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延续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38.04 KB
- 文档页数:3
延续护理对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析延续护理对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影响。
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接收阿片类药物治疗,出院后仍需服药的癌痛患者84例,在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延续护理,对比两个小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管理、疼痛监测、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管理、饮食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癌痛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提高其居家自我管理能力,较好控制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癌痛;延续护理;居家自我管理;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71-02癌痛是癌症本身和治疗、诊断中所产生的疼痛反应,长时间的疼痛会削弱患者对肿瘤的抵抗力,及对治疗过程的耐受力,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明显延长,但是癌痛依然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问题,这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本文拟以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接收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出院后仍需服药的癌痛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的方式,对比了延续护理及常规出院指导的应用效果,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5月间接收的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癌痛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共42例,女15例,男27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2.7±3.7)岁;观察组患者共42例,女18例,男24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65.1±3.9)岁。
两组患者于基础资料上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内容如下。
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4.3—2015.2收治的100例病理确诊均需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中晚期癌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出院后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癌痛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癌痛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癌痛,无论是在用药依从性、还是在癌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方面。
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以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减轻不良反应及提高治疗效果,提高了中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癌痛是恶性肿瘤中晚期常见症状之一,也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
对于癌痛患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疼痛加以有效控制,则会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度的不适,甚至加重患者焦虑、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的可能,不仅影响着癌症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癌痛患者具有长期、反复的特点。
要有效控制疼痛减轻不良反应就需要对患者进行住院及出院后长期的服药指导以达规范用药,但是,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癌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高,导致患者癌性疼痛缓解效果不理想[1]。
我科对2014.3—2015.2的100例癌痛患者实施行阿片类药物治疗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有效缓解了癌痛而且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3—2015.2收治的100例癌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737·孙逢春 黄亚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平湖病区 重庆 万州 404000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癌性疼痛管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5例胃癌患者,其中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7例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
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Z=-2.594,P=0.010)。
观察组患者开始进食时间(8.04±2.23)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0.51±8.21)h、肠鸣音恢复时间(30.18±6.17)h、首次排便时间(49.05±7.58)h短于对照组开始进食时间(10.23±2.24)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5.61±8.13)h、肠鸣音恢复时间(38.54±6.13)h、首次排便时间(57.01±7.55)h(P<0.05)。
观察组患者用药完全依从率88.89%高于对照组用药完全依从率41.18%(P<0.05),部分依从率5.56%、不依从率5.56%与对照组用药部分依从率47.06%、不依从率11.76%比较无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 PF、RP、P、GH、VT、SF、RE、M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能降低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级别,提高机体耐受性,保护肠胃道功能,利于营养吸收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痊愈,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胃癌;疼痛;生活质量胃癌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死亡率较高,治愈难度较大,预后质量不佳。
2021年第7卷第2期Vol.7,No.2,2021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http ://国内延续性护理发展现状韩媛,刘琴,王帅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与小肠外科,云南昆明,650118)摘要:延续性护理主要运用于慢性疾病护理,近年来在外科术后、PICC 置管后、产褥期等方面应用广泛。
国内延续性护理对护理人员尚未有明确要求,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多为临床各科室护士担任。
