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第一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5.31 MB
- 文档页数:166
艺考摄影培训《艺考摄影指南》目录一、摄影简介二、摄影艺考基础知识三、摄影的门类四、摄影的基本特征五、摄影专业介绍六、摄影的就业前景七、摄影专业考试八、面试技巧附:摄影专业北京电影学院考试试题及答案附:部分高校摄影专业考试规则附:2011年济南大学摄影专业招生考试附:摄影专业现状及就业一、摄影简介一.认识摄影❖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1.摄影到底是什么?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4.摄影是艺术么?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第一、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第二、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第三、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好照片的标准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
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
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
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
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卡蒂尔•布列松:摄影就是在若干分之秒内理解事件的意义,并同时找出能够恰当表现这一事件的准确结构形式。
摄影初级培训教程一、引言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记录下生活的点滴,还能够表达摄影师的情感和思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
本教程旨在为摄影初学者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摄影技巧。
二、摄影基础知识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元件等组成。
镜头负责收集光线,将其聚焦在感光元件上;快门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光圈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量;感光元件则是记录光线信息的部分。
2.曝光三要素曝光是摄影的核心,它决定了照片的亮度和细节。
曝光三要素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
快门速度表示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时间,光圈表示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量,感光度表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照片的曝光效果。
3.焦距与视角焦距是指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它决定了照片的视角和放大倍数。
焦距越长,视角越窄,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越短,视角越宽,放大倍数越小。
不同焦距的镜头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和主题。
4.白平衡与色彩白平衡是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使照相机正确还原白色物体的能力。
白平衡设置不当会导致照片偏色。
数码相机通常具有自动白平衡功能,但在特定情况下,手动调整白平衡可以获得更好的色彩还原效果。
三、摄影技巧与应用1.构图原则构图是摄影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照片的美感和吸引力。
常见的构图原则有:(1)三分法: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将主体放置在交叉点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协调。
(2)对角线构图:利用对角线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动感。
(3)框架构图:利用前景中的物体作为框架,突出主体。
2.光线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合理运用光线可以使照片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常见的光线类型有:(1)自然光:利用自然光拍摄,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避免逆光和过曝。
(2)人工光:使用闪光灯或灯光辅助拍摄,注意光线的柔和度和色温。
3.摄影主题与表现摄影主题是照片的核心内容,明确主题可以使照片更具表现力。
摄影基础教案-1课程名称:摄影基础授课教师: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计划学时:36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拍摄,让学生建立摄影拍摄的概念和知识技能体系,具备单反相机摄影拍摄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摄影作品。
教学要求:掌握正确的摄影控制方法,了解摄影设备,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摄影作品。
教学重点:1、摄影各个流派的不同作品风格。
2、相机的光圈、快门、感光度的控制,以及其它影响曝光的因素。
3、用光及构成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控制景深的基本条件及曝光控制。
2、画面整体效果的体现。
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和有关资料应制作成课件。
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想象力,分析论证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新变化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和善于探索的训练。
教材使用:1.《设计师摄影指南》XXXXXX.XXX编著XXX;2.《摄影基础》,XXX编著XXX;3.《大学摄影基础教程》XXXXXX。
授课内容与安排:一)理论部分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摄影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节:摄影的风格和流派第二章:数码相机与镜头第一节:数码相机的类型现在数码相机的种类大致分为卡片相机和数码单反。
注意事项:删除了无关信息和格式错误,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每个部分的内容。
数码相机最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包括RAW、JPEG和TIFF三种。
白平衡是指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的精确度指标。
在电视摄像领域中,白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设置图像的色彩平衡可以反映拍摄照片时的光照条件。
通常情况下,从“白平衡”菜单中选择某种白平衡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但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需要使用“色温”和“色调”调整来自定义白平衡。
在数码摄影中,曝光是一个核心技术。
控制曝光是一幅好作品极为重要的要素。
正确曝光是指能正确记录被摄物体反光率的曝光量,而准确曝光是指能完全反映摄影者创作意图的曝光。
