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版的制版工艺
- 格式:docx
- 大小:58.35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1、文字是印刷术产生的前提,笔纸墨的发明是印刷术的物质基础。
2、印章相当于印版,盖印即是印刷,盖印与拓石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印刷术的起源,为印刷术提供了启示并奠定了基础。
3、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4、活字版印刷术推动了我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印刷术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5、印刷术发展的意义:便利了信息交流,思想传播和技术的推广;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了教育普及和知识传播。
6、印刷术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前提)笔纸墨的发明(物质基础)盖印与拓石(使人们对阳文、阴文、反书、涂墨盖印等图文复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有所认识,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并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章1、印刷: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传统印刷:中国古时的印刷,系以毛笔蘸墨涂敷在印版的表面,覆纸张于印版的表面上,再用(另)一只毛刷在纸张上轻轻刷拂,使得印版上凸起的反向文字上的油墨在纸张上印出正向的图文墨迹。
因这一刷便得一印,故称印刷。
2、印刷特点或作用:大众性:记录和传播物质世界的所有;政治性:记录和传播政府政策、方针、言论;严肃性:记录和传播内容准确、无误、原形;机密性:记录和传播的加密、机密、保密;工业性:记录和传播工业化;科学性:记录和传播融合许多学科门类;技术性:记录和传播形成了学科技术;艺术性:印刷是一种艺术的加工。
3、印刷品:是印刷的产品,是使用印刷技术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称。
4、印刷品制作过程:印前处理(分色、加网、制版)、印刷、印后加工。
5、印刷的分类:a、转移方式:模拟印刷、数字印刷;b、结构形式:凸、平、凹、孔版印刷;c色彩:单色、多色印刷;d、用途:书刊、报纸、广告、钞劵、地图、包装装潢、特种印刷。
6、五要素:原稿: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印版:用于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质;承印物:是能够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印刷机械: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八种基本的印刷工艺印刷工艺是指将图案或文字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印刷到纸张、布料、金属板等材料上的过程。
印刷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包装、出版、广告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八种基本的印刷工艺。
一、凸版印刷凸版印刷是指将图案或文字通过雕刻在金属板上的方式进行印刷。
该工艺适用于大量生产,且成本低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制版:选用铜版或锌版,通过机械加工或化学腐蚀等方式制成凸起的图案。
2. 涂墨:使用滚筒将油墨涂在制好的凸版上。
3. 印刷:放置纸张或其他材料在凸版上,通过压力使油墨转移至材料表面。
二、凹版印刷凹版印刷是指将图案或文字通过雕刻在金属板上的方式进行印刷。
该工艺适用于大量生产,且成本低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制版:选用铜版或锌版,通过机械加工或化学腐蚀等方式制成凹陷的图案。
2. 涂墨:使用滚筒将油墨涂在制好的凹版上。
3. 印刷:放置纸张或其他材料在凹版上,通过压力使油墨转移至材料表面。
