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地理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9
2019-2020年高三地理5月全程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一部分1-35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一部分36-41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部分时,只需要选择题目进行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必考题 275分)一、选择题:1-35题为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策下涉及的允许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
下图1为我国2016 年全国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图11.全国目标人群的年龄分布特点是A.顶部较少B.中部膨胀C.底部收缩D.均衡排列2. 2016 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 目标人群的年龄结构偏老B. 目标人群的总体数量较少C. 城市工作压力大收入偏低D. 农村医疗落后死亡率较高“哭泣曲线”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强,而品牌和市场能力弱,嘴角下弯,形似哭泣。
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
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师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
读图2完成3-5题。
图23.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移师东南亚、非洲的主要原因是A.税收政策B.土地成本C.生产成本D.劳动力质量4.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A.纺织业和高级服装设计B.可口可乐饮料与服装加工业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5.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①依靠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图3左图为我图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右图为左图中AB线的剖面图。
五校联考高三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9年8月亚马孙平原发生了持续的森林大火。
下图为“2019年8月23日世界部分地区一氧化碳浓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 南美洲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原因是( )A. 热带草原区、降水少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C. 火势沿着河谷蔓延D. 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 美国东北部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分布的原因是( )①发生森林大火②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多③城市带,生活废气排放多④植被覆盖率高,排放多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8月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多,A错误;2019年8月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会越过赤道,东南信风从东南向西北吹,一氧化碳随东南信风从东南向西北运动,因此南美洲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正确;亚马孙河谷大致是东西走向,C错误;2019年8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D 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材料中持续的森林大火导致一氧化碳浓度高,美国东北部是美国传统工业区、工业集中,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多,②正确;人口集中、有大城市带,生活废气排放多,③正确;东北部是美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集中,森林面积较小,8月份正值雨季,发生森林大火的几率低,①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植物会吸收一氧化碳,而不是排放,④错误。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明末清初,出现了气温较低的“明清小冰期”,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下图为“食物短缺的程度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统计图显示,食物短缺程度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其原因推测最合理的是( )A. 该区域气温南高北低,北部粮食产量低于南部B. 北部降温幅度比南部大,粮食减产幅度大C. 北部的极端天气更多,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更大D. 北部地区,开垦历史悠久,水土流失严重4. 河南食物短缺最严重的原因有( )A. 人口密度大B. 山地比例高C. 人口迁入多D. 盐碱化严重【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明清小冰期”是寒冷的时期,图示地区北方纬度高,气温比南方更低,雪灾冻害频繁,冷冬频繁,北部的极端天气更多,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更大,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导致北方食物短缺程度比南方严重,C最合理,C正确;ABD选项中的现象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
2019年全国普通高中高三五月大联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我国北方地区有句俗话:“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旱;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
”冬灌就是冬季的时候往地里灌水,在日平均气温为3C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据此完成1-3题。
1.冬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可能是A.表土日化夜冻B.一般在大雪至冬至这段期间C.表土日夜皆冻D.表土日夜皆化2.冬灌不会A.减轻冻害B.防止干旱C.杜绝病虫危害D.缓解风蚀3.沟灌是在行间挖深25厘米左右的浅沟,顺沟灌水。
与沟灌相比,滴灌的优点是A.投资成本高B.节约水资源C.南、北方各地果园均可采用D.全园土壤浸湿较匀春运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口大迁徙。
《2019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首次用“瘦身”这一概念来描述某个城市在春节前期的人员净流出状况,也就是用该城市的迁出数据减去迁入数据,从而得出“瘦身”指数。
10大最“瘦身”城市中,深圳、东莞、北京荣膺前三甲,再次成为“空城”,而苏州超过广州、杭州,排名第五,令人意外,看来苏州的吸引力已不亚于北上广深杭。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经济越活跃,春节空城越严重B.这种格局与人口流动的大趋势相互契合C.深圳空城指数最高,与“孔雀东南飞”的全国人口大流动有关D.这场人口流动主要分布于以人口地理界线为标志的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5.相比苏州,广州的空城指数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A.苏州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B.广州温暖气候、花城年味吸引了大量反向春运的人群C.苏州工业发展快,吸引外来就业人口的能力超过了广州D.广州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加快《三国演义》中历史上赤壁之战中东南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一些地理学家考证,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今武汉附近)。