(第一部分) 目录第一篇专业和院校解读篇第一章摄影专业解读第二章摄影专业招生院校(部分)第二篇摄影基础知识篇第一章摄影概述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第二节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第三节摄影的基本特性第四节摄影的功能与应用第五节摄影的分类第二章照相机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和特点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第三节摄影附属器材第三章感光材料第一节感光胶片第二节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与存储设备第四章曝光与测光第一节摄影曝光第二节摄影测光第五章摄影用光第一节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及运用第二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第六章影调控制第七章摄影构图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第二节影响构图的主要因素第三节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第四节常用的摄影构图方式第八章彩色摄影第一节光与色第二节色彩的配置方法第三节色彩运用的注意事项第四节色彩的视觉感受第九章数码摄影第一节数码摄影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数码影像处理系统第三节影像的基本调整第四节影像的合成与处理第三篇摄影作品分析篇第一节摄影作品分析的特点第二节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第三节摄影作品分析范例第四节名作精选第四篇现场拍摄篇第五篇历年考试真题篇附录一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摄影摄像专业考试大纲附录二福建省普通高校美术类摄影专业省级统考理论考试复习范围第一篇专业和院校解读篇第一章摄影专业解读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流行的趋势看,摄影是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我国目前的摄影更主要还是以一门技术的身份出现。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将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摄影的基础知识后,从事摄影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有可能将摄影最大限度地从技术层面向艺术层面转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纵观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今的摄影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盛的时期,从招生院校、专业,到招生数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尤其是随着各省市艺术类专业实行统考办法的尝试以及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摄影专业在其归属类别方面,其专业特征方面愈发凸显。
(第一部分)目录第一篇专业和院校解读篇第一章摄影专业解读第二章摄影专业招生院校(部分)第二篇摄影基础知识篇第一章摄影概述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第二节摄影史上的主要流派第三节摄影的基本特性第四节摄影的功能与应用第五节摄影的分类第二章照相机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和特点第二节照相机的基本构造第三节摄影附属器材第三章感光材料第一节感光胶片第二节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与存储设备第四章曝光与测光第一节摄影曝光第二节摄影测光第五章摄影用光第一节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及运用第二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第六章影调控制第七章摄影构图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第二节影响构图的主要因素第三节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第四节常用的摄影构图方式第八章彩色摄影第一节光与色第二节色彩的配置方法第三节色彩运用的注意事项第四节色彩的视觉感受第九章数码摄影第一节数码摄影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数码影像处理系统第三节影像的基本调整第四节影像的合成与处理第三篇摄影作品分析篇第一节摄影作品分析的特点第二节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第三节摄影作品分析范例第四节名作精选第四篇现场拍摄篇第五篇历年考试真题篇附录一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摄影摄像专业考试大纲附录二福建省普通高校美术类摄影专业省级统考理论考试复习范围第一篇专业和院校解读篇第一章摄影专业解读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流行的趋势看,摄影是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我国目前的摄影更主要还是以一门技术的身份出现。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将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摄影的基础知识后,从事摄影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有可能将摄影最大限度地从技术层面向艺术层面转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纵观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当今的摄影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盛的时期,从招生院校、专业,到招生数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尤其是随着各省市艺术类专业实行统考办法的尝试以及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摄影专业在其归属类别方面,其专业特征方面愈发凸显。
一、摄影专业高考的性质:摄影专业高考属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的范畴,是招生院校为摄影类专业的招生而设置。
它的评价标准是考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摄影专业基础和文化艺术素养,有利于对考生的择优选拔和入学后的专业培养。
按照国家教委规定,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次进行。
摄影专业高考即属于其中要求的专业考试。
摄影专业高考目前除福建省实行统考外,其余省市均实行校考。
二、摄影专业高考的类别:按照各个省市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类别的不同划分方法,摄影专业招生考试有的被专门划分为一类,有的被划分到美术类或编导类。
但是,随着专业划分的逐年细化,摄影专业单独划类,已成为基本趋势。
根据各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的不同,摄影专业又划分为电视摄影、电影摄影、图片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照明艺术、电影制作、媒体影像制作等方向。
三、摄影专业高考的形式:摄影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的专业考试和各招生学校自主组织、命题的专业考试两种形式,简称省统考和校考。
按照艺术院校招生规范化的要求,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正逐步实现着由校考向统考的过渡。
但是,由于不同院校的摄影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要求,目前摄影专业的招生考试仍然是校考与统考并存的时代。
全国除福建省实行了摄影专业统考外,其他省市基本实行校考。
摄影统考之后校考仍然存在,其原因是一些院校规定,考生只有在取得了所在省市的统考合格后才能参加校考,统考成绩基本上是本省市的院校以及专科认可。
四、摄影专业高考的类型及内容:按照摄影专业细分后的不同要求,以及各院校摄影专业理念、培养方向、目标的不同,摄影专业考试的类型基本上划分为三种:1、摄影基础型:采取此类考试形式的院校基本上是一些艺术学院或综合院校,重在考核考生的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能力及摄影技能。
考试基本内容为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实际拍摄。
2、美术基础型:采取此类考试形式的院校基本上是一些美术院校的摄影专业,重在考核考生的美术技能及知识。
考试内容为素描、色彩、速写、命题创作等。
3、综合型:此类考试形式重在考核考生的全面素质。
