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春节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2.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纸、毛笔、画笔、颜料、拓片、画册等
学生:铅笔、橡皮、文具盒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春节的历史和由来,讲述传统春节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春节文化,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2. 学生练习画荷花
通过学习绘画基础知识,了解荷花的基本特征,学习画荷花的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师示范绘画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绘画技巧,示范绘制春节相关元素,如“春”字、红灯笼等,让学生了解春节文化图案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4. 学生练习绘画春节图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技巧,自行选择春节图案进行练习画作。
5. 教师点评作品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素养。
6.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记忆,表扬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鼓励学生在绘画习作中不断创新。
四、教学评价
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画作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出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对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提高。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参与积极。
1 《春节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门神画。
2. 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门神画的方法。
3.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大胆创作自己喜欢的门神画2. 讲述春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兵器模型、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是什么神?他们怒目圆瞪,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
他们总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
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引出课题:春节到------- 画门神二、看视频短片,了解门神的故事。
通过短片了解到: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媒体运用:出示门神图片,播放视频短片。
三、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老师收集了一些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找找。
1. 老师提示从神态、服装、色彩、构图四块方面去寻找。
教师分发门神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寻找门神的寓意象征。
2. 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
神态组a 出示一组门神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b 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c 拓展更多不同兵器;d 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e 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其表情动作。
衣饰组a 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
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飘带、吊穗)解释飘带是代表神的身份,吊穗是用来美化服饰的。
b 挖掘常见花纹和寓意。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春节到︳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创作富有春节氛围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春节的热闹气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老师与学生分享春节的趣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1.2 出示春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 新课内容2.1 讲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
2.2 引导学生观察春节的元素,如鞭炮、春联、灯笼等。
2.3 讲解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引导学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3. 实践操作3.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3.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4.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5.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节的文化内涵。
5.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了绘画、手工创作的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春节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春节的热闹气氛。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制作一个与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鞭炮、灯笼等。
七、板书设计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题材的绘画、手工创作3. 创作要点:融入春节元素,表现热闹气氛八、教学资源1. 春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2.能够绘制春节相关的图画,并运用适当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绘画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2.彩色画笔、画纸、水彩颜料等。
3.学生的参考书籍或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春节的习俗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春节的图画表现形式,让学生理解春节图画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3.教学示范(20分钟)老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春节的图画示范,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展示绘画春节图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例如:描绘鞭炮、燃放爆竹、贴春联、猜灯谜等。
4.练习与实践(4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春节习俗进行表现。
可以使用彩色画笔、水彩颜料等进行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绘画的表现能力。
5.展示与分享(15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绘画体会和创作过程。
四、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春节的习俗,记录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场景或活动,下节课可以继续进行绘画实践。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春节习俗和节日文化,与中国春节进行比较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春节图画绘制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学习了春节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春节到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春节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掌握绘画春节主题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春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吗?有哪些传统习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包括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
2.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在春节期间参与过这些活动,让他们分享相关经历。
三、示范与指导(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简要解读其中的元素和技法。
2. 教师示范绘画春节主题的基本技巧,如描绘鞭炮、灯笼、舞龙舞狮等。
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选择绘画春节主题的内容,并在纸上进行简单的草图。
四、练习与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草图,利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绘画。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绘画的过程和体会。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对同学作品的赞赏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巧,总结春节主题绘画的要点。
2. 学生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绘画春节主题的作品,并与家人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技巧运用情况。
2. 学生之间的作品展示和分享,互相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春节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春节到》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和喜庆气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素材,让学生在欣赏和模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场景和元素融入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之美化、夸张化,从而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相互欣赏、积极评价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场景和元素融入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春节的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春节的魅力。
