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人人平等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0
2.2.1 人人平等●知识点归纳1.平等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也才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社会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平等的含义: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即,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3.平等的意义:(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现。
(3)人类追求平等的理想和努力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平等观念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4)我国的社会制度保障着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
4.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平等的内涵和意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种种先天的和后天的差别。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必然的,但有差异并不能成为不平等的理由,每个人与生俱有的人格是平等的,即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平等的基本内涵。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在道德与法律上同所有其他人同等的地位。
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
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对方平等的人格,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应有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
歧视是狭隘的、丑陋的,是与现代文明观念格格不入的。
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平等意识、平等态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平等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准则。
19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其《论平等》一书的一开头就写道:“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
”如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女性在接受教育、就业、社会地位等方面不能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等,历史上的不平等制度体现了社会的落后和愚昧,给人类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人人平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人人平等》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贫富,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平等的含义,认识到平等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但他们对平等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平等的含义,培养他们的平等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等的含义,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等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等的含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等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制作课件,包括案例呈现、讨论问题等。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案例:两个人在同一公司工作,工作内容相同,但工资待遇不同。
让学生思考:这种情况公平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类似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案例中,为什么有些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种现象是否存在现实生活中?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实现公平对待?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平等原则?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5.拓展(10分钟)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平等与不平等环境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