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试题1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分,腐殖质。
2、我们挖取土壤时需要挖取土壤表层的土。
3、在土壤中生长的小草依靠根吸取土壤中的养分。
4、屎壳郎一般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土壤中。
5、颗粒状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6、土壤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答: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如果植物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中毒或死亡现象.这样一来我们食用蔬菜等食品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此外,没有优质的土壤就不可能有洁净的水源空气。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土壤由上而下分为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9、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蜈蚣等。
10、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用纸巾包住土壤会发现纸巾上有水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
11、把土壤放到火上烧,我们能够闻到刺激的气味,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燃烧所散发的气味。
1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4、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最丰富。
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稀少。
15、增加土壤的肥力,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等。
16、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答:在土壤成肥过程中蚯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蚯蚓的一些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17、一节旧电池烂在土壤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8、当植被被肆意砍伐、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导致植物的枯死或干黄。
19、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将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同时还会阻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与利用。
苏教版土壤与生命复习题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基础之一,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还为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
在苏教版教材中,土壤与生命的关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下是关于土壤与生命的复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物质,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组成。
2. 土壤的组成土壤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颗粒。
- 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等。
- 水分:土壤中的液态水。
- 气体:主要是空气,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 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蚯蚓等。
3. 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沙质土、壤土、黏土等。
4.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肥力高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5.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植物的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6. 土壤与微生物的关系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有机质的分解,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微生物本身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等,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
8. 土壤保护为了保护土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实施轮作制度等。
9.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质、调整土壤pH值、引入有益微生物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10. 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土壤不仅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也是城市绿化、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基础。
通过这些问题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改良土壤。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19年精选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二十五
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活动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是( )。
A、植树造林
B、分类回收垃圾
C、开窑烧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不是保护土壤的是( )。
A、植树造林
B、种植树木
C、退耕还林
D、喷洒农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
A、蜗牛
B、蚂蚁
C、蚯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
A、挖土烧砖
B、植树造林
C、过量喷洒农药
【答案】:
【解析】:。
苏教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单元测试班级姓名一、填空(13分)1、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________,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________,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________。
2、表层土的养分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为植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为动物提供了________,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分)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在普通树林,1平方米约有5个土壤动物。
()3、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
()5、一节电池,能破坏1平方米的土壤。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1、下面三种土壤渗水性最强的是(),和一点水不能握成团的是()。
A、壤土B、黏土C、沙土2、土壤中固体由大到小分别是()。
A、沙粒、黏粒、粉粒B、黏粒、粉粒、沙粒C、粉粒、沙粒、黏粒3、()中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很丰富。
A、表层土B、下层土C、岩石层4、落叶下面的土壤是()颜色。
A、黄色B、黑色C、白色四、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9分)五、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有的地方寸草难生?(12分)六、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18分,每格2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硬土块放入水中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闻一闻我的实验结论: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组成。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1、我们在(田野)、(花园里)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5、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10、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土壤与生命复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是〔水〕〔空气〕〔腐殖质〕和〔岩石微粒〕的混合物。
