营养等.戚忙办法的变更:人们的业余文化死计不竭歉富,电视、上钩、旅游、健身等戚忙娱乐办法歉富着人们的死计.革新启搁30多年去,我人民寡真止了贫贫到温鼓、再由温鼓到总体小康的履历性超过.综合国力隐著巩固:人民经济赶快删少,经济势力不竭提下;科教技能突飞猛进;国防战军队建制博得了沉要成便;国际职位日益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