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 《习作:写观察日记》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以日记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明确的格式和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的方法、日记的格式以及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不够深入,写作时容易出现流水账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并教给他们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身边的人、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并教给他们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避免写作时的流水账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教给他们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观察方法:教师讲解如何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讲解日记格式:教师讲解日记的格式,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
4.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避免流水账现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习作:写观察日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习作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了观察日记的格式、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提供了两个观察实例,供学生参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事物并运用文字进行表达。
但在观察日记的写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指导他们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3.提高学生用文字表达观察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2.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细致、清晰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
2.示例教学法:以教材提供的观察实例为例,讲解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写作,相互交流、评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观察实例,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2.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写作工具。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一些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对观察日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观察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可以选择一个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细致程度。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内容,讨论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点评并指导表达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习作。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记录下来,并进行合理的表达。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但是,学生在观察时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观察到的内容比较表面化,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
另外,学生在表达时容易出现语言贫乏、句子结构单一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学生能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和细节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观察日记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并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和细节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观察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观察方法:教师讲解观察事物的方法,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3.示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观察日记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完成一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观察日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事物,并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细、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观察日记。
2.教学难点:观察事物的细节,用文字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过程,让学生模仿和实践。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观察和写作的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观察日记作为示范。
2.学生准备观察对象,如植物、动物、人物等。
3.教学PPT,包括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观察日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观察日记作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感知观察日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尝试写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观察不细、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晰等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有顺序、有重点地表达观察到的内容。
本篇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对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些事物。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指导学生如何将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适当的表达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观察,并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录下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表达,使文章具有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写作,相互交流、借鉴,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优秀范文、观察方法指导、写作素材等。
2.学生准备:携带笔记本,准备进行观察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记中将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三个观察对象:蝴蝶、小鱼和蜗牛,并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日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写日记这一形式还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日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日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蝴蝶、小鱼和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以蝴蝶为例,示范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并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
3.学生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尝试写观察日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针对性辅导。
4.分享交流:各小组选取优秀的观察日记进行分享,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主题为“写观察日记”。
学生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如何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日记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1. 观察的细致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捕捉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2. 文字的表达:引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观察日记范文- 学生笔记本和书写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日常事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日记的结构和内容要求。
3. 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例如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或校园环境,并记录下来。
4. 写作指导:在学生完成观察后,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教授如何用文字表达观察到的内容。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日记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 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观察的技巧和要点- 写作的表达技巧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关于家庭或校园的观察日记,不少于200字。
-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连续三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形成日记。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写作成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指导是否有效,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本文共计约500字,未达到2000字要求,但根据指示,文档内容应控制在2000字以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范文及名师点评范文一:绿豆“变形”记3月18日星期一晴课堂上郑老师让我们回家写绿豆发芽的观察日记。
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个瓶子泡绿豆,心里祈祷豆子能快点长出芽。
睡觉前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想看看绿豆是否有改变。
我发现豆子居然有了微妙的变化:身体比原来胖了许多,颜色也浅了很多,看上去黄黄的、胖胖的,像个胖小子,可爱极了。
3月19日星期二晴第二天,我回到家一看,豆子身上正中间的部分,裂出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在它的附近,看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芽,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这小芽把外面的豆皮撑得有点儿高。
3月20日星期三多云今天我急急忙忙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看我的绿豆。
那可爱的小绿豆,就像蝉脱去了外衣,露出了嫩嫩的身体。
长出的嫩芽,就像那刚出生的小娃娃,伸展着它那细细的、软软的小腿,淘气极了!3月21日星期四小雨晚上我做完作业,发现豆芽竟然又长了一大截!豆芽长到接近两厘米长,尾部还有一根长长的细线,就像头发。
妈妈说:“这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绿豆芽,只不过卖豆芽的人要给泡豆子的水里添加一些养料,所以菜市场买的豆芽要比自己泡的豆芽更粗壮一些。
”哈哈,原来我的绿豆已经长成了绿豆芽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好孩子。
名师点评:小作者是一位非常细心和有耐心的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自己的绿豆芽有没有变化,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句更优美。
在作者的细心观察下,我们了解了绿豆芽的成长过程,整体来看是一篇不错的观察日记。
范文二:小蝌蚪成长记3月30日星期五晴今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买了10只小蝌蚪。
回家后,我把它们放进了我家的金鱼缸里。
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头部和一粒小黄豆差不多大,尾巴像一条较长的黑丝线。
每当我看着它们在水里畅游的样子,总会让我想到音乐符号中的八音符。
4月7日星期六阴一个星期过去了,金鱼缸里的小蝌蚪们尾巴比之前短了很多。
我把其中一只小蝌蚪从鱼缸里捞出来放在手上,发现在小蝌蚪尾巴的两边长出了后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教材以观察日记为载体,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细、表达不清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帮助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
2.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观察和感受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观察日记的范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平时喜欢观察什么?观察过什么有趣的事物?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观察日记的范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特点和写法。
同时,教师讲解观察日记的基本结构,如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感受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个观察对象,共同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观察日记,让大家一起欣赏、学习和交流。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习作范文
1、清晨起床,我洗漱完毕正准备去吃早餐,惊奇地发现绿豆的“被子”上有一些细小的东西从下面透了出来。
我好奇地把“被子”掀开一看。
原来是长嫩芽了呀!它们一个个好像是要伸出手来想和我握手一样。
我拿起水壶给它们来了一场“局部雨”。
吸收了水分的绿豆似乎显得更加开心了。
2、早上起来准备给蒜宝宝们加点水,我发现蒜宝宝们的顶端已经裂开,露出了浅绿色的小芽,足足有3厘米长。
蒜宝宝们的底部还长出了长短不一的根须,根须像钢丝似的扎进棉絮里,这也许就是生长的力量吧!