三、平板印刷平板印刷是指将图案或文字通过雕刻在平面金属板上的方式进行印刷。
该工艺适用于大量生产,且成本低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制版:选用铝板或镍板,通过化学腐蚀等方式制成图案。
2. 涂墨:使用滚筒将油墨涂在制好的平面金属板上。
3. 印刷:放置纸张或其他材料在平面金属板上,通过压力使油墨转移至材料表面。
柔性版印刷是指将图案或文字通过雕刻在柔性橡胶版上的方式进行印刷。
该工艺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成本较低。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制版:选用橡胶版,通过化学腐蚀等方式制成图案。
2. 涂墨:使用滚筒将油墨涂在制好的橡胶版上。
3. 印刷:放置纸张或其他材料在橡胶版上,通过压力使油墨转移至材料表面。
五、数字印刷数字印刷是指将图案或文字通过数码打印机进行印刷。
该工艺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且成本较低。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设计: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需要印刷的图案或文字。
2. 打印:将设计好的图案或文字通过数码打印机进行打印。
4、铜芯成型:将铜基芯板加工至设计的形状,可以用机械加工、锣铣加工、图形转移蚀刻加工等达到这一目的;7、填树脂:压合叠板过程中,将树脂填补到铜基的孔内,树脂填充要饱满;5、套板:选用FR -4无铜箔板,加工至已成型铜基芯板可以嵌套至此套框内;8、压合:按双面铜基板的压板工艺进行压合,压合OK 后,打好定位孔,即进入多层板的后工艺流程;6、套嵌:将已成型OK 的铜基套嵌到FR -4套框内;折弯板在棕化前要将折弯位置用高温胶贴上防止粘胶;1、简介:为了适应新能源产品市场之需求,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推进公司业务发展,对新能源产品之复合型埋铜PCB 进行制作规范。
3、产品图样:我司参考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电池生产厂家所自主研发的电池用复合基埋铜PCB 进行研发试产。
2、用途:复合型埋铜PCB 因高导电、高导热等性能优良,还可在之上加入电源保护设置,因此被广泛用于新能源产品动力电池、充电桩等。
11、定位孔设计:因铜芯与FR -4压合组装过程中FR -4容易受压变形,定位孔须加在铜基内,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在后大孔中先加小孔仅为压合后钻孔前定位用;15、套板成型:目前多选用锣铣工艺,即将FR -4的无铜光板加工成一个刚好可以嵌入对应料号的铜基芯板的套框;12、折弯位置处理:为了防止折弯位置在压合过程中粘上树脂胶,需要将这个位置用高温胶封贴住,还要将如上箭头所指的3个方向加宽0.2-0.5mm ;16、套板的设计:套板是在FR -4光板开料后直接锣成型;是成型埋铜块板边上的绝缘边,同时,PNL 板的生产工艺边部分也在此上,设计时须充分考虑长宽尺寸;9、结构:产品是由铜基、FR -4套板、塞孔树脂加PP ,铜箔组装压合后,再通过PCB 多层板工艺制作而成。
14、铜基成型加工:目前最佳工艺是数控冲成型加工,这样成本较低,边料浪费几乎为零,也可以采用图形转移蚀刻工艺、锣铣工艺。
10、铜基成型:是将纯铜板制作成铜基模块,这个铜基模块最终将被FR -4材料埋起来。
铜合金的加工工艺流程铜恰金带材的制造的第一步就是采用连续挤压的方法将[康口但合金材料挤压成铜和铜合金坯,即连铸,连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制备过程.在整个熔炼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熔炼温度、浇铸温度、烧病温度,以较少缩孔,夹渣等缺陷.钢合金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一、铜合金带材的轧制工序采用轧制的方法将连铸出来的铜合金坯轧制成规定规格的铜合金带材,经过连铸工序挤压成的还料大都是矩形还或者不封闭的曲线形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超长的铜和铜合金带材,目带材的品质高.轧制的方法有:1.1 半连续铸锭加热、热轧、冷轧法这种方法是传统工艺中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它不受合金牌号的控制,可以大规模生产,除了生产带材外,还可以生产中厚度的板材.