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髓皈依境的具体观想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
观想法门增强心力
【最新版】
目录
1.观想法门的含义与作用
2.如何增强心力
3.观想法门对增强心力的实际应用
正文
观想法门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修行者通过观想佛像、佛经或者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达到净化心灵、提升心力的目的。
观想法门不仅是佛教中的修行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自我提升等领域。
要增强心力,首先要了解观想法门的具体操作方式。
观想法门的步骤分为三步: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静坐或者平躺,让身体和心灵都处于舒适的状态;其次,想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佛像、莲花等,尽量让这个形象在心中清晰可见;最后,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形象上,让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同时保持呼吸的平稳。
观想法门对增强心力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观想法门,可以使修行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去除心中的杂念,提高心灵的集中力;其次,观想法门可以帮助修行者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最后,观想法门可以提高修行者的自我控制力,使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1页共1页。
白光观想法
白光观想法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观想白光来达到净化身心、提升内在能量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
1.静坐: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盘腿坐好,放松身体和呼吸。
2.观想白光: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观想自己周围有一道白光,这道白光
非常纯净、明亮,充满了能量。
3.吸收能量:用心感受白光的温暖和能量,想象自己通过皮肤吸收白光中的
能量,让全身都充满了光芒。
4.净化身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光会逐渐净化身心中的负面能量和障碍,
让身体更加健康、心情更加愉悦。
5.结束观想:当感到身心愉悦、能量充足时,慢慢睁开眼睛,逐渐回到现实
中。
注意事项:
1.初学者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不要过于追求效果,要保持自然的心态。
2.观想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被外界干扰,也不要用太多想象力,以免产生
幻觉。
3.观想时要保持身体放松,不要僵硬或过于用力。
4.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请停止观想并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一心三观的修行方法
一心三观是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强调通过稳定的心态、明晰的智慧、正确的观察方式来超越烦恼和苦难。
具体来说,一心三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修行方法:
1. 唯一观: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父母,表现出真诚的感恩和关爱之心。
在行为上,要积极为众生做好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以消除自私自利的心理障碍。
2. 空观:通过观察一切现象的本性——空性,认清一切众生和自己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看到万物皆空的真相。
这种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超越执著、降低情绪波动,认知和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3. 缘观:观察一切众生和自己之间的缘起关系,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观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发生的原因,提高我们的智慧和判断力,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在修行中,我们需要将这三种观法贯穿起来,内外相应,共同发挥作用。
通过不断修行,人们可以在内心中降低贪嗔痴的躁动,体验到平和与自在。
同时,它也能帮助我们透彻认识社会的本质、理解人生的真谛,找到通往幸福与圆满的捷径。
问:身顶礼(磕大头)的时候心中如何思维观想?
答:身顶礼的时候,双手合十,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般,空心合拢。
依次合掌于顶轮、喉轮、心轮。
同时心里观想:恭敬顶礼上师三宝的身口意,使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上师三宝身口意的加持,使身口意得以清净。
然后俯身,双手触地向前推出,同时呼气,心里观想呼出贪嗔痴慢疑五毒。
然后,前额着地,双手举过头顶,观想:恭敬顶礼上师三宝,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等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
祈请加持后起来,同时吸气,观想吸入了佛的五种圆满智慧——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法界性智,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获得无上正等觉的
