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2讲 酸碱中和滴定
- 格式:ppt
- 大小:716.50 KB
- 文档页数:18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学科:化学教学内容:酸碱中和滴定【基础知识精讲】要点1:用已知物质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中和滴定.要点2: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要点3:酸碱中和滴定一般选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和酚酞,石蕊试液由于变色的PH 范围较大而且变色不明显,所以通常不选用,为减小误差,指示剂的用量要控制在2~3滴.要点4:滴定误差分析:滴定测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从计算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如下关系:C 标V 标n 标=C 待V 待n 待故C 待=待待标标标n V n V C ∙∙,由于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偏大,则C 标偏大;V 标偏小,则C 标偏小.要点5: 知识网络【重点难点解析】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难点:①中和滴定的准确操作.即定量实验如何确保数据测定的准确性,可靠性;②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与计算.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以盐酸滴定NaOH 为例,依据C 待=待标标V V C 进行分析.(1)滴定前,用蒸馏水洗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由于滴定管内存有少量水,使标准酸液浓度降低,则消耗标准酸即V 酸偏大,则C 碱值偏高.(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说明一部分酸液用于填充气泡所占体积,则V酸增大,C碱偏高.(3)滴定前,用得测液润洗锥形瓶,则会使待测液物质的量增加,因而滴定时所用的酸液的V酸值增大,C酸值偏高.(4)读V酸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则读出的V酸数值偏小,因而C碱值偏低.(5)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酸滴入使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当溶液变为橙色时已达滴定终点,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酸过量,V酸值增大,则C碱值偏高.(6)滴定前用蒸馏水将盛入锥形瓶里的一定容积的待测液稀释,虽然待测液浓度小了,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没变.因而中和时所消耗的酸的体积V酸不变,则C碱值也没有变化.【难题巧解点拨】例1: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0ml 0.1mol/L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A.6.9~7.1B.3.3~10.7C.4.3~9.7D.6~8分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计算.理论上,当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恰好为100ml时,溶液的PH=7,实际操作中肯定有误差,如果多滴0.1ml,误差为+0.1%,少滴0.1ml,误差为-0.1%,总体积均以200ml计算.碱过量时c(OH-)=2001.01.0⨯=5×10-5mol/L 则c(H+)=2×10-10mol/L PH=10-lg2=9.7碱不足时c(H+)=2001.01.0⨯=5×10-5mol/LPH=5-lg5=4.3答案:C例2: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试回答:(1)滴定时BaCO3能否溶解?理由是(2)如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则测定的结果分析:(1)因为BaCO3在酸性溶液中才会溶解,本实验是Ba2CO3沉淀在NaOH的碱性溶液里,所以滴定时BaCO3不会溶解.(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是3.1~4.4之间,大于4.4时,溶液呈黄色,在4.4~3.1之间为橙色,小于3.1为红色.所以,本实验如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在滴定到甲基橙从黄色变为橙色时,溶液的PH已降至4.4以下,表明已超过了反应的中点,已有部分BaCO3跟盐酸反应,其所消耗的盐酸的量偏大,从而使测定结果偏高.答案:(1)滴定时BaCO3不会溶解,因为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即PH范围呈碱性,而BaCO3需在酸性溶液中才会溶解.(2)偏高.例3:在一支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装溶液时液面恰好在10.00ml处.若将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用量筒接取,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A.10.00mlB.15.00mlC.大于15.00mlD.小于15.00ml分析:滴定管的刻度和常用的量筒不同,是刻度“0”是在上边(量筒是满刻度线在上边),满刻度线在下边、滴定管的满刻度线以下还有一段空间没有刻度.所以,把装到10.00ml刻度处的溶液全部放出时,其溶液的体积除由10.00ml刻度处到25.00ml刻度处有15.00ml 溶液外,还有满刻度以下的溶液也被放出,所以是总量超过了15.00ml.答案:C【命题趋势分析】常考知识点: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指示剂的选择,误差分析为常考知识点;也可结合科学实验、农业、工业生产综合命题.【典型热点考题】例1: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冲洗;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二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动;j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分析:对于C,待测NaOH溶液的滴定管未用该NaOH溶液润洗;对于j,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对于k,应滴至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至半分钟内不再褪去为止;对于m,滴定读数应读到小数之后两位.答案:c,j,k,m例2:0.05mol/L H2S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1)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是(2)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NaOH溶液的体积是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原理,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简单计算,同时要具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从起点PH=13,可知c(OH-)=10-1mol/L,由于NaOH为强碱,故c(NaOH)=0.1mol/L 答案:(1)由黄色变橙色,并不立即褪去(2)0.1mol/L(3)10ml【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仪器可以用于盛放NaOH溶液的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带玻璃塞的试剂瓶D.带橡皮塞的试剂瓶2.为了准确量取10.00ml的盐酸,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50ml烧杯B.25ml量筒C.25ml容量瓶D.25ml酸式滴定管3.