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合唱课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45.60 KB
- 文档页数:18
小学合唱教案教案一:小学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通过合唱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语感。
4. 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和节奏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整体合唱的协调性和和谐感。
2. 歌曲的节奏和节奏感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学习好《友谊地久天长》的曲谱,学习指挥技巧。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合唱服,带上音乐本。
四、教学步骤:1. 初步了解歌曲(10分钟)教师播放《友谊地久天长》的录音,让学生用耳朵仔细聆听歌曲。
然后让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0分钟)教师先教唱歌曲的旋律,通过跟唱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的曲调。
然后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拍手或利用打击乐器来感受歌曲的节奏。
3. 分声部学唱(3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域范围,将学生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
根据学生的分组,让他们分别学唱自己声部的部分。
教师可以用分组对唱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自己声部的掌握和合唱的协调性。
4. 整体合唱训练(4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整体合唱训练。
通过有计划的排练,逐渐提高合唱的协调性和和谐感。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后感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水平。
2. 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就声部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教学反思:1.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当安排放松的活动来缓解学生的疲劳。
2.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合唱训练,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唱歌的技巧和合唱的要领。
教案二:小学合唱《光辉岁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合唱活动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凝聚力。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合唱的定义、合唱的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4. 通过合唱教学,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合唱的定义、合唱的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
2. 合唱的技巧:呼吸技巧、发声技巧、音准控制、节奏感培养、音乐记忆力训练。
3. 合唱曲目:选取适合高中生的合唱曲目,如中外名曲、校园歌曲等。
4. 合唱实践:分声部练习、合唱组合练习、合唱演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曲目。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指导学生学习。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协作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合唱成果,如合唱比赛、演出等。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进行声部选拔。
2. 第3-4周:分组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3. 第5-6周:学习合唱曲目,进行分组合唱实践。
4. 第7-8周:进行合唱组合练习,选拔合唱队伍。
5. 第9-10周:进行合唱演出筹备,组织合唱比赛。
6. 第11-12周:总结合唱教学成果,举行合唱总结音乐会。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音乐教材及相关合唱教程。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话筒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合唱服装:统一合唱服装。
5. 合唱场地:音乐教室、礼堂等。
七、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面部肌肉和身体。
2. 发声练习:练习音阶,培养音准和节奏感。
3. 分声部练习:根据学生嗓音特点,分组进行声部练习。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教案合唱的基本演唱与合作技巧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教案:合唱的基本演唱与合作技巧一、引言音乐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而在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程中,合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的教案设计,重点关注合唱的基本演唱与合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唱的定义和意义;2. 学习合唱的基本演唱技巧;3. 培养合唱中的团队合作意识;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2. 合唱曲目;3. 打击乐器,如鼓、铃铛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合唱,为什么要进行合唱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合唱的意义和价值。
2. 基本演唱技巧(1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合唱的基本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发声技巧等。
- 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声音放松练习和呼吸练习,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发声技巧。
3. 合作技巧练习(15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合唱曲目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 学生们分成小组,尝试合作演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并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合作默契。
4. 指导练习(15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并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示范。
-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逐步完善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现能力。
5. 合唱演出(15分钟)- 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进行小规模的合唱演出。
- 老师对学生们的演出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积极的反馈。
6.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合唱的基本演唱和合作技巧,以及自己的收获和进步。
五、教学延伸1. 继续训练合唱技巧,学习更多复杂的合唱曲目;2. 定期进行合唱演出,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3.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自己编写合唱曲目,并进行演唱。
六、教学评价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将作为评价的依据,包括合唱的音准、节奏感、团队合作意识等。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相关推荐小学音乐合唱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合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
选拔队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一)、合唱训练1、姿势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
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
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
合唱课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合唱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兴趣。
2. 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姿势2. 合唱的呼吸技巧3. 合唱的音准和节奏训练4. 合唱的协作和团队精神5. 合唱曲目的学习和演练教学过程:一、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姿势(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如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等。
2. 教授正确的合唱姿势,如站立姿势、手势等。
二、合唱的呼吸技巧(5分钟)1. 讲解呼吸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呼吸对于合唱的重要性。
2. 教授正确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呼吸的控制等。
三、合唱的音准和节奏训练(10分钟)1. 进行音准训练,让学生掌握音高的概念,通过练习唱名、音阶等来提高音准。
2. 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掌握节奏的概念,通过练习拍子、节奏型等来提高节奏感。
四、合唱的协作和团队精神(5分钟)1. 讲解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于合唱的重要性。
