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篇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冒险小说,《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随主人公一起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5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4、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6、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能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7、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8、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9、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10、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四部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能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三、单元教学重点1、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四、单元教学难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六、单元课时划分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2课时6、《骑鹅旅行记》节选 1课时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课时口语交际:同一本书 1课时习作:写故事梗概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快乐读书吧 1课时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6.骑鹅旅行记(节选)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6、小组复述课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2. 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3. 重点词语:生字、词语4. 主题思想:生活中的美好、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阅读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匆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做好批注。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美等方面。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单元包括《草原》、《索溪峪的“野”》等文章,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口语交际:组织学生就单元主题进行讨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鼓励创新和表达个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明确标注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关键词: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和概念。
3. 结构图: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写作作业: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3. 思考题: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策略。
3. 自我提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都有所提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教案是否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防止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情朗读。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朗诵时的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土、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土、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土、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认为故土、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荷塘区红旗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科教案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2023年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2. 能够理解和应用发现规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2. 运用学到的方法找规律,巧妙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2.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师和学生双方用于互动合作的小组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播放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引入两个数的倍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举例说明什么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
步骤二:研究两个数的倍数规律1. 引导学生分析2、3、4、5数的倍数的个位和十位数规律,进而找出一些不规则的情况,形成新的规律;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倍数的规律;3.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发现的规律,并与其他小组交流研究,找到规律的相似和差异,进一步推广规律。
步骤三:游戏互动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形式,设计“连连看”、“找规律”等游戏,加强研究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四:巩固练教师设计一些课堂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过程中运用刚刚学到的找规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通过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磨炼;2.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发展和研究。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2单元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作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情感与价值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设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一个人要生存需要哪些最基本的条件?(指名回答)如果失去了这些最基本的条件,人还能生存下去吗?2.师:(出示图片)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又有野兽出没,竟然生活了很多年。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跟随鲁滨逊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鲁滨逊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是什么让他生存下来?4.简介作品,引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梗概1.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借助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主要内容,师归纳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2.从主要内容中总结小标题。
(板书:遇难荒岛、克服困难、获救回国)3.走进梗概。
默读“梗概”,把鲁滨逊在岛上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思考怎么简要概括出来。
4.指名交流。
没有住的地方。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地方,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食物来源困难。
从破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吃光了,就去打猎、捕鱼、养山羊,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没有人陪伴他,很孤独。
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教化他成为自己的帮手。
三、交流精彩内容1.师: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并概括了主要内容,将一本巨著读薄了。
第二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