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管道现状及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3.61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的建设与发展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在油气管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将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的建设规模、输送技术及管道保护与检测维修技术、运营管理技术与国外管道的建设规模和先进技术进行了对比,对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以此来说明未来我国的油气长输管道的建设还具有很大市场和发展潜力。
标签:油气管道;现状;对比;差距;发展方向引言:在能源输送中,管道运输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输送石油、天然气的长输管道。
作为现代工业的生命线,管道输送对于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从压力管道的用途分类,主要有公用管道、长输管道和工业管道,后两者在能源的运输、加工中起到的作用最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于油气长输管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管道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难点。
早期的能源管道建设中,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管理混乱以及制造工艺落后等问题,导致管道事故频发。
在长期的研究探索下,近十年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如定向钻、大开挖直埋和隧道铺设等穿越技术与梁氏管桥、索托管桥、悬索管桥和斜拉索官桥等跨越技术均已非常成熟,并在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
随着“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油东进”和“海气登陆”等能源战略的实施,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油气输送格局,当前,我国重点建设的管道工程项目有哈中原油管道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甬沪宁原油管道工程和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等。
一、国内油气管道建设现状1963年,我国敷设了第一条长距离供气管道,即巴县重庆供气管道。
2001年的西气东输管道建设,拉开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长已达到10.6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已超过6万公里,建立形成了由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涩宁兰系统、川气东送系统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已经形成,干线管网总输气能力超过130亿m3/年,并在西南、环渤海、长三角、中南及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油气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发展能源行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油气开采后需要远距离运输才能供给到所需要的城市,油气管道运输是经常采用的输送方式。
油气属于易燃易爆产品,长距离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油气管道输送的管理者,应从多方面入手优化和提高油气管道的输送质量。
基于此,本文章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油气管线以其输送量大、成本低、稳定性高的优点,已成为天然气和原油的主要输送途径。
目前,我国境内管线全长已近12万km。
但是,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线的不断拓展,问题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在2013年“1122”东黄输油管线漏油爆炸的事件,更给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经过集中整治,各种油气管线被严重占用、安全距离不足、穿越人口密集地区等问题日益突显。
讨论和研究油气长输管线隐患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油气管道安全的重要性在油气运输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干扰,其中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
这些都对于管道正常的输送构成了严重威胁,如:引发火灾事故和爆炸事件概率相对较大等等。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降低管道输送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管道系统安全水平。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长输管道安全的关键要素以及其对于长输管线安全运营的建议。
二、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一)管道安全评价技术步入新阶段高强管线钢的应用使得管道安全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在管道止裂方面,明确了X80高强管线钢在服役条件下发生应变时效的条件。
高强管线钢(尤其是焊缝区)材料韧性和止裂能力会降低;研究了以裂纹尖端张开角作为止裂韧性参数的止裂控制。
随着油气管道服役时间的延长,管道面临的腐蚀失效问题愈加严峻。
中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受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从而推动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的蓬勃发展,但跟发达国家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存在一定的不足,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在实现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关键设备国产化、开启数字化管道建设三方面入手,将有效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良性发展。
标签: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我国天然气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在当今“低碳环保”大形势下,我国能源结构不断转型,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愈发举足轻重。
我国进口天然气管道陆续开通,同时国家基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区域性天然气管网逐步完善,非常规天然气管道蓬勃发展,我国天气运输“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格局已经形成。
当前我国已建成建成由跨境管线、主干线与区域联络线、省内城际管线、城市配气网与大工业直供管线构建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截至2018年底,我国运行的长输天然气管线总里程达到7.6万千米,国内油气长输管道主要集中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国石油占比最大。