在中和滴定操作中,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应该用( )A.用自来水洗B.用自来水洗后用蒸馏水洗2~3次C.用蒸馏水洗后用标准液洗2~3次D.用蒸馏水洗后用待测液洗2~3次4.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盛待测液的锥形瓶里留有蒸馏水B.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2.40”D.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5.某酸溶液和某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酸和碱液中一定相等的是( )A.c(H+)和c(OH-)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D.所提供的H+和OH-的物质的量6.若在滴定过程中,选用确定浓度的KMnO4溶液作标准溶液时,KMnO4溶液应盛在( )A.酸式滴定管中B.碱式滴定管中C.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均可D.只能装入锥形瓶中,不能装入滴定管中7.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放KOH溶液,将液体凹液面调至“0”刻度后,再把其中的液体全部放出,则流出液体的体积( )A.25mlB.大于25mlC.小于25mlD.不能确定8.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温度计B.酸式滴定管C.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D.量筒9.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CO2,丙不发生改变,然后用同浓度的盐酸滴定,完全反应后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是( )A.V甲=V乙>V丙B.V丙>V乙>V甲C.V乙>V丙>V甲D.V甲=V乙=V丙10.当用酸滴定碱时,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碱的浓度)偏高的是( )A.酸式滴定滴至终点,俯视读数B.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入10ml蒸馏水C.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溶液后,尖嘴有气泡时便开始滴定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洗11.用同一种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完全中和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 )A.相同B.中和盐酸需要的多C.中和醋酸需要的多D.无法比较12.用10.00ml 0.1mol/L的M(OH)y的碱溶液跟8.00ml0.25mol/LHxROn的酸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x和y之比为( )A.1∶1B.1∶2C.2∶1D.3∶113.下列有关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中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A.③⑤①②④B.⑤①②③④C.③⑤②①④D.③①②④⑤14.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为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水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以及滴定至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石蕊,由蓝变红B.甲基橙,由黄变橙C.酚酞,红色褪去D.甲基橙,由橙色变黄色15.在常温下,把氨水滴加到盐酸中,当c(NH+4)=c(Cl-)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的PH等于7B.混合溶液的PH大于7C.加入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D.混合溶液还能再中和盐酸16.某固体KOH样品含4.25%的水和8.75%的K2CO3,将a克此样品与bml 1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为中和剩余的HCl用去Cml 0.32mol/L的KOH溶液,若将全部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约为( )A.0.875a克B.0.0745b克C.0.0375c克D.无法计算17.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其它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操作有错B.乙操作有错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18.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0.1mol/LHCl,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 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A.4B.7.2C.10D.11.319.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的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时,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仅①B.仅②C.仅③④D.仅②③④20.用0.1mol/L盐酸分别与25mlNaOH溶液和25ml氨水完全反应,都消耗了25ml盐酸,这表明NaOH溶液和氨水的关系是( )A.PH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电离平衡常数相同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相同21.完全中和某盐酸时,需一定量的NaOH,如改用与NaOH等质量的Ba(OH)2,反应后溶液显性;如改用与NaOH等质量的Ca(OH)2,反应后溶液显性;如改用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Ba(OH)2,反应后溶液显性.22.由于以下操作的不规范,使实验结果带来偏差,请回答:(1)在俯视的情况下,用量筒量取aml液体,则液体的实际体积比aml要(2)在俯视的情况下,对滴定管的某一液面读数为bml,则正确读数要比bml .(3)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由滴定管所读流出液体的体积为Cml,则实际流出的液体体积比Cml要 .(4)在俯视的情况下,对空量瓶进行定容,则所配溶液的实际浓度比想配的浓度要 .23.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5.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mol/L的NaOH溶液滴定,指示剂用酚酞.滴定结果如下:(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24.准确称量2.0g硫酸铵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碱液,高温加热至沸腾,将逸出的氨气吸收在100ml 0.25mol/L的硫酸溶液中,然后用0.50mol/LNaOH溶液进行滴定,当滴入40.00ml时恰好完全中和.则原硫酸铵样品的纯度是 .25.取相同体积(25ml)的两份0.01mol/LNaOH溶液,把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和上述两份溶液,若中和第一份(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那份)所消耗硫酸的体积为V(A),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B),则(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A)与V(B)的关系是(2)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A)与V(B)的关系是26.