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及开裂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变形及开裂问题金属材料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能够改善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变形和开裂等问题,影响材料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就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问题进行浅析。
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变形主要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情况。
弹性变形是指在材料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应力的作用,材料发生的可逆性变形。
而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高温下晶格的运动和变形,发生不可逆性的塑性变形。
这些变形可能会导致材料尺寸和形状的改变,甚至破坏材料的整体结构。
造成变形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梯度引起的热应力。
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温度梯度会在材料内部产生热应力,导致材料发生变形。
2.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
在淬火过程中,材料内部可能发生相变,由于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导致材料发生变形。
3.晶格结构变化引起的塑性变形。
在高温下,晶格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造成变形问题。
针对变形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1.合理设计热处理过程。
包括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控制温度梯度等,以减小热应力和塑性变形。
2.使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避免或降低变形问题的发生。
3.机械加工补偿。
对于存在变形问题的材料,可以通过机械加工等方式进行补偿和修正。
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开裂问题。
开裂主要包括热裂纹和冷裂纹两种情况。
热裂纹是指在材料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和应力的作用,材料发生的裂纹。
而冷裂纹是指在材料冷却过程中,由于内部残余应力的作用,材料发生的裂纹。
这些裂纹会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在实际情况中,通过热处理使得金属材料性能得到改变,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金属材料性能的改变也可以通过热处理技术来进行。
温度变形、机械加工二者之间既是共存关系,同时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避免的。
由此看来,掌控好其中的尺度和范围,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也非常关键。
时下,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对金属部件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金属部件的制造和生产技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也有了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趋势。
我国工业不断飞速发展和进步,制造业也取得了持续的推进和发展。
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也涉及深入到了各个领域,根据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构件,通过某种合理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促使其形态发生改变,已经成为了整体发展变化中的一个较为火热的势头。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影响因素;控制一、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1.1受应力状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过程中,受金属材料自身的密度影响,会使金属材料本身由于受热不均而出现变形。
金属材料热处理需要经过加热、保温和处理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在加热和保温的过程中,金属材料表面的温度会导致其呈现不同的状态,温度越高金属越软。
1.2受淬火介质的影响据调查指出,在对金属材料实行热处理的过程中,淬火介质对于金属变形的影响是较大的,所以说,操作人员就需要依照不同的金属材料和施工场地合理科学的选择淬火介质。
优质的淬火介质质量不光能够控制金属材料的变形,其在搅拌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金属材料的稳定性,强化金属材料热处理效果。
1.3受预处理的影响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预处理方法,此种方法能够快速的消除应力,但是会受到场地的约束,在正火时,导致金属材料出现堆冷情况,这样就会导致金属材料的表面受热不均而出现变形的情况,假如施工技术人员使用的方法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属材料的变形效果,影响热处理效果。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温度和时间,在特定条件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而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热处理变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就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
1. 温度
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热处理变形的关键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金属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在热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热处理温度,避免热处理变形的产生。
二、控制策略
1. 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金属材料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热处理温度、冷却速率、热处理时间和加工方式等参数,以减少热处理变形的产生。
2. 加强工艺监控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工艺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热处理变形的问题,避免对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产生影响。
4. 加强人员培训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是一项技术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应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以减少热处理变形的产生。
