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29.29 KB
- 文档页数:4
1、蔬菜良种繁育技术方案(1)地址选择及隔离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蔬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实施产业化基地的选址,要求相对隔离,对繁育基地内部各品种良种繁育严格实施。
(2)良种繁育品种: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按照目前市场需求状况,选择需求量大、营养丰富的蔬菜品种繁育。
主要包括:水果西红柿、水果黄瓜、辣椒、茄子、豆角、韭菜等品种。
以育苗为主。
(3)种子处理:采用“蔬菜种子药液浸种消毒技术”使种子发芽率达95%以上,种苗出苗率达90%以上。
(4)种子生产技术及播种量:对于良种繁育,参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做到精量播种。
(5)茬口安排: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增加蔬菜产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从周年生产均衡供应考虑,以淡季供应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安排茬口。
(6)田间栽培管理: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严禁使用有机蔬菜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7)施肥管理:利用蔬菜种子生产配方施肥的研究成果,以施用腐熟农家肥为主,并根据蔬菜良种繁育的营养需求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经济施肥量和施肥配方,以保证种子种苗繁育的质量。
(8)收获技术:采用本单位建立的“蔬菜种子收获技术”,对蔬菜种子进行科学收获,保证种子收获率达80%以上。
(9)清选技术:种子清选技术采用水选、风选和机械清选,保证种子的纯净度和种子质量。
(10)包装: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包装。
2、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蔬菜种植按照河北省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种植,并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增加蔬菜产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从周年生产均衡供应考虑,以淡季供应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安排茬口。
(1)有机蔬菜基地建设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质、土壤以及工业的“三废”污染),防止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的污染,对于酸雨也应有所预防。
草种繁育技术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在农业和园林绿化领域,草地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
草地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还具有保持土壤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和增加生态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然而,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草地植被,选择合适的草种并进行繁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草种繁育技术规程,并详细解释该规程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然后,我们将阐述编写该规程的目的,明确为何需要制定此规程以及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对草种繁育技术进行整体概述。
我们将探讨草种繁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农业、园林和环境保护等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当前草种繁育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第三部分将着重介绍草种选择与收集方面的内容。
我们会讨论如何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适应性的考虑因素来选择草种。
此外,我们还将综合分析草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草地功能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草种选择。
最后,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合理选择和采集草种样本的技巧和建议。
第四部分将介绍草种优胜劣势评估与筛选的内容。
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和建立评估指标,并介绍评估方法和实验设计。
同时,我们也将详解优胜劣势草种筛选的步骤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评估工作。
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草籽质量检测与处理方式确定方面的内容。
我们会介绍不同的草籽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并探讨确定草籽处理方式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技巧。
此外,我们还会提供关于储藏条件和处理注意事项的相关信息。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草种繁育技术规程在促进农业、园林绿化等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草种繁育技术规程的整体概述,明确该规程的目的和意义,并掌握草种选择与收集、草种优胜劣势评估与筛选以及草籽质量检测与处理方式确定等方面的关键内容。
2. 草种繁育技术规程概述2.1 草种繁育的重要性草种繁育是农业和园林绿化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种苗培育实施方案一、选育优质种子材料1.筛选耐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的母本和父本,确保种子的优质性。
2.进行多表型性状和遗传背景的评估,选择具有高产、抗逆、抗病等优良性状的亲本。
3.采用多亲本杂交方式,通过配套的遗传设计和杂交组合,提高遗传多样性,推进优质种子的选育。
二、种子繁育与收获1.选取适宜的繁育场地,确保空气、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充足,为种子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控制播种时间,确保种子能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3.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种子的生长,确保良种苗的营养素充足。
三、良种苗保护措施1.建立优质种子保护区,保证种子的质量,并通过定期监测和检验,确保无病虫害和有害物质的种子进入市场。
2.建立追溯体系,对良种苗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良种苗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
3.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提高良种苗的抗病虫能力。
四、优质种子推广与应用1.加强种子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良种苗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良种苗的推广和应用。
2.建立良种苗推广机构,提供良种苗的供应和推广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优质种子。
3.加强良种苗生产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良种苗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确保良种苗的可持续生产和应用。
五、监测与评估1.建立完善的良种苗监测体系,定期对良种苗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结合实际情况,对良种苗的质量、生长情况、抗逆性等指标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高良种苗质量和种植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良种苗的培育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育种、繁育、保护、推广和监测等方面的因素,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操作,以确保良种苗的质量和种植效果。