果位。
或者,吸气的时候,观想:吸入了佛的身、口、意、功德、事业,也就是佛身的加持、口的加持、意的加持、功德和事业的加持。
这样观想也可以。
观想法门增强心力
以下是一些增强心力的观想法门:
1. 珍视当下:通过专注于当前的活动和情感,培养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和欣赏,从而提高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心力。
2. 接纳变化: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不要过分依附于固定的期望和计划。
接纳变化,灵活应对,能够减轻压力并增强心力。
3. 培养感恩之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拥有的、值得感激的事物上。
感恩之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4. 练习慈悲和善心:抱着无私的关爱和善意对待他人,尊重和帮助他人,可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
5. 培养正向思维:学会用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和困境,寻找解决方案,对自己和他人充满信心和乐观,可以增强心力和抵抗力。
6. 坚持冥想和正念练习: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可以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减轻压力,增强内心平静和心力。
7. 保持身心的平衡:注重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心的健康状况,提高心力。
8. 培养爱好和兴趣:通过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增强心力和幸福感。
9. 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认识到人类都存在不完美之处,将更多关注放在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价值上,可以减轻自我批评和焦虑,增强心力。
10. 寻求支持和帮助:如果感到心力不足,不要独自承受,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分享困惑和疲惫,让他人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增强心力。
如何觀想一般修學顯教或密教的行者,碰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如何觀想」,如果不懂得觀想的要領,則一切的修行皆無法契入。
在密宗的身、口、意三密中,以意密最重要,因為一個人要有所行動,必先有思想,然後再表現於言語、行為上,而要改變一個人,也必須先從思想改造起,才能起根本作用。
密宗的修持力是以手印、咒語、觀想來調整我們的身心,進而契入真如,其中的觀想就是意密,觀想如果不懂,修持密宗就成了心外求佛、心外求法了。
一般人可能會以為觀想就是把心靜下來,然後用腦筋去幻想一樣東西,從沒有影像幻想到有影像,以觀想蓮花為例,有人會以蓮花池或圖片中所看到的蓮花,甚至憑感覺去想像,集中念頭硬是把它想出來,而且還要讓它發光,最後這朵蓮花似乎是用心靈的筆把它構成線條稿一樣,可是毫無生命。
其實不應該這麼拚命的想,也許還沒讓蓮花發亮,你的頭就已經發脹,接著身體會不舒服,而且腦筋也會非常疲憊,曾經有人反應:以前很怕修真言宗,因為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後還要花這麼重的精神負擔去修一座法,他寧可繼續工作,也不敢上座修法。
這是因為他的觀想要領錯誤,所以會覺得修法很累,若是用腦筋去製造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比如聖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種字……等等,必定會浪費很多精神力,甚至身體也會不知不覺的蹦緊,經過一、二個小時後下座,由於肌肉長時間處於繃緊的狀態下,整個人會非常疲憊,一點法喜也沒有,這種執相的修法並不正確,跟打妄想是沒有兩樣的。
有些人念力較強,觀想力很好,可以勉強把蓮花觀出來,並且讓它發光,曾經有一位弟子說:他可以在某地方觀想一個月輪,一個小時後回來看,月亮還在這個地方,並且還會發亮。
好厲害啊!但這樣又能如何?我們不禁要反問自己,這跟佛教的了生脫死有什麼關係,難道窮極一生,把自己逼瘋,就是為了去看到那個現實環境看不到的東西,這樣的修行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呢?其實這樣的修行沒有意義,而且也不是佛法的正行。
這種修行要成佛非常難,就好像在打鐵或做石雕,非常辛苦非常累的。
观想之法是贯彻三教的修炼方法,几乎各家各派的修炼体系中都离不开观想法的内容。
尤其是上乘修炼中,观想法仍有独到的作用,是气功修炼诸多法门中的一支奇葩.观想之法小之可以怡情养性,大之可以以身证道,方法简炼而且奥妙无穷.从网络及社会上流行的功法这中,对观想法的论述内容不多,现本人就从自己体会,谈谈观想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各观想法门的作用与奥秘。
由于本人学识所限,对观想之法不能尽述其要。
权以此文抛砖引玉,望修真道友批评指正.观想法门,不拘一格,但从观想内容上看,主要有几个方面:即观人、观物、观空。
不同的观想内容蕴含着不同的奥秘所在。
现分别论述:一、观人法:观人法可以分为观佛、观师、观父母、观自身等。
观佛之法,功修者可以心中默观古今修功之大成者。
如释迦牟尼、观世音、老子等。
对于初行观想的功修者,因为各自慧根不同,多数练功者在闭目之后,两眼一抹黑,无像可观。
加上自身杂念较多,默想一段时间后,自然就心散神驰了,达不到练功的效果。
如何处理呢?可以先熟悉形像,再行观想。
然而,不具备一定的功能的人,圣者的真实形像谁也没有见过,现在仅存的塑像或画像,也未必是真人的形像,如何处理?其实,观佛的实质,就在于心灵与信息上的沟通,而不是形像上的标准与否。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现有的塑像或画像,平时,多看,多体会,体会佛像的和蔼、祥宁等等,久而久之,心中自然有像可观,闭目行观想法后,就可静心涤念,心志虔诚,虚静,从观佛之像开始,怀灵心而观,心存灵觉默像,形像观想无碍之后,以灵心直入,顺势而观佛之心,与佛之心感灵,交流,渐将我心与佛心融于一心。
