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练习:低台阶交换跳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1.单脚跳20公尺,每人往返三次,最后一次检查成绩,跳几次越过20公尺者为及格。
2.原地屈腿高跳,每人连续跳10次,体息30秒,再跳,每人共做三次,最后做30秒比赛,谁跳的多谁为胜者。
3.蛙跳15米。
每人做三次,最后一次比赛。
4.屈腿跳上跳下,利用跳箱或水泥乒乓球台做。
5.行进间跳起,用手摸悬挂的球,或一定高的树枝。
发展学生弹跳能力练习具有动作简单,容易学习,动作要领也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便于组织等特点。
通过学习和练习,能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跳跃运动方面的基本知识。
积累基本经验。
学习掌握弹跳的基本动作,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度、速度和协调性,能增强学生身体支撑器官的肌肉、韧带、关节的力量,从而达到身体的健康的目的。
一教学主要的内容和安排1、发展下肢力量,增强学生弹跳力的内容很多,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有:蹲跳起,立定跳远(原地跳远)纵跳摸高、蛙跳、跨步跳、单脚跳等。
2、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在跳跃过程中的节奏感练习有:跑步跳、单脚交换跳跃、弓箭步交换跳等。
3、发展学生跳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跳跃动作的基本练习有单脚起跳,从头、手或脚触悬挂的球、海绵块等物体;屈腿跳、分腿跳,单脚起跳跳上有一定高度的台阶、山羊或器械、单脚和跨步跳等。
发展学生弹跳力和跳跃能力的练习,在时间、季节上的选择要恰当,选择内容和规定练习次数、组数要恰当;学生年龄、性别安排内容、练习次数、组数要恰当,总之,要区别对待。
如低年级学生可用来做为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高中学生可用做为学生跳跃竞技项目的辅助练习。
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骨骼的生成发育尚未完成,练习中宜选择轻松活泼的跳跃练习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像跑跳步、立定跳远等,尽量不用负重跳跃练习等。
在高年级可采用一些负重练习来增加运动负荷。
二练习技术要求和教法每项内容练习技术要求和教法都有所不同。
像我们平常练习的蹲跳起运动。
包括浅蹲、深蹲和负重物的蹲跳起等。
1、蹲跳起的技术要求:深蹲时屈膝角度约九十度,浅蹲时屈膝角度约一百二十度。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准备部分成四列横队:﹡﹡﹡﹡﹡﹡﹡﹡﹡﹡﹡﹡﹡﹡﹡﹡﹡﹡﹡﹡﹡﹡﹡﹡﹡﹡﹡﹡﹡﹡﹡﹡﹡﹡﹡﹡要求:快、静、齐。
基本部分⑵要求:①练习时,身体必须靠在一起蹲下去。
②同时跳跃。
身体练习1.课堂常规管理,整队集合,报数问好。
2.讲述课堂内容及要求。
3.慢跑及热身4.徒手操:①扩胸运动②体侧运动③体转运动④腹背运动1. 蜈蚣跳:⑴方法:规定距离,男女分队若干组,每两人一组,背靠背蹲下,手背挽在一起,同时跳动。
⑶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练习的目的和作用。
组织教法与要求第( )课时素质练习练习法张掖市第四中学体育课教案1.培养学生锻炼意识。
2.发展学生身体能力。
3.提高身体素质。
素质练习(柔韧、爆发力)教学过程课的内容教学难点时间次数备注基本部分基本部分1.男、女交换练习。
2.要求:男,20次一组,女15次一组。
3.第二轮,男25次,女20次。
结束部分体育委员整队集合场地器材练习密度课后小结组织教法与要求备注2.双脚交换跳台阶:⑴方法:单脚支撑,双脚交换,前脚掌蹬地,双臂上摆,在空中换脚,蹬地再起跳。
练习:1.分男女同学各两组进行。
2.先第一组同学上台阶练习,第二组数。
教学过程课的内容预计负荷平均心率1.整队集合。
2.拍打放松小腿肌肉。
3.课堂小结4.下课,师生再见利用现有的台阶时间次数。
第11课跳跃:双脚连续跳上跳下20~30厘米台阶-科学版二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跳上跳下20~30厘米的台阶,培养孩子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害怕跳高的心理。
3.提高孩子的跳跃技巧和姿势,有效避免运动损伤。
教学准备1.20~30厘米的跳台。
2.听音乐的设备。
3.空旷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讲解跳跃的姿势和技巧1.双脚并拢,眼睛望向前方,脖子挺直,保持重心平衡。
2.前脚尖先着地,后脚跟着着地,做出起跳准备。
3.使用力臂帮助跳跃,跳起时脚要离开地面,双臂向上伸展,身体保持笔直。
4.落地时膝盖要微屈,防止受伤。
第二步:进行热身运动让孩子跑步,进行踩踏等热身运动。
第三步:示范跳跃老师首先演示正确的跳跃技巧和姿势,让学生观察并记忆。
第四步:跳跃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跳跃练习。
每组5人左右,轮流练习。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跳台的高度,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跳台的高度。
3.每个学生可以跳三次,以最高成绩算分。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学生分享跳跃的体验和感受。
2.老师总结练习的成果和不足,并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
3.告诉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进行这项运动,增加锻炼机会。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跳跃姿势和技巧,及时提出指导和纠正。
2.根据最高的跳台高度,给学生评分。
3.记录每个学生的跳高成绩和反馈评价。
教学延伸学生在家中可以练习跳绳等有氧运动,进一步锻炼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能。
同时也可以学习和掌握其他的体育技巧,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
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七种素质练习立定跳远是“达标”项目之一,是体育课考试的必测项目,也是初中升学考试体育的必测项目,那么如何来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呢笔者采用以下七种素质练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蹲跳起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二、单脚交换跳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三、跑跳步跑跳步主要是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连贯轻快;它与舞蹈的“跑跳步”动作类似;四、纵跳摸高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五、蛙跳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六、障碍跳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七、跳台阶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30~50个台阶,重复3~4组;立定跳远技术详细分析立定跳远由原地起跳,空中姿态和落地动作组成,它的训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展开.1.