2. 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如合唱的协调、声音的融合等。
五、合唱曲目的学习和演练(15分钟)1. 选择适合初中生合唱的曲目,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演练。
2. 对学生的合唱进行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协作等。
3. 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学资源:1. 合唱教材或歌曲集。
2. 音响设备。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唱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3. 组织合唱比赛或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合唱水平,增加实践经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兴趣。
初中班级合唱教案年级学科:初中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茉莉花》等3. 合唱表演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的认识和感受。
二、学习合唱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合唱的呼吸技巧、音准把握和节奏感。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合唱技巧,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学唱合唱曲目(20分钟)1. 教师选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合唱曲目,如《我们的田野》、《茉莉花》等。
2.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音准、节奏和合唱配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曲目。
2.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二、合唱表演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可以选择课堂学习过的曲目或其他适合的合唱作品。
2. 学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合唱水平。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合唱水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合唱配合的默契程度。
3. 学生参与合唱表演的积极性和表现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合唱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合唱的整体水平。
在选择合唱曲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他们的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合唱课的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合唱的排练和表演;3. 合唱曲目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合唱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音乐形式,需要多人协同演唱同一首歌曲。
2. 讲解合唱的分类,如童声合唱、女生合唱、男生合唱、混声合唱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合唱及其特点。
3. 教授合唱的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协调、声音融合等,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演唱技巧。
二、合唱的排练和表演(30分钟)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如《童年》、《我们的未来》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合唱技巧。
2.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员的排练和表演。
3. 教师指导组长进行排练,要求组长带领组员注重音准、节奏、声音融合等方面的训练。
4. 各组进行表演,教师对各组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合唱曲目欣赏和分析(4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如《Yesterday》、《The Sound of Silence》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的魅力。
四、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次合唱课进行总结,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要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唱课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在合唱中的不足之处。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相信自己在合唱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唱排练和表演中的表现;3. 学生对合唱的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达到。
小学合唱教案36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十五章《合唱的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合唱的基本概念、合唱的分类、合唱的排练与表演技巧以及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掌握合唱的分类及特点。
3. 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合唱的排练与表演技巧,尤其是声部的和谐。
重点:合唱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合唱曲目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合唱谱、音响设备。
学具:合唱谱、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我们的田野》合唱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合唱的艺术魅力,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讲解合唱的排练与表演技巧,强调声部和谐的重要性。
3. 实践演练(10分钟)(1)分组练习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2)邀请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5分钟)(1)分析《我们的田野》合唱曲目的声部结构。
(2)讲解如何处理声部间的和谐关系。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1)各组汇报练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合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合唱的排练与表演技巧3. 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
2. 课后分组练习,提高声部和谐。
作业题目: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合唱水平。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合唱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合唱的排练与表演技巧,尤其是声部的和谐。
2. 例题讲解中如何处理声部间的和谐关系。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音乐合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概念、形式和特点,培养其对合唱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唱素养,包括音准、节奏、和声等。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习合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和声等。
3. 学习合唱作品的演唱方法和呈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欣赏合唱作品1. 教师向学生介绍合唱的概念和形式,并播放一段小学生合唱作品。
2. 学生跟随音乐欣赏,注意聆听声部的分工、和声的变化等。
3. 学生自由表达对合唱作品的感受,讨论合唱作品给他们带来的情绪和意义。
第二节:学习合唱技巧1. 教师导入合唱技巧的学习,介绍音准的重要性并进行示范。
2. 学生逐句跟唱合唱作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发音。
3. 引导学生分组排练,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确保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第三节:演唱合唱作品1.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合唱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调整。
2. 教师要求学生注重合唱的整体效果,注意统一的音量、表情和动作。
3.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唱比赛,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唱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和声表现,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合唱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合唱比赛和演出,展示他们的合唱才艺。
2. 组织学生合唱团队,进行更高水平的合唱训练和演出。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更多的合唱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追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合唱作品、学习合唱技巧和演唱合唱作品等环节,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并通过合唱传达出来。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的同时,也要给予差异化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