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
这样,在赤壁西面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并逐渐东移,移动过程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后形成东南风。
2019-2020年高三教学情况5月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澳大利亚各州夏令时使用状况示意图,每年10月最后一个周日到来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为澳大利亚夏令时段,时钟拨快一小时。
读图回答1~2题。
1.北方地区不再使用夏令时,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 B.经度 C.地形 D.经济1.A【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较高纬度地区和较低纬度相比,昼较长,昼夜长短差异大,更适合夏令时。
故答案为A。
2.夏令时段内堪培拉地区()A.居民晚睡晚起节约能源 B.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后增C.与北京时差减小1小时 D.东南日出西南日落为主2.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析】夏令时段内,堪培拉昼长夜短,早睡早起才节约能源,A错误;堪培拉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先靠近再远离,根据“来大去小”原则可判定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B错;堪培拉位于东10区,时间拨快1小时,与北京时差增大1小时,C错;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正确。
图 2为飓风“马西娅”影响某大陆的云系图,读图回答 3~4题。
3.生成此云系图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APP B.RS C.GPS D.GIS3.B【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3S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一般来说,RS常用于信息获取,GPS用于导航定位,GIS用于通过计算机处理空间信息,辅助分析评价决策。
由题意,生成云系图属于信息获取,故答案为B。
4.此时,甲地风向大致为()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4.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气旋和风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飓风属于低压气旋,根据水平方向气流顺时针旋转可判断为南半球。
2019-2020年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地理试卷纯word版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示意该地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并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表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曲线分别为()。
A.a、b、c B.b、a、c C.a、c、b D.c、b、a2.该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A.劳动力过剩B.自然增长率上升C.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D.人口出生率较高【答案】1.A2.C【解析】试题分析:1.20世纪初期,由于生活和医疗条件较差,人口年龄结构多呈现出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的特征,a曲线表示193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到了中期,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出生率降低,b曲线表示197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当生活和医疗条件都较好时,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会逐渐增大,c曲线表示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
2.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即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下图示意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并回答下面各题。
3.I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向外迁始于()。
A.1985年B.1995年C.2000年D.2005年4.导致Ⅲ区劳动力导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西部大开发的推进B.国内外的产业转移C.产品质量的提升D.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答案】3.C4.A【解析】试题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三步:找零点,找邻边,做平行)。
读图可知,2000年以后I区劳动力指向型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变小,说明该区的劳动力指向型制造业开始外迁。
4.Ⅲ区(河北、山东)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指向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在增加,其原因不可能是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大开发一般会导致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使东部劳动力指向型产业的市场份额减小。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并回答下面各题。
5.关于左上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C.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6.右上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C.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沉积岩Ⅱ、岩浆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7.若左上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
A.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B.我国北方秋高气爽C.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D.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答案】5.C6.B7.A【解析】试题分析:5.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河流向北流,那么湖泊就是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它一定是淡水湖;再结合乙图,甲地河谷剖面显示该河流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西岸,故该地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应位于北半球。
6.岩浆岩Ⅰ穿越所有岩层形成火山,并且岩层最完整,那么它最晚形成;浆岩Ⅱ在最下,沉积岩Ⅱ居中,沉积岩Ⅰ居于最上面,则顺序是该处的沉积岩覆盖在岩浆岩Ⅱ之上,即岩浆岩Ⅱ最先形成;沉积岩Ⅰ位于沉积岩Ⅱ之上,沉积岩Ⅱ的形成早于沉积岩Ⅰ。
则正确的先后顺序是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
7.结合前面两个小题,以及海陆和纬度位置,得出图中的河流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时该河流水量最大,此时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考点:水循环;地质构造;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8.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读图判断AⅠ区域和EV区域分别可能是()。