干线管道总输气能力约3500亿立方米/年。
我国的基干天然气管网主要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和联络天然气管道组成。
我国的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缅甸等国家,目前运行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线A/B/C线以及中缅天然气管线,在建的管道有中亚天然气管道D 线以及中俄东线和西线。
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天然气管网构成了我国重点区域天然气管网。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指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藏气,伊宁—霍尔果斯煤制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煤制气管道,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是我国第二条煤制气外输管道。
页岩气外输管道有三条,分别为四川长宁地区页岩气管道、威远页岩气集输干线和涪陵—王场页岩气管道。
煤层气产地主要集中于我国山西省等华北地区,目前煤层气产量相对较低,优先满足周边地区消费,多余气量外输。
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大。
然而,能源供应的不稳定和能源管输系统的不完善成为制约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运管道建设。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内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的现状和改善措施。
一、现状分析1.建设总量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油气储运管道建设数量相对较少,规模较小,尤其是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相对不足。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总长度达到97.5万公里的油气管道,其中天然气管道仅有20.6万公里,占比21.1%。
与国外相比,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规模较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2.管道布局不合理我国油气管道的布局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大量的油气管道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管道建设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的布局导致很多地区的能源供给存在短缺问题。
同时,很多地区虽然存在一定的储备资源,但由于缺乏管道支持,在能源利用方面受到了限制。
我国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油气管道的建设存在管理失误、技术缺陷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破裂、泄露等安全隐患。
对一些老旧的管道,由于长期的利用和管道储存介质影响,管道设施老化、腐蚀、失效等维修和代替工作是当前急需且极为紧急的工作。
二、改善措施1.优化管道布局为了解决能源供应的不平衡问题,需要优化油气管道的布局。
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管道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西部地区的油气管道建设。
同时,在西部地区建设的管道应该考虑到东西部地区的联系,尽可能满足两地的能源供应需求。
2.提升管道建设质量为了提升管道建设质量,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加强对管道建设的监管和管理,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和管理。
此外,加强对老旧管道的检修、维护和更新建设,对于大修期已到的管道提早采用必须的技术措施,确保管道安全运营。
3.使用新技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油气管道的安全系数和运输效率,发展新型建设技术和材料是很重要的。
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油气资源的储运管道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油气管道被视为能源运输的重要手段,对于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油气储运管道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1. 建设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为满足巨大的能源需求,油气储运管道建设规模逐年扩大。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油气管道总长度已经超过10万公里,且还在不断增加。
油气管道的建设规模之大,也为我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设施老化和安全隐患由于油气管道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些设施已经使用了数十年,面临设施老化和安全隐患。
这些老化和问题设施对油气储运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3. 管道布局不合理一些油气管道的布局也存在问题,存在一定的盲区,影响了我国油气能源的输送效率,也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管道布局的不合理也是当前油气管道建设亟待改善的问题之一。
二、改善措施1. 更新老化设施针对设施老化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首先需要对老化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其设施和技术。
对于老化设施,可以采取部分更换、加固或者改造升级的方式,以提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设施的问题,并在初期解决,以避免发生严重事故。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设施的安全运行。
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包括设施的日常巡检、故障应急处理、事故处理和安全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全面提升油气管道的安全性。
3. 优化管道布局为提升油气储运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优化油气管道的布局,建立科学的管网体系。
通过调整管道的布局,减少盲区和优化输送路线,可以提升油气资源的输送效率,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
4. 加强监管和维护除了油气管道建设方面的改善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对油气管道的监管和维护。
浅谈油气储运管道现状和改善对策由于我国石油用量的增加,因此在石油储存方面,更是要加大石油管道建设力度,分析当前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针对油气储运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提升我国油气储运管道建设水平,促进油气事业的发展。
一、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现状(一)缺乏油气储运理论知识对于当前我国油气储运中,还缺乏一定的油气储运理论知识,不仅是因为我国油气储运建设起步较晚,还有就是我国缺乏石油储运经验。