同时,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意识提高,提高他们对良种苗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促进良种苗的广泛应用。
水产良种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良种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良种技术是指利用优良品种、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水产物种。
为了使水产良种技术发挥最大效益,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
一、选种
选种是决定水产良种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质优良的种质。
在选种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检测鱼苗的外观、体型、活动情况等指标进行筛选,确保选择出优良的种质。
二、饲养
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鱼类的全面营养。
饲料的成分和质量至关重要,应该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方。
同时,要根据养殖水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三、环境控制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培育水产良种的保障。
需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体清洁,保持适宜的水温、氧气含量和PH值。
养殖池
塘或者网箱也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疾病防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一大影响因素,所以防病抗病非常重要。
防控疾病可以通过增强鱼体的免疫力、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来达到目的。
五、管理与监测
管理与监测是水产良种技术操作规程中最后关键的一环。
要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包括饲养过程中的饲料用量、生长情况、水质监测数据等记录。
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确保水产良种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水产良种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对水产养殖是非常重要的,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产出和质量,为水产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水稻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省常规水稻大田用种繁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繁种、种子收获精选检验贮藏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水稻大田用种的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8371 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DB23/T 020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23/T 1635 水稻种子储藏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 4404.1(此国标为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
3.2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3大田用种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并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供XX生产使用的种子。
4 产地环境水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 繁种5.1 原种选择采用上一年繁育的原种,原种质量要达到GB 4404.1的规定,并依照GB 8371的规定进行种子产地检疫。
15.2 育苗按DB23/T 020规定育苗并拔除苗床中发病(恶苗病)的稻株。
5.3 移栽及本田管理一般5月10日~20日插秧。
插秧时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泥温达到15℃。
依品种特性,插秧规格采取30.0cm×13.3cm或30.0cm×16.7cm,每穴3株~5株,插秧深度不超3cm。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玉米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严格,管理难度大的工作,为了确保繁殖的玉米种子达到国家标准,提高种子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7315-1998《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一、选地应当选择肥沃平坦、能排能浇旱涝保收,尽可能集中连片的土地。
不要选择不保墒、漏水跑肥的沙土地。
选择非水浇地或旱地,必须选择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地区,否则会因底墒不足,出苗不全,产生三类苗,给去雄带来困难,既影响种子产量又影响种子质量。
二、隔离区的设置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不应少于300米,高杆或屏障隔离要求高于父本30厘米以上并使制种田与玉米花粉来源地不少于150米。
同一制种田要因地制宜多种方法结合用,尽可能缩小隔离区占地面积,扩大制种田面积,减少费用。
如果隔离不够应砍掉商品玉米使其达到要求,以保证种子质量。
三、播种(一)、播种前的准备1、整地:对秋翻、秋打垅和春打垅的种子田,都要及时重镇压,压碎压实,保墒提墒,防止跑墒。
减轻春旱。
2、选种、晒种:做到粒选,去掉杂粒、病粒、瘪粒、和破碎粒,然后播种前晒2-3天,勤翻动,以增强种子活性和芽势,提高吸水能力和芽率,通过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病菌。
(二)、适时播种按照育种者的说明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播种。
要在地温稳定通过12C,墒情适宜的时候下种。
不要播早,以防“粉种”或“干种”,也不要过晚,造成失墒或者贪青晚熟,降低芽率。
特别要注意父母本的错期、行比、密度的设置。
品种不同父母本的错期、行比、密度也不同;错期要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坚持“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的原则。
即使父母本同期播种也应搞一次错期为好,这样既延长了父本的花粉期又可防止花期不遇。
行比要根据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保证父本有足够的花粉供应母本和方便田间作业而定。
母本密度要根据品种母本的类型决定,紧凑型的要加大密度,一般中等肥力土地,每667卅应在4500-5500株。
ICS65.150B 50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236—2015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2015-11-06发布2016-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邯郸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石家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中科、王合全、张立坤、刘建朝、蔡灵、薛建民、尹建申、杨莉、田洋。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人工繁育的环境条件、繁殖技术、鱼苗培育和疾病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工厂化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业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SC 1011-1984 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SC 1012-1984 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3 环境条件3.1 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充足,无污染。
地下水应经过曝气。
温度达不到育苗要求的,需建设增温设施,并使水温达到20℃以上。
3.2 水质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pH值6.5~8.0, 比重≤1.002,透明度≥30 cm。