A.林地丘陵B.耕地海域C.林地海域D.冲积扇沙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第二幅图中可以看出有河流;然后直接在图上可以确定AⅠ区域是山地,那么AⅠ就可能是河流的发源地;Ⅲ是城市,而EV区域则是河流注入的地方,可能是海域。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读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并回答下面各题。
9.甲、乙、丙依次是()。
A.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B.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C.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D.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10.相对于乙图例代表的地区,甲图例代表地区能源的优点不包括()。
A.清洁、无污染B.可再生C.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不大D.开发难度小11.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的我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C.我国人均能源不足D.我国西部能源总量大【答案】9.C10.D11.B【解析】试题分析:9.甲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乙图例代表的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火电丰富区;丙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消耗大,发电少,是电力短缺区。
10.甲图例代表地区以水电为主,乙图例代表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可再生,原料不需要运输。
但是水电开发需要建设水库、大坝等,工程浩大,开发难度比开采煤炭难度大。
11.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建设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填空题(题型注释)四、判断题(题型注释)五、综合题(题型注释)12.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并回答下面各题。
(25分)(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7分)【答案】(1)断层南侧以高原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受挤压,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
(2)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城市较②城市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
(3)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小(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同时又喜湿润。
【解析】试题分析: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应从等高线的分布进行判断;断层的成因应从板块构造角度进行分析。
此处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岩层受挤压,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
由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两城市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从纬度位置考虑,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从气候角度考虑,①城市靠近地中海,地中海气候特征更加明显,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从坡向考虑,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从地形考虑,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
瓦德附近多沙漠、盐湖说明其耐干旱、耐盐碱、耐湿润的特征;同时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1分)材料一下表为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情况比较表(2009年)。
材料二沧州市是河北省重要的化工基地,化学工业产值占全省化学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下图为沧州市地图。
(1)请说出材料一中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8分)(2)简析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
(6分)(3)简要说明沧州市成为河北省重要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
(7分)【答案】(1)特点:平均航距越大(小),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比例越小(大);流失旅客人数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最多。
原因:平均航距越大,航空相对高铁节省的时间越多;平均航距越大,高铁票价吸引力越弱;上海经济发达,天津与上海来往的旅客相对于其他城市多,所以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旅客流失也最多。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运市场需求量增大;修建高铁技术的突破;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拉动经济发展;可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2点即可)(3)石油、煤炭资源丰富,海盐等化工原料丰富;海陆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
【解析】试题分析: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应从平均航距与流失的旅客呈负相关,平均航距越大(小),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的比例越小(大);其原因主要是航距大,航空相对高铁节省的时间越多,节省的钱相对来说吸引力就要弱得多。
交通路线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联系、共同各地之间的交通。
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拉动经济发展;可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同时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要。
从资源角度考虑,石油、煤炭资源丰富,海盐等化工原料丰富;另外从交通、市场考虑条件优越。
考点: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14.(10分)【旅游地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举办。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如巨人之路(由巨大的六角形玄武岩自然形成的岸堤)、西部高地地质公园(以曲折的海岸线和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闻名)、伦敦塔桥、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等,体现出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分)(2)奥运场馆在赛后可作为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属于________(自然/人文)景观。
(2分)(3)分析本次奥运会对英国旅游业的影响。
(6分)【答案】(1)多样性(2)人文(3)吸引大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但同时也加重了当地的环境负担,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列举的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景观,又包括各类人文景观,体现了旅游资源多样性的特点。
奥运场馆由人工建设而成,属于人文景观。
奥运会对英国旅游业的影响可从有利(扩大游客量等)和不利(环境压力大)两方面分析考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在我国的表现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