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篇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冒险小说,《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随主人公一起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5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4、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6、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能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7、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8、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9、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10、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四部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能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三、单元教学重点1、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四、单元教学难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六、单元课时划分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2课时6、《骑鹅旅行记》节选 1课时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课时口语交际:同一本书 1课时习作:写故事梗概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快乐读书吧 1课时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6.骑鹅旅行记(节选)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6、小组复述课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2. 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3. 重点词语:生字、词语4. 主题思想:生活中的美好、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阅读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匆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做好批注。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美等方面。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单元包括《草原》、《索溪峪的“野”》等文章,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口语交际:组织学生就单元主题进行讨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鼓励创新和表达个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明确标注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关键词: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和概念。
3. 结构图: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写作作业: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3. 思考题: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策略。
3. 自我提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都有所提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教案是否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防止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情朗读。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朗诵时的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土、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土、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土、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认为故土、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荷塘区红旗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科教案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2023年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2. 能够理解和应用发现规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2. 运用学到的方法找规律,巧妙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2.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师和学生双方用于互动合作的小组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播放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引入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举例说明什么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
步骤二:研究两个数的倍数规律1. 引导学生分析2、3、4、5数的倍数的个位和十位数规律,进而找出一些不规则的情况,形成新的规律;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倍数的规律;3.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发现的规律,并与其他小组交流研究,找到规律的相似和差异,进一步推广规律。
步骤三:游戏互动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形式,设计“连连看”、“找规律”等游戏,加强研究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四:巩固练教师设计一些课堂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过程中运用刚刚学到的找规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通过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磨炼;2.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发展和研究。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2单元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作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情感与价值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设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一个人要生存需要哪些最基本的条件?(指名回答)如果失去了这些最基本的条件,人还能生存下去吗?2.师:(出示图片)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又有野兽出没,竟然生活了很多年。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跟随鲁滨逊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鲁滨逊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是什么让他生存下来?4.简介作品,引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梗概1.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借助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主要内容,师归纳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2.从主要内容中总结小标题。
(板书:遇难荒岛、克服困难、获救回国)3.走进梗概。
默读“梗概”,把鲁滨逊在岛上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思考怎么简要概括出来。
4.指名交流。
没有住的地方。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地方,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食物来源困难。
从破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吃光了,就去打猎、捕鱼、养山羊,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没有人陪伴他,很孤独。
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教化他成为自己的帮手。
三、交流精彩内容1.师: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并概括了主要内容,将一本巨著读薄了。
第二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草原》、《丁香结》、《竹石》和《彩色的非洲》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2.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了解课文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思想、重点句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突出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核心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学会写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文言文两则》、《匆匆》、《那个星期天》等课文,涵盖了寓言故事、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旨在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2. 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那个星期天》等3. 重点词语:生字词、关键词语等4. 课文主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等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与本单元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语文主题丛书内容简析虽然本单元的教材内容都是关于中华的民风民俗,但是语文丛书中涉及的面更广泛,不仅有节日情思、古韵悠悠、风土人情、还有乡土情深、民间风味斋和异域风情。
在阅读这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民族文化智慧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通过对其中经典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学习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2.拓展阅读:《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走进民族村》节日情思3.晨诵:语文主题丛书中的《中华风俗情》、《靑玉案—元夕》、《竞渡歌》和课文日积月累中的《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清明》四、学习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外国文学名著,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体验人物的心态变化和感受,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激发对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默读节选片段,了解XXX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心态的变化,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想象来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研究生字: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15个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的含义。
3.默读梗概:教师让学生默读梗概,然后用小标题梳理出XXX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节选片段:教师让学生默读节选片段,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态变化和感知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展开想象: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小说中其他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6.读读原著:教师鼓励学生读读原著,深入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默读梗概和阅读节选片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展开想象和读读原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态变化和感知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18世纪初的英格兰,人们议论纷纷一个传奇人物-XXX,他被遗弃在荒岛上,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生存了4年。
他的故事激发了一位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就发表了。
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2、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内容,并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重点)3、学习节选,了解到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体会到鲁滨逊是个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并学习他身上可贵的精神。
(难点)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简介作家及作品: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3、出示新课《鲁滨逊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一鲁滨逊。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1.指名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着重指导木筏(fá)等(2)注意多音字读音:畜(xù)养、处(chǔ)境、圈(juàn)养、重(chóng)见天日。
(3)形近字:贷与货、籍与藉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寞、宴、籍、聊、贷、覆"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看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结构特殊,它是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的,梗概是原著的大略内容,节选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
2.默读梗概,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课后思考1)(1)默读梗概的第1、2自然段,说说写了鲁滨逊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荒岛、流落)采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流落荒岛),并批注在第1、2自然段的空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教案)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第2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六下第二单元在名著的世界里游历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同读一本书,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4.增强译本意识,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了解故事内容。
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会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5.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能背诵一组《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整本书阅读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组织选文,共编排了三篇课文:精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三篇课文都是名著节选,且都是历险类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为本单元唯一的精读课文,是阅读和习作的重要例文。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梗概”部分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了他“流落荒岛——回船取物——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下俘虏——回到英国”的经历,塑造了主人公不畏艰险、机智勇敢、机智能干、乐观积极的形象。
“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将“梗概”与“节选”比较阅读,会发现“梗概”部分完整、连贯地介绍了原著的主要内容,但又对原著重要事件有所选择,在表达上也更简洁凝练;“节选”部分则更细致地讲述了鲁滨逊的荒岛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
《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小男孩的成长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古诗词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2. 现代文两篇:《草原》、《桂林山水》。
3. 作文: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如何帮助学生把握现代文的主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第二单元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讲解现代文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
3. 课堂讲解:对古诗词和现代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和现代文的主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指导:针对作文题目“我心中的美景”,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 现代文:《草原》、《桂林山水》3. 作文:我心中的美景七、作业设计1. 复习古诗词和现代文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