2、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含沙量多的是(沙土),细小黏粒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和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沙土〕渗水性快,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性慢,保水性能〔好〕。
3、用餐巾纸包住土块,握一握,纸上有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把土放入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把土块放在火上烧闻到刺激气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4、用多种感官来比拟沙土和黏土,方法有〔摸〕〔看〕〔捻〕〔握〕〔闻〕〔烧〕等,沙土摸起来比拟〔粗糙〕,黏土通气性能〔差〕。
5、制作肥料袋分三个步骤:一是〔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烂菜叶〕,二是〔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口轻地扎上〕,三是〔把塑料袋放在黑暗地方〕。
6、称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是因为〔蚯蚓在土里活动,大大改变了土壤的构造,使土壤具有了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
称蚯蚓是“改进土壤的能手〞是因为〔蚯蚓的粪便成为肥料,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7、土壤是覆盖在地球外表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所以说土壤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
8、土壤是分层的,一般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其中〔表层土〕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十分丰富。
9、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其中在普通森林里,一平方米有〔5万〕多个土壤动物。
1节一号电池能让〔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10、土壤中腐烂的动物植物的遗体又叫做〔腐殖质〕。
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它越多,土壤越〔肥沃〕。
11、能够改进土壤,并在成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蚯蚓〕12、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植树造林〕,植物可以保护〔土壤〕、存储〔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
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
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科学关键词:好奇心、琴纳、居里夫人、李时珍、视觉暂留现象、罗杰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科学、上轻下重、降低重心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1、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的医生是英国的:琴纳。
2、1824年,英国医生罗杰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现象。
3、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是:好奇心。
4、《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科学。
7、如图1所示的滑雪者总是下蹲的原因:降低重心。
8、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
9、如图2所示的不倒翁不容易倾倒的原因:上轻下重。
10、电影的制作原理:视觉暂留现象。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1、如图3所示要让纸鹦鹉站立起来,回形针应别在纸鹦鹉的(B)。
图1 图2图3A. 头部B. 尾部2、如图4所示,在一张卡纸的正面画一鸟笼,在卡纸的背面画一小鸟,快速转动卡纸,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小鸟与笼子和在一起了,这种现象是由于(A)现象形成的。
A.视觉暂留B.幻觉现象3、要让物体保持平衡,所加的重物等物体应在支撑点的(B),物体就会平衡。
A.上面B. 下面图44、琴纳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奶牛场的女工们从来没有得过天花,于是他就思考:“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这是他进行科学研究中的(C)A. 作出猜测B.寻找证据C. 提出问题D.得出结论三、实验对对碰1、读了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你可能已经知道了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下面是把琴纳的研究过程进行了浓缩,请根据琴纳的研究过程写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填在后面的圆圈中。
●观察:他发现奶牛场的女工们从来都没有得过天花。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晴朗干燥的时候挖泥土,表层的土壤颜色,挖下去的深层土壤颜色。
2、大部分植物的总是牢牢得抓住土壤,从土壤里吸收营养和水分。
3、你在土壤里发现了。
二、了解土壤1、通过观察我发现土壤中有等物质,所以称它为物。
2、土壤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变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
2、土壤中的是改良土壤的能手,所以被称为“天然的犁”,它喜欢生活在的土中。
3、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
4、富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主要分布在。
5、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方法有。
6、岩床位于和之下的最底层。
四、土壤的保护1、土地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人类的衣食资源。
为了增强人民珍惜土地、保护土地的意识,我国规定每年月日为我国的“土地日”。
2、土壤是覆盖在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
也为人类提供了和制作物品的。
3、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一、果实和种子1、果实包括和两部分结构。
2、观察种子萌发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小苗朝上。
3、利用等方法,可以看到果实有、内部有。
4、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和适宜的。
5、种子的种皮具有的作用。
二、根和茎1、植物的是连接根和叶的部位,承担着的任务。
2、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能将植物牢牢得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和。
3、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4、植物长叶的部位,如树干、树枝、秸杆、藤、秧等叫做。
三、叶和花1、大多数植物利用、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2、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
3、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4、花粉落到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5、树叶的相同之处:叶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制造的。
四、植物和我们1、一件完整的植物包括。
2020-2021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2.能保护家乡的活动是()。
A.挖土烧砖B.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3.中国具有各种地形样貌,下列哪个不是我国的地形()。
A.黄土高原B.东北黑土C.阿尔卑斯山川地貌4.将落叶拖入土壤中的动物是()。
A.小鸟B.蚯蚓C.青蛙5.下列哪个不是湿润土壤的特点()。