为了保证轧制的质最和效率,一般在热轧前要对锭坯表面进行局部修刮,对坯料加热的温度要比开车曲高30—40度,但过高的温度会造成表面金属氧化,所以为了保证坯料表面的质量,还料加热的温度不宜过高,而且氧化损失过大的时候会造成表面脱锌,极有可能发生断裂现象.加热时的温度要稳定而均匀,在加热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在进人腑性温度区前结束轧制,这个比较难把握,所以在轧制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断裂破碎的情况,成品率较低.1.2 水平连续铸造卷坯,成卷冷轧法这个方法属于现代铜合金板材的生产方法,相对于上一种,它在生产规模、牌号控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产品厚度上适宜生产带材和薄板材.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还料厚度不大,在保证连续铸还拉出结晶器后,在足够的冷却速度下,采用在线固溶的处理方法,在强化合金元素的效果时注意铸坯的厚度不宜过大,这是为防止出现降低冷却速度时出现大颗粒析出物,但是由于其合金液态时导MV性差、流动性差、易疏松等特性,铸锭的厚度也不能过小.半连续铸锭加瞳水平连续铸造卷坯两种铸造方法的差别在于水平连续铸造卷坯省略了铸锭加热和热轧工序,这样生产起来速度快,效率更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的限制,远没有半连续铸锭加热的方法应用广泛,半连续铸锭加热一热轧一冷轧工艺被广泛应用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生产,其中最先进的生产过程是:大容量电炉熔炼和半连续铸造方法铸锭,在轧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单击几吨到几十吨的淀坯进行热轧开坯,热轧后进行还料跳削,镰去坯料的表面缺陷,铁面后的卷坯采用大卷至强化冷轧,中间退火与成品退火是在无氧条件下成卷进行的,并开卷清洗,在气体浮动条件下连续迸行无氧化退火,并采用连续式精整剪切机列获得最终成品.二.热处理工艺在铜合金带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轧制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时效前进行较大的冷变形,可以加速析出物的析出,在大变形后进行中间退火工艺,然后用一次低温控制制品的性能,这个时候要严格控制退火的时间和温度,火势均匀充分,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最终制品内晶粒度过大,降低产品的性能,温度过低、时间不足又会让产品部分保留加工硬化效应。
1.印刷的定义:GB: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传统:一文字原稿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再在印版上涂布黏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黏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从而得到复制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
(压力原理是基础,印版、色料、压力、承印物为必须的)广义: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的总称。
狭义: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所黏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数字印刷:将数字形式描述的版面信息直接转换成印刷品的过程。
印刷品生产的五个工艺过程:原稿的选择和设计、原版制作、印版制作、印刷、印后加工。
2.印刷五要素: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机械。
原稿:制版、印刷所依据的十五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印版:用于传递油墨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信息的载体。
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耐久性的成像物质,是由色料、连接料、填充料和助剂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承印物:接受油墨或其他黏附性色料后能形成所需印刷品的各种材料。