我国的我国油气储运管道建设与外国储运方面有一定差距,针对与油气安全储运中更是缺乏理论研究,而且对于大型油气储运管道建设中,也缺乏想要的自动化监控管理,这些都将会影响我国油气储运管道建设质量的提升。
(二)对油气储运安全缺乏重视针对目前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中,对于油气储运的安全问题还缺乏重视,不仅不能正确认识油气的挥发性、易燃性危害,而且在油气储运管道建设中,也不能针对油气储运特性,设计建设先进的油气管道设置,对于油气泄漏、防雷电技术、防爆耐高温技术处理中,都还不够重视,这些将会大大影响我国油气储运的安全。
(三)不重视油气储运管道防腐在油气储运管道建设工作中,对于造成管道腐蚀的问题也不够重视,针对油气存储管道建设中,会因为外部环境因素、管道自身的因素以及管道的施工因素而造成的腐蚀问题,这些都将会严重影响油气储运管道的使用质量,产生油气泄露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油气储运管道建设的改善方向(一)维护我国核心资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尤其作为核心资源,油气资源的储运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是确保国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因此在油气资源开发企业中,应该做好油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好油气储运管道建设,才可以保证国家油气市场今后的稳步发展。
(二)降低油气储运危害实际油气储运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油气不仅易燃、易爆,还易挥发性,因此更应该加大油气储运管道的建设力度,针对油气储运危险性高的特征,强化油气储运管道设施建设,提升油气管道储运建设,以确保我国油气储运的安全性。
年 度 专 稿ANNUAL FEATURE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为6.4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3.2万千米,原油管道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3万千米,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输送格局。
一、2008年重点管道建设2008年建设的重点管道工程有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永唐秦(永清—唐山—秦皇岛)、榆林—济南等天然气管道;曹妃甸—天津等原油管道;兰郑长、郑州—安阳汤阴、长岭—株洲等成品油管道。
1. 天然气管道(1)川气东送管道川气东送管道西起四川省普光气田,东至上海,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6个省市,干支线全长超过2800千米,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川气东送管道由1条干线、1条支干线和3条支线组成。
普光—上海干线长1674千米,设计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
豫鲁支干线起于湖北省宜昌市,止于河南省濮阳市,全长842千米。
川维支线起于重庆梁平县,止于重庆长寿区;达州支线起于四川省天生分输站,止于达州末站;南京支线起于安徽省宣城,止于江苏南京。
川气东送管道穿越鄂西渝东山区,横贯江南水网地带,全线要建设72条山体隧道、5条长江穿越隧道。
目前,山体隧道已贯通65条,5条长江穿越隧道已全部贯通。
在重庆忠县、湖北宜昌、武汉、黄石和安徽安庆的5次长江穿越是川气东送管道的控制性工程,采用了钻爆、盾构等方式,穿越总长度达8908米,创造了单条管道穿越长江次数最多、距离最长的纪录。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展望蒲 明(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摘 要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为6.4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3.2万千米,原油管道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3万千米。
2008年建设的重点管道工程有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管道,曹妃甸-天津等原油管道,兰郑长、郑州-安阳汤阴、长岭-株洲等成品油管道。
目前,在我国的川渝、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管网主体框架。
我国油气管道现状及发展
我国油气管道是我国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到了连接油气资源和消费地的桥梁作用,对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油气管道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我国油气管道现状
我国油气管道已经建设了一套庞大的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已经超过10万公里。
其中,原油管道总长约为2.4万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约为7.6万公里。
油气管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密集的能源消费市场,是油气管道的重要起点和终点。
同时,我国还建设了一些横跨省市的主干管道,如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等,实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油气资源调配。
二、我国油气管道发展
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我国加大了油气管道建设的投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油气管道建设,加快了建设速度。
其次,我国加强了油气管道的运营管理。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了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监测和维护,提高了运营效率。
未来,我国油气管道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我国油气需求仍在快速增长,需要进一步扩大油气管道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以满足能源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还需要提高油气管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加强对管道的监管和管理,避免事故发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油气管道的投资力度,加快管道建设进度。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其次,加强对油气管道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机制,确保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营。
此外,我国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油气管道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促进油气管道的互联互通。
我国油气管道在我国能源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油气管道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进一步完善油气管道建设,为我国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