接佛之大功,感佛之大德,圆佛之大智。
真真切切而无礙无碍。
观佛的作用与机理是什么呢?作用之一:可以开发出天眼功或慧眼功能。
我们的人脑可以分为左右半球,左半部分主要是逻辑思维,右半部主要是形象思维。
而天眼功与慧眼功能表现,离开不形像的思维能力。
而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的成熟自己的思想,随之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而形象思维能力也随之淡忘衰退。
观想法讲解观想呢,你可以观小腹里有轮太阳,就是南宗张紫阳真人讲的:“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观小腹里有一轮红日把自己的小腹照亮了,特别是女性,照的光要透出来。
女性一定要修持这个方法。
女性不管是年轻的,年长的,腹部凉、子宫寒的,一定要修持这个方法,观想红日。
你可以这样一手在腹部顺时针划圈,一手在腹部逆时针画圈,同时划圈,观想一股元气在小腹内转动。
同时深呼吸,配合深呼吸。
你转动时背诵这个口诀:“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慢慢念,念一句也行,就是“潭底日红阴怪灭”。
道家多用比喻,把我们小腹以下会阴以上这个地方比喻为大海,比喻为深潭。
你看《西游记》那个故事,孙悟空到东海下边去,过了铁板桥下去东海龙王那边借到如意金箍棒。
他为啥叫东海,铁板桥过去是东海,东海代表是肾脏系统。
当然在《西游记》里它还有许多比喻的,龙王爷,水,金箍棒。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藏在水里面,那个金箍棒是象征,代表男性阳具,它是代表变化的,还代表水中之金,坎卦那一阳爻,就是金箍棒,它能大能小能变化,其实就是讲的这一件事情,它与肾脏有关,能藏到耳朵里边去。
为什么他要在东海借呢?东海,海水,就是道家把下面丹田会阴这一片比喻为海,深潭,代表水,水代表性的能量,代表坎卦,代表生殖系统,道理就在这里边。
“潭底日红阴怪灭”,阴怪是什么,代表浊气病气,甚至不好的信息,都代表阴怪,灭掉了。
“山头月白药苗新”,山头月白,可以代表两眉之间有光明出现,你可以念诵这两句口诀就足够了。
我记得我以前在博文里讲过这口诀,读我博文的一位朋友,她有一闺蜜多年不孕,就念这口诀,慢慢地子宫就温暖起来了,就怀孕了。
道家口诀很多都能用、能妙用,有非常奥妙的东西。
这口诀大家也可以用于辟谷。
辟谷,我说要观想。
观想什么呢?就是面对太阳的时候,放松,“天门采气”,头顶上采气。
然后呢,“命门纳气”,肾主命门的,你再观想命门这个地方,两肾之间,肾藏纳,“命门纳气”。
观想原理和方法
观想是一种通过想象力和意志力来实现自我改变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意识的引导,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现实。
观想的方法包括冥想、可视化、自我暗示等。
观想的原理是基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
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可以通过想象来模拟真实的经验,这种想象可以激活大脑中的相应区域,从而产生类似于真实经验的效果。
此外,观想还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来实现身心健康的改善。
观想的方法包括冥想、可视化、自我暗示等。
冥想是一种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觉或特定的对象来达到内心平静和放松的方法。
可视化是一种通过想象自己所期望的情境或结果来激发积极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自我暗示是一种通过对自己说出积极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和自我控制力的方法。
观想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心理治疗中,观想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自信心。
在运动训练中,观想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技能水平和竞技表现。
在健康管理中,观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
观想的实践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
的环境,保持身体放松和呼吸平稳。
其次,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
观想对象,如自然景观、积极情境等。
最后,需要持续地进行观想练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观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改变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
压力、改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力和自信心。
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观想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和幸福生
活的目标。
大圆满前行第114课有几个思考题
摘要:
1.大圆满前行第114 课的主要内容
2.课程中的思考题
3.针对思考题的解答和分析
正文:
大圆满前行第114 课主要讲述了佛教中关于修行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
课程通过讲解佛法的基本原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并指导学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和方法。
在本课程中,讲师提出了几个思考题,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这些思考题包括:
1.什么是大圆满?
2.大圆满修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大圆满修行?