印刷机械: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3.雕版印刷术:在整块木板上刻出所需要的文字或图像,经刷墨、铺纸、加压得到所需复制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套版:将一张原稿分成几块印版,用不同颜色的色料,分别套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短版:把原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雕刻成若干块印版,印墨时有深有浅,然后叠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毕昇发明胶泥活字,采用泥活字排版,从造字、排版到印刷都有明确的方法。
谷登堡于1440-1448年间发明了铅活字印刷。
4.网屏:是将连续图像拍摄或拷贝分解成可印刷复制的网点或网穴的加网工具。
制版照相用网屏分投影网屏(玻璃网屏)和接触网屏(软片网屏),点间距相等,大小不同,得到调幅网点。
网屏的粗细以单位面积内刻线数的多少来表示,单位为:线/厘米或线/英寸。
5.彩色图像:既有层次又有颜色变化的图像。
灰色图像:有层次变化的单色图像。
二值图像:单色无层次变化的图像,又称线条稿。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凹版印刷百科名片凹版印刷是图像从表面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
一般说来,采用铜或锌板作为雕刻的表面,凹下的部分可利用腐蚀、雕刻、铜版画或mezzotint金属版制版法,Collographs可能按照凹印版印刷。
要印刷凹印版,表面覆上油墨,然后用塔勒坦布或报纸从表面擦去油墨,只留下凹下的部分。
将湿的纸张覆在印版上部,印版和纸张通过印刷机加压,将油墨从印版凹下的部分传送到纸张上。
目录定义发展要素1. 原稿2. 油墨3. 印版4. 承印物5. 印刷机械特点1. 防伪2. 范围广3. 印刷质量高4. 大批量印刷工艺1. 印前准备2. 上版3. 调整规矩4. 正式印刷种类1. 雕刻凹版2. 腐蚀凹版应用优劣控制问题趋势定义凹版印刷简称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种印刷方式。
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将凹版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凹版印刷原理图物上,所印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如果凹坑较深,则含的油墨较多,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厚;相反如果凹坑较浅,则含的油墨量就较少,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薄。
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个个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
印刷时,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内,印版表面的油墨用刮墨刀刮掉,印版与承印物支一定的压力接触,将凹坑内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随着国内凹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当然,凹版印刷也存在局限性,其主要缺点有:印前制版技术复杂、周期长,制版成本高;由于采用挥发型溶剂,车间内有害气体含量较高,对工人健康损害较大;凹版印刷从业人员要求的待遇相对较高。
电镀黄铜(Cu-Zn合金)的工艺与原理组员:赵子媛、布阿依谢、孙维、战立杰、龚健概述1841年劳尔兹获得在氰化物溶液中电镀黄铜的专利黄铜镀层具有良好外观和较高的耐腐蚀性镀铜含铜量70% 为黄色黄铜(仿金镀层)含铜量80%为白色黄铜 含铜量90%为高铜黄铜目录一、电极反应与电极材料二、电镀液的组成及作用三、电沉积合金原理四、调整电镀合金成分的方法五、防止阴极析氢,提高电流效率一、电极反应与电极材料电极材料阳极材料是黄铜板,通电后其中铜和锌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并与络合剂进行络合,再向阴极迁移并得到电子同时在阴极析出。
阳极材料要求:包含电镀合金组成。