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1)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2)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 的KMnO4溶液滴定至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试回答:(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名称)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 c100ml量筒 d100ml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g锥形瓶 h玻璃棒 i药匙 j烧瓶(2)实验中KMnO4溶液应装在式滴定管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x值会 (偏大、偏小、无影响)(4)在滴定过程中若用去amol/L的KMnO4溶液Vml,则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由此可计算X的值是 .(5)若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则计算的X值可能会 (偏大、偏小、无影响)27.称取含有惰性杂质的NaOH,Na2CO3混合物Wg,溶于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M的盐酸滴定,耗用V1L酸时酚酞变为无色,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用HCl继续滴定,当耗用V2L酸时甲基橙变橙红色,此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素质优化训练】1.如图为10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 ,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Y 滴定的图示.依2.将Cl 2通入0.05mol/LH 2S 溶液中,刚好硫全部析出,此时溶液的PH 为( )A.0.1B.3C.2D.13.五氟化碘(IF 5)是重要的卤氟化物,其化学分析法的原理是:利用IF 5与水反应生成碘酸和氟化氢(IF 5+3H 2O=HIO 3+5HF),生成的碘酸在弱酸性溶液中与KI 反应生成游离碘(IO -3+5I -+6H +=3I 2+3H 2O)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若已知滴定耗用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3mol ,则分析的试样中IF 5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B.0.2molC.0.1molD.0.05mol4.化学上鉴定--232O S 的方法之一是使用AgNO 3溶液作试剂.将AgNO 3溶液逐渐滴入含有S 2O 2-3的溶液中时会有以下反应发生:Ag ++2--232O S =[Ag(S 2O 3)2]3- 3Ag ++[Ag(S 2O 3)2]3-=2Ag 2S 2O 3↓(白) Ag 2S 2O 3+H 2O=Ag 2S ↓(黑)+H 2SO 4对于鉴定S 2O 2-3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鉴定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进行B.该鉴定只能在中性溶液中进行C.AgNO 3必须过量D.S 2-对该鉴定有干扰碘滴定法是以硫代硫酸钠为标准溶液来滴定溶液中的I 2(或溶解的I 2,或由反应生成的I 2),以测定待测液一些物质的含量的方法,离子方程式为I 2+2--232O S =2I -+--264O S ,根据以上叙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在碘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是( )A.淀粉B.甲基橙C.酚酞D.石蕊6.碘滴定法应该在( )A.强酸性溶液中进行B.强碱性溶液中进行C.接近中性溶液中进行D.上述三种溶液的环境中均可以7.25℃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稀溶液,两者PH 之和为14.有一种并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中性红和次甲基蓝在酒精中的混合溶液,称为“中性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它恰好能在PH=7时在溶液中呈紫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紫色(蓝紫),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1)已知0.05mol/LNH 4Cl 溶液的PH=5.3,试推断0.05mol/LCH 3COONa 溶液的PH为 .(2)用NaOH 标准溶液(准确浓度接近0.1mol/L)测定待测的CH 3COOH 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案中,试回答:①中性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能否用于本实验的滴定?说明理由②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中 适用于本实验的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8.为测定固体烧碱中NaOH 的质量分数C%是否在80%±2%的范围内(设烧碱中的杂质不与硫酸反应),取Wg 样品配成500ml 溶液,取出Vml 的烧碱溶液用0.2000mol/LH 2SO 4标准溶液滴定,若要使到达滴定终点时,所滴入的0.2000mol/LH 2SO 4溶液的毫升数恰好等于C 的41,则:(1)应取 毫升待测的样品溶液用于滴定.(2)若希望取用20.00ml 待测溶液用于滴定,则所称取的样品的质量W 是 g.(3)在题设条件下,若测定的固体烧碱的质量分数是80%±2%的范围内,则滴入的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可用V(H 2SO 4)表示]是 .9.双指示剂法可用来测定NaOH 、NaHCO 3、Na 2CO 3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含量,具体的做法是:先向待测液中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OH 或Na 2CO 3被转化为NaCl 或NaHCO 3时,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消耗V 1ml 盐酸.然后滴加甲基橙继续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HCO 3转化为NaCl 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又消耗V 2ml 盐酸. 12(2)若称取含杂质的试样 1.200g(杂质不与HCl 反应),配制成100.00ml 溶液,取出20.00ml ,用0.1000mol/L 标准盐酸滴定,测得V 1=35.00ml ,V 2=5.00ml ,求试样的成份及百分含量.10.为了测定呼吸作用的气体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装置,假定装置中的气体能够按下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稳定的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瓶内的NaOH 的作用是 ,B 瓶内Ca (OH)2的作用是 ,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2)如果将C 瓶中的萌发的种子换成绿色植物,实验结果会怎样 ,原因是 .如果测出绿色植物吸收作用的气体产物,怎样改进实验装置 .(3)如果将C 瓶中的种子换成乳酸菌培养液,D 瓶中出现的现象为 ,原因是 .