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业设计史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7
工业设计史资料中的页数是根据《工业设计史》第四版确定的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风格派:①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②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③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风格派: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
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同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
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商业性设计: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波普风格: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
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
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巴洛克风格: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娇柔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风格: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绪论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 吉马德,戈地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 霍夫曼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 穆特休斯,贝伦斯风格派荷兰1917—1931 里特维尔德构成派苏联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格罗披乌斯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 罗维,盖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 阿尔托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 厄尔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1945—1960 沙里宁,尼佐里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绿色设计欧美各国1970—四、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世界现代设计史目录章节前言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术”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贡献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和安东尼·高蒂的贡献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和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四人设计集团奥在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概况和特点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第六章包豪斯包豪斯成立的宗旨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早期的包豪斯一魏玛时期新教员的组成基础课——色彩与形式荷兰“风格派”的影响新的联合:莫霍里-纳吉与阿尔柏斯的贡献包豪斯的公共形象迪索时期的包豪斯新大师的出现泛政治化时期——汉斯·迈耶时期痛苦的结局——米斯时期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美国的工业设计设计上“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第八章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波普”设计运动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人体工程学的发展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第十章世界现代设计(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意大利的现代设计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第十一章世界现代设计(二)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荷兰的现代设计发展情况西班牙现代设计瑞士的现代设计美国的现代设计第十二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衰退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工业设计史资料整理第二篇: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第三章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18世纪时市场开发和广告宣传作为竞争的手段开始兴起,社会中各阶层相互渗透融合,一个日益增长的“大众市场”逐渐形成,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使“时尚”“趣味”等成了设计演变中的关键因素。
▲劳动的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商品生产中的劳动分工也促使了设计的专业化,推动了设计的发展。
▲18世纪的设计风格是非常矛盾的:(1)新的材料、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出现,传统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人们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新的设计道路。
(2)传统的风格和形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定型、成熟,当人们改用全然不同的材料进行商品生产时,还不熟悉新的可能性,起初总是要借鉴甚至模仿习见的传统形式。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
新古典风格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
▲英国的谢拉顿是当时新古典的家具大师,他的椅子设计重点装饰放置于靠背之上,变化很多,但椅腿却很少有曲线装饰,表现出单纯的结构感。
谢拉顿于1791年出版的《家具制造师与包衬师图集》和1802年出版的《家具辞典》是家具设计的百科全书,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
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适用层次、专业:本科、工业设计学时:48 学分:3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设计的萌芽阶段(总学时: 2 ;理论学时: 2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1.1设计概念的产生1.2 生存设计2.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3.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早期的人类历史与设计活动之间的关系。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二)手工艺设计阶段(总学时: 2 ;理论学时: 2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2.1中国的手工艺2.2 国外手工艺2. 基本要求:了解国内外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状况。
3.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难点:手工艺设计向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过渡。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三)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总学时: 4 ;理论学时: 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3.1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3.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3.3 18世纪的设计风格3.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3.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3.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3.7 新条件下的设计2. 基本要求:了解18世纪的商业和设计发展的状况。
3. 重点、难点:重点:18世纪的劳动分工和设计风格。
难点:家具业、陶瓷工业、小五金工业的设计发展概况。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四)机械化与设计(总学时: 4 ;理论学时: 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4.1英国的纺织工业4.2技术与设计4.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4.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4.5标准化与合理化2. 基本要求:了解19世纪的机械化运动与设计的发展概况。
第三篇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现代工业设计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阶段之后走向成熟的年代。
在这期间,设计流派纷纭,杰出人物辈出,从而推动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设计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914—1918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为一方,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为另一方,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使欧洲许多地区遭到严重破坏。
而美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强大了,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世界财政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到了美国。
就资本主义世界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1917—1923年,这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深刻震撼的时期,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欧洲各国陷于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
(2)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并出现某些高涨。
(3)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发生严重危机,并酝酿着和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时期。
总的来说,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个时期,即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充满激烈的震荡和急速变化的时期。
社会历史背景的这些特点明显地表现在这一时期各国的设计活动之中。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民来说,与“现代生活”有关的各种因素都已成现实。
与此同时,现代设计开始产生了重大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已成了两股成熟的力量,它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其特点就是大众市场和大批量消费的迅速扩大。
这种扩大提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并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物质欲望。
另一方面,由于工薪阶层的扩大,造第三篇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概述成了贫富不均。
在1929~193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欧美各国的平民生活异常艰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几年,在荷兰、苏联、法国、德国以及后来的瑞典和意大利出现的设计改革试验进一步发展,汇成了羽翼丰满的现代建筑与设计运动,激进地抛弃了19世纪遗留的历史主义与折衷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