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热处理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生产中需加强工艺控制,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加强工艺监控,优化工艺,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减少热处理变形的产生,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热处理方法对金属材料的变形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从而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的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它对金属材料的变形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热处理方法对金属材料的变形性能的影响。
第一,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的改变对其变形性能产生影响。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进而影响其变形性能。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等,可以使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改善其变形性能。
第二,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改善其变形性能。
通过热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中的晶界和位错得到重新排列,从而提高材料的位错密度和晶界能量。
这使得金属材料的塑性减小,硬度和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了其变形性能。
第三,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内应力状态,从而影响其变形性能。
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内应力,影响其变形行为。
通过热处理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金属材料中的内应力,提高其变形性能。
例如,通过淬火等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快速冷却,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进而增加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第四,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从而影响其变形性能。
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变金属材料中的晶界和位错结构,增加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从而提高其变形性能。
综上所述,热处理方法对金属材料的变形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提高其硬度和强度,改变其内应力状态,改善其韧性和延展性,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材料的变形性能。
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合理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尤为重要,以达到最佳的变形性能。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分析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变形是指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和内部应力的影响,使材料发生不可逆变形的过程。
这种变形往往会对材料的性能、结构和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策略,来减少变形的发生和影响。
影响因素:1. 加热温度和加热速率: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速率的加快,会导致材料内部的应力增大,在材料某些部位可能造成局部变形。
2.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的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材料的变形。
快速冷却会导致材料内部组织不匀,增加应力,从而导致变形;过慢的冷却则会导致脆性增加,也容易引起变形。
3. 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不同成分和组织结构的材料,其热处理变形也不同。
如孪晶不锈钢在高温下易发生孪晶,进而增加应力,从而导致变形。
4. 热处理工艺参数: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会对材料的变形造成不同的影响,如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
控制策略:1. 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在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和冷却的速率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材料的变形。
可以采用缓慢升温、恒温保温、缓慢冷却等策略,来减少材料内部应力的积累。
2. 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不仅可以影响材料的性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材料的变形。
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3. 采用成形模具:对于某些薄板和管材等材料,成形模具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其变形。
在热处理前通过成形模具对材料进行成形,可以使其内部应力分布均匀,从而减少变形。
4. 采用预应力技术:将材料置于预应力状态下,可以减少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并且可以增加其强度和韧性。
最常见的预应力技术包括热拉伸、压缩等方法。
总之,控制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关键在于控制材料内部的应力积累,从而减少变形的发生和影响。
需要在热处理过程中合理地控制温度、时间、速率等参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变形的影响。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及开裂问题探讨1热处理变形开裂的缘由工件的变形包括尺寸变化和外形变化两种,无论哪种变形,主要都是由于热处理时工件内部产生的应力所造成的。
依据内应力形成的缘由不同,可以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工件变形是这两种应力综合影响的结果,当应力大于屈服极限就会永久变形,大于材料的强度工件就会开裂。
1.1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和开裂的缘由钢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将产生热胀冷缩的体积变化,零件加热到淬火温度时,屈服强度明显降低,塑性则提高,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
假设造成应力集中并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就会使零件淬裂。