作用与特点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2.技术结构跳时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力量是基础,特别要提高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3.影响成绩的因素l力量因素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2协调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3臂的摆动作用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4.练习方法1蹲跳起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2单脚交换跳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3蹍跳步蹍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蹍跳步”动作类似;4纵跳摸高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5蛙跳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6障碍跳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7跳台阶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跳远技术;5.练习注意事项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较适合初中学生:在练习中,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充分重视力量练习,不断改进技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立定跳远成绩因素的分析1、前言经常练习跳跃,可以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而立定跳远作为跳跃类的一个项目,由于它的技术动作简单,所需场地不大,器材简易,因此把它作为身体素质测验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如小学的体育达标测试之一;初中升高中的体育加试;高中考体育学院的素质测试等;立定跳远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也是竞技体育中有代表性的素质指标;如今,各大中学校对立定跳远成绩的远度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进行不断的分析;下面是我对立定跳远远度的组成及影响立定跳远成绩因素的分析;2、立定跳远远度的组成立定跳远的远度是从起跳点到落地点之间的距离,它的技术动作对远度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中学体育教材上的动作要求是这样阐述的:两脚自然开立同肩宽,膝微屈,上体前倾,两臂留在身后,起跳时,两脚用力蹬地,充分伸直膝、踝关节;同时,手臂向前上方摆臂,挺胸、展腹、展髋,使身体成自然挺身姿势;然后,两臂自前上向后下用力挥摆,收腹举腿落地,身体重心很快移过两脚着地点;从以上的技术动作要领中我们不难发现,立定跳远的成绩L是由3部分组成,一是双脚蹬地起跳离地时重心的投影点至起跳线的水平距离L1;二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L2;三是重心从起跳水平线下落至着地点的水平距离L3;也就是说,立定跳远的远度可由L=L1+L2+L3来决定;3、决定立定跳远远度的自身条件立定跳远的过程我们可以分解成紧密相连的三部分,那么每一部分的远度都会有一些自身条件的因素来决定;第一部分L1是起跳离地时重心的投影点至起跳线的水平距离;因为是向前跳,所以双腿起跳时肯定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小于90°,那么①当练习者身高腿长时,他的重心高度L1也大;②同样的身材,重心离地角即双脚向前跳起离地时的身体重心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越小则L1越大;③练习者的蹬地力量越大,动作越规范则L1越大;第二部分L2是腾空过程中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决定它的自身条件因素是①飞行前的蹬地速度,即在空中的初速度,初速度越大则L2越大;②手臂向上摆的高度,摆至头顶并使身体成一直线时,则L2越大;③腾起角即蹬地腾空时身体重心以上的躯干与地面的夹角越接近45°,则L2越大;第三部分L3是重心从起跳水平线下落至着地点的水平距离;决定L3的因素与决定L1的因素是差不多的,也是由练习者的身高腿长来决定;而且与落地技术有关;如果练习者能较好地收腹举腿,双臂后摆并使双腿前伸较远又不后倒重心点固定,那么L3也越大;4、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因素分析立定跳远的远度主要由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快速蹬地及手臂的积极摆动来决定,要想跳得远,必须选择正确的准备姿势;研究资料证明当膝关节成120°――140°时,它的作用力达到最大,而我们进行立定跳远时,一般是从90°开始起跳;因为这样做是为了使初速度从零开始,到120°――140°时达到最大的速度,同时蹬地作用力也达到最大;在蹬离地面的刹那,髋膝踝三关节几乎成一条直线,并且手臂摆到最高点时,跳出的成绩是最理想的;三大关节的发力顺序按照离人体重心点的水平距离依次为髋部肌肉伸髋,伸膝、伸踝;使起跳过程不断地进行加速;而手臂的摆动与蹬地的合力是相配合的,只有两者同时发力,它的合力才会达到最大值;本人在就读于温师院体育系时,我的田径老师杨津森教授就曾对该校体育系98级43名男生进行了限制条件的对比实验,实验如下:每个人都进行三种不同限制条件的立定跳远,每种都跳两次,①双手叉腰,双膝摆好自己最适宜的角度,跳时不预蹲不预摆;②双手后摆定位,双膝要求同①,跳时只摆臂没有预摆动作,不预蹲;③尽量发挥自己的摆臂和预蹲技术,跳出最好成绩;结果对比如下表可见,第二种比第一种增加的远度为39cm左右,第三种比第二种增加的远度为15cm 左右;从以上的对比实验中可以看出:①第二种摆臂与第一种不摆臂的区别;②第三种预蹲与第二种不预蹲的区别;也就是说,摆臂与预蹲的动作可以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而且动作越规范正确,提高的成绩也自然越大;另外,练习者的服装鞋子对成绩也有影响,当练习者的体重增大或运动幅度减少时,最不利于髋膝踝三关节的充分用力,要想发挥好成绩,必须减少体重,服装最好穿轻柔的运动服,鞋子应选择轻柔的低邦鞋,而且鞋子的磨擦系数要大,这样才有利于立定跳远;赤脚也显有利;在一年多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起跳前多次挥动手臂和做腿的屈伸,这在规则上并无不妥,但过多的摆动屈伸,可能引起双脚在起跳前轻微移动而被判犯规即取消该次成绩;所以在起跳前无谓的动作应少做,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默念法即1――2――跳,同时进行起跳动作;当你跳的时候,放松全身站在起跳线后,做好准备,进行一次深呼吸,然后是默念1脚尖蹬地,五指并拢,手臂上摆,全身成一直线,眼睛平视前下方;2手臂后摆的同时屈膝、收腹、挺胸、全脚掌落地,重心前移,做好起跳前的准备;3――跳两脚尽力蹬离地面,手臂同时用力上摆,离地刹那成一直线;到落地时,两脚尽量前伸,收膝至胸部,双臂后摆;至此,整个动作宣告完成;5、结论与建议①本文阐述了立定跳远在体育项目中的特点及重要性;②提出的论点是立定跳远的成绩可由L=L1+L2+L3来表示,并对此论点作了详细的论证,在此论证过程中还顺便插述了对比实验法;③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自身条件:身高腿长、起跳的蹬地速度、摆臂、腾空、落地缓冲等技术动作及练习者所穿的服装鞋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蹬地速度;④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因素主要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手臂的积极摆动,起跳前是否采用预蹲与预摆;建议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①采用正确的起跳前动作,即预摆与预蹲;正确的起跳动作,即蹬摆配合;正确的空中展体及落地的收腹屈膝压体后摆臂技术;②在身体素质上应提高腿部的相对力量;可采用的辅助教学方法:①空中左右分腿,落地时并腿;②空中挺髋屈膝,落地时屈髋;③并腿起跳,收膝至胸部;④跳3----5级楼梯;还可采用肩负杠铃蹲跳起,连续蹬跳离地及前后腿交换跳等负重练习来发展腿部的力量;。
