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10课 第七章 半导体异质结激光器(2)
- 格式:ppt
- 大小:11.60 MB
- 文档页数:49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摘要:半导体激光器产生激光的机理,即必须建立特定激光能态间的粒子数反转,并有合适的光学谐振腔。
由于半导体材料物质结构的特异性和其中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一方面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有许多特殊之处,另一方面所产生的激光光束也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社会各方面广泛应用。
从同质结到异质结,从信息型到功率型,激光的优越性也愈发明显,光谱范围宽,相干性增强,是半导体激光器开启了激光应用发展的新纪元。
关键词:受激辐射;光场;同质结;异质结;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emiconductor lasers and applications ABSTRACT: The machanism of lasing by semiconductor laser,which requires set up specially designated reverse of beam of particles among energy stages,and appropriate optical syntonic coelenteronAs the specificity of structure from semiconductor and moving electrons.something interesting happens.On the one hand,the specific process in producing lase,on the other hand,the beam of light has unique advantages。
As the reasons above,we can easily found it all quartersof the society.From homojunction to heterojunction,from informatics to power,the advantages of laser are in evidence,the wide spectrum,the semiconductor open the epoch in the process of laser. Key worlds: stimulated radiation; optical field; homojunction; heterojunction; high-power semiconductor laser 0 前言半导体激光器是指以半导体材料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又称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济南福来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1 前言当前人类正进入信息和智能化的时代。
以光电子、微电子为基础的通信和网络技术已成为高技术的核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其中以半导体激光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1-5]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室温、连续激射后,开创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的新时期。
以其转换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能直接调制等特点成为信息技术的关键器件。
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波长覆盖范围之宽都是任何其它类型激光器所不能比拟的。
目前已经是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盘信息存贮、激光打印和印刷、激光分子光谱学以及固体激光器泵浦(DPSSL)和光纤放大器(SLA)泵浦中不可替代的光源。
随着它的输出功率和相干性的不断提高,它也在材料加工、精密测量等方面一展宏图,显示出巨大潜力,正在迅速占领过去由气体和固体激光器占领的一些市场。
据统计国内半导体激光器的市场占有率正逐年递增,从90年代初期的不足10%到目前80%以上。
对于半导体激光器在任何领域的应用,总希望其能长期可靠的工作,例如海底通信系统由于维修更换成本很高,因此要求器件可靠工作20年以上[6],而影响维修周期长短的关键器件就是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寿命。
因此从90年代初发达国家开始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可靠性和寿命测试方法开始研究。
这些研究归纳起来有两种:第一、加速寿命测量法:如热应力加速测量法[7-9]、电应力加速测量法(包括大电流加速[10]和静电冲击[11])等等。
第二、激光器参数测量法[12]:如电导数测量法、热阻测量法。
确定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原则上应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电流、功率、温度等)对器件进行考核,直至器件失效。
对于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长时间的寿命试验,无论从成本还是时间上来看,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异质结发展现状及原理pn结是组成集成电路的主要细胞。
50年代pn结晶体管的发明和其后的发展奠定了这一划时代的技术革命的基础。
pn结是在一块半导体单晶中用掺杂的办法做成两个导电类型不同的部分。
一般pn结的两边是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例如锗、硅及砷化镓等),所以称之为“同质结”。
如果把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做成一块单晶,就称之为“异质结“。
结两边的导电类型由掺杂来控制,掺杂类型相同的为“同型异质结”。
掺杂类型不同的称为“异型异质结”。
另外,异质结又可分为突变型异质结和缓变型异质结,当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是突变型异质结。
1 异质结器件的发展过程pn结是组成集成电路的主要细胞,50年代pn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后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革命的基础。
1947年12月,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发明点接触晶体管。
1956年三人因为发明晶体管对科学所做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年肖克莱提出pn结理论,以此研究pn结的物理性质和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晶体管放大效应。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未能制成pn结型晶体管,直到1950年才试制出第一个pn结型晶体管。
这种晶体管成功地克服了点接触型晶体管不稳定、噪声大、信号放大倍数小的缺点。
1957年,克罗默指出有导电类型相反的两种半导体材料制成异质结,比同质结具有更高的注入效率。
1962年,Anderson提出了异质结的理论模型,他理想的假定两种半导体材料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和热膨胀系数,基本说明了电流输运过程。
1968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和苏联的约飞研究所都宣布做成了双异质结激光器。
1968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和RCA公司以及苏联的约飞研究所都宣布做成了GaAs—AlxGal—。
As双异质结激光器l;人5).他们选择了晶格失配很小的多元合金区溶体做异质结对.在70年代里,异质结的生长工艺技术取得了十分巨大的进展.液相夕随(LPE)、气相外延(VPE)、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和分子束外延(MBE)等先进的材料生长方法相继出现,因而使异质结的生长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