(4)如将C 瓶中的种子换成酵母培养液,则D 瓶中出现的现象为 ,写出C 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在A 前面加吸收O 2的装置,则D 出现的现象为 ,写出C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生活实际运用】维生素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分子式是C 6H 8O 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易得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品牌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1)测定目的:测定××片牌软包橙汁维生素C含量(2)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2I-(3)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和用品:自选②指示剂 (填名称),浓度为7.50×10-3mol/L标准溶液,蒸馏水.(4)实验过程:①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润洗后装好标准溶液待用.②打开橙汁包装,用 (填仪器名称),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③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 (填部位),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直到滴定终点.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5)数据记录与处理.(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的表格,不必填数据)若经数据处理,滴定中消耗标准碘溶液的体积是15.00ml,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mg/L.(6)问题讨论:①滴定过程中能否剧烈摇动锥形瓶?为什么?②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 (填编号)A.是B.可能是C.不是制造商可能采取的做法是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B.橙汁已被浓缩C.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对上述做法,你的意见是A.同意B.不同意C.调查后再作结论【知识验证实验】1.可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化肥厂参观,观察检验科是怎样测定化肥中某元素的含量的,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2.利用课外活动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3.实验室中常用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测定未知浓度的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或测定某样品的纯度(1)请回答下列关于指示剂的选用问题:①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择作指示剂.②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时,应选择作指示剂.③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未知浓度的碘水时,应选择作指示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④用已知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硫酸亚铁酸性溶液时应指示剂,原因是.(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时,为减小滴定误差,在选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时,下列四个选项中最佳的是 (填选项字母).A.1mol ·L -1、50mlB.0.2mol ·L -1、25mlC.0.02mol ·L -1、5mlD.5mol ·L -1、5ml(3)已知基准物是某些纯度高、稳定性好的物质.可在准确称量其质量后直接配成标准溶液并标定溶液浓度.现有用浓盐酸新配制出的标准溶液,由于 (填写原因)使得浓度不很精确.该盐酸在使用前,需用基准物进行标定.实验室标定标准的盐酸一般选用纯净的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①上述基准物能否改用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能”或“不能”);简述理由②某学生误将一种不纯的碳酸钠样品作基准物,则所测得的盐酸浓度将 (填偏高、偏低、无法确定、不受影响).本题参考答案:1.(1)①甲基橙或酚酞 ②甲基橙 ③淀粉 ④不用任何指示剂,当加入最后一滴KMnO 4,溶液的浅紫色在半分钟内不褪即为滴定终点.(2)B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①不能 因NaOH 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 2 ②无法确定2.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O 2的方法是:量取aml 水样于一个锥形瓶中,迅速往其中加入MnSO 4溶液及含有NaOH 的KI 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反应均匀.打开塞,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溶液,此时有I 2生成.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为bmol/L)和I 2反应(滴定),消耗了Vml(以淀粉指示剂).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2Mn 2++O 2+4OH -=2MnO(OH)2(反应很快)MnO(OH)2+2I -+4H +=Mn 2++I 2+3H 2OI 2+2--232O S =2I -+S 4O 2-6 (1)水中溶解O 2的量(以mg/L 为单位)为多少?(2)I 2和S 2O 2-3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如何变化?(3)加MnSO 4及含KI 的NaOH 溶液后,振荡时,若塞子未塞紧(设振荡时未溅出溶液),测定结果与塞紧塞子测定的结果相比如何?为什么?(4)打开塞子到加硫酸溶液前的时间间隔很大,测定结果又如何?说明理由.本题参考答案:(1)abv 8000 (2)蓝色变为无色 (3)偏高 (4)偏高 空气中O 2溶解并参与反应所致.【知识探究学习】1.在定量实验中怎样减小误差?解答:在定量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使测定结果发生偏差.应从所选择的实验仪器是否精确,实验方法是否恰当,实验者本身对实验的观察、判断、数据记录与处理等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分析.2.滴定操作(1)使用酸式滴定管时,用左手控制活塞,拇指在管前,食、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轻拿活塞柄,无名指及小指弯向手心(如右图),转动活塞时,不要把食指或中指伸直,防止产生使活塞拉出的力.操作动作要轻缓,手势要自然.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珠稍上的部位.挤压时,不要用力按玻璃珠,更不能按玻璃珠以下部位,否则,放开手时,空气将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2)拿锥形瓶时,右手前三指拿住瓶颈,边滴边摇动,以顺时针方向作圆周运动.瓶口不能碰滴定管口,瓶底不能碰锥形瓶下的白纸或白瓷板.滴定过程中绝对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或看滴定管的液面,要始终注视溶液颜色的变化.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BD2.D3.C4.AC5.D6.A7.B8.D9.D 10.CD 11.C 12.B 13.A14.B 15.AD 16.B 17.AD 18.C 19.D 20.B21.酸;碱;碱 22.(1)小 (2)大 (3)大 (4)大 23.