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教材第3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480.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三章 单相交流电1、判断题1两个频率相同的正弦交流电的相位之差为一常数。
答案:正确2正弦量的相位表示交流电变化过程的一个角度,它和时间无关。
答案:错误3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指交流电在变化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答案:错误4直流电流为10A和正弦交流电流最大值为14.14A的两电流,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两电阻,则两电阻的发热量是相等的。
答案:正确5在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90。
答案:正确6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感抗与频率成正比,即电感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
答案:正确7在纯电容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90。
答案:错误8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的容抗与频率成正比。
答案:错误9在直流电路中,电感的感抗为无限大,所以电感可视为开路。
答案:错误10在直流电路中,电容的容抗为0,所以电容可视为短路。
答案:错误11纯电感元件不吸收有功功率。
答案:正确12在单相交流电路中,日光灯管两端电压和镇流器两端的电压之矢量和应大干电源电压。
答案:错误13在感性电路中,并联电容后,可提高功率因数,使电流和有功功率增大。
答案:错误14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总的视在功率等于各支路视在功率之和。
答案:错误15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有功功率等于各支路有功功率之和。
答案:正确16在感性负载中,其电压的相位总是超前于电流一个角度。
答案:正确17在容性负载中,其电流的相位总是超前于电压一个角度。
答案:正确18在纯电感电路中,功率因数Costp一定等于0。
答案:正确19在RL串联电路的功率因数Costp一定小于l。
答案:正确20在RL并联电路的功率因数Cos(#一定为0。
答案:错误21在纯电阻电路中,功率因数角一定为O。
答案:正确22在纯电容电路中,功率因数角一定为90。
答案:正确23无功功率的单位为伏安。
答案:错误24正弦交流电路中视在功率的大小为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之和。
答案:错误25在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越大,电源容量利用率越高。
《电路基础》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1.1电路的组成及功能1.1.2 电路模型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2.1 电流1.2.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1.2.3 电功和电功率1.2.4 参考方向1.3 基尔霍夫定律1.3.1 几个常用的电路名词1.3.2 结点电流定律(KCL)1.3.3 回路电压定律(KVL)1.4 电压源和电流源1.4.1 理想电压源1.4.2 理想电流源1.4.3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1.5 电路的等效变换1.5.1 电阻之间的等效变换1.5.2 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1.6 直流电路中的几个问题1.6.1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1.6.2 电桥电路1.6.3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1.6.4 受控源小结习题技能训练项目一:电路测量预备知识及技能的训练技能训练项目二: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支路电流法2.2 回路电流法2.3 结点电压法2.3.1 结点电压法2.3.2 弥尔曼定理2.4 叠加定理2.5 戴维南定理小结习题实验二: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第3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1.1正弦量的三要素3.1.2 相位差3.2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3.2.1 电阻元件3.2.2 电感元件3.2.3 电容元件小结习题实验三:三表法测量电路参数第4章相量分析法4.1 复数及其运算4.1.1复数及其表示方法4.1.2 复数运算法则4.2 相量和复阻抗4.2.1 相量4.2.2 复阻抗4.3 相量分析法4.3.1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模型分析4.3.2 RLC并联电路的相量模型分析4.3.3 应用实例4. 4 复功率小结习题实验四: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第5章谐振电路5.1 串联谐振5.1.1 RLC串联电路的基本关系5.1.2 串联谐振的条件5.1.3 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5.1.4 串联谐振回路的能量特性5.1.5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5.2 并联谐振5.2.1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5.2.2 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5.2.3 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5.2.4 并联谐振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5.2.5 电源内阻对并联谐振电路的影响5.3 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5.4 谐振电路的应用小结习题实验五:串联谐振的研究第6章互感耦合电路与变压器6.1 互感的概念6.1.1互感现象6.1.2 互感电压6.1.3 耦合系数和同名端6.2 互感电路的分析方法6.2.1 互感线圈的串联6.2.2 互感线圈的并联6.2.3 互感线圈的T型等效6.3 空心变压器6.4 理想变压器6.4.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6.4.2 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6.5 全耦合变压器6.5.1 全耦合变压器的定义6.5.2 全耦合变压器的等效电路6.5.3 全耦合变压器的变换系数小结习题实验六:变压器参数测定及绕组极性判别第7章三相电路7.1 三相交流电的基本概念7.2 三相电源的连接7.2.1 三相电源的Y形连接7.2.2 三相电源的Δ形连接7.3 三相负载的连接7.3.1 三相负载的Y形连接7.3.2 三相负载的Δ形连接7.4 三相电路的功率小结习题实验七: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第8章电路的暂态分析8.1 换路定律8.1.1基本概念8.1.2 基本定律8.2 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8.2.