虽然国内延续性护理正在快速普及和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医院在大力推行延续性护理时,要着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延续性护理,进而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发展现况;培训;慢性疾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618-0219(2021)02-0131-04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transitional care in ChinaHAN Yuan ,LIU Qin ,WANG Shuaiying(Department of Gastric and Small Intestinal Surger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18)ABSTRACT :The transitional care is mainly used in the care of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but in recent years ,transitional care has also been extended to postoperative surgery ,PICC tube placement ,puerperium care and other aspects.There is no 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nursing staff ,and most of them have not received professional training.Transitional care in China is rapidly popularizing and developing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When the hospital vigorously promotes transitional care ,it should focus on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ransitional care ,and then provide better medi⁃cal care service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KEY WORDS :transitional care ;development status ;training ;care for chronic diseases 慢性病高发病率与老龄化进程加快是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一个共同趋势。
院外延续性护理对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6-15T10:19:11.2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王莉[导读] 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对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二科 421002【摘要】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对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出院组和院外延续组。
常规出院组进行常规出院交代和护理;院外延续组增加院外延续性护理。
评价:(1)出院后规范化治疗率、疼痛缓解率;(2)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疼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
结果:(1)院外延续组患者出院后规范化治疗率、疼痛缓解率显著比常规出院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院外延续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疼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显著比常规出院组好,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院外延续性护理对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大,可有效提升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治疗率,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生命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院外延续性护理;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癌痛为癌症患者临床突出表现,可引发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生存质量。
延续护理是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者出院后康复中,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的提升,以达到提升规范治疗率和改善病情的目的[1]。
本研究就院外延续性护理对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出院组和院外延续组。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无语言交流障碍、无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
常规出院组纳入37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5例,年龄22-75岁,年龄平均值(54.73±11.28)岁。
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镇痛效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3-22T11:37:33.1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作者:马贵芳黄意敏黄丽萍谢少真(通讯作者)[导读] 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发挥镇痛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一科广东汕头 515000)【摘要】目的:研究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100例癌痛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
结果: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发挥镇痛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服药依从性;镇痛;肿瘤【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57-0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5%的肿瘤患者存在疼痛症状,患者长期疼痛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交往能力。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有50%以上的患者不能按时服用药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癌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本次入选的研究对象均能进行语言交流,且认知功能正常,无严重的精神疾病与酒精依赖史。
研究组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47~68岁,平均年龄(54.49±2.73)岁;11例胃癌,4例乳腺癌,8例肺癌,9例鼻咽癌,肝癌10例,4例食管癌,4例肠癌;16例中度疼痛患者,34例重度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45~66岁,平均年龄(51.21±1.74)岁;14例胃癌,6例乳腺癌,7例肺癌,6例鼻咽癌,肝癌9例,3例食管癌,5例肠癌;19例中度疼痛患者,31例重度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浙江医学2016年第38卷第24期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有研究显示居家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状况不佳,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1]。
对于癌痛患者,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延续管理是为出院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满足出院患者医疗护理需求的一项护理举措[2]。