导热性很差的高碳合金钢,如合金模具钢Gr12MoV,高速钢W18GrV 之类的工具钢,淬火温度很高,如不承受屡次预热和缓慢加热,不但会造成零件变形而且会导致零件开裂而报废,所以在对高速钢淬火时,首先在860±10℃的盐浴炉中进展等温预热,对于较细或较粗的零件应在预热前,在550℃炉进展 2 小时以上的回火,这样就会减小热处理变形,冷却时,由于温差大,热应力是造成零件变形的主要缘由。
1.2组织应力引起的变形组织应力有两个特点:〔1〕工件外表受拉应力,心部压应力。
〔2〕靠近外表层,切向拉应力大于轴向拉应力。
组织应力引起工件变形的特点与热应力相反,使平面变凹,直角变锐角,长的方向变长,短的方向变短。
淬火零件的变形时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除内应力外,零件的变形还要看材料成分、工件的外形和介质、冷却速度的影响,实际状况要简单很多,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全面分析是热应力还是组织应力起主导作用,以便推断变形的趋势或裂纹产生可能性,并实行各种措施予以掌握或防止。
2影响变形及开裂的因素在生产实际中,影响热处理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包括:钢的化学成分、冷却过程、钢的几何外形尺寸、淬火介质的选择等。
2.1钢的化学成分在低碳钢中,由于淬火时体积变化较小,特别是淬透性差,故其淬火变形常以热应力为主;中碳钢中因其淬火时质量体积变化较大,淬透性也较低,但MS 点还比较高,故当零件尺寸较小,淬火变形将以相变应力变形为主;固然,随着零件尺寸增大,硬度层深入减小,将会渐渐过渡到以热应力变形为主;在高碳钢中,由于MS点较低,残留奥氏体较多,故淬火变形主要是热应力变形。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分析金属材料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行冷却或保温处理,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材料结构发生变化,常常会使材料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因此,在进行金属材料热处理时,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变形,以保证材料达到所需的性能。
1.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塑性变形能力、热导率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的不同会影响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2.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高低会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变形情况。
通常来说,高温长时间的热处理会使材料的晶粒长大,从而使材料变得脆性,容易发生变形和开裂。
3.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状态。
热处理时,由于材料内部的温度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会使得材料内部产生应力。
如果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不合理,会导致材料变形和开裂。
1.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变形情况不同。
因此,为了控制变形,需要针对不同的材料选取不同的热处理方案。
一般来说,对于容易发生变形的材料,可以采取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的热处理方式,以减小变形的风险。
2. 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变形情况。
因此,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通常来说,选择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可以减少变形的风险。
3. 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对于金属材料的变形影响很大。
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应力状态,避免在变形中出现过大的应力。
常用的控制措施包括减小热处理温度、采用适当的冷却方式等。
总之,在进行金属材料热处理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及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以确保热处理后的材料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从而保证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
热处理变形与裂纹工件热处理后常产生变形和开裂,其结果不是报废,也要花大量工时进行修整。
工件变形和开裂是由于在冷、热加工中产生的应力所引起的。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工件产生变形;应力大于强度极限时,工件产生裂纹。
热处理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只有不断认识这个问题,才能采用各种工艺方法来减小和近控制这两种应力。
在加热和冷却时,由于工件热胀冷缩而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转变产生的组织应力是造成变形和开裂的主要原因,而原材料缺陷、工件结构形状等因素也促使裂纹的产生和发展。
后面主要叙述热处理操作中的变形和开裂产生原因及一般防止方法,也讨论原材料质量、结构形状等对变形和开裂的影响。
一、钢的缺陷类型1、缩孔:钢锭和铸件在最后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的收缩,得不到钢液填充,心部形成管状、喇叭状或分散的孔洞,称为缩孔。
缩孔将显著降低钢的机械性能。
2、气泡:钢锭在凝固过程中会析出大量的气体,有一部分残留在处于塑性状态的金属中,形成了气孔,称为气泡。
这种内壁光滑的孔洞,在轧制过程中沿轧制方向延伸,在钢材横截面的酸浸试样上则是圆形的,也叫针孔和小孔眼。
气泡将影响钢的机械性能,减小金属的截面,在热处理中有扩大纹的倾向。
3、疏松:钢锭和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因部分的液体最后凝固和放出气体,形成许多细小孔隙而造成钢的一种不致密现象,称为疏松。
疏松将降低钢的机械性能,影响机械加工的光洁度。
4、偏析:钢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化学成份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
如碳化物偏析是钢在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分别与碳元素结合,形成了碳化物。
碳化物(共晶碳化物)是一种非常坚硬的脆性物质,它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以网状、带状或堆集不均匀地分布于钢的基体中。
根据碳化物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几何形状、数量多少将它分为八级。
一级的颗粒最小,分布最均匀且无方向性。
二级其次,八级最差。
碳化物偏析严重将显著降低钢的机械性能。
这种又常常出现于铸造状态的合金具钢和高速钢中。
金属材料受力后会弯曲或断裂金属材料是一类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会承受各种外部力的作用,如拉力、压力、弯曲力等。
然而,这些力的作用会导致金属材料发生变形,甚至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
本文将针对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弯曲或断裂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弯曲的原因有多种。