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2.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2.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8.2.4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8.3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8.3.1 单位阶跃函数8.3.2 单位阶跃响应8.4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小结习题实验八: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第9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9.1 非正弦周期信号9.1.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产生9.1.2 非正弦周期信号9.2 谐波分析和频谱9.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9.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9.2.3 波形的对称性与谐波成分的关系9.2.4 波形的平滑性与谐波成分的关系9.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9.3.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9.3.2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功率9.4 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的线性电路分析小结习题实验九: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研究第10章二端口网络10.1 二端口网络的一般概念10.2 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方程和参数10.2.1阻抗方程和Z参数10.2.2 导纳方程和Y参数10.2.3 传输方程和A参数10.2.4 混合方程和h参数势10.2.5 二端口网络参数之间的关系10.2.6 实验参数10.3 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传输函数10.3.1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10.3.2 传输函数10.4 线性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0.4.1 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T形等效电路10.4.2 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Π形等效电路10.4.3 T形网络和Π形网络的等效变换10.4.4 多个简单二端口网络的连接10.5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输常数10.5.1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10.5.2 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常数10.6 二端口网络的应用简介10.6.1相移器10.6.2 衰减器10.6.3 滤波器小结习题实验十: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的研究第11章均匀传输线11.1 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11.1.1分布参数电路11.1.2 分布参数电路的分析方法11.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方程式11.2.1 均匀传输线的微分方程11.2.2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稳态解11.3 均匀传输线上的波和传播特性11.3.1 行波11.3.2 特性阻抗11.3.3 传播常数11.4 终端有负载的传输线11.4.1 反射系数11.4.2 终端阻抗匹配的均匀传输线11.4.3 终端不匹配的均匀传输线小结习题第12章拉普拉斯变换12.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12.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12.3 拉普拉斯反变换12.4 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12.4.1 单一参数的运算电路12.4.2 耦合电感的运算电路12.4.3 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小结习题实训项目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及焊接技术练习实训项目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配盘练习。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3-3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交流电路中的实际设备和部件,需要用R、L、C或它们的组合构成其模型,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规律,先学习R、L、C三种基本元件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它们各自的功率特征。
一、电阻元件(一)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3-5(a )为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选择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关系为,选择电流为参考正弦量,设流过电阻的电流、电压为t I i m ωsin =tRI Ri u m ωsin ==m m RI U =RI U =I R U=(a )相量模型(b )功率波形为了直接反映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在电路图中可直接用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标出,如图3-6(a )所示,称为电路的相量模型。
(二)电阻元件的功率1、瞬时功率电路在某一瞬间吸收或放出的功率称为瞬时功率,用小写字母p 表示。
根据电压与电流关系得到瞬时功率为:)2cos 1()2cos 1(2sin sin t UI t I U t I t U ui p m m m m ωωωω-=-=⨯==(a )相量模型(b )功率波形2、平均功率(有功功率)用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来表示电路所消耗的功率,称为平均功率,用大写字母表示,又叫有功功率,单位为w (瓦)。