阴极材料为铁片和钢丝。
电镀液一般为氰化物溶液电极反应阳极反应:2Cu + 6CN-→ 2[Cu(CN)3]2-+ 2e-Zn + 4CN-→ [Zn(CN)4]2-+ 2e-阴极反应:2[Cu(CN)3]2-+2e-→2Cu +6CN-[Zn(CN)4] 2-+2e-→ Zn +4CN-镀液中需要加入氰化钠二、电镀液的组成及作用直接用CuSO4, ZnSO4混合溶液作为电镀液:Cu的标准电极电位:φ⊖Cu2+/Cu= 0.337V,φ⊖Cu+/Cu= 0.52V;Zn的标准电极电位:φ⊖Zn2+/Zn= -0.76V不能共沉积需要加入络离子加入氰化钠原因:在碱性氰化物溶液中铜和锌的电极电位都向负方向移动,导致电位差缩小:φ⊖[Cu(CN)3]2-/Cu-1.165Vφ⊖[Zn(CN)4]2-/Zn-1.26V电位相差很小利于共沉积电镀液的组成(1)主盐:主盐是在镀液中提供放电金属离子的主要来源,氰化镀液中主盐多用氰化亚铜和氰化锌。
(2)氰化钠:可以与Cu+和Zn2+均能形成非常稳定的络离子。
适量的游离量有利于阳极的正常溶解、稳定镀液及保证两金属按比例沉积。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调节pH和提高镀液导电性。
(4)氨水或氯化铵利于得到均匀有光泽的黄铜镀层,还有利于阳极合金的正常溶解。
钣金工艺加工流程、工艺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第一、加工工艺流程一、材料的选用,钣金加一般用到的材料有冷轧板(SPCC)、热轧板(SHCC)、镀锌板(SECC、SGCC),铜(CU)黄铜、紫铜、铍铜,铝板(6061、6063、硬铝等),铝型材,不锈钢(镜面、拉丝面、雾面),根据产品作用不同,选用材料不同,一般需从产品其用途及成本上来考虑。
1.冷轧板SPCC,主要用电镀和烤漆件,成本低,易成型,材料厚度≤3.2mm。
2.热轧板SHCC,材料T≥3.0mm ,也是用电镀,烤漆件,成本低,但难成型,主要用平板件。
3.镀锌板SECC、SGCC。
SECC电解板分N料、P料,N料主要不作表面处理,成本高,P料用于喷涂件。
4.铜;主要用导电作用料件,其表面处理是镀镍、镀铬,或不作处理,成本高。
5.铝板;一般用表面铬酸盐(J11-A),氧化(导电氧化,化学氧化),成本高,有镀银,镀镍。
6.铝型材;截面结构复杂的料件,大量用于各种插箱中。
表面处理同铝板。
7.不锈钢;主要用不作任何表面处理,、成本高。
二、图面审核,要编写零件的工艺流程,首先要知道零件图的各种技术要求;则图面审核是对零件工艺流程编写的最重要环节。
1.检查图面是否齐全。
2.图面视图关系,标注是否清楚,齐全,标注尺寸单位。
3.装配关系,装配要求重点尺寸。
4.新旧版图面区别。
5.外文图的翻译。
6.表处代号转换。
7.图面问题反馈与处埋。
8.材料9.品质要求与工艺要求10.正式发行图面,须加盖品质控制章。
三、展开注意事项,展开图是依据零件图(3D)展开的平面图(2D)展开方式要合理,要便利节省材料及加工性2.合理选择问隙及包边方式,T=2.0以下问隙0.2,T=2-3问隙0.5,包边方式采用长边包短边(门板类)3.合理考虑公差外形尺寸:负差走到底,正差走一半;孔形尺寸:正差走到底,负差走一半。
4.毛刺方向5.抽牙、压铆、撕裂、冲凸点(包),等位置方向,画出剖视图6.核对材质,板厚,以板厚公差7.特殊角度,折弯角内半径(一般R=0.5)要试折而定展开8.有易出错(相似不对称)的地方应重点提示9.尺寸较多的地方要加放大图10.需喷涂保护地方须表示四、板金加工的工艺流程,根据钣金件结构的差异,工艺流程可各不相同,但总的不超过以下几点。
烫金锌版如何制版一、腐蚀液配制1、原液配制:三天前将氯化铁预溶于水,经常搅拌,使其充分水解,然后用水调至27—30Be°。
2、旧液储存:用过的旧药液在含铜量不超过2000克或添加剂含量不超过100克(指二硫化甲脒累计量)均可与新液混合再用。
根据当天制版量或估计溶铜量进行配制,每次配制新旧药液比例为1∶1或3∶1。
现以40升为示例:(1)、新液30升,旧液10升,添加剂600—700毫升,盐酸500—600毫升。
(2)、新液20升,旧液20升,添加剂500—600毫升,盐酸300—500毫升。
3、添加剂配制:二硫化甲脒与乙烯基硫脲比例为2∶1左右,配制量要根据制版量而确定。
现以40升为示例:(1)、二硫化甲脒60克,乙烯基硫脲30—32克用2000毫升氯化铁加热搅拌溶解。
加热温度为60—70℃。
(2)、如果当天制版量很少可减半为二硫化甲脒30克,乙烯基硫脲15—17克,用1升氯化铁加热溶解。
每次配量除去首加量外,余量在中途视版面情况补加。
二、操作过程1、准备工作:用清水冼净腐蚀机,按配方加入新液、旧液、盐酸开机搅拌5分钟后,加入添加剂,再搅拌15分钟,如果腐蚀液有气泡可加3—5滴锌版添加剂。
2、条件设定:温度23—25℃,转数开始设定500—600转,以后视版面状态或印版要求逐步下调。