主要原因之一是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造成的。
金属材料的内部由晶粒组成,晶粒与晶粒之间通过晶界连接着。
当外力作用到金属材料上时,晶粒之间的晶界可能发生滑移或移位,导致材料整体发生塑性变形。
这种滑移和移位会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集中区域,从而造成金属材料整体弯曲。
此外,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和材料的纯度也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进而影响材料在受力后的弯曲情况。
其次,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出现断裂的原因也有多方面。
一方面,金属材料的强度不足可能导致断裂。
当外力作用到金属材料上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金属材料就会发生破裂。
此外,金属材料的内部存在缺陷也可能导致断裂。
缺陷包括气孔、夹杂物、裂纹等,这些缺陷会导致材料内部应力集中,从而引起断裂。
此外,金属材料的应力集中也可能导致断裂。
当外力作用到金属材料上时,如果材料表面存在缺口或切口等形状不良的部分,外力就会在这些部分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断裂。
对于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弯曲或断裂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正确选择金属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同场合的应用,需要选择适合强度和塑性的金属材料,以免在受力下出现过度弯曲或断裂。
其次,合理设计金属结构也是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金属结构出现应力集中的部位,适当增加支撑或加强结构刚度等方式来预防弯曲或断裂。
此外,采用适当的材料处理方法也能有效预防金属材料受力后弯曲或断裂。
比如,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进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抗弯曲和抗断裂能力。
此外,加强金属材料的监测和检测也是重要的一环。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对金属材料进行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热处理的过程中易出现变形。
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对保证金属材料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1. 材料的类型和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类型和组织结构是影响热处理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在进行热处理时,由于其晶粒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在相同的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变形效应。
铝合金在进行热处理时由于其颗粒度小,易发生塑性变形;而碳钢在进行火焰淬火处理时,易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
2. 热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热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关键参数。
热处理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分布,较高的温度可导致金属材料晶粒长大,从而影响其硬度和塑性。
而冷却速度则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快速冷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晶界取向不规则,导致金属材料变形。
3. 热处理工艺和设备热处理工艺和设备也是影响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和设备可以减小金属材料的变形效应。
而不合适的工艺和设备选择,如加热温度不均匀、冷却速度不稳定等,会导致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
4. 加工应力和应变金属材料在进行热处理前已经存在一定的加工应力和应变,这些加工应力和应变会在热处理过程中引起金属材料的变形。
特别是待热处理的金属材料在进行锻造、轧制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在热处理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就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变形。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变形产生影响。
热处理过程中的气氛和温度对金属材料的变形起着重要作用。
在热处理过程中,如果环境气氛中存在氧化氢等气体,会加速金属材料的氧化,影响其表面质量;而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容易导致金属材料发生变形。
4. 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是减小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重要控制策略。
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及开裂问题探讨
作者:李振柱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20期
摘要变形和开裂是热处理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热处理变形的复杂规律尚未被彻底认识和掌握。
本文简要分析了热处理变形的开裂原因、影响变形的因素以及减小热处理变形防止开裂的具体措施。
而影响变形和开裂的因素及防止变形和开裂的方法有很多。
关键词热处理变形;开裂;热应力;组织应力
1 热处理变形开裂的原因
工件的变形包括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两种,无论哪种变形,主要都是由于热处理时工件内部产生的应力所造成的。
根据内应力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工件变形是这两种应力综合影响的结果,当应力大于屈服极限就会永久变形,大于材料的强度工件就会开裂。
1.1 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和开裂的原因
钢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将产生热胀冷缩的体积变化,零件加热到淬火温度时,屈服强度明显降低,塑性则提高,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
如果造成应力集中并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就会使零件淬裂。
导热性很差的高碳合金钢,如合金模具钢
Gr12MoV,高速钢W18GrV之类的工具钢,淬火温度很高,如不采用多次预热和缓慢加热,不但会造成零件变形而且会导致零件开裂而报废,所以在对高速钢淬火时,首先在860±10℃的盐浴炉中进行等温预热,对于较细或较粗的零件应在预热前,在550℃炉进行2小时以上的回火,这样就会减小热处理变形,冷却时,由于温差大,热应力是造成零件变形的主要原因。
1.2 组织应力引起的变形
组织应力有两个特点[1]:(1)工件表面受拉应力,心部压应力。
(2)靠近表面层,切向拉应力大于轴向拉应力。
组织应力引起工件变形的特点与热应力相反,使平面变凹,直角变锐角,长的方向变长,短的方向变短。