2.采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优秀的春节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采用正面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春节的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春节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记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
2.欣赏:展示优秀的春节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春节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节到》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学习剪纸、春联、灯笼等民俗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习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剪纸、春联、灯笼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毛笔、墨水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吗?春节有哪些习俗?”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剪纸、春联、灯笼等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民俗艺术,同时简要介绍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纸、春联、灯笼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剪纸、春联、灯笼,还有哪些民俗艺术与春节有关?”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的习俗和民俗艺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春节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民俗艺术,下节课分享。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春节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 春节到》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方面,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春节的细节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文化内容。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绘画和手工制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春节的相关问题,如“你们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春节有哪些习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具,向学生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食品、装饰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春节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四年级美术《春节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2. 培养学生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春节活动的描绘3.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培养学生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创意地表现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春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3. 准备展示用的画板或展示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让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2.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春节的特点,如红色、灯笼、鞭炮、饺子等,并示范如何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3. 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创意绘画或制作,表现春节的特点和氛围。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展示在画板或展示墙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互相欣赏、学习。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意,将春节的氛围和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春节的氛围。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欣赏评价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2. 让学生描述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和场景,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春节到》教案春节到(活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2、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
能画出自己熟悉的过年习俗或活动内容,表达人们过年的快乐心情。
3、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
教学程序:门神故事导入:1、猜图激趣。
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是什么神?他们怒目圆睁,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
他们总是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
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2、引出课题:春节到(活动一)——画门神。
3、看视频短片,了解门神故事。
通过短片了解到: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分析门神特征过渡语: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老师这收集了一些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找找。
1、师提示从神态、服饰、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去寻找。
教师分发门神画图片,学生分组探讨,寻找门神画的寓意象征。
2、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1)神态组:①出示一组门神画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
②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
③拓展更多不同兵器。
④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
⑤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表情动作。
(2)衣饰组:①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
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多了飘带、吊穗、彩旗等,花纹也复杂些。
)解释:飘带是代表神的身份,吊穗和花纹是美化服饰的。
②挖掘常见花纹及寓意。
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门神服饰的花纹,有鱼鳞纹、祥云纹、如意头、太极图等。
③总结板书:门神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3)色彩组:①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②总结: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4)构图组:①分别出示古代人物画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春节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春节到》是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氛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春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的热闹氛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春节的习俗和活动细节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氛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春节氛围。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欣赏法: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绘画和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3.优秀作品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了解春节美术创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春节主题的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欣赏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春节到》(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春节氛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春节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背景。
2. 春节美术作品的欣赏。
3. 春节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春节文化背景,运用艺术形式表现春节氛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表现春节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节美术作品图片、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2. 赏析:展示春节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 讲解:介绍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表现春节氛围的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春节到》2. 主题:春节文化背景、艺术表现方法、作品欣赏与实践3. 重点:春节氛围的表现技巧4. 难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表现春节主题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表现春节氛围的画作。
2. 制作一个与春节主题相关的小手工。