考试内容为面试、文艺常识、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美术技能、平面广告设计等。
有的对上列知识均有涉猎,有的从其中选考部分内容。
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类型的考试院校在逐步增多。
五、摄影专业高考的备考内容:按照各个院校摄影高考内容的不同要求,摄影专业考生在备考时,必须做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这些准备大致应该包括面试和笔试两个方面。
面试包括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个人作品展示(摄影、美术或其他作品)、摄影作品分析、美术作品分析、现场图片拍摄等。
笔试包括美术技能(素描、色彩、速写等)、文学艺术常识、摄影基础知识、摄影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创作等。
六、摄影专业高考的录取标准:摄影专业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个方面,根据两个方面的成绩,不同的院校会采取不同的录取标准。
目前,艺术院校采用的录取标准基本上有如下几类:1.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录取。
2.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录取。
3.按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综合排序录取。
4.按文化考试成绩与所在省一本线的分数比值排序录取。
七、摄影专业的就业方向:摄影专业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市场需求量较大。
从各高校摄影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看,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电影制片厂、电视制作部门、媒体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图片制作部门、报社或杂志社、摄影公司、婚纱影楼等部门,以及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等工作。
第二章摄影专业招生院校(部分)随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设摄影专业的高校也与日俱增,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艺术类院校、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的纷纷开设摄影专业,给广大热爱摄影并致力于摄影艺术的学子提供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对全国部分摄影专业招生的院校及考试内容的简要介绍请见下表:第二篇摄影基础知识篇第一章摄影概述摄影,其英文翻译为photography,该词源于希腊语photo(光线)和graphy (描绘、绘图)的结合,所以我们通常说摄影是用光线对景物进行描绘的视觉传播媒介,达盖尔在其摄影术发明的申请书中也说道“我已抓住了阳光来为我作画”。
摄影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之分。
摄影是光学、物理学、化学、电子与数字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综合。
它通过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客观实在在感光介质上得到瞬间的记录或反映。
摄影是人眼视觉的拓宽与延伸。
摄影并不是单纯的照相,它是一门观察与思考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它限定了人眼用镜头去观察提炼、用感光介质去瞬间记录,框住了人的视觉范围。
它是一种有思想,有意识的行为。
在按动快门的瞬间,凝结了摄影者无限的情感与构思。
摄影术自诞生以来,虽然只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短暂的历史瞬间了,摄影却经历了绘画需要上千年才完成的剧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摄影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人们时时刻刻、不知不觉地与影像世界共同生存。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介入,摄影发展的速度更是惊人,传统摄影还未站稳脚步就被数字摄影所代替了,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摄影的独特优势更加彰显,摄影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摄影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如今,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户,日益平民化,大众化。
摄影已经不在是少数摄影专业人员的特权,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内各大院校先后增设了摄影专业,培养摄影高级人才。
同时,许多专业也将摄影作为其专业课中的重要课程,或是将摄影作为提高现代大学生全面素质与修养的重要选修课程。
可见摄影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在逐渐提高,所以掌握一定的摄影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要不要强调该教材是一本考前辅导教材)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我国对小孔成像理论的探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对光与影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墨翟在《墨经》中对光学现象进行了八条论述,通称“墨经光学八条”。
第一条论述了影子生成原因,第二条论述了光线与影子的关系,第三条论述了针孔成像原理,第四条论述了摄影光学中物距与像距的概念,第五条论述了光与物体、影子的关系,第六条论述了光的反射现象,第七、八条论述了各种透镜中物与像的关系。
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光学著作。
春秋战国后期,大思想家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为周君绘画的故事,其中也涉及到了光影成像理论。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进一步对小孔成像理论和凹凸镜聚焦成像作了深刻而详细的论述。
他同时也提到了几何光学的“格术”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几何光学体系。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的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银盐变黑显影技术的记录。
宋末元初的科学家赵友钦,在研究天文测量的基础上对针孔成像等相关原理进行大规模试验并取得较高成就,他曾在自己的房间中设计建造过一座暗箱实验室。
其著作《革象新书》确立了照度学的思想体系。
明清时代,我国已经运用暗箱原理进行绘画,康熙年间江都的黄履庄,因擅作“临画镜”和“缩亮镜”等光学仪器而闻名,清代陈文述曾对其研制的“多镜头暗箱”进行描述:“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
”清代的物理学家郑复光在《镜镜泠痴》一书中同样介绍了绘画暗箱的制作方法。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方以智写下《物理小识》一书,书中详细论述了小孔成像、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问题。
清代物理学家邹伯奇根据古代光学原理于1844年自制出我国第一台照相机,并著有《摄影之器记》与《格术补》等书,书中论述了照相机成像原理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
2.西方国家对光影成像的探索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最早记载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质疑篇》,在其著作中论述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介绍了关于小孔成像的原理。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暗箱”是帮助画家和自然科学家快速准确地记录大自然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