为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笔者将延续管理用于癌痛患者规范化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8例,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42~81岁,平均62.58岁。
肺癌43例,胃癌38例,食管癌16例,肠癌10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5例,肝癌5例,胰腺癌3例,骨肉瘤2例。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入院后数字评分量表(NRS )评分在4分以上,能够配合护士完成规定时间随访。
将患者依照出院日期进行随机分组,单日出院分入对照组,双日出院分入观察组,每组6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做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院外延续管理。
1.2.1成立管理小组院外延续管理小组成员包括4位护士和2位医生,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其余3位护士及2位医生均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丰富的癌痛专业知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建立相应工作职责。
1.2.2管理方法(1)建立患者档案。
患者出院前1d由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疼痛性质、部位、评分、不良反应以及镇痛药名称、剂量和联系方式等,同时发放医护联系卡。
(2)患者出院1周内小组成员进行第1次电话随访,以后每2周进行1次,每季度举办1次专家讲座或病友之家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主要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镇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强化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知识,如做好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防治。
患者可随时进行电话咨询;根据患者的需要,小组成员可帮助入院床位的预约,止痛药品的门诊配置等,同时关注患者的家庭与心理状况,予以心理疏导与支持。
(3)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制定更加完善的院外延续管理方案。
1.3效果评价患者出院后6个月由不了解分组情况的医院回访工作人员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出院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疼痛控制评价、患者满意度2个方面进行评定。
问卷填写方式为由工作人员提问,患者(家属)回答。
1.3.1疼痛控制评价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3]对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进行疼痛控制程度评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疼痛评分轻度及以下为有效控制。
1.3.2满意度评价由医院回访工作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工作满意度测评表对所有癌痛患者在出院后第6个月进行调查测评,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疼痛控制效果、用药及饮食等健康指导、回访方式及回访内容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比较观察组疼痛有效控制54例(84.4%),对照组疼痛有效控制17例(26.6%),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0,P <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将两组患者对医护工作满院外延续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基金项目: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501KY24)作者单位:317300仙居县人民医院内科通信作者:陈亚琴,E-mail :xyhlb@周东华王雪仙都斌陈亚琴徐荣贵李海英王秀萍●护理园地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满意(基本满意及以上)率为95.31%,对照组满意率仅为75.0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45,P<0.01),见表2。
3讨论3.1延续管理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率3.1.1延续管理继续监督指导癌痛患者规范用药。
癌痛患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工作,出院后仍需规范化的治疗,但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当出现便秘等不良反应时往往会停用止痛药或自行将止痛药量减量,这样就影响了止痛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见延续管理时专业人员对患者的指导可使患者不轻易停药或减药,保证了止痛效果。
3.1.2延续管理及时提醒并纠正癌痛患者用药。
癌痛患者出院后对出院指导会逐渐忘记,以为1次/12h与2次/d的服用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就影响了止痛效果。
延续管理时专业人员会询问患者是否按1次/12h的服用法使用止痛药,这就保证了止痛药使用的规范性,从而提高了止痛效果。
3.1.3延续管理及时指导处理暴发痛。
癌痛患者在家出现暴发痛时不知怎么处理,往往自行加量而影响了止痛效果,在本研究过程中就碰到2例类似患者,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正确加量使疼痛在24h内控制。
3.1.4延续管理多方沟通解决了癌痛患者再开药不便,提高了癌痛患者止痛效果。
癌痛患者在家止痛药用完时因开药不方便而影响了止痛效果。
在本研究中,延续管理人员在做延续管理时遇到12例患者因出院带的止痛药用完后不能及时再买到止痛药而影响了止痛效果,经过延续管理人员的指导到当地医院或本院门诊再次买到止痛药。
还有一中心卫生院因没有备齐药,通过延续管理人员与医院相关人员沟通后备齐药物,从而方便了癌痛患者及时开药提高止痛效果。
3.1.5延续管理给予癌痛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提高了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癌痛患者病程长,有的家人会对患者产生不关心、经济跟不上等消极的态度,从而影响了止痛效果,延续管理人员在做延续管理时除了关注患者的情况外,也会关注其家属的社会支持情况,使一些缺乏社会支持的癌痛患者重获社会支持,从而提高了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
3.1.6延续管理给癌痛患者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止痛效果。
因延续管理要求每季度举行1次癌痛患者座谈会,会上有专家讲课与咨询,也有病友们的相互探讨和经验分享,使癌痛患者更准确地自我评估疼痛分值,更好地防治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
3.2延续管理可提高癌痛患者的满意度。
医护人员对患者提供的信息越多,患者的满意度就越高,癌症术前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健康教育都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
但目前临床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是“入院宣教及责任护士给患者做一对一健康宣教”形式,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患者不满意。
一方面是国内临床工作量大而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无法顾及患者在心理等其他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我国由于医患、护患比例偏低以及医患、护患间沟通交流不足导致癌痛患者无法充分获得疾病相关的信息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时限;第三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通常担任健康教育者的角色,然而护士的学历水平普遍低下,缺乏向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和健康教育知识的能力。
