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的启示-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0分钟)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研读“钓鱼”部分:(10分钟)(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
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
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
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板书:我父亲)(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2、读课题,谁能告诉大家“启示”是什么意思?(启示就是启发。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过渡语:那么,钓鱼能得到什么启发呢?读了课文你自然会明白的。
)二.完成前置小研究: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圈出来,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句子划出来,读通顺。
2、读完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分别是哪几小节?3.有感情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三.交流展示交流展示一字词汇报交流展示二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课文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那么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哪几小节分别写了这些内容呢,你们都划出来了吗?(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一至三节写钓鱼,四至九节写放鱼,十至十一节写启示)请你们拿起笔在书本上作上记号,划上两竖。
13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资料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字帖》。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读懂重点段落,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1、书写课题,释“启示”。
2、自由读,找出文中我获得的“启示”。
3、读“启示”,初步感知钓鱼这件事的“是”与“非”。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创设语言情境,引读体会实践难。
2、自由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4、体会关键句,读中理解:
指名读、反复读、齐读。
(教师相机指导。
)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深入领悟实践难。
(相机指导朗读。
)
2、质疑问难“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鱼放回湖中?”3、自由读第4自然段,探究讨论。
四、总结课文
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初步领会启示。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钓鱼的启示》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钓过鱼的经历,分享钓鱼的乐趣。
2.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钓鱼故事,引发学生对钓鱼的兴趣。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教师选取几段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环节: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让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练习。
第四环节:探究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情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归纳。
第五环节:合作活动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诚信的情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预习下一课《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探究课文主题、合作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诚信做人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
一、出示名言,揭示课题
1. 出示名言: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詹姆斯﹒兰费蒂斯
2. 生读名言
3. 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在十一岁时,一次钓鱼的经历让他牢记了三十
四年,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他的故事——《钓鱼的启示》(板书:注意“钓”与“钩”字的区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字词(指名读——强调“筋疲力尽”“沮丧”——齐读两词)
鱼饵、鱼鳃、筋疲力尽、翕动
争辩、沮丧、乞求、依依不舍
诱惑、抉择、告诫、启示
3.结合课题,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4.“钓鱼、放鱼、启示”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5.根据板书,加上时间、人物、地点,就能把课文内容连起来说完整了。
(二)默读课文,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1.那么作者在钓鱼、放鱼、获得启示过程中,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你默读课文,全出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要求:(1)先自己默读课文,圈心情变化的词句。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补充完整。
2.生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得意——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感激“得意”是作者钓鱼时的心情,“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都
是放鱼的心情,文中说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那我们就可以概括成(沮丧和依依不舍),那么作者得到启示后的心情是(感激)(板书:得意——沮丧、依依不舍——感激)
三、研究“钓鱼”,体“得意”之情
1.现在我们一起跟作者去钓鱼,研究一下作者为什么得意,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你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作者为什么得意?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鱼来之不易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过了好长时间”“一定”看出作者等了好长时间鱼终于上钩了,他很得意。
评:你关注了钓鱼等待的时间久,还有哪句话体现了钓到鱼时间久?*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等”“筋疲力尽”读出作者等的时间久,钓鱼很不容易。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力气都没有了)
评:果然是够久的。
那么作者从开始钓鱼一直到钓到鱼,究竟过了多长时间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看看。
(晚霞辉映——晚上十点)
小结: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钓到鱼,说明钓鱼是(不容易的),的确值得得意。
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的?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小心翼翼”、“一收一放”钓鱼的动作中也体会到了钓鱼的不容易,作者生怕鱼逃走。
评:钓鱼的动作中发现了鱼来之不易。
请你读出作者的小心翼翼。
(指名读)
小结:正是因为鱼来之不易,所以作者得意。
(板书:鱼来之不易)(2)鱼又大又漂亮
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的?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鲈鱼又大又漂亮,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所以作者很得意。
评:第一次钓到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内心是?请你带着惊喜读。
(指名读——齐读)
小结: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是好不容易才钓到的,所以作者很(得意)(板书:又大又漂亮)
4.朗读: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条鲈鱼,感受作者的得意。
四、小结
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沮丧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