淬火零件的变形时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除内应力外,零件的变形还要看材料成分、工件的形状和介质、冷却速度的影响,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全面分析是热应力还是组织应力起主导作用,以便判断变形的趋势或裂纹产生可能性,并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控制或防止。
2 影响变形及开裂的因素
在生产实际中,影响热处理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包括:钢的化学成分、冷却过程、钢的几何形状尺寸、淬火介质的选择等。
2.1 钢的化学成分
在低碳钢中,由于淬火时体积变化较小,特别是淬透性差,故其淬火变形常以热应力为主;中碳钢中因其淬火时质量体积变化较大,淬透性也较低,但MS点还比较高,故当零件尺寸较小,淬火变形将以相变应力变形为主;当然,随着零件尺寸增大,硬度层深入减小,将会逐渐过渡到以热应力变形为主;在高碳钢中,由于MS点较低,残留奥氏体较多,故淬火变形主要
是热应力变形。
2.2 钢的淬透性
钢的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例如:合金钢的淬透性比碳钢号,淬透性好的钢在淬火冷却时可采用比较缓和的淬火介质,减少工件淬火的变形及开裂倾向,因此对重要的、形状复杂、大截面的零件应选择淬透性好的合金钢,经淬火及回火处理,既能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又能减少变形及开裂。
2.3 钢的原始组织
零件淬火前的组织状态对零件淬火质量有很大影响。
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
这些钢在锻造加工以后,必须进行球化退火,淬火加热时,奥氏体形体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材料的本质晶粒度越细,屈服强度越高,对变形的抗力越大,工件淬火后的变形量就相应减小。
2.4 淬火介质的影响
一般认为,淬火介质300℃时冷却速度对变形的影响是关键,应根据钢的淬透性,零件截面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合理选择淬火介质。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盐类水溶液、熔盐、空气等。
一般情况下,碳钢采用淬火裂纹大的水或水溶液作为淬火介质。
合金钢一般采用油作为淬火介质。
因此选择淬火介质的正确原则是保证淬硬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淬火裂度小的淬火介质,以减小淬火变形及开裂。
2.5 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
从热处理工艺角度出发,零件设计最好采用对称结构,尽量避免尖角,要求截面过渡均匀,必要时开工业用槽。
如樘杆上接两条对称的槽,其中一条是减小热处理变形而设计的。
形状复杂的如零件的尖角处,由于应力集中更容易产生淬火裂纹。
因此必须合理选择材料避免淬火裂纹的产生。
2.6 淬火方法
为了使淬火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变形及开裂,除正确地进行加热及合理选择淬火介质外,还应根据工件的成分、尺寸、形状和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淬火方法。
双介质淬火的内应力小,变形及开裂少,所以主要应用碳素工具钢制造的易开裂的工件如T8制造的各种零件
总之热处理变形及开裂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在热吹了淬火时应充分考虑工件的形状,根据工件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合理选择淬火方法及冷却介质,防止变形及开裂,提高产品质量。
3 减少变形及开裂的措施
3.1 合理选用钢材
对形状复杂、截面尺寸相差悬殊的工件,最好选用高淬透性的合金钢,以便在缓冷介质中冷却时能见效应力与变形;对形状复杂且轻度要求较高的模具、量具等,可以用微变形钢
(Cr12MnV);对于易变形、淬裂的零件,选用合金钢(CrMn9CrSi)等;对于硬度要求不高的结构件,在满足硬度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用碳含量分布较小的碳钢,如(45号)以减小变形。
3.2 运用合理的冷却方法
合金淬火后冷却过程对变形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个变形原因。
热油比冷油淬火变形小,一般控制在100±20℃,油的冷却能力对变形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淬火搅拌方法和速度均影响变形。
金属热处理冷却速度越快,冷却越不均匀,产生的应力越大,变形也越大,可以在保证硬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预冷、分级冷却淬火能显著减少金属淬火时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2]。
如T8、45号采用水、油分级淬火。
对于体积较小,容易变形的细杆或金属薄片采用硝石冷却能显著减少变形。
3.3 合理选择加热温度
在保证淬硬的前提下,一般应选择低一些的淬火温度,但对于一些高弹合金钢工件,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淬火温度而降低MS点增大残留奥氏体量。
如有些(Cr12MoV)的高硬度模具,有的就选择1040℃的淬火温度,以此来防止弧状裂纹。
3.4 合理锻造及预热处理
淬火前的原始组织对淬火变形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高碳工具钢,必须进行合理的锻造以消除网状碳化物及偏析,尽可能使其均匀分布。
对变形要求较严格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要求进行去应力退火,对变形复杂的零件在淬火前进行退火、正火或调质处理,以减少变形或避免零件变形和开裂。
钢件的预备预热处理,一般是在铸造后立即进行退火或正火,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预备热处理方法[3]:(1)低碳钢应选用正火处理,以获得均匀的铁素体加细片状得珠光体组
织。
(2)中碳钢及合金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或等温球化退火获得铁素体加片状或球状珠光体组织。
(3)如果仅为了消除铸造应力,则采用去应力退火即可。
(4)较大的大型铸件可采用均匀化退火处理。
3.5 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1)采用一次或多次预热
为了减小热应力缓慢加热,以减小工件的温差,尤其对形状复杂或导热性差的高合金钢制工件模具,采用一次或多次预热,减小变形、防止开裂。
此外,适当降低淬火温度或采用预冷淬火,有利于减小变形。
(2)采用分级或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是工厂中消除淬火裂纹的行之有效地重要方法,碳素钢合金钢均收到预期效果。
双液淬火是将原件先后在两种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的方法,多用于碳素工具钢及大截面的低合金工具钢的工件,即在高温区用盐水的快速冷却抑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在低于400℃温度时立即转入油中缓慢冷却以减少淬火内应力,防止淬火裂纹。
4 结束语
关键/重要件都要进行热处理,有的热处理工件就会出现变形甚至开裂,因此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热处理变形、防止开裂是我们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们要重视现阶段热处理技术,并充分掌握。
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采取有效地措施,减小热处理变形,避免开裂,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光立.钢的热处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11.
[2] 崔振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67.
[3] 国家工业委员会统编.中级热处理工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