针对这些思考题,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解答和分析:
1.大圆满是一种佛教修行方法,主张通过直接观照自性,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圆满的、清净的。
大圆满强调直接体验佛性,追求即身成佛,即在此生就能达到圆满的觉悟。
2.大圆满修行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清净的,放下对事物的执着和分别。
其次,要通过禅修等方式,观照自性,直接体验佛性。
最后,要将修行融入日常生活,让修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大圆满修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保持
正念,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被外境所扰。
二是要修持禅定,通过静坐等方式,培养定力和观照自性的能力。
三是要广修供养,通过布施、持戒等方式,积累福德,助长修行的成就。
四是要发菩提心,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将修行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即身成佛的目标。
观想的方法观想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
即:实体观想法,空间观想法和时间观想法。
实体观想法以观想实体或实体景物图象为对象,属于定目标、定方向的观想方法。
往小的方向,能观想到“一滴水中的百万众生”,一个组织细胞的结构;往大的方面可观想一个符号、一尊佛象或一个人的内脏器官,再大点可观想大自然中的某些实体景观,如一座山庄、一条河流、星星、日、月等等,所观想的内容都比较实在,比较具体,比较清晰。
空间观想法属于横向的、宏观的、较大范围的,有时甚至不受距离、实体障碍约束的观想层次。
如:草原、森林、大海、太阳系、银河系等等。
还可将多处异地的某些景观同时摄入“眼底”,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空间观想的极大值是宇宙太空,即运用观想方法去探测宇宙星空、太阳系、银河系等天体的运化景观。
它能突破空间障碍,随心所欲地进行观想。
此法是人天合一的观想方法。
时间观想法则是一种回忆过去,展望(追忆)未来的一种观想之法。
这种方法起步较高,对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用回忆的方法可以观想到你或你的亲友青年时期,童年时期的一些欢快场面,功夫好的可观想到婴儿、胎儿时期的景观。
甚至可由现代追忆到数千年前或数千年后的某些景观。
具体运用的观想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静观法:观想静止的景物或景物图象,观想的内容比较真实具体,运用此法可以采吸万物精华之气。
甚至可知道其物的内在运行规律及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似乎所观想的景物目标是静止不变的,但其内部则是千变万变,一时一刻也不停止。
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则生变,动态平衡。
气感法:是以感应的形式观想实物或实物图象景观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某些实物景观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可以大大加强人体生物场能的有序化。
可以采收万物之气。
比如,采树气,先观想大树整体景观,然后,我与大树进行气体交换,渐渐地,我与大树融为一体,我即大树大树即我。
然后忘掉一切,忘掉自我。
再如观音观想法,先观想出观音的形象,渐渐地观想出观音的法身就是我的法身,观音的功德就是我的功德,我与观音融为一体,我就是观音,观音就是我,当此意识清楚后继续观想五分钟,然后忘掉一切忘掉自我。
一、观想原理和方法的基本概念观想原理和方法是一种通过思考、想象和集中注意力来达到目标的心理技巧。
它源自于心理学家尼尔·法夫斯(Neil Farber)提出的“观想”(Visualization)概念,即通过意识上的感知和体验来创造或再现某种经历或情境。
在实践中,观想可以用于改善个人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等方面。
观想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构建清晰而生动的图像,将目标具象化;二是通过感知、情感和意义等多个层面的参与,加强对目标的关注和投入。
观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并激发内在动力去实现它们。
二、观想原理和方法的作用机制观想原理和方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点:1.激发情感体验:通过构建清晰而生动的图像,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目标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内在动力,增加对目标的投入和努力。
2.强化神经连接:当我们通过观想将目标具象化时,大脑会产生与实际行动相似的神经活动。
这种神经活动可以加强相关的神经连接,提高对目标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实现目标。
3.改变认知模式:观想可以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模式。
通过观想积极、成功的情景,我们能够建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将这种心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4.调节情绪状态:通过观想一些令人愉悦、轻松的情景,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
观想还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增加内心平静和安宁感。
三、观想原理和方法的应用领域观想原理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等多个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观想学习过程中的情景,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观想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增强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改善个人生活:通过观想理想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设定个人目标,并激发实现这些目标的动力。
