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8
矿井水害治理的主要措施防治矿井水害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煤矿应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编制中长期防治水害规划和年度防治水害计划,并组织实施。
每个矿井要有准确的井上下对照图、地形地质图。
中型以上的矿井,要建立地表移动塌陷观测站,测出本矿的地表移动数据。
有了井上下对照图,就可以知道井下采掘工作面与地面河流、沟渠等的位置关系。
有了地形地质图,就知道煤层、岩层特别是透水岩层(如石灰岩、砂岩)的露头与地形的位置关系,知道这些岩层水的补给水源是河流还是大气降水。
有了地表塌陷移动观测资料,就可知道矿井开采对地表的影响,采空区垮落后形成的“三带”是否与地表水沟通、流入井下,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①、留设防水煤柱。
矿井上方有江、河、湖、海、水库等,对矿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能排干,可留设防水煤柱。
②、河流、沟渠改道。
河流、沟渠压在煤层及岩层的露头部分,大量向井下漏水,对采矿有透水的威胁,可以对河流、沟渠改道。
河流向井下漏水时,还可以采取对河床铺底的措施进行防漏。
③、积水排干。
对于塌陷坑积水、池塘积水等,只要有突水的可能就必须将积水排干方能生产,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积水。
特别是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出现漏斗形塌陷坑,透水威胁更大。
因此,急倾斜煤层开采时,必须降低开采上限,留设防水煤柱,确保安全。
④、水力充填。
采煤工作面不用垮落法控制顶板,而采用水砂灌注采空区,把采空区顶板支撑起来,降低下沉量,降低对地表下沉的影响,避免水流进入井下。
⑤、抬高主井、副井、风井的井口标高。
为确保雨季安全,要调查矿井周围最高洪水位及山洪暴发的影响,抬高主井、副井、风井的井口标高。
2)、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井下水害包括老窑水、采空区积水、老巷道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砾岩水、冲积层水等。
①、老窑水的防治A、成立清查老窑情况的组织机构。
B、询访在老窑工作过的老同志,弄清开采年限、开采煤层位置、开采距离和深度以及涌水量大小等。
矿井防治水措施矿井防治水原则矿井防治水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晋中煤行发(2010)67号文“关于晋中市煤矿防治水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重新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我公司各相关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总经理XX任组长矿总工程师XX任副组长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地测科科长XX成员XX、XX、XX、XX、XX、XX地测科下设探水队:队长XX队员XX、XXX、XXX、XXX2、成立了应急抢险指挥部总指挥:XX (总经理)副总指挥:XX(矿总工)XX(生产副总)XX(安全副总)XX(机电副总)XX(一通三防副总)XX(基建副总)XX(技术副总)成员:XX、XX、XX、XX、XX、XX、XX、XX、XX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办公室主任XX电话XX——XX XX XX XX办公室下设抢险救援组具体分为井下抢险组、地面抢险组。
地面抢险组由XX任组长。
成员由供应科、基建科、后勤由劳资科等人员组成。
井下抢险组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
成员由安监科、生产技术科、地测科、机电科、通风科科室人员组成二、职责划分(1)防治水机构负责所属负责矿井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健全和完善矿井水害防治各项技术的规定制度等。
审批水害防治工程设计措施及水害防治经费使用。
(2)应急抢险指挥部全权负责矿井应急抢险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
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需要的人、才、物等资源。
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3)现场抢险组是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4)领导组各成员总经理:是本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全面负责。
总工程师:是本矿井防治水的主要负责人,全面配合总经理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各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对分管范围内职责负责。
矿井水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矿井水害是矿井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严重影响着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
矿井水害的成因很复杂,往往是由于矿井地质构造、地表水、地下水、降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和矿井开采、排水施工、支护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为了有效防治矿井水害,保障矿井安全和生产,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矿井水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
一、矿井水害的成因1. 矿井地质构造矿井水害的首要成因是地质构造问题,矿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断裂、倾斜、褶皱等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运移路径和渗流能力有较大影响,会导致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引发水害事故。
2.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矿井水害的重要来源,降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水位变化和地下水涌入都会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降雨较多的季节或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很容易导致地下水浸润矿井,形成水害。
3. 矿井开采矿井开采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对矿井水害造成了重大影响。
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方向改变,增大了矿井涌水的可能性。
开采还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矿井支护破坏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矿井水害的风险。
4. 矿井排水施工矿井排水施工不当也是造成矿井水害的重要原因。
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道损坏、排水设备失效等情况都会导致矿井水不畅,增加了矿井水害的发生概率。