4 繁殖技术4.1 亲鱼4.1.1 亲鱼的来源从自然水域中捕获;从水产原、良种养殖场购买;从自养商品鳅中择优选择。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公布日期】2006.01.17•【字号】苏海渔[2006]2号•【施行日期】2006.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规范》的通知(苏海渔〔2006〕2号)各市渔业主管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和苗种质量监督管理,根据《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参照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与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局组织制定了江苏省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规范,现印发给你们,供落实原良种体系建设工作时依照执行。
二○○六年一月十七日江苏省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规范第一条为加强全省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合理规划布局苗种基地,逐步实现苗种生产技术规范化,加快推进全省海、淡水养殖良种化,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的主要功能是,从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引进亲本或后备亲本,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繁育优良苗种,供应养殖生产单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第三条建设环境条件与基础设施要求:1.生态环境良好,周边无污染源,水源充沛,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2.交通方便,通电、信息联系畅通;3.亲本(含后备亲本)、苗种、饵料等培育池布局合理,进排水等配套设施完善,特殊的繁育品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4.场容场貌整洁、美观。
第四条生产任务明确,生产规模适宜,养殖面积200亩以上,或温室面积2000m2以上。
第五条定期从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引进更新繁育用亲本,不使用不足龄或超龄亲体。
第六条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亲本培育、苗种繁育等技术规范,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七条建立健全隔离保种制度,防止原(良)种逃逸和品种混杂。
第八条技术档案管理规范,引种、亲本培育、繁育、苗种培育及日常管理等记录档案齐全,并做到专人管理、统一记录格式、统一归档存放。
•经验交流•北方蚕业2020,41(4)53 *二化二放地区春季柞蚕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谭吉众(庄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大连116400)摘要二化二放地区春季柞蚕良种繁育关乎秋季柞蚕商U茧的产量与质量。
本文介绍了春柞蚕制种、雌蛾显微镜检验、保卵和暖卵、卵面消毒及蚁蚕孵化几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春季柞蚕繁育技术柞蚕QAntheraea pernyi)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重要泌丝昆虫。
柞蚕不仅用于生产纺织原料茧,还可作为优质的昆虫食品资源[]。
我国是世界柞蚕业发源地,目前年产柞蚕茧9万吨,占世界柞蚕茧总产量的90%以上⑵。
辽东半岛是柞蚕二化二放地区,春柞蚕良种繁育关系到秋季柞蚕商品茧的产量与质量。
柞蚕种繁育是一项程序繁琐、技术严格、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造成良种繁育的失败。
一般地,春季柞蚕种繁育包括制种准备、制种、雌蛾显微镜检验、保卵暖卵、卵面消毒和蚁蚕孵化等技术环节。
1制种准备11种制种室是制种的场所。
制种室包括发蛾室、晾蛾室、晾对室、产卵室、镜检室、保卵室。
一般每1000粒种茧,需制种室2.5m2左右。
发蛾室要求能快速升温,能较好的保温和通风换气。
雌蛾晾蛾室要求保温效果好,空气流通便利;雄蛾晾蛾室要求温度较低,阴凉通风的半地下室或者背阴房屋,不需要加温设备。
晾对室要求保温、光线均匀、空气流通。
产卵室要求保温、空气清新,方便控制黑暗光线。
保卵室要求保温,光线易控制;低温保卵室要求5-8C 低温。
镜检室要求光线明亮,有上下水,墙体多电源插座⑷。
1.2制种用具制种用具规格尺寸要统一。
需要的用具有:暖茧挂茧用具、产卵用具、装蛾用具、温度计、加温设备、补湿设备、晾卵用具、装卵用具、镜检用具等。
消耗品如穿茧线、燃料等。
2制种2.1出蛾暖茧期间要控制好温湿度,保证发蛾室空气流通。
蛹体感受200〜230r有效积温后,便陆续羽化出蛾。
蛾由茧柄基部破茧脱出的过程,叫出蛾。
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简介:
良种繁育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开展优势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良种繁育工作,提
高良种的品质和功能,制定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十分必要。
一、良种繁育目标
良种繁育的目标是通过选择繁殖优良个体,结合科学的遗传育种
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创造适应当地环境条件、高产、优质、抗逆的
农作物新品种,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良种繁育选材准则
1.遵循遗传规律:根据农作物的遗传特点,选择具有丰产、抗病
性良好、适应性强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
2.综合考虑性状:根据具体的繁育目标,选择性状优良的个体进
行繁育,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产量、抗病性、耐逆性等。
3.生物学和经济学标准:选择繁育良好个体时,除了具有优异的
生物学性状外,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利润等经济因素。
三、良种繁育技术要求
1.保护良种资源:重要农作物品种应及时申请国家或地方保护,
并按规定使用,并制定良种资源管理文件,确保良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2.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繁殖目标,确定
适当的繁殖方式,如自交、杂交、人工授粉等。
3.科学施肥:对于选育过程中的根肥、追肥和叶面肥等施肥过程,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种植条件,科学调配肥料,保证作物的营养需要。
4.控制病虫害:良种繁育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保证良种繁殖过程
中的健康和有效性。
5.精确品种纯度鉴定:进行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进行精确的品种纯度鉴定,确保良种的元信息,减少繁育中的品质退化。
6.建立良种繁育档案:对良种繁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数据和材料进行记录、整理和保留,建立良种繁育档案,为后续的繁育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四、良种繁育管理措施
1.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以推广良种繁育技术及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为目标,通过示范展示、研讨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动良种繁育管理措施的落地和良种繁育工作的开展。
2.组织专家评审:在良种繁育技术开始实施之前,组织一些专家对技术规程进行评审,以改进和完善规程,确保规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加强农民培训: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农民进行良种繁育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对良种繁育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4.实施科学指导: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
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良种繁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
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农作物良种繁育工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广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品质。
同时,地方标准的制定能够促进农作物种
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加强农民的培训和科学指导,推动农业
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
最终实现农作
物品种的改良、增产和优质化,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