A.较深B.有粘性C.无气味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上可以种植庄稼,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B.土壤中没有生物C.土壤都是软软的7.下列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B.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C.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二、填空题8.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______),颗粒较小的是(_____)。
A.砂B.粘土9.腐烂动植物的遗体,统称为______,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______越多,土壤越______。
10.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___________了,说明土壤里有_______。
1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______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
1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______层:上层颗粒______的物质是_____,下层颗粒_____的是_____。
14.蚯蚓能处理有机废物,改变_____和提高土壤______,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15.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________。
三、判断题16.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
(______)17.小草的根在土里延伸的很短。
(______)18.蚯蚓对土壤是有害的。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一、填空题 1、 腐烂动植物的遗体,统称为( 壤越肥沃。
2、 蚯蚓被称为( 3、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 物提供了生存栖息地,土壤是人类和 4、 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 二、选择题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1、 2、3、 4、 5、 6、7、 ),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
)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 ) 共同的家园。
)越多,土),为动 )。
A 、泥土 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能保护家乡的活动是( )。
A 、挖土烧砖 动物、植物死亡后变成土壤中的( )。
A 、 土壤固体中的最小颗粒是( )。
A 、沙粒 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下列活动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是( A 、植树造林 B 、分类回收垃圾 三、判断题:1、 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2、 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3、 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C 、 A 、 )。
开窑烧砖 B 、动植物遗体 )。
A 、蜗牛 B 、植树造林 腐殖质 B 、 沙土 B 、粉粒B、B 、 c 、 黏土 c、 黏土C 、 蚂蚁 过量喷洒农药 c 、沙 黏粒 c 、腐殖质 塑料袋 C 、蚯蚓 4、 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四、探究题(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1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杯中。
会看到有)从土壤中冒出。
2、 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
粒( ),下层颗粒( 3、 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 壤中含有( )。
4、 取走玻璃片继续加热。
我的实验结论: 土壤由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
上层的物质是( ),下层的物质是(加热时盖上一层玻璃。
过一会儿看到玻璃片上有 ( 土壤中含有 ()层, )。
上层颗 )。
)。
土看到土壤( ),闻到 )、( )、( ) 植物的一生)。
土壤中含有( )、( )等物质组成。
)。
1、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有( 分组成。
最新精选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2.了解土壤习题精选第二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土壤由( )组成。
A、沙、黏土B、水、空气C、腐殖质D、全部都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时,保持不相同的量是( )A、相同多的土B、倒入相同多的水C、同时把水倒入D、土的颗粒要相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加点水可以很容易团成团的土是( )。
A、沙土B、黏土C、腐殖质D、壤土【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黏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陶器和砖都是由土壤烧制出来的。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土壤中的中等颗粒为黏粒。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根据土壤中含大小颗粒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______【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______,闻到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______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______,下层颗粒粗的是______,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构成。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______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实验——研究土壤。
1 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与生命》一、填空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人们根据()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含量特别多的是(),()含量特别多的是()。
()()()三者含量比例差不多的是()。
2、土壤分为三层:()()()其中()养分最丰富,()养分少,()位于土壤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3、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分解成(),供植物生长。
1平方米约有()个土壤动物。
这些土壤动物有()种。
4、蚯蚓被称为“()”和“()”。
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它们别称为()。
()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越多,土壤越()。
6、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生长的植物()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则()。
7、山上的土壤就比较(),人们通过()来防止()和保持()。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
8土壤是覆盖在()的一种()物质。
它为植物提供了( ),为动物提供了(),为人类提供了()。
土壤是()和()共同的()。
9、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0、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同时也阻碍了()和对()()的吸收与利用。
11、土壤由()()()()()等物质组成。
二、判断: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的生长。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三、实验一:了解土壤的蓄水功能。
实验材料:土堆、草皮、水壶实验条件:1、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一样;2、变化的量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无草皮。
实验结论:保护植被就是保护()。
五、比较黏土、壤土的渗水和含水性。
六、人类土壤的破坏活动有哪些?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答:七、举出人类和动植物离不开土壤的事例(最少写5个)。
