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16.28 MB
- 文档页数:37
第一节人地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2、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高考考纲】人地关系的演变。
【知识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期:人类对自然既又,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与环境是一种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然,人类对环境依赖性,对抗性,环境遭到破坏,出现局部的问题。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人地矛盾迅速短缺,破坏,污染从局部扩展到。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中大圆表示______,小圆表示_________。
A箭头表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______和________,B箭头表示人类把_________和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C箭头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______,反过来作用于__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表现:①原因:a 压力。
b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c 片面追求,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
②表现:,,4.环境问题的表现城市:主要表现为地区差异乡村:主要表现为局域性: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国家差异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全球性: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提出:开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得到公认。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2.内涵: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持续发展。
其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
3.原则:、、【考题典例】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B导致水土流失C 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D 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A 发展沼气 B 编织工艺品 C 焚烧回田 D 饲养牲畜解析:秸杆仍然是我国农村许多地方的重要能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