3、翠绿的嫩叶,好像一把小剪刀,从绿豆宝宝的身体里变出来,真可爱!有些绿豆宝宝们经历了一场“换装秀”,褪去绿色的衣裳,穿上紫红的外衣。
绿豆芽的茎长高了3厘米,我凑近闻一闻,夹杂着一股青草味。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个习作任务。
通过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选择有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详细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描述。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不足,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写观察日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掌握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独立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能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
2.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有趣的观察日记示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如植物、动物、人物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观察日记模板:为学生提供观察日记的写作模板,帮助他们规范写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观察日记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观察日记?为什么我们要写观察日记?2. 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如植物、动物、人物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难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教师: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
(开学初就进行布置)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围绕主题,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2.语言具体生动,观察要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本组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把观察的经过和自己的发现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分享给大家?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2.有什么新的发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表达”,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选取一个有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详细、生动的描述。
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一个是观察小动物,另一个是观察植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然而,在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 观察不细致,无法发现事物的特点;2. 表达不清楚,无法将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地描绘出来;3. 语言能力较弱,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逻辑混乱、句子不通顺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绘,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示范法:教师以范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事物;3.互动式教学: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4.修改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观察对象的图片或实物,如小动物、植物等;2.准备观察日记的范文,以便进行示范和讲解;3.准备写作纸张、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小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猫的外貌、动作等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观察日记的范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和技巧。
【导语】孩子们,家中的植物,种大蒜,泡黄豆,泡绿豆,蚕宝宝,刚出生的小猫、小狗,每晚月亮的形态……这些都值得你去细心观察!赶快行动起来吧!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我家的扁豆9月5日晴今天,妈妈给我带回一粒扁豆小种子,我高兴极了,心想:太好了,我可以种扁豆了。
立刻,我找来一个精致的花盆,从院子里挖些泥土放进去,然后让这个“文弱的小姑娘”在盆子定居下来了。
从此,我的希望和种子一块生根发芽。
每天,我两只眼睛都会盯着花盆,心里暗暗祈祷:快快长大吧,长多多的扁豆给我吃噢。
9月20日晴一早,我打开窗户,惊奇地发现花盆里的小姑娘透出了小脑袋,还带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呢。
嘿,小家伙,正努力地往上长啦。
9月26日晴6点,我爬起床,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顺便看一下小姑娘长大没。
一打开,我惊讶地发现细嫩的小苗长出5片嫩绿的叶子,还有细丝样的藤。
虽然藤只有一点点,但我还是精神大振。
我能想象出明天这藤会爬上阳台顶端,长出很多扁豆。
多么让我期待啊。
10月8日晴我们外出几天了。
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打开窗户。
啊,小姑娘已长成大姑娘了,藤顺着阳台柱子长到阳台顶了,叶子稀稀拉拉的开满了那根柱子。
看的是那紫红色的花,姹紫嫣红,在绿叶的衬托下煞是好看。
啊,居然那根藤上还长了5个小小扁豆。
我连忙把妈妈喊过来。
妈妈看了看,笑着说:“再过几天,这些花都会变成扁豆,我们就有一盘子扁豆吃喽”。
我高兴地跳起来,边跳边说:“谁种谁摘噢。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小葱成长记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三盆小葱,一盆刚种下,一盆已开始冒出青绿的小芽儿,还有一盆我今天比了一下,嗯,有铅笔那么高了。
说起这些小葱的来历呀,它们都是外婆从家乡带过来的,是一些像蒜瓣儿那样的“干葱头”。
它们是怎样长成青青翠翠的小葱的呢?别急,我呀,这些天都陪着可爱的小葱一起成长呢!首先,外婆把一颗颗“干葱头”分成一瓣一瓣的,插进已经松好的泥土里,然后给它们浇上一点水就可以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记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本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创作出有趣、有情节、有感悟的观察日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日记的格式,学会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画面和感悟生动地表达出来,使日记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观察日记,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优秀观察日记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创设情境。
3.准备日记本,供学生练习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引发学生对观察日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观察日记案例,让学生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日记中的具体细节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实践,尝试编写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