二、矿井水害的防治方法1. 完善地质构造研究针对矿井所处的地质构造特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质预测,准确掌握矿井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防止地质构造对矿井水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2. 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文地质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掌握矿井地下水位、水压、水质等信息,预防和控制地下水涌入的风险。
3. 合理规划矿井开采开采前应充分评估矿井水害的风险,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采取科学有效的地压控制、支护加固等措施,减少地下水涌入和矿井涌水的可能性。
4. 完善排水设施加强对矿井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和更新排水管道、排水设备,保证矿井排水畅通,减少矿井涌水风险。
煤矿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市矿井防治水有关制度,保证我市煤炭工业安全有序地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胁的矿井都要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
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二、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
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
三、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负责对本辖区内有水灾威胁矿井进行监督、督促各类防水煤柱设计、防治水措施的上报工作,并按审批权限上报审批。
市局负责检查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四、每一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矿负责对重点受水患威胁矿井的检查工作。
五、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县(市)区局、国有地方煤矿负责对该项工作的检查。
六、各类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七、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八、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文情况不清的矿井,要进行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地质规程要求报批工程设计。
十、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每一矿井必须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一、凡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导水、与富水层相接触的断层,矿井水淹区,受保护的地表水体、井田技术边界等地段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各类防水煤柱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
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二、矿井要建立水害预报上报制度,矿井每月向县(市)区局汇报一次,国有地方煤矿每季向市局汇报一次矿井水患情况。
矿井水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矿井水害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突然涌入或渗漏至矿井中,造成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矿工伤亡等严重后果的现象。
矿井水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地质构造因素:地下水的涌入与矿井周围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
如果矿井周围存在断层、裂隙或岩溶地貌等地质构造,容易使地下水通过这些通道进入矿井。
二、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水平和垂直变化是导致矿井水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位上升,超过矿井的排水能力,就会引起水从周围渗入矿井;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附近岩石松动、溶解或塌陷,从而造成矿井的水害。
三、开采活动:矿井开采活动是引发水害最直接的原因。
采动的矿岩容易产生裂缝和空隙,从而使周围的地下水流入矿井。
开采活动还可能引起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影响周围地层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加矿井水害的风险。
针对矿井水害的防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和处理:一、地质勘察预测:在矿井设计和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预测,全面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以便在设计和施工中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二、有效的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矿井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井、插入井、抽水设备等,以保证矿井内的水位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加强岩层支护:在矿井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岩层支护措施,避免因开采造成矿岩的塌陷和破裂,从而减少地下水的涌入。
四、注浆技术:可以利用注浆技术加固矿井周围地层,填补裂隙和孔洞,提高地层的渗透性,减少地下水涌入。
五、监测与预警:建立矿井水害的监测系统,通过对地下水位、土壤湿度、应力和变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矿井的水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
矿井水害的成因复杂多样,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创新,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将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我国煤矿工探索了一系列的防治水措施。
这些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防治地表水涌入矿井、探放水、疏放排水、防水煤柱的留设、水闸门和水闸墙的设置使用、注浆堵水、建立防治水保障制度、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做好矿井涌水、积水预报等。
各煤矿的自然情况各不相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防治水措施。
l、要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害及时汇报并采取(上述)应急处理措施。
2、要建立必要的矿井防治水规章制度,把防洪、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准确将积水巷、水窝、积水老窑绘在图上,以便进行采掘工程时制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4、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
