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以及衰退菌种的菌种复壮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食用菌栽培●·34·欢迎刊发广告,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菌种保藏的原理是通过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等方法,使菌种的代谢水平降低,乃至完全停止,达到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的状态,而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保存。
需要时再通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保藏物恢复活力,使菌种在较长期的保藏之后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生命力、典型的形态特征、优良生产性能。
目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1菌种保藏方法1.1斜面低温保藏法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菌丝长满斜面时,用硫酸纸包扎棉塞,旋转在4℃的冰箱保藏。
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未停止,试管内培养基易失水变干,因此,保藏时间较短,转管次数多,不适于长期保藏。
每隔六个月转管一次。
草菇菌种不耐低温,需保藏在10~12℃,或在草菇菌落上灌注3~4毫升的防冻剂(10%的甘油)。
如菌丝长满斜面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橡皮塞代替棉塞,并用石蜡密封,即可在室温或冰箱中保藏。
这种方法可防止杂菌污染,隔绝氧气,避免培养基干燥,使用方便。
1.2液体石蜡保藏法石蜡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隔绝斜面菌丝与空气接触,降低微生物代谢活性,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能延长微生物的生命,保持菌种优良的种性。
一般可保藏3~5年,是一种中长期的菌种保藏方法。
液体石蜡选用化学纯的,在121℃下高温灭菌30分钟,再将液体石蜡在160℃烘箱中保温1~2小时,蒸发掉液体石蜡中的水,或将高压灭菌后的液体石蜡放置在40~60℃温箱中,使灭菌后的液体石蜡层由乳白色变成无色透明。
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除水的液体石蜡用无菌吸管罐到长满菌丝的斜面试管中,液体石蜡要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然后用无毒泡沫试管塞塞好,直立地放在试管架上或罐头瓶中,置于冰箱或室温中保藏。
液体石蜡灌注过多,移种时不方便;过少,时间长容易干涸。
如将棉塞齐试管中剪平,用石蜡溶封,或用无菌橡皮塞代替棉塞,可延长保藏时间。
菌种保藏、衰退及复壮(3)菌种保藏、衰退及复壮(3)来源:青岛海博三、菌种的复壮(一)复壮狭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已经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
广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突变个体。
由此可见,狭义的复壮是一种消极的措施,而广义的复壮是一种积极的措施,也是目前工业生产中积极提倡的措施。
(二)菌种复壮的主要方法1、纯种分离法通过纯种分离,可将衰退菌种细胞群体中一部分仍保持原有典型性状的单细胞分离出来,经扩大培养,就可恢复原菌株的典型性状。
常用的分离纯化的方法可归纳成两类:一类较粗放,只能达到“菌落纯”的水平,即从种的水平来说是纯的。
例如采用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等方法获得单菌落。
另一类是较精细的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方法。
它可以达到“细胞纯”即“菌株纯”的水平。
后一类方法应用较广,种类很多,既有简单的利用培养皿或凹玻片等作分离室的方法,也有利用复杂的显微操纵器的纯种分离方法。
对于不长孢子的丝状菌,则可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尖端进行分离移植,也可用无菌毛细管截取菌丝尖端单细胞进行纯种分离。
2、宿主体内复壮法对于寄生性微生物的衰退菌株,可通过接种到相应昆虫或动植物宿主体内来提高菌株的毒性。
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经过长期人工培养会发生毒力减退、杀虫率降低等现象,可用退化的菌株去感染菜青虫的幼虫,然后再从病死的虫体内重新分离典型菌株。
如此反复多次,就可提高菌株的杀虫率。
根瘤菌属经人工移接,结瘤固氮能力减退,将其回接到相应豆科宿主植物上,令其侵染结瘤,再从根瘤中分离出根瘤菌,其结瘤固氮性能就可恢复甚至提高。
3、淘汰法将衰退菌种进行一定的处理(如药物,低温、高温等),往往可以起到淘汰已衰退个体而达到复壮的目的。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1. 内容1.菌种的衰退:菌种退化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一物种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群体中退化细胞在数量上占一定数值后,表现出菌种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原有的形态性状变得不典型了;⏹生长速度变慢,产生的孢子变少,或颜色改变,甚至变形;⏹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在生理上常指产量的下降;⏹致病菌对宿主侵染力的下降;⏹对外界不良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或噬菌体侵染等抵抗能力的下降;等等。
2.衰退菌种的复壮狭义的复壮仅是一种消极的措施,指的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
广义的复壮则应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的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自发的正变个体。
(1)衰退的防止:⏹控制传代的次数⏹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2)菌种的复壮⏹纯种分离法⏹通过宿主体复壮对于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移种传代而衰退的病原菌,可接种到相应的昆虫或动、植物宿主体中,通过这种特殊的活的“选择性培养基”一至多次选择,就可从典型的病灶部位分离到恢复原始毒力的复壮菌株。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3)菌种的保藏⏹原理人为地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这些人工环境主要从低温、干燥、缺氧三方面设计。
⏹常用的方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斜面保藏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载体保藏法、悬液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等。
2. 练习一.填空1.某纯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个别个体由于发生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该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衰退性的量变或质变的现象,叫做_____。
答案:衰退2. ______属于第三代的生物武器,包括高致病力的病原体和抗药菌等。
菌种保存方法和菌种的衰退复壮菌种保存方法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
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
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