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双脚跳交换跳》说课教案单、双脚跳交换跳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能训练学生的跳跃技巧,又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跳跃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通过这个活动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单、双脚跳交换跳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动作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4. 通过跳跃活动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
【教学重点】1. 学生掌握单、双脚跳交换跳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进行协调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操场或室内空旷的场地。
2. 带有记号的地面,如篮球场地板或标注线。
3. 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教学过程】Step 1:准备活动(5分钟)1. 让学生集体整理操场或室内场地,确保没有杂物。
2. 引导学生做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头、颈、肩关节活动等。
Step 2:介绍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站成一排,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活动项目:单、双脚跳交换跳。
2. 解释跳跃的要领和技巧,包括双脚跳交换跳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
Step 3:示范与指导(15分钟)1. 老师进行示范,重点展示双脚跳交换跳的步骤和动作要领。
2. 指导学生按照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纠正动作中的错误。
Step 4:小组合作训练(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标记一个起跳点,让学生轮流进行跳跃训练。
3. 每个小组进行5-6分钟的训练后,进行成绩统计,记录每个小组的跳跃次数。
Step 5:整体练习(10分钟)1. 将小组的成绩进行对比,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鼓励和奖励。
2. 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练习,全班一起跳跃,比较整体的成绩。
Step 6:活动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将今天的活动总结一下,回答一些问题,如:你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乐趣?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困难等。
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七种素质练习立定跳远是“达标”项目之一,是体育课考试的必测项目,也是初中升学考试体育的必测项目,那么如何来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呢?笔者采用以下七种素质练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蹲跳起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
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二、单脚交换跳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
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
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
以上练习重复2~3组。
三、跑跳步跑跳步主要是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
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连贯轻快。
它与舞蹈的“跑跳步”动作类似。
四、纵跳摸高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单手或双手摸高。
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五、蛙跳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
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六、障碍跳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
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练习方法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七种素质练习立定跳远是“达标”项目之一,是体育课考试的必测项目,也是初中升学考试体育的必测项目,那么如何来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呢?笔者采用以下七种素质练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蹲跳起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
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二、单脚交换跳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
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
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
以上练习重复2~3组。
三、跑跳步跑跳步主要是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
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连贯轻快。
它与舞蹈的“跑跳步”动作类似。
四、纵跳摸高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单手或双手摸高。
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五、蛙跳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