煤矿地下的地质条件是复杂的,地下水的情况也很复杂,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水害的威胁。
根据现有资料,对无法确保没有水害威胁地区,必须采取探放水措施,探水后消除了水害威胁再向前掘进。
多年来与地下水作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是指导煤矿生产与各种水害作斗争的有效方针。
在煤矿与地下水作斗争,决不可疏忽大意,不能蛮干,也不能为了赶生产怕麻烦而存有侥幸心理。
在有老空水威胁地区必须进行探水,掘进工作面必须边探边掘。
平巷掘进一般可对正前和巷道上帮进行钻孔探水,一般为三组钻孔,每组l一2个孔;在上山掘进时,一定要在巷道正前和左右两帮进行探水,钻孔不少于5组。
使用探水机械要注意如下事项:1、加强探水钻眼附近巷道的支架,背好顶、帮,工作面打上坚固的顶柱,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巷道支架。
2、探水工作地点挂牌,明确探水眼位置、方向、眼数、钻孔深度。
打钻前要清理好巷道,准备好水沟和放水巷。
并有和调度室联系的电话。
3、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要加强通风。
4、水压大的探水眼要装套管,装水闸阀,便于调节水量。
5、探水时如遇到钻孔沿钻杆向外流出,应立即停止探水,固定钻杆,严禁移动钻机和拔钻。
矿井水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矿井水害是指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体的涌入或者渗漏,导致矿井内部水位上升,严重影响矿井的生产和安全。
矿井水害是矿井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成因复杂,防治方法也多种多样。
本文将介绍矿井水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矿井生产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矿井水害的成因1. 地下水涌入地下水涌入是矿井水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地下水在矿井采矿过程中,由于煤层、岩层破裂或断裂导致了地下水体的涌入,使矿井水位上升,甚至淹没采煤工作面,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2. 矿井井区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矿井井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利也是导致矿井水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井井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渗流能力较强,地下水含水层水位不稳定等,都会导致矿井水害的发生。
3. 矿井通风不畅矿井通风不畅会导致矿井内部湿度增大,从而加大了地下水体的渗透速度,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形成矿井水害。
二、矿井水害的防治方法1. 加强地下水勘探工作矿井地下水勘探工作是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勘探矿井井区的地下水情况,了解地下水体的分布和运动规律,为矿井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矿井水害的发生。
2. 合理设置和维护抽水设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和维护抽水设备,及时排除矿井内积水,降低地下水位,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
3. 加强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加强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了解矿山区域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规律等情况,为矿山的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畅通,降低矿井内部的湿度,减少地下水的渗透速度,有效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
5. 合理安排矿井采煤路线在矿井采煤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采煤路线,根据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路线,减少地下水体的涌入,降低矿井水害的发生。
矿井水害是矿井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其成因复杂,防治方法也多种多样。
只有加强地下水勘探工作、合理设置和维护抽水设备、加强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安排矿井采煤路线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保障矿井的安全和生产。
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一、矿井水害的概念矿井水害是指地下水进入煤矿开采区域,给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带来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矿井水的渗入会对矿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使矿井内的煤层受到侵蚀和冲刷,从而对采煤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矿井水害的影响1.对采煤设备的影响矿井水害会使煤炭开采工作中的工作面面临着水压力的挑战,大大影响了采煤机、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维护保养等工作。
2.对采煤生产的影响在矿井的采煤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量的矿井水,则必须先进行排水处理,否则会导致采煤面的冒顶现象,大大降低采煤的进度和生产效率。
3.对矿井安全的影响一旦矿区内的矿井水采取不及时的排水处理措施,会引发矿区内的大面积地质灾害,从而可能对矿井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三、矿井水害治理的措施1.合理布置和设计在煤矿设计和开采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布置排水管道和排放口,以便实现针对性的排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矿井水害的损失。
2.加强预测管理通过对矿井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预测,可以有效的评估矿井水害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方案,同时还可以合理地制定矿井的生产计划和安全措施。
3.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现在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得煤矿水害治理的手段更为丰富,例如采用地面辐射技术及声波观测技术、喷注浆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更加高效地预测矿井水害的范围和类型,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止措施。
4.加强排水与防渗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应该及时采取排水工作,将矿井内部的水尽量排出,同时可以采用水封减压、堵洞坝替等灌浆技术来达到劈出渗水和封堵地下水的目的,从而减轻矿井水害对煤矿的威胁。
