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与地势(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势和地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1、我国的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
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
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我国的地形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地势和地形
地势概况
(1)特点: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
东部则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我国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
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数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洋;河流从高一
级阶梯流的第一级阶梯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袁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
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
交通便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地理的地势和地形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地貌的国家。
地势和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中国地势和地形进行探讨,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展示中国多样的地理特征。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商业和交通枢纽之一。
这一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主要由沿海平原和丘陵组成。
沿海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同时,这一地区还面临着海洋环境和海平面上升的挑战。
2.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沿江而建的长江流域被称为中国的“粮仓”。
这一地区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交错,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资源。
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种植水稻、小麦和茶叶等作物。
此外,长江流域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文化遗产地。
3. 西南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峡谷、盆地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西南地区的西部,是中国最高的山脉和高原。
这一地区气候多变,地形陡峭,对于农业和交通存在一定的挑战。
然而,西南地区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种植大米、茶叶、水果等作物,并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势主要由沙漠、戈壁、高原和山脉组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这些地区的气候恶劣,几乎没有农业和人口居住。
然而,西北地区也拥有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台湾及其他岛屿中国的地理范围还包括台湾及其周边岛屿。
台湾地形多样,山地和平原交错,同时还被广阔的海洋包围。
台湾地区的地势和地形对于农业和渔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总结起来,中国地势和地形的多样性是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体现。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中国的地理特征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农业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势和地形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和水系)(洪家中学赵进生整理)中国地形与地势(山脉):一、中国的地形概况:1.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1)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形以高原为主,两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2)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以北,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3)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
(4)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3.多种多样的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2%。
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地形地势对我国的影响:(1)地势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另外,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2)地形的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1.主要山脉的走向:(1)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3)孤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①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
②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1、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①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山地)②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海拔在1000米----2000米左右。
(高原、盆地)③第三阶梯:在第二阶梯以东,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大陆架。
(平原、丘陵)2、三级阶梯的界线①第一、二阶梯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②第二、三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的山脉1、东西走向的山脉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武夷山③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六盘山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三、中国山脉的特点中国多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四、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高寒、有雪②黄土高原(黄土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③内蒙古高原:平坦④云贵高原:崎岖、有喀斯特地貌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中国最大的盆地,内部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②准噶尔盆地:第二阶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③四川盆地:第二阶梯,无沙漠。
④柴达木盆地:第一阶梯“聚宝盆“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地(有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构成)②华北平原(第二):黄土地、物产丰富。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4、三大丘陵①辽东丘陵②山东丘陵③东南丘陵(由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组成)5、五钟地形面积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6、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7、山区的利弊①弊: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我国的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形地势概况1.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的国家,辽阔的土地包括了多种地形地势。
主要包括东部的平原和丘陵,西部的高原和山地,以及南部的丘陵和盆地。
2. 中国的地形差异很大,主要是受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等,而东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主要由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域组成。
3.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拥有丰富的海岸地貌和沿海资源。
其中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国的主要海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的平原地形1. 中国的主要平原地形包括东部的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2.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区之一,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该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3. 长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之一。
该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同时也是中国的工业基地之一。
4.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该地区工商业发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三、中国的高原地形1. 藏北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等。
该地区地势较高,地形较为险峻,是中国的自然屏障之一。
2. 藏南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等。
该地区的地势复杂,包括了高山、峡谷和湖泊等,也是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3.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是亚洲主要的冰川集中区之一,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4. 草原高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了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畜牧业发展,也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区之一。
四、中国的山地地形1. 中国的山脉分布广泛,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祁连山脉、长白山脉、大峡谷山脉等。
中国的地理特点与地势分布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地理特点的国家。
其地势分布与地理特点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多样性。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理特点与地势分布进行全面探讨。
一、地理特点1. 领土面积:中国位于东亚,是全球第三大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与14个邻国接壤。
2. 地势分布:中国地势相对较为复杂。
大致可分为东部高原、西部高原和中部平原三大区域。
东部高原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华北平原、华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
西部高原横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中部平原涵盖了华中地区的杂多地带。
3. 海岸线:中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被太平洋和印度洋环抱。
从北至南,海岸线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
这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港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机会。
4. 气候多样性:中国气候多样,涵盖了从寒冷的地区到炎热的地区的各种类型。
北方地区的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南方地区的气候则以湿润和炎热为主。
西部的高山地区气候凉爽,而沿海地区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相对温和。
5. 地质多样性:中国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西部地区是地壳抬升形成的高原和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三峡地区。
东部地区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如长江平原和华北平原。
中部地区则地貌多样,包括盆地、丘陵和山地。
二、地势分布1. 东部地带:东部地带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
这里有长江和黄河两大重要河流,形成了大片的平原,如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这些地区以农业为主,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2. 西部地带:西部地带主要由高原和山脉组成,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这些地区地势陡峭,气候较为寒冷,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宝贵的草原资源。
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通过投资和发展西部计划已逐渐提升经济水平。
3. 中部地带:中部地带地势起伏不平,并包含了一些著名的盆地和山脉,如四川盆地和天山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