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简单判断或命题(邹
- 格式:ppt
- 大小:662.00 KB
- 文档页数:41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概念的分类:注意: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2、概念间的关系注意:属种关系中的属概念与种概念;全异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3、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1)揭示概念的内涵——定义注意:概念的概括与限制的区别;定义的规则及违背规则会犯的错误(2)揭示概念的外延——列举和划分注意:列举与划分、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的规则及违背规则会犯的错误二、命题的一般特征1、判断的特征(1)它对事物情况总是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2)它具有真假值2、命题的分类注意:书上第79页的分类表三、性质命题1、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SAP、SEP、SIP、SOP2、性质命题的逻辑特征(1)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注意四种类型性质命题主谓项周延情况的规律:全称命题的主项与否定命题的谓项都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与肯定命题的谓项都不周延(2)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注意第90页四种类型性质命题之间的逻辑方阵图: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注意:全称命题以真为基础,即全称命题真可以推出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特称命题以假伪基础,即特称命题假可以推出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
全称命题假时只能推出矛盾命题的真,另两个命题真假不定;特称命题真时只能推出矛盾命题的假,另两个命题真假不定注意:当连个命题都是单称命题时相互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第93页——94页)3、揭示性质命题隐含命题的方法(1)换质法注意:谓项须换成它的矛盾概念(2)换位法注意:原命题中不周延的词项在换位后也不得周延(3)换质位法注意:同时注意上两方面四、复合命题(一)联言命题1、公式:p并且q ,即p∧q2、逻辑特征:当联言命题所有的联言肢都真时这个联言命题才真,有一个肢命题假,这个联言命题就假。
3、永假式:p并且非p(非p是p的矛盾命题)(二)选言命题1、类型:相容选言命题与不相容选言命题(看肢命题能否同时为真)2、公式:p或者q ,即p∨q3、逻辑特征:(1)相容选言命题:只少有一个肢命题真时这个选言命题就真,只有当所有的肢命题都假才假。
《法律逻辑学》学习辅导(二):必然性推理——简单命题推理1、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①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特有属性,通称概念的含义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事物,通称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商品这个概念内涵的,在市场上出售的所有商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因此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2)概念与语词概念与语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即语词来表达的;但是,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3)概念的种类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根据概念内涵或外延的不同特征,把概念分成不同的种类:A、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是一个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①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其外延只有一个单独事物。
如“上海”、“黄山”、“中国第一部宪法”、“世界最高峰”等,都是单独概念。
②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
如“法律”、“律师”、“工人”、“农民”、“学生”等,都是普遍概念。
B、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①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森林”、“花卉”、“丛书”、“工人阶级”等,都是集合概念。
②非集合概念就是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而言,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例如,“树”、“花”、“书”、“工人”等,都是非集合概念。
理解和把握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将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
C、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①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合法行为”、“有选举权”、“健康”等,都是正概念。
一、案例背景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因装修噪音扰民,与乙发生争执。
乙一气之下,拿起板凳砸向甲,甲躲避不及,头部被砸伤。
事后,甲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承担侵权责任。
乙辩称,其是在甲先动手的情况下才反击的,属于正当防卫。
二、法律逻辑命题推理1. 法律逻辑命题概述法律逻辑命题是指在法律语境下,运用逻辑推理对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判断和论证的过程。
法律逻辑命题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
2. 案例中的法律逻辑命题(1)甲乙之间的法律关系:甲乙之间因装修噪音发生争执,甲头部受伤,乙存在侵权行为。
(2)乙的辩称:乙在甲先动手的情况下反击,属于正当防卫。
3. 法律逻辑命题推理过程(1)演绎推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条:“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甲头部受伤,乙存在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归纳推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损害是因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行为人的责任。
”甲乙之间的争执,乙的行为不属于故意或重大过失,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类比推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乙在甲先动手的情况下反击,属于正当防卫。
但《侵权责任法》与《刑法》的规定不同,侵权责任法中的正当防卫不涉及刑事责任,仅涉及民事责任。
根据以上法律逻辑命题推理,乙的行为虽然属于正当防卫,但《侵权责任法》规定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乙赔偿甲的损失。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逻辑命题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法律逻辑命题推理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在本案中,通过对法律逻辑命题的推理,法院正确地判断了乙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 法律逻辑命题推理的局限性尽管法律逻辑命题推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