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早教台阶跳跃训练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活力。
3.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的跳跃姿势和技巧。
2.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台阶、彩色纸、音乐。
2.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拉伸运动,放松身体。
2.引入活动(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台阶跳跃训练。
台阶跳跃是一项能够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的运动。
并向幼儿展示正确的跳跃姿势和技巧。
3.示范指导(10分钟)。
老师示范正确的跳跃姿势和技巧,然后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跳跃技巧。
4.活动实施(20分钟)。
将台阶摆放在活动场地上,让幼儿依次跳上跳下。
在跳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播放音乐,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完成跳跃训练。
同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动作,及时指导和纠正。
5.游戏活动(10分钟)。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如跳跃比赛、跳跃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锻炼跳跃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6.总结激励(5分钟)。
老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跳跃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台阶跳跃训练教案,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不仅提高了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动作不够标准、跳跃时姿势不正确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纠正。
同时,要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跳的练习(一)
(五年级体育)
教学内容
单、双脚跳上、跳下,跨越和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
教学目的
发挥弹跳素质,灵活素质及协调性,提高跳高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善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堂课主要训练跳的能力,为下节课的跳高作准备
二、讲授
1、要点
无论单脚或双脚,向前或向上,都要快速地跳起
2、方法
(1)助跳
单脚跳上木凳,跳下双脚着地(练习)
(2)助跑
单脚跳上木凳,跳下时转体180度,双脚着地(练习)(3)在地上划圆圈,左右脚交换跳,最后越过横杆(练习)
以上动作要点,老师讲明后,学生分组练习,再逐轮交换练习。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在一旁指导,纠正错误
三、总结,布置课外练习
1、跳短绳
2、跳台阶
跳的练习(一)教学反思
朱长庚
本节课主要训练单脚、双脚跳上、跳下,跨越和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
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弹跳素质,灵活素质及协调性,提高跳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善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主要问题是:有些胆小的同学不敢跳,特别是做跨越和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时有一部分同学感到胆怯,害怕跳(特别是女同学),我采用了自己多次示范,请做得好的同学多次做,有效消除了他(她)们胆小怕事的心理,使他们也能认真地做好,这节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双脚交换跳跳绳教案教案标题:双脚交换跳跳绳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基本的跳跃技巧,并能够在双脚交替跳跃时保持稳定的节奏。
2. 开发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身体的核心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助合作完成跳绳动作。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掌握双脚交换跳跃的基本动作。
2. 学生能够在跳绳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节奏和平衡感。
教学准备:1. 跳绳。
2. 足球场或室内教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跳绳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介绍跳绳活动的好处,例如帮助身体保持健康、提高协调能力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告诉他们本节课将学习双脚交换跳跃技巧。
技术指导:1. 向学生展示双脚交换跳跃的正确动作姿势:双脚并拢站立,双手握住跳绳的两端,手臂放松自然。
2. 向学生解释跳绳的节奏感:以每分钟120下为目标,学生需要根据节奏跳起并交换双脚。
3. 分步教学:先向学生示范跳起并交换脚的动作,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跳起并交换脚的动作,最后加入跳绳的节奏。
练习活动:1. 学生分成小组,站成一排,互相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2. 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跳绳,其他学生按照顺序依次加入跳绳,并进行双脚交换跳跃。
3. 要求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保持节奏和平衡感,尽量不出错。
如果出错,可以重新加入跳绳。
巩固练习:1. 提高跳绳难度:要求学生在双脚交换跳跃的同时,尝试增加跳绳的速度或者进行其他变化,如双脚错位跳跃等。
2. 设定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次数的双脚交换跳跃。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双脚交换跳跃技巧和跳绳的节奏感。
2. 强调跳绳的好处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坚持练习。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跳绳,并可参加相关跳绳比赛。
2. 组织跳绳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双脚交换跳跃,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跳绳活动,在跳绳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