而延续管理刚好弥补了以上三方面的不足。
首先,延续管理是医务人员在空闲的时间进行,有更充足的时间了解患者所需信息并提供帮助指导。
其次,规定延续管理需要询问患者的信息,这样能全面了解患者对相关信息的所需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再次延续管理组织中不局限于护士,也有高年资的医生,这样避免了知识的局限性,如几位暴发癌痛患者的处理和剂量调整就需医生来确定。
正因为延续管理给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所需信息,并跟踪指导服务,所以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癌痛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希望在出院后能尽快康复或提高生活质量,他们对治疗后延续护理服务和康复指导有着强烈的需求。
癌痛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医护人员的用药监督,止痛药不良反应大,癌痛知识淡忘等因素,服药的依从性会逐渐降低,导致镇痛疗效不理想。
通过院外延续管理,既能了解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与院外延续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又能给予患者有关癌痛规范化治疗护理方面的指导,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出现的医疗照护脱节,解决了院外治疗不规范的问题,保障了中重度癌痛表1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比较[例(%)]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6464重度0(0.0)24(37.5)中度10(15.6)23(35.9)轻度28(43.8)14(21.9)无26(40.6)3(4.7)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6464满意45(70.3)28(43.8)基本满意16(25.0)20(31.2)不满意3(4.7)16(25.0)(下转第2037页)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并提高了癌痛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
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社会效益。
4参考文献[1]金陶,王守慧,鲍婷婷,等.101例居家癌痛患者电话回访结果反馈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2):487.[2]骆雪英.延续性护理对脑瘫患儿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07-708.[3]孔祥鸣,朱均权,龚黎黎,等.癌痛规范化治疗与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6-17.[4]诸海燕,赵建国,罗慧群.院外延伸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8):60-61.(收稿日期:2016-08-15)(本文编辑:陈丽)(上接第2035页)手术或放疗,RMS 生存率明显提高,局限性RMS 其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80%以上,但转移性RMS 5年生存率仍低于30%[3,10]。
如何提高这类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4]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未来治疗RMS 的新方法[11],从而改善RMS 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避免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Fletcher C,Bridge J,Hogendroom P,et al.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M].Lyon:IARC,2013:95-104.[2]Sultan I,Qaddoumi I,Yaser S,et paring adult and pediatric rhab-domyosarcoma in 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1973to 2005:an analysis of 2600pa-tients[J].J Clin Oncol,2009,27(20):3391-3397.[3]Badr M A,Al-Tonbary Y A,Mansour A K,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studies of rhabdomyosar-coma in East egypt:a five-year multi-center study[J].ISRN Oncol,2012,2012:1-8.[4]Radzikowska J,Kukwa W,Kukwa A,et al.Rhabdomyosarc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children[J].Contemporary On-cology,2015,19(2):98-107.[5]David A R,Moody D W,Lyden E R,et al.Delayed primary excision with subse-quent modification of radiotherapy dose for intermediate-risk rhabdomyosarco-ma:A 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Soft Tissue Sarcoma Com-mitte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Journal International Du Cancer,2015,137(1):204-211.[6]Martelli H ,Oberlin O ,Rey A ,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girls with nonmetastatic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genital tract:a report from the Study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Oncology[J].J Clin Oncol,1999,17(7):2117-2122.[7]袁光文,姚洪文,李晓光,等.女性生殖道横纹肌肉瘤13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4):264-269.[8]Arndt C A,Stoner J A,Hawkins D S.Vincristine,actinomycin,andcyclophos-phamide compared with vincristine,actinomycin,and cyclophosphamide al-ternating with vincristine,topotecan,and cyclophosphamide for intermedi-ate-risk rhabdomyosarcoma: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study D9803[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9,27(31):5182-5188.[9]Eaton B R,McDonald M W,Kim S,et al.Radiation therapy target volume reduc-tion in pediatric rhabdomyosarcoma:im-plications for patterns of disease recur-rence and overall survival [J].Cancer,2013,119(8):1578-1585.[10]McDowell H P,Foot A B,Ellershaw C,et al.Outcomes in paediatric metas-tatic rhabdomyosarcoma: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ediatric Oncology(SIOP)study MMT-98[J].Eur J Cancer,2010,46(9):1588-1595.[11]Yamazaki F,Osumi T,Shigematsu N,et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rhabdomyosarcoma with radiochemo-therapy a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Jpn J Clin Oncol,2015,45(2):225-228.(收稿日期:2016-08-08)(本文编辑: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