观想还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改善个人生活品质。
大圆满前行中对大礼拜的讲解
大圆满前行是一种修行法门,它融合了佛教、道教、藏传佛教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在大圆满前行的修行过程中,大礼拜是其中非
常重要的一环。
大礼拜是一种特殊的修行仪式,通常在重要的法会或修行活动中
进行。
它包括了身、口和意三个方面的修持,是对佛、菩萨和上师的
虔诚敬礼和供养。
在大礼拜中,首先我们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敬意。
我们会刚直地
站立,双手合十,做出躬身、戳指等动作,表示对佛、菩萨和上师的
尊敬和顺从。
其次,我们通过口的修持来表达敬意。
我们会诵念经文、颂赞佛
法和众生的善心,以及念诵咒语来祈愿自己和他人的福德增长,消除
众生的痛苦。
最后,我们通过意的修持来表达敬意。
我们在大礼拜时,将心意
集中于佛、菩萨和上师,发起无私的愿望,期望能够得到佛、菩萨和
上师的加持和庇佑,同时也祈愿众生能早日觉悟,摆脱痛苦,获得平
安和快乐。
通过大礼拜的修持,我们可以净化自己的心念,提升自己的修行
品质,同时也能感受到强大的供养和加持力量。
大礼拜是一种虔诚而
又庄严的修行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建立正念,培养谦虚和虔诚的态度,同时也能促使我们与佛、菩萨和上师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总结来说,大礼拜是大圆满前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身、
口和意的修持,让我们能够向佛、菩萨和上师表达虔诚的敬意和供养,同时也能够净化自己的身心,提升修行境界。
观想法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方法,通过观想特定的对象来培养内心的智慧和慈悲。
其中,白骨观是一种常见的观想法,它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无常和世间的虚幻,从而减少贪欲和执着,培养超脱和慈悲的心态。
以下是白骨观的步骤和形象:1.准备: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深呼吸几次,让自己进入冥想的状态。
2.观想白骨:在内心中,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荒凉的地方,周围是一片荒芜和寂静。
在你的眼前,有一堆白骨,它们代表着生命的无常和世间的虚幻。
想象这些白骨的形状、颜色和质地,让它们清晰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3.观察白骨:仔细观察这些白骨,它们曾经是活生生的人类,但现在只剩下了无生命的骨骼。
想象它们的脆弱和腐朽,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观察这些白骨,让你深刻地认识到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
4.反思生命:在观察白骨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生命。
意识到自己也是会经历老去、疾病和死亡的。
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如何度过,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5.培养慈悲:在观想白骨的同时,培养慈悲的心态。
想象这些白骨曾经是有血有肉的人类,他们也曾经有欢乐和痛苦。
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心,希望他们摆脱痛苦,获得幸福和解脱。
6.结束观想:当你感到观想已经完成,慢慢地回到现实世界。
感受身体的感觉,缓慢地睁开眼睛,保持一段时间的宁静和平静。
通过白骨观的修行,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世间的虚幻,减少贪欲和执着,培养超脱和慈悲的心态。
这种观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以及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慈悲心。
观心的基本修持方法观心修行的基本原则观心修行是禅宗的基本修持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观察和理解自己内心的思绪、感受以及各种心理活动。
通过观心修行,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心灵的本质,减少烦恼和纷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下面是观心修行的基本原则:一、坐定观心修行通常需要坐定来进行,可以选择莲花坐、半跏趺坐或者椅子上的坐姿。
坐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身体运动对内心的干扰,使心神集中在内心的观察上。
在坐定的时候,要保持身体挺直,但不要过分紧张,应该是自然放松的状态。
可以用一个坐垫来提高坐姿的舒适度。
二、专注呼吸观心修行的一个重点是专注于呼吸。
坐定后,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观察呼吸的进出过程,注重感受呼吸的感觉和变化。
当思绪分散时,回到呼吸上来重新集中注意力,不要为任何思绪所扰。
持续观察呼吸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到当下的存在。
三、放下执著观心修行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放下执著。
在观察内心时,会发现自己经常陷入各种欲望、嗔怒、疑虑等情绪和思绪中。
此时要认识到这些执著的产生,不要埋头苦想或者追求感觉的舒适。
要以观察的态度面对这些执著,保持客观的观察,不要强加评价和判断。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认识到执著的本质,并逐渐将其解脱。
四、持续观察观心修行要持续进行,不能只在坐定时进行观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观察的状态。
当我们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要时刻观察自己内心的反应和情绪,不要被它们所左右。
观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要不断挖掘内心的深层次。
通过持续观察,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面貌。
