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下现金股利的核算
- 格式:doc
- 大小:29.01 KB
- 文档页数:6
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_投资的核算方法和投资成本的计算方法成熟型投资者,往往会去精明的计算如何选择资产分散投资。
拿投资房地产市场举例来说,使其持有的资产多样化,就是一个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分散投资的计算过程。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投资的计算方法。
投资的核算方法(一)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2、成本法下的分红问题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1)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2)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二)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
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浅谈成本法下现金股利与利润会计核算作者:王铁萍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3期《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成本法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一、正确的会计处理程序成本法下现金股利或利润的会计核算应按照投资当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次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润与投资以后年度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润分别进行处理。
(1)投资企业投资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通常属于上一年度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这部分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2)若投资企业在年中进行投资,应当区分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并根据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及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3)投资次年以后年度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按照投资后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减去投资后累积享有的收益份额,再减去投资后累积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当期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确认当期投资收益。
二、存在问题的会计处理程序投资次年以后年度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核算原则也可以根据投资当年或投资次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原则概括。
根据公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投资后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一投资后累积享有的收益份额一投资后累积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若A公司投资当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后累积享有的收益份额为O,投资后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0,则投资当年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等于投资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若A公司投资次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润,则投资后累积享有的收益份额为投资当日至年末B公司累积实现的净利润乘以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股权比例,且投资后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等于投资后获得的现金股利,减去投资当日至年末B公司累积实现净利润中A公司应享有的份额。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现金股利或利润会计分录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例1】甲公司2007年5月15日以银行存款购买诚远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100000股作为长期投资,每股买入价为10元,每股价格中包含有0.2元的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7000元。
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计算初始投资成本:股票成交金额(100000x10)1000000
加:相关税费7000
减: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100000x0.2)20000
等于:987000
编制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987000
应收股利20000
贷:银行存款1007000
假定甲公司2007年6月20日收到诚远股份有限公司分来的购买该股票时已宣。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成本法下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润如何处理
【问】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
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范围及核算⽅法企业形成所有权关系中的投资为股权投资,其中长期股权投资通常被企业长期持有,因此核算⽅式的选择⾮常重要。
本⽂分析了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范围及核算⽅法,并对⼆者之间的异同进⾏了⽐较,最后说明了⼆者之间相互转换的情况。
下⾯店铺⼩编为你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确认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初始投资成本时,除了合并形成的以外都按以下⼏种⽅式确认。
①长期股权投资通过发⾏权益性证券取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为证券的公允价值。
②⽀付现⾦取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实际⽀付的购买价款,包括直接费⽤、税⾦和其他⽀出。
③投资者投⼊的,除约定价格不公允的情况外,初始投资成本都为合约约定的价值。
④通过⾮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和债务重组取得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规定来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的应⽤1、定义及适⽤范围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后,在收到利润或现⾦股利后确认收益的⽅法即为成本法。
按照有关规定,长期股权投资中发⽣以下情况时可以使⽤成本法:(1)企业合并中,投资企业可以对被投资企业进⾏控制。
通常表现为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在50%以上或通过协议等对其经营决策拥有控制权。
(2)⾮企业合并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重⼤影响或共同控制,在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法可靠计量,没有报价。
共同控制即拥有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在20%以上,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合作经营,拥有⼀票否决权。
⽽当两个企业之间联合经营,投资企业在技术、经营决策等⽅⾯对被投资企业有影响时即为重⼤影响。
2、成本法的核算⽅法及核算程序①核算⽅法。
当长期股权投资采⽤成本法时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算,追加或收回成本时要调整成本,被投资企业分派的现⾦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所获得的利润或现⾦股利超过被投资企业累计净利润分配的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Dreaming in the memory is not as good as waiting for the paradise in the hell.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股权投资的收益是怎样核算的股权投资大致可以分成成本法或权益法两种方法来进行核算: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并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当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在账面价值上,一般保持不变,当然,追加、收回投资则排除在外。
股权投资的收益是如何计算的股权投资大致可以分成成本法或权益法两种方法来进行核算:1、成本法核算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并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当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在账面价值上,一般保持不变,当然,追加、收回投资则排除在外。
2、权益法核算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则要采用权益法来进行核算。
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当年净利润或净亏损,去负担相应自己那部分的份额,并以此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如何分配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主要分成两大部分。
1、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模式所谓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就是将投资退出的资金按出资比例,将出资优先返还给全部出资人,再按8%年化复利,优先分配给投资人。
然后将优先分配后剩下的部分全部向GP分配,或者按比例在GP和所有投资人之间进行分配。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模式LP提供绝大部分资金的同时,不参与基金投资和运作管理,GP则提供良好的投资管理与决策,实现基金盈利并获得投资报酬,LP则通过提供资金,最终获得投资回报。
股权投资收益账务处理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成本法下现金股利的核算
[摘要] 在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时,对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特别是属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如何简便地进行会计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现金股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
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对于以上四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的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随被投资单位的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例: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以3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企业1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
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甲企业每年的会计核算如下(单位:万元):
(1)2006年1月1日,甲企业购入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32
贷:银行存款32
(2)2007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5
贷:投资收益1.5
(3)2008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3.2
贷:投资收益3.2
(4)2009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3
贷:投资收益3
2.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也就是说接受的现金股利有属于投资以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就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冲减和冲回的计算,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其实认真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冲减的原因,
对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后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简称为累计已收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企业从投资开始到上年末至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的持股比例数(简称为累计应收现金股利)的差额,也就是说累计已收的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的现金股利,就是被投资企业实际多付的现金股利是来自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对于投资企业收到的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当期损益,只能冲减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分以下两种情况,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核算运用起来更为简便。
(1)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属于投资企业的投资期)×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借贷之间的差额,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2)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等于或小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如果投资企业以前曾经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现在全额再冲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也符合上述提到的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情况)。
例:甲企业于2005年1月1日以100万元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