3. 收集更多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春节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播放春节相关的视频、讲述春节的传说故事、展示春节的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导入环节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案】四年级美术春节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学习制作传统春节剪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画能力,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
二、教学内容:1.春节的简介:由来、习俗等。
2.传统春节剪纸的制作。
3.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春节的相关图片、春节的红包、剪纸和绘画相关的材料。
2.学生:纸张、剪刀、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春节的场景,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内容与春节有关。
然后引出“春节”这个话题,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教师可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
2.学习制作传统春节剪纸(30分钟)2.1春节剪纸的由来及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春节剪纸的场景,然后简单介绍春节剪纸的由来及意义,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对剪纸的理解和感受。
2.2制作春节剪纸教师分发剪纸纸张,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不同形状的春节剪纸,比如福字、年花等。
3.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40分钟)3.1春节主题画作的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春节主题画作的意义,并展示一些优秀的春节主题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画作的特点。
3.2绘制春节主题画作教师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绘制春节的主题画作,可以是人们欢庆春节的场景,也可以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等等。
4.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春节剪纸和春节主题画作,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艺术作品和传统文化,以加深学生对春节的理解和认识。
五、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在家中进一步尝试制作春节剪纸和春节主题画作,并带到学校进行展示。
2.组织学生参观春节的传统艺术展览或参加春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增加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美术春节到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春节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春节期间常见的美术元素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春节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介绍。
2. 春节美术元素的学习和欣赏。
3. 创作春节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1. 春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
2. 美术用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3.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介绍春节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
引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2. 展示春节常见的美术元素,如红包、灯笼、年画、舞龙舞狮等。
让学生观察、欣赏,并讨论这些元素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示范:3. 选择一个春节美术元素,如年画,进行示范性创作。
解释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并展示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践:4.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选择一个春节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
分享:5.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环节。
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思路和心得体会。
总结:6. 总结春节美术创作的要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拓展:7. 鼓励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美术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评价:8.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创作水平和表现,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
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方面持续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在其他节日或主题下进行美术创作,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创作领域。
教学资源:- 春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
- 美术用具和材料。
-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表达个性和独特的美术作品。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和表现形式。
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方面持续努力和进步。
四年级美术春节到教案四班级美术春节到教案1教学目的:1、培育幼儿对刮画的爱好。
2、鼓舞幼儿大胆作画,培育其制造能力。
教学准备:1、每位幼儿一张刮画用的蜡纸。
(用较硬的纸上涂上一层各种颜色的蜡笔,再用深色如棕色、黑色、或深兰色等涂上覆覆盖住底色。
2、各种刮画工具,如竹签、刀片、小勺、螺丝刀、叉子及各种形状的齿状积木、旧梳子等。
3、老师刮画范画一张,已涂好的蜡纸一张,刮画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1、老师出示刮画工具,引起幼儿的爱好。
师:这些叉子、竹筷和小刀他们有什么用处呢?除了你们说的用处之外,他们可以用来干什么?2、尝试活动。
请幼儿用各种工具在已涂好的画纸上试刮一下。
看看能画出一些什么图案。
3、老师总结各种工具可以刮出不同的美丽的线条和图案。
4、老师示范刮画:长颈鹿。
用竹签刮出一个圆,圆下有两条线,又是一个椭圆,下面是四条柱子,刮出眼睛和嘴巴、耳朵,身上有色块,用小刀块,脖子上的皮毛用梳子刮,长颈鹿见到小朋友十分兴奋,就唱起了歌,用叉子刮出波浪状的五线谱。
5、出示范画,请幼儿看一看、讲一讲,老师用什么工具,刮出了什么?6、幼儿刮画:请小朋友用各种工具来刮一张画吧。
7、总结:重点表扬大胆作画的幼儿。
这么多美丽的刮画作品,我们来把它布置成一个刮画作品展,请别的班级的小朋友也来参观吧。
四班级美术春节到教案2我想飞活动目标1、透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
2、激发对想象画的爱好。
活动准备: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水彩笔、画纸、双面胶带活动过程一、调动幼儿已有阅历,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1、老师:“有什么,他们会飞?”(幼儿“小鸟?”)2、“小鸟它为什么会飞?”(“因为有翅膀!”……)3、“还有什么也会飞?”(“奥特曼”“阿童木”……)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1、老师:“昨日晚上,我给自己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春节到(活动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2、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
能画出自己熟悉的过年习俗或活动内容,表达人们过年的快乐心情。
3、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
教学程序:
门神故事导入:
1、猜图激趣。
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是什么神?他们怒目圆睁,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
他们总是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
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
2、引出课题:春节到(活动一)——画门神。
3、看视频短片,了解门神故事。
通过短片了解到: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
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分析门神特征
过渡语: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老师这收集了一些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找找。
1、
2、师提示从神态、服饰、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去寻找。
教师分发门神画图片,
学生分组探讨,寻找门神画的寓意象征。
3、
4、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
(1)
(2)神态组:①出示一组门神画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
②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
③拓展更多不同兵器。
④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
⑤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表情动作。
(3)衣饰组:①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
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多了飘带、吊穗、彩旗等,花纹也复杂些。
)解释:飘带是代表神的身份,吊穗和花纹是美化服饰的。
②挖掘常见花纹及寓意。
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门神服饰的花纹,有鱼鳞纹、祥云纹、如意头、太极图等。
③总结板书:门神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4)色彩组:①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②总结: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5)构图组:①分别出示古代人物画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
②门神人物都是顶天立地的,身材魁梧,动作张扬,所以构图饱满,这样
更加符合门神形象驱邪祈福的意图。
③总结板书:构图饱满。
5、小结:总的来说,门神画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
6、反馈:出示三幅图片,辨别真假门神画,反馈学生对门神特征的理解。
探索门神画法
1、画人物初形,直接出示初形图。
2、师示范画表情、服饰结构,生添加花纹。
3、学生说说配色方案,教具呈现配色后的效果。
学生创作展评
1、
2、提出作业要求:参照传统门神画,画一位喜欢的门神。
3、练习作业,播放新年音乐。
4、作业点评。
总结拓展:门神文化经后世民间的发展,扩充了新的形象。
他们又有什么寓意呢?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