R U R I UI dt t UI T pdt T P T T2200)2cos 1(11===-==⎰⎰ω二、电感元件(一)线性电感元件电感元件是实际电感器的理想化模型,它表征电感器的主要物理性能。
用导线绕制成线圈便构成电感器,也称为电感线圈。
选择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与磁链Ψ的参考方向之间符合右手螺旋法则时,定义磁链和产生磁链的电流比值为线圈的自感系数,简称电感,用L 表示,即i L ψ=国际单位制(SI )中,电感的单位是H (亨利),简称亨。
常用的单位还有mH (毫亨)等。
第 3 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是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的形式。
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在电路基础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和掌握好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章将在分析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基础上,探讨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正弦量的有效值,正弦交流参量的基本运算,电抗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基本性质及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深入了解正弦交流电的诸多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和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熟悉和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和波形图表示法;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单一电阻元件参数电路、单一电感元件参数电路、单一电容元件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功率情况,在此基础上,掌握多参数组合的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单相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深刻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熟悉相位、相位差及同频率正弦量之间超前、滞后的概念;掌握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及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频率、周期、角频率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能生磁的现象后,又经过十多年,英国学徒出身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磁能生电的现象,向人们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从此,开创了普遍利用交流电的新时代。
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交流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现代发电厂(站)的交流发电机都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的原动机(汽轮机或水轮机等)带动磁极转动,与固定不动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相切割从而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动势,与外电路接通后即可供出交流电。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1.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发电厂的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其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本章主要介绍了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正弦交流电路功率因数问题。
本章要求:1、 掌握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特别是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2、 掌握正弦量表示方法,特别是相量表示方法。
3、 熟悉单一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能量转换关系4、 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5、 能够对一般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掌握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其计算。
6、 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及方法 引言:电路的物理量(电压、电流等),按其波形类型,大致可分为正弦交流电路:若电路中的电源(电动势)及由此产生的电压、电流均为正弦交流量,则这样的电路称为正弦交流电路。
若电源是单相的,就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举几个实例如日光灯电路、电风扇电路等),三相电源供电的则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交流电应用很广,举例说明。
周期量交流量(大小、方向均做周期性变)非周期量(如电容充电电压)脉动量(大小做周期性变化,而方向不变)如:i 非正弦交流量,如:i正弦交流量i§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概念:大小、方向均随时间作正弦规律变化的饿电流、电压、电动势等物理量均称为正弦交流电,简称交流电或正弦量 正弦量的波形图如下:三角函数表示:u=U m sin(wt+ϕu ) i=I m sin(wt+ϕi ) u 、i 为电流、电压的瞬时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周波:变化一个循环称为一个周波周期T :正弦量变化一个周波所需的时间单位S频率f :每秒钟变化的周波数,单位:Hz, f=1/T,工作频率f=50Hz,周期T=0.02S 角频率w :每秒钟变化的弧度数,单位:弧度/秒(rad/s ),w=2πf=Tπ2f=50Hz 时,w=314rad/s一、幅值:最大的瞬时值,用大写字母加下标m 表示,如U m 、I m 二、初相:u=U m sin(wt+ϕu )正弦量三要素U m 、I m —最大值(最值),表示正弦量大小w —角频率,反映正弦量变化快慢 ϕu 、ϕi —初相位,反映t=0时刻正弦量的瞬时值大小,即正弦量初始值大小。
第 3 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是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的形式。
