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66
范进中举个人简历范进中举是明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位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可以算是一个综合型人才,他在文学和武术方面都有着深厚的造诣。
范进中举的个人简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经历和成就。
一、少年时期范进中举的出生地点不明,但是他的家庭背景却很传奇。
据说,他的祖上是京城的名门望族,族谱可以上溯到唐朝。
然而,范家在明代经历了一次大变革,降为了平民。
尽管如此,范家的家教却一直很好。
范进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悟性极高,富有才华。
他还善于武艺,习得了各种拳脚功夫,因此他很快成为了当地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二、范进中举走向人生巅峰范进十八岁时,他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以优异的成绩中举,成为了一名府学士。
当时,科举制度是进入官场的主要渠道,因此,中举意味着范进开始了他的官场之路。
他顺利地进入了地方官场,以才华和勇气出类拔萃,成为了当地的名士。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表现出色,因此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三、晚年回归家族尽管范进在政治和军事事业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他对自己的家族和家人的亲情却一直非常深厚。
因此,当他年纪渐长,觉得时机成熟时,他放弃了官场的职位,回到了他祖先的故乡,开始打理他的家族。
他在家族中出类拔萃,领导家族走向繁荣昌盛。
四、结语范进中举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以优异的成绩中举,走上了官场之路,成为了一名有名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家族中也表现出色,成为了家族的领袖。
他的成功之路是多彩多姿的,充满了挫折和机遇。
他的生活经验证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勤奋和努力也同样不可或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帝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作品简介:《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称“秦淮寓客”。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
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
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世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范进中举的意思
范进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贫苦的书生,但是通过不断努力,最终中了举人的考试。
中举的意思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一定的文化资历和官职。
在古代中国社会,科举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可以让人脱离贫困、改变命运。
范进中举的意义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成功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贫苦书生变成了一个有官职、有地位的人物。
这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毅力,即使处于困境之中,也可以寻找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 1 -。
范进中举故事梗概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范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智最终中举成为功名。
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范进中举的故事梗概。
范进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对科举功名充满向往。
然而,他家境贫寒,无法供他读书,只能在田间劳作。
但范进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利用业余时间偷偷向村中的老师求教,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
一天,范进听说县城里要举行科举考试,他决定前往参加。
然而,他家里条件太差,没有一点行装,连一套整洁的衣服都没有。
于是,范进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钱,买了一套旧衣服,整理了一下,便匆匆赶往县城。
在县城里,范进看到了各地来的考生,个个衣冠楚楚,神气十足。
他感到自己的穷困相形见绌,有些泄气。
但很快,他又鼓起勇气,告诉自己,“穷人也有穷人的出路,我不能因为自己的贫困就放弃追求。
”。
考试开始了,范进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他将自己平日里所学的知识全部倾注在试卷上,尽管他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远不及其他考生,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考试结束后,他信心满满地等待着结果。
几个月后,考试成绩公布了,范进竟然意外地中了举人。
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农家子弟居然能够中举。
范进的故事传遍了乡里,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
范进中举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够成功。
范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穷人也有穷人的出路,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的代表之一。
范进中举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够成功。
范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穷人也有穷人的出路,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励志故事的代表之一。
《范进中举》概括
是一篇由郑板桥创作的古代科举课文,故事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
故事以范进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勤奋学习、努力追求进士梦想的经历。
故事开始,范进是一个贫苦的书生,他一心想中举进士,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他勤奋读书,日夜苦学,最终在省试中考了个十三名。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卖掉了家中的田产,准备赶往乡城。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生活困顿的老妇人,范进心存善良,用唯一的一块银子救助了她。
然而,他因此失去了乡试的机会。
范进回到家乡时备受嘲笑和鄙视,但他并未气馁。
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重新开始苦读。
几年后,他终于再次参加了乡试,并且中举了。
范进的事迹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乾隆皇帝给予了他晋升和官职的机会。
范进在官场上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为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
整个故事强调了范进坚持不懈的追求,以及他内心的善良和勇气。
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的故事,展现了人们追求梦想和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勇气。
同时,也强调了善良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教育人们应当善待他人,乐于助人。
这篇课文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达了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念。
范进的勤奋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激励着读者们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的来说,《范进中举》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通过范进的励志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奋斗和善良的力量,在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同时,也给予了读者们勇气和希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课文原文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帝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梳理
一、全文概述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通过描绘范进一生艰辛的读书生涯,展现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故事围绕着范进参加乡试、中举以及中举后的生活变化展开。
二、故事发展
1.范进参加乡试:经过多年寒窗苦读,范进终于熬到了参加乡试的机会。
在考场上,他凭借自己的才学,顺利完成了试卷。
2.等待放榜:放榜的日子终于到来,范进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成绩。
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后,他激动得无法自已。
3.中举喜讯传来:当范进得知自己中举时,喜悦的心情让他瞬间晕厥。
家中贫寒,多年来的努力终获回报,让他感慨万分。
4.范进喜极而疯:由于喜悦过度,范进竟然喜极而疯。
家人担忧不已,四处求医问药,终于将他治愈。
5.治愈康复: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下,范进逐渐康复,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6.拜访胡屠户:为了感谢胡屠户曾经的教诲,范进特意上门拜访。
两人的互动,展现了范进尊敬师道、不忘本的品质。
7.回到家乡受到欢迎:中举后的范进回到家乡,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他们纷纷前来道贺,场面热闹非凡。
8.开展教学事业:范进在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事业,他以自己的才学和
经历,教导学生们认真读书,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基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范进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能体会到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迫。
在逆境中奋斗,范进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知识的力量。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农民范进通过勤奋学习,最终中举成为功名显赫的官员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上升的机会和价值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
范进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境贫困,但他却心怀报国之志,一直渴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每天早早起床,努力读书,刻苦钻研,不辞辛苦。
他知道,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脱离贫困,实现自己的理想。
范进的勤奋和执着感动了他的父母和村里的人们,大家都为他加油鼓劲。
经过多年的努力,范进终于考上了乡试,接着又考上了会试。
他的成绩为他赢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那就是参加殿试。
范进知道,殿试是他实现理想的最后一关,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又一次加倍努力准备殿试。
在殿试的考场上,范进面对着来自各地的精英才子,他感到了一丝丝的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沉着应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
经过激烈的竞争,范进终于脱颖而出,中了举人。
这个消息传开后,范进的家乡沸腾了,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和高兴,他的父母更是激动地泪流满面。
范进中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朝廷对他赐予了很高的评价,还给予了他一个官职。
范进成为了一名官员,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他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深受人民的爱戴。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范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情节也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也给了一些平民百姓通过勤奋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上升的机会和价值观念。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有着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向范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不断努力,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课文原文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帝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