五、持之以恒观心修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不要因为一时的缺乏进展或者困难就放弃修行。
观心修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无论是在坐定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有恒心去观察自己的内心。
通过持之以恒地修行,我们可以逐渐走上内心解脱的道路。
观心修行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炼和实践,通过不断观察自己内心的变化和反应,认识自己的真实面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气脉明点观修法
本法属藏密大圆满心髓加行法,即彻却与脱嘻基础功,十分方便殊胜,行者依法修持,无需灌顶加持,即可得到强身健体、增智开慧的效果。
修法时,采用七支坐法(跌坐)或六灶坐法。
最好采用六灶坐法,即两腿曲膝,右腿在前,左腿在后,交立胸前,两臂抱住两膝,两手互抓两臂,右臂在外,左臂在内,保持脊柱直立,身体和意识放松(图1)。
观想自身虚空,身正中现左、中、右三脉,笔直中空;中脉上达头顶,下抵脐下‘四横指处;左右二脉与中脉平行,上端向前弯曲达两鼻孔,下端在脐下四横指处与中脉汇合。
观想脐下三脉汇合处有一红色明点,头上中脉顶端有一白色明点(图2)。
吸气时,观想气通过左右两鼻孔分别进入左右二脉;呼气时观想左右二脉中的气从三脉汇合处徐徐进入中脉,同时吹动此处的红色明点炽燃。
如此反复,红色明点燃起的火焰沿中脉依次达于脐轮、心轮、喉轮、顶轮,遍满全身。
此时,行者应在这智慧火焰的暖相中安住,继续观想顶上的白色明点在脐下红色明点燃起的火焰中慢慢熔化成白色菩提甘露向下滴落,依次遍满顶轮、喉轮、心轮、脐轮。
在降菩提甘露的过程中,行者的脉络、明点受到滋润,心识逐渐开悟。
观想原理和方法
观想原理和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学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观想原理和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想象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来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和信心,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观想原理和方法的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想象自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包括自己的感受、环境、人物等等。
在想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详细和具体,让自己感受到实现目标的喜悦和满足感。
最后,要将这种感受和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观想原理和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想象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在动力和信念,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观想原理和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当然,观想原理和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观想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我们缺乏这些能力,可能会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观想原理和方法也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因为实现目标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观想原理和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学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这种技巧,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功。
观想,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七宝严饰而成的清净刹土。
面前有一棵如意宝树,五条枝干遍满东西南北整个虚空界,花叶果实都是奇珍异宝,玲珑满枝,悦意怡神。
正当中的树枝上,有铺着日月座垫和各种莲花的八大狮子宝座,上面端坐着莲花生大士,其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体——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是皈依最重要的对境。
上师的上方,大圆满法十八代传承上师层层安坐。
前方的树枝上有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十方三世诸佛;右面的树枝上有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等所有菩萨摩诃萨。
左面的树枝上有阿难、目犍连、舍利子等所有声闻缘觉。
后方的树枝上是所有的经藏和续部,光灿耀眼。
这五个方向的树枝,中间是师宝,前面是佛宝,左右两边的菩萨、声闻缘觉是僧宝,后面是法宝,这些也就是上师三宝。
上师三宝的周围,一切善神护法围绕着。
全部男相护法朝着外面,阻止一切违缘障碍进入皈依境里。
全部女相护法朝向里面,使佛菩萨的事业永不失散。
他们都有无量的慈悲、智慧与威德。
一切上师三宝、善神护法身上都放射出无量的光芒,彻照整个法界。
在这样庄严殊胜的皈依境面前,父亲在自己的右边,母亲在自己的左边,前面是所有的冤亲债主、怨敌魔障,后面是一切父母众生,他们与自己一起跪在皈依境前,身语意恭敬顶礼。
身恭敬,磕头礼拜;语恭敬,念诵皈依偈、赞叹文;意恭敬,下决心:从今以后,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完全地依止你们,虔诚地祈祷你们,直至证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我唯一的皈依处就是上师三宝,唯一的怙主就是上师三宝;我要跟随上师三宝修学无上法门,为救度众生而早日圆成无上佛道!
然后念仪轨:
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诸佛正法以及圣众前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此皈依偈要反复念、随力念,最好念诵十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