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在电路基础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和掌握好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章将在分析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基础上,探讨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正弦量的有效值,正弦交流参量的基本运算,电抗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基本性质及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深入了解正弦交流电的诸多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和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熟悉和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和波形图表示法;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单一电阻元件参数电路、单一电感元件参数电路、单一电容元件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功率情况,在此基础上,掌握多参数组合的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单相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深刻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熟悉相位、相位差及同频率正弦量之间超前、滞后的概念;掌握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及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频率、周期、角频率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能生磁的现象后,又经过十多年,英国学徒出身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磁能生电的现象,向人们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从此,开创了普遍利用交流电的新时代。
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交流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现代发电厂(站)的交流发电机都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的原动机(汽轮机或水轮机等)带动磁极转动,与固定不动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相切割从而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动势,与外电路接通后即可供出交流电。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1.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发电厂的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其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可以由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
(1)频率单位时间内,正弦交流电重复变化的循环数称为频率..。
频率用“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习惯上也称为“周波”或“周”。
如我国电力工业的交流电频率规定为50Hz ,简称工频..;少数发达国家采用的工频为60Hz 。
在无线电工程中,常用兆赫来计量。
如无线电广播的中波段频率为535~1650 KHz ,电视广播的频率是几十兆赫到几百兆赫。
显然,频率越高,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越快。
(2)周期交流电每重复变化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如图3.1中所示。
周期用“T ”表示,单位是秒[s]。
显然,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关系,即:T f 1= 或 f T 1= 上式告诉我们,周期越短频率越高。
周期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3)角频率 正弦函数总是与一定的电角度相对应,所以正弦交流电变化的快慢除了用周期和频率描述外,还可以用角频率“ω”表征。
角频率ω表示正弦量每秒经历的弧度数,其单位为弧度/秒【rad/s 】,通常弧度可以略去不写,其单位便为【1/s 】。
由于正弦量每变化一周所经历的电角弧度是2π,因此角频率为:Tf ππω22== (3.1) 角频率的单位是弧度/秒[rad/s]。
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
式(3.1)反映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频率的概念用得最多。
2.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1)瞬时值交流电每时每刻均随时间变化,它对应任一时刻的数值称为瞬时值。
瞬时值是随时间变化的量,因此要用英文小写斜体字母表示为“u 、i ”。
图3.1所示正弦交流电压的瞬时值可用正弦函数式来表示:u =U m sin (ωt +ψ) (3.2)(2)最大值交流电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振荡的过程中,出现的正、负两个振荡最高点称为正弦量的振幅,其中的正向振幅称为正弦量的最大值,一般用大写斜体字母加下标m 表示为“U m 、t 图3.1 正弦交流电示意图I m ”。
注意:式(3.2)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的一般表达式中,其中的最大值恒为正值.......。
正弦量是一个等幅振荡的、正负交替变化的周期函数。
对正弦量的数学描述,可以用sine 函数,也可以用cosine 函数,式(3.2)采用的是sine 函数,本书中均采用sine 函数。
对于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动的电流来说,更有必要选定参考方向了。
因为电流的实际方向随时在变动,如不规定电流的参考方向,就很难用一个表达式来准确地表达出任何时刻电流的大小及其实际方向。
参考方向的规定与前面一样,一般用箭头来表示。
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选定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电流值为正,反之就为负,因此电流的参考方向只是用来确定某一时刻电流的正负号。
(3)有效值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是变量,无法确切地反映正弦量的作功能力,用最大值表示正弦量的作功能力,显然夸大了其作用,因为正弦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只有两个时刻的瞬时值等于最大值的数值,其余时间的数值都比最大值小。