(1)0.15 (2)当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刚好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24.99% 25.减小 因吸收CO 2生成Na 2CO 3,使NaOH 减少,故PH 减小 (1)V(A)=V(B) (2)V(A)<V(B) 26.(1)cfj ;铁架台(带滴定管夹),胶头滴管 (2)酸 由无色变浅红色,不立即褪去 (3)无影响 (4)109v mol/L ;(av w 100-90)/18或av w 950-5 (5)偏大27.NaOH+HCl=NaCl+H 2O Na 2CO 3+HCl=NaHCO 3+HCl;NaHCO 3+HCl=NaCl+H 2O+CO 2 WV V )(4021 ×100%; WMV 2106×100%【素质优化训练】1.D2.D3.D4.A5.A6.C7.(1)8.7(2)①不能,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7与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一致②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至半分钟内红色不褪8.(1)(200/w)ml (2)10.00 (3)19.50ml≤V(H2SO4)≤20.50ml9. (1)(2)NaOH%=50% Na2CO3%=22.09%10.(1)吸收CO2;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否完全被A瓶中的NaOH吸收;验证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CO2.(2)D瓶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又被光合作用利用;将C瓶换为不透光的玻璃瓶−酶2C3H6O3+能量(3)石灰水不浑浊;C6H2O6−→−酶6CO2+6H2O+能量(4)石灰水变浑浊:C6H12O6+6O2−→−酶2CH3CH2OH+2CO2+能量石灰水变浑浊:C6H12O6−→【生活实际运用】(3)②淀粉溶液 (4)②酸式滴定管③活塞;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及滴定管中液体流下的速度;溶液变蓝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去.990mg/L (6)①不能,因为若剧烈摇动,会增大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之被氧化,影响测定结果②C;C;C。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定量关系: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1滴定前的准备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③.用滴定管分别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记录读数..2滴定①.取25.00mL 盐酸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酚酞试液2—3滴.②.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锥形瓶放在下面接液体;用左手控制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珠滴液先快后慢;逐滴放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③.确定滴定终点;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已达终点..④.读数滴定毕;稍过片刻;液面稳定后再读数;滴定管保持垂直;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持平;读数至0.01mL;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精确值;第二位是估计值..⑤.重复操作2—3次.⑥.数据处理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知识点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1. 根据c 待测=)()()(标准标准待测V V c 因c 标准与V 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 标准的变化;及分析结果.. 强酸滴定强碱误差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结果就偏大;反之;实验结果偏小2. 常见误差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1、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大;滴定结果c 偏高:①滴定前未排除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②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或二者都发生;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仰视读数;④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直接盛放标准液;⑤锥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残留待测液也吹入锥形瓶中;⑦滴定时;溶液快速成线流下;而使终点确定过迟;⑧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而未用蒸馏水冲入瓶内:⑨标准液配制好后;倒进未用此液清洗过的试剂瓶再取用..2、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小;滴定结果c偏低:①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俯视读数;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3、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无影响: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盛装待测液;②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冲稀..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2、酸和碱的中和能力是指一定物质的量的酸或碱完全中和所消耗的碱或酸的能力;而不是指酸碱中和后溶液的pH=73、酸碱中和反应指示剂选择:强酸和强碱之间的滴定;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于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变色范围在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选择一般从甲基橙、甲基红、酚酞中选择而不选石蕊..4、注意:酸、碱液的浓度越小;突变范围越小;选择的指示剂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 HCl溶液:酚酞、甲基红、甲基橙;用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1000mol/L HCl溶液蓝线:酚酞、甲基红;用0.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01000mol/L HCl溶液红线:甲基红..5、弱酸滴定强碱所选择的酸碱指示剂一般用无色酚酞;而强酸滴定弱碱则选择甲基橙..6、酸碱滴定曲线以滴加酸液或碱液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的pH为纵坐标;描述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滴定终点附近pH会发生突变;因此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就能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另外;选择滴定管以精确测量放出的酸碱液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