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三、器材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 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食用菌菌种如何提纯与复壮
一、提纯。
用各种方法分离得到的菌种,在培养基上萌发的新菌丝,有的活力强,有的弱,有的往往带有杂菌,为避免在生产中失败,应提纯后再使用。
其方法是:1、多孢杂交的,于无菌区内将健壮、生长快的菌丝体挑起移接到经灭菌过的母种培养基上。
2、各种方法分离的,于无菌区内将生长快而健壮的菌丝的尖端部位挑取黄豆大小的菌丝体移接到经灭菌过和母种培养基上。
经过提纯的菌丝长满以后,即可供作生产使用。
二、复壮。
食用菌种长期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和保藏时间过长,均会导致菌丝生活力降低,为夺取食用菌高产,必须经过复壮才能用于生产,其方法是:1、菌种在低温保藏期间应每隔2到3个月移接一次。
2、菌丝在各种营养成份有限的同一培养基上长期培养,因欠缺某种成分而丧失活力,以导致菌种老化,应适时变换培养基成分和比例,既可增强菌种活力,促进良种复壮,又可提高菌种成活率。
- 1 -。
菌种为什么会退化?如何防止菌种退化以及复壮菌种呢?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常使菌种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进而出现优良性状减退或消失、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等现象,这就是菌种退化。
(一)菌种退化:1.菌种退化的实质:菌种退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菌种退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当发生有害变异的个体在群体中显著增多,以致占据优势时才会表现出来。
对于群体来说,个别细胞的退化变异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步增加,使衰退的个体逐渐增多,最后使整个群体发生严重的衰退。
虽然菌种退化现象普遍存在,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延缓其退化进程,将群体的退化控制在最低限度。
尽管个体的变异可能是一个瞬时的过程,但菌种退化却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退化的菌种中,经常有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这是菌种复壮的基础。
2.菌种退化的原因与表现: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交叉感染、自体杂交、基因突变、培养条件不适等,病毒感染也会引起菌种退化。
食用菌菌种感染病毒后,病毒数量不仅会随着菌丝体的扩大繁殖而增加,而且还会通过带毒的孢子传给下一代。
当菌种携带一定浓度的病毒粒子时,在栽培中就会表现出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等退化现象。
菌种退化除了与其自身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之外,还受转管次数、机械创伤等外界因素影响。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是理想的优良性状逐渐丧失,继而出现菌丝生长势弱、代谢能力下降、产量降低、易受病虫害感染等。
3.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在某种意义上,菌种退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但依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菌种过早衰退。
(1)控制母种转管次数:从理论上讲,菌种可以进行多次转接;但由于在操作中菌丝受机械创伤等影响,会使菌种产生突变,而多数突变对菌种是不利的。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转管次数。
实践证明,生产上用的菌种转接控制在5代范围内较为合适。
(2)防止菌种混杂在菌种转接、出菇管理等过程中,加强品种隔离管理,减少品种间相互混杂的机会,防止不同品种的孢子四处传播,以保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相对稳定。
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以及衰退菌种的菌种
复壮
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以及衰退菌种的菌种复壮,这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少不了的步骤。
一、菌种贮藏原理
食用菌菌种是国家重要的种质资源。
菌种保藏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食用菌和其他生物一样,都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
遗传性保证了子代遗传特征的相对稳定,为菌种贮藏提供了条件;变异性使子代的性状与亲本相比会发生某些改变,给菌种的保藏带来了困难。
食用菌菌种在长期的栽培和保藏过程中,由于传代次数过多或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菌种衰退,丧失其优良性状。
因此,要想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的生活力、纯度和优良性状稳定地保存下来,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菌种保藏工作。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在特定条件下,降低菌种的代谢速度,使其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在一定的保藏期内,确保菌种的纯度,防止病虫害感染,以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当条件适宜时又可以重新恢复生长繁殖。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低温、干燥、饥饿、缺氧等方法,以抑制菌丝生长,降低代谢速度,使菌丝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并保证菌种的纯度。
二、菌种复壮
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个体,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达到恢复菌种优良性状的过程就叫菌种复壮。
在实际生产中,多是在菌种尚未退化之前进行菌种复壮。
(一)菌种复壮原理
生物以遗传变异为基础,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得以进化。
变异提供了选择的基础,选择保存了适应环境的个体,保存的个体使遗传特征得以遗传。
如此再变异、再选择、再遗传,循环往复,使生物得以不断进化。
菌种复壮就是依据这个原理进行的。
(二)菌种复壮方法
1.挑选健壮菌丝进行接种:每次转接菌种时都挑选健壮菌丝进行接种是防止菌种衰退的有效、简便的措施。
2.进行分离复壮: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个体,通过分离进行复壮。
如菌丝分离,用无菌水将斜面上的菌丝稀释,再将菌丝体放入装有无菌蒸馏水的三角瓶中摇匀,然后转接到平板培养基上,使菌丝分布均匀,适宜条件培养至萌发成菌落。
从中挑选生长健壮的菌丝进行转接作为母种。
经过检验证明同原来的菌种性状一致,即说明菌种得到复壮,可以用于生产。
3.定期进行菌种分离:对在生产中应用的菌种应该1~2年进行一次分离,才能起到复壮的作用。
常用的是组织分离法:挑取性状与原菌种一样,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
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简便的菌种复壮方法。
也可以采用孢子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进行分离复壮。
但
不管采用何种分离方法,得到的菌种只有经过出菇检验证明其性状优良后,才能应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