为了确切地表征正弦量的作功能力和方便于计算和测量正弦量的大小,实用中人们引入了有效值的概念。
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定义的。
不论是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流还是恒定不变的直流电流,只要它们的热效应相等,就可认为它们的安培值(或作功能力)相等。
如图3.2所示,让两个相同的电阻R 分别通以正弦交流电流i 和直流电流I 。
如果在相同的时间t 内,两种电流在两个相同的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相等(即做功能力相同),我们就把(b )图中的直流电流I 定义为(a )图中交流电流i 的有效值。
显然,与正弦量热效应相等的直流电的数值,称为正弦量的有效值。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是用热效应相同的直流电的数值来定义的,因此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通常用与直流电相同的大写斜体字母“U 、I ”进行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和直流电虽然表示符号相同,但它们所表达的概念是不同的。
实验结果和数学分析都可以证明,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存在如下数量关系: U U U 414.12m ==m m 707.02U U U == (3.3) 或 I I 2m =, 2m I I = 在电路理论中,通常所说的交流电数值如不做特殊说明,一般均指交流电的有效值。
在测量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时,仪表指示的数值通常也都是交流电的有效值。
各种交流电器设备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一般均指其有效值。
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表达式可以精确地描述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正弦交流电最大值表征了其振荡的正向最高点,其有效值则确切地反映出正弦交流电的作功能力。
显然,最(a ) (b ) 图3.2大值和有效值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正弦交流电的“大小”情况。
3.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初相(1)相位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核心部分是式解析式中的(ωt +ψ),它反映了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进程,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角度,称为正弦量的相位角,简称相位。
当相位随时间连续变化时,正弦量的瞬时值随之作连续变化。
(2)初相对应t =0时的相位ψ称为初相角,简称初相。
初相确定了正弦量计时始正弦量的状态。
为保证正弦量解析式表示上的统一性,通常规定初相不得超过±180°。
在上述规定下,初相为正角时,正弦量对应的初始值一定是正值;初相为负角时,正弦量对应的初始值则为负值。
在波形图上,正值初相角位于坐标原点左边零点(指波形由负值变为正值所经历的0点)与原点之间(如图3.3所示i 1的初相);负值初相位于坐标原点右边零点与原点之间(如图3.3所示i 2的初相)。
3.1.2 相位差 为了比较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在变化过程中的相位关系和先后顺序,我们引入相位差的概念,相位差用ϕ表示。
如图3.3所示的两个正弦交流电流的解析式分别为i 1=I 1m sin (ωt +ψ1)i 2=I 2m sin (ωt +ψ2)则两电流的相位差为2121)()(ψψψωψωϕ-=+-+=t t (3.4)可见,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与时间t 无关。
相位差是比较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之一。
若已知︒=301ψ,︒=902ψ,则电流i 1与i 2在任意瞬时的相位之差为︒=︒--︒=︒--︒+=120)90(30)90()30(t t ωωϕ相位差角ϕ和初相的规定相同,均不得超过±180°。
当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为零时,其相位上具有同相..关系,只有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为同相关系,因此同相的电压、电流只构成有功功率;当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为90°时,它们在相位上具有正交..关系,动态元件L 和C 上的电压、电流关系正是这种正交关系。
因此,正交的电压和电流只构成无功功率(后面详细讲述);若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是180°,称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为反相..关系。
除此之外,两个同频率图3.3 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正弦量之间还具有超前、滞后的相位关系。
例3.1 已知工频电压有效值U =220V ,初相ψu =60°;工频电流有效值I =22A ,初相ψi =-30°。
求其瞬时值表达式、波形图及它们的相位差。
解:工频电角频率 rad/s 314=ω电压的解析式为)3314sin(2220π+=t u V 电流的解析式为 )A 6-t 314sin(222π=i 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图如图3.4所示。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 2)6(3πππψψϕ=--=-=i u显然,一个正弦量的最大值(或有效值)、角频率(或频率、周期)及初相一旦确定后,它的解析式和波形图的表示就是唯一、确定的。
我们把最大值(或有效值)、角频率(或频率、周期)、初相称之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检验学习结果:3.1.1何谓正弦量的三要素?三要素各反映了正弦量的哪些方面?3.1.2一个正弦电流的最大值为100mA ,频率为2000Hz ,这个电流达到零值后经过多长时间可达50mA ?3.1.3两个正弦交流电压u 1=U 1m sin(ωt +60°)V ,u 2=U 2m sin(2ωt +45°)V 。
比较哪个超前哪个滞后?3.1.4 有一电容器,耐压值为220V ,问能否用在有效值为18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3.1.5 一个工频电压的初相为30Ο,在2T t =时的值为(-268)V ,试求它的有效值。
3.2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学习目标: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不同作用,明确各单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理解感抗和容抗与频率的关系以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正弦交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