四、总结总之,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对于煤矿的生产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有效防治矿井水害方面,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处理和防止矿井水害,以确保煤矿的生产顺利进行,以及保证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一、地面防排水措施
1、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雨季来临前后保证矿井24小时都有领导值班。
2、设置专门的防汛物资库,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和防洪排水设备,并配备专人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3、与气象、防汛等部门建立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防汛机制。
在矿井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应当派专人在矿区内巡查防止淹井事故。
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
4、雨季前由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井口、工业广场附近的防洪设施(包括拦水坝、涵洞、护坡、导水渠等)、生产、生活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清理。
5、雨季前由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地测、安监、通风等相关部门对井田范围内的地表裂缝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上一年度开采的范围,并将裂缝的分布情况、规模、范围填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对沟谷内可能向井下灌水的裂缝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充填。
6、及时清理所有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雨季前全面清理1次水仓。
7、坚持做好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雨季前,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
巷道掘进过程中,防治水技术人员要采用瞬变电磁仪进行巷道超前物探,并根据物探解释成果设计合适的钻孔参数布置钻孔进行超前探查。
(1) 探水前的注意事项
①各工作面钻探前要检查排水系统,准备好水沟,临时水仓及排水管路,检查排水泵完好情况;准备堵水材料。
进行工作面安全检查,并检查通信线路和安全退路。
②探放水钻孔要严格按照设计长度、方位角、倾角等具体施工参数布置。
③探放水钻孔必须使用孔口安全装置。
它由孔口管、泄水测压三通、孔口水门和钻杆逆止阀(必要时安装)等组成。
(2) 钻探施工安全措施
①检查钻机安装场地的巷道支护和通风情况,安全情况好,方可安装钻机;
②注意检查观测周围有无出水征兆,如发现安钻地点距离积水点很近、探水不安全时,应在采取加固措施后,另外选择安全地点探水;
③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固;安好钻机接电时,要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电缆吊挂要整齐。
④严格按照设计标定钻孔方位、倾角,每班开钻前要首先检查立柱、孔口安全装置、周围支护和报警信号,如有问题,先处理后开钻。
⑤钻进中发现有害气体喷出时,应该在加强通风的同时,用黄泥、木塞(预先备好)封堵孔口。
如无法处理,应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
源,将人员撤到新鲜风流巷段。
⑥钻进中发现孔内显著变软或沿钻杆流水,都是钻孔接近或进入积水区的象征,此时应立即停钻检查,若孔内水压很大,应该将钻杆固定并记录深度。
在提钻之前,必须重新检查和加固有关设备和支护,并打开三通泄水阀,边钻进边推进钻具,使钻头超过原孔深度1m以上,先把附近积存的淤泥碎石冲出孔外,而后提出钻杆,以利于安全放水。
⑦遇高压水顶钻杆时,用立轴卡瓦和逆止阀交替控制钻杆,使其慢慢地顶出孔口。
⑧必须加强出水征兆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掘进,情况紧急时必须发出警报,通知受水威胁地点的全部人员。
(3) 疏放过程中及疏放后掘进的安全措施
①探到积水或水压后,应该复核原有积水资料,确定放水量和放水孔个数,进一步调整排水能力,必要时设置临时水仓,使排水供电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并清理好水仓、水沟等。
②派专人监视放水情况,记录放水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③加强放水地点的通风,增加有害气体的检测次数,或设瓦斯警报器。
④放水结束后,立即核算放水量与预计积水量的误差,查明原因,以防止有残留积水。
(4) 其他安全措施
①在突然大量涌水的情况下探放水时,应该事先在探水工作面附近设置临时水闸门。
②预先规定好报警联络信号、涌(充)水时的对策及人员避灾路线等。
③放水工作应该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
④探放水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未经审批单位允许,不得擅自改变施工组织设计。
3、构造及其导水性探查与防治
我矿采掘过程中揭露过多条断层,均未发现有导水性,但在后续采掘过程中要结合以往采掘揭露构造情况加强工作面构造预测,并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进一步查明已知及隐伏构造分布情况,分析、确定其导水性,根据探查结果制定探放水及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并在采掘活动接近或通过断层等构造时加强水情监测,发现出水异常,立即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4、各采掘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地测科编制的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三)其他防治水措施
1、落实地质、水情水害预报制度。
采取以月报为主,结合年报、季报、临时预报的方法,做好地质及水害预报工作。
预报范围要覆盖所有的采掘工作面。
2、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每月组织水害隐患排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水害隐患排查会议,由地测科、探水队、专业技术人员等参加,并做好记录。
3、落实防治水月度例会制度。
每月召开由总工程师牵头,地测、生产、安监、机电、通风等相关科室参加的防治水例会。
分析、总结上月矿井防治水工作,对下月工作进行安排、落实。
4、做好探放水设计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发放工作,做好探放水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防治水图纸、台账、记录,加强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完善技术资料审查、审批工作;完善技术资料档案化管理工作。
5、每月组织地测、安监、通风等相关部门对井田周边的矿井进行定期走访、调查,互通信息,充分掌握周边矿井的开采现状和采空积水情况,确保井田边界安全隔离煤柱不受破坏。
6、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使广大职工掌握突水预兆及特性,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四通煤业防治水科
2016年4月11日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