3、操作顺序:(1)、用稀淡氯化铁清刷版面,除去版面氧化膜,露出铜质本色,发现有麻点用修版刀刮掉。
(2)、用整面液整理版面(防麻点产生)。
配方:水1000毫升,食盐300克,冰乙酸100毫升。
(3)整面后即可上机腐蚀。
4、停机观察:先用500—600转腐蚀3—5分钟(视版面图文粗细而定)。
可停机观察版面状态,如果腐蚀液正常可下降转数(450—500转),腐蚀到10分钟左右再停机观察版面状态及坡度,根据坡度情况决定是提高或降低转数。
待15—20分钟时再观察一次,如果版面正常可一直腐蚀到要求深度(一般时间需45—50分钟)。
铜锌版制版是一种常用的版式制作工艺,适用于印刷行业。
下面是铜锌版制版的基本流程:
1. 设计与准备:确定印刷品的设计要求,包括尺寸、颜色、图案等。
准备好设计软件和相关素材。
2. 制作底版:使用制版软件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底版文件,包括文字、线条和图案等。
3. 制作电子稿:将底版文件输出为高分辨率的电子稿,通常是PDF格式。
4. 制作感光胶版:将电子稿通过曝光和显影等步骤,制作出感光胶版。
感光胶版是一种覆盖在底版上的涂层,它可以通过曝光和显影来形成图案和文字。
5. 制作镀层铜锌版:将感光胶版与铜或锌板复合,然后放入镀层机中进行电镀,使铜或锌层均匀附着在胶版表面。
6. 去除底版和显影:将镀层铜锌版从感光胶版上剥离,然后用化学药剂去除底版,只留下需要印刷的图案和文字。
7. 精修和加工:对铜锌版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如修边、打磨、抛光等,以确保版面的平整和质量。
8. 检验和校色:检查铜锌版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行校色和调整,以确保印刷效果符合要求。
9. 印刷:将制作好的铜锌版安装在印刷机上,通过印刷机的压力和墨水传输,将图案和文字印刷到印刷品上。
铜锌版制版流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设备和工具,如制版软件、镀层机、感光胶版材料、化学药剂等。
制版的质量和准确性对最终印刷品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制版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铜锌版制版是一种传统的制版方法,如今也有其他数字化的制版技术和流程,如CTP(计算机到版)技术,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将设计文件输出为版面,无需制作底版和感光胶版。
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的生产工艺铜及铜合金板带材是重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的一类,其生产方法,根据合金的具体特性、产品规格范围、产品性能要求与技术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根据国内外实际的生产情况,生产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半连续铸锭加热-热轧-冷轧法。
此法是最成熟的传统生产方法,应用最广。
它适宜于大规模生产,且不受合金牌号限制,除生产带材和成卷轧制横切薄板之外,还适宜于生产不同厚度与宽度的中厚板材。
(2)水平连续铸造卷坯-成卷冷轧法。
此法也属于现代化铜板带材生产方法,但在生产规模、合金牌号、产品宽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产品厚度上仅适宜于生产带材与宽度不大的薄板材。
(3)块状铸坯-冷轧与挤压坯料-冷轧法。
此种方法已在工业发达国家有所见,但由于其适用品种有限,因此使用还不广。
前两种进行比较,主要差异在于后一种方法省去了铸锭加热与热轧工序,因而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以及节约能耗等优点,但该方法由于生产规模、合金品种以及产品规格上的限制,其适用性远不如第一种方法。
半连续铸锭加热-热轧-冷轧工艺被广泛应用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生产,其最先进的生产过程是:大容量电炉熔炼和立式半连续铸造方法铸锭,在轧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单重几吨到几十吨的锭坯进行热轧开坯,热轧后进行坯料vstrongclass二"keylink">机械双面铣削,铣去铸造与热轧工序带来的表面缺陷,铣面后的卷坯采用大卷重强化冷轧,中间退火与成品退火是在无氧条件下成卷进行的,并开卷清洗,在气体浮动条件下连续进行无氧化退火,并采用连续式精整剪切机列获得最终成品。