答:八、具体说说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答案一、填空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习题精选六
第1题【单选题】
土壤中小草的生长需要靠( )吸取营养。
A、叶子
B、植物的茎
C、植物的根
D、植物的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的是( )。
A、蛇
B、屎壳郎
C、翠鸟
D、鱼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的是( )。
A、蛇
B、壁虎
C、屎壳郎
D、鱼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是( )。
A、水流太急
B、河道泥土太多
C、水道太窄冲的两岸的泥土
D、水土流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土壤中有一种小动物,它的身体细长、柔软,可以为土壤松土,这种小动物是( )。
A、蛇
B、蚂蚁
C、青蛙
D、蚯蚓
【答案】:。
章节测试题1.【答题】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______。
【答案】腐殖质【分析】本题考查腐殖质的定义。
【解答】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2.【答题】______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答案】腐殖质【分析】本题考查腐殖质的功效。
【解答】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3.【答题】(多选题)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A.种植绿肥B.收集落叶C.粪便肥【答案】A B C【分析】本题考查贫瘠的土壤的改良。
【解答】有些土地十分贫瘠,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4.【答题】山上的()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A.表层土B.下层土C.岩石层【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山上的土壤。
【解答】土壤的土质不同,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5.【答题】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腐殖质的定义。
【解答】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选B。
6.【答题】动物、植物死亡后变成土壤中的()A.腐殖质B.黏土C.沙【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腐殖质的定义。
【解答】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选A。
7.【答题】土壤固体中的最小颗粒是()A.沙粒B.粉粒C.黏粒【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颗粒的比较。
【解答】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是沙粒,中等颗粒是粉粒,细小颗粒是黏粒。
选C。
8.【答题】土壤中的()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A.沙土B.黏土C.腐殖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解答】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选C。
9.【答题】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梯田的修建。
【解答】为了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有的地区修筑梯田。
《土壤与生命》
一、填空
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人们根据()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含量特别多的是(),()含量特别多的是()。
()()()三者含量比例差不多的是()。
2、土壤分为三层:()()()其中()养分最丰富,()养分少,()位于土壤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3、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分解成(),供植物生长。
1平方米约有()个土壤动物。
这些土壤动物有()种。
4、蚯蚓被称为“()”和“()”。
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它们别称为()。
()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越多,土壤越()。
6、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生长的植物()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则()。
7、山上的土壤就比较(),人们通过()来防止()和保持()。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
8土壤是覆盖在()的一种()物质。
它为植物提供了( ),为动物提供了(),为人类提供了()。
土壤是()和()共同的()。
9、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0、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同时也阻碍了()和对()()的吸收与利用。
11、土壤由()()()()()等物质组成。
二、判断:
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的生长。
()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
三、实验一:了解土壤的蓄水功能。
实验材料:土堆、草皮、水壶
实验条件:1、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一样;
2、变化的量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无草皮。
实验结论:保护植被就是保护()。
五、比较黏土、壤土的渗水和含水性。
六、人类土壤的破坏活动有哪些?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答:
七、举出人类和动植物离不开土壤的事例(最少写5个)。
答:
八、具体说说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答案
一、填空
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
(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土壤分为三层:(表层)(下层)(岩石层)其中(表层土壤)养分最丰富,(下层土)养分少,(岩石层)位于土壤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3、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生物遗体)分解成(腐殖质),供植物生长。
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这些土壤动物有(1000)种。
4、蚯蚓被称为“(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6、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生长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7、山上的土壤就比较(贫瘠)人们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壤肥力)。
贫瘠的土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的方法)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8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9、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10、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11、土壤由(落叶)(树根)(沙粒)(沙粒)(黏粒)等物质组成。
二、判断:
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的生长。
(×)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
三、实验一:了解土壤的蓄水功能。
实验材料:土堆、草皮、水壶
实验条件:1、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一样;
2、变化的量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无草皮。
实验结论:保护植被就是保护(环境)
五、比较黏土、壤土的渗水和含水性。
六、人类土壤的破坏活动有哪些?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答:喷洒农药、乱扔垃圾、开窖烧砖、乱烧秸杆、乱折花草、随地吐痰、随地便溺。
七、举出人类和动植物离不开土壤的事例(最少写5个)。
答:房屋、穿衣、吃饭、做巢、食物、栖息。
八、具体说说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蚯蚓几乎能把土壤中的各种垃圾吃掉变成腐殖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