现对其中一些主要工序的工艺条件及要求作简要叙述。
1•铸锭及其加热铜及铜合金铸锭的质量对其加工工艺性能与制品最终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对锭坯的质量要求严格t除尺寸与形状应满足要求外,铸锭的化学成分、表面与内部质量也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且不能有冷隔、裂纹、气孔及偏析瘤等缺陷。
此外,要控制杂质成分,防止出现铋脆等问题。
铜锌版的制版工艺
凸版印刷使用的印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铜锌版、活字版及铅版等刚性印版;另一类是光树脂版、橡胶凸版、柔性版等高合物印版。
铜锌版的制版工艺
铜锌版是通过照相的方法,把原稿上的图文,复制成正向阴象底片,然后将底片上的图文,晒到涂有感光膜的铜版或锌版上,经显影、坚膜处理,再用腐蚀液将版面的空白部分腐蚀下去,得到浮雕般图文的印版。
复制连续调的图像,使用的网点线数较高,常用铜板做版材,制成的版称为铜版;复制线条原稿,则选用锌版做版材,制成的版称为锌版。
习惯上将两者统称为铜锌版。
在活字排版中,铜锌版一般用铁钉或粘贴的方法,固定在特制的木板托或特制的金属板托上,与活字拼在一起组成印版。
在铅版制版中,铜锌版和活字一起压制纸型,浇铸成铅版。
铜锌版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凸版印刷机上印刷,它的制版工艺流程为:
底片的准备→版材的准备→晒版→腐蚀→整版→打样
(一)底片的准备
铜锌版所用的底片(原版),是正向阴图。
如果底片上有砂眼、脏点或线条不实以及阶调与原稿层次有差别时,需要人工进行修正。
(二)版材的准备
选择厚度适中的铜板或锌板,裁切成需要的尺寸,去除板面的油污、氧化膜,用木炭研磨铅板或锌板的表面,增加板面对感光液的吸附性。
研磨好的金属板,放在涂布机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版面均匀地涂布一层感光液,在70℃左右的温度下使其干燥。
(三)晒版
用接触曝光的方法,将原版(底片)上的,信息转移到版材或其它感光材料上的过程,叫做晒版。
晒版在晒版机中进行。
将涂有感光液的铜版或锌版表面与正向阴氏片紧密接触,再进行曝光。
曝光完毕后,用水冲洗进行显影,未见光的感光膜被水溶,同上只留下见光硬化胶层形成的影像。
为了使图像清晰,浸入甲基紫溶液染色。
再将其进行烘烤,当胶层呈现栗色可,以提高胶层的抗蚀性。
(四)腐蚀
又叫烂版。
是用化学的方法,将印版非图文部分的金属腐蚀掉,使其凹下,形成图文凸起的印版。
腐蚀铜版用三氧化铁溶液,化学反应式为:
2FeCl3+Cu=CuCl2+2FeCl2
腐蚀锌版用硝酸溶液,化学反应式为: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在腐蚀过程中,溶液开始是垂直向下腐蚀,有了一定深度以后,图文的侧面也会受到腐蚀,这样会使印版的耐印率下降。
因此就产生了有粉腐蚀和无粉腐蚀两种方法。
有粉腐蚀,是当金属版腐蚀后,在图文侧面刷涂由氧化铁与松香粉混合而成的红粉,使下一次腐蚀时,侧面免受腐蚀。
由于多次工粉,图文的侧面形成阶梯状,这样便提高了印版的耐印力。
但是,有粉腐蚀操作烦杂,劳动强工大又极不卫生,现在已被无粉腐蚀取代。
无粉腐蚀,是利用无粉腐蚀机以及专用的腐蚀液,使铜版和锌版经过一次腐蚀,即可完成制版的一种方法。
无粉腐蚀机的工作原理如图4-17所示,腐蚀液中加入了化学添加剂,添加剂由有机溶剂和表面添生剂组成,它和腐蚀液形成水包油的乳状液。
腐蚀过程中,细微的油珠被版面吸附形成保护膜。
保护膜在版面的图文部分因为感光膜的存在,具有较大的附着力,而空白部分的附着力小,当腐蚀机的叶轮将腐蚀液喷射到晒好的金属版上时,垂直喷力很大,空白部分的保护膜被破坏,受到深腐蚀,而图文部分的侧面受到的喷射力小,并因油珠的扩散而得到了保护,故形成良好的坡度。
图4-17 无粉腐蚀机工作示意图
(五)整版
经过腐蚀的铜锌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把版面的油渍除去,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如果是拼连在一起的图版,要将版裁锯成单块印版,并分别固定在木质或金属底托上。
若是和活字版拼版的铜锌版,固定到底以后的高度要与活字版相同。
(六)打样
制好的铜锌版需在打样机上打出样张,与原稿核对检查,如有不足之处再进行修整。
倘若是彩色印刷品,还要打出套色样张。
经过我次校对,质量合格后,才可以上机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