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春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效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0.08 KB
- 文档页数:6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玉米作为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研究领域。
详细探讨了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的实验材料、方法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种植密度,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农机设备进行精准播种。
最后,提出针对病虫害管理和土壤养护的策略建议。
其生产管理技术尤为关键。
种植密度,作为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子,一直是农学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正确的种植密度不仅能够确保每株玉米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可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问题,进而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本文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出关于如何确定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的综合指南。
一、明确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1、基本原理种植密度是决定单位面积植株数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日照、空气流通、土壤养分利用等生长因子。
当种植密度过低时,土地利用率不高,玉米可以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但单位面积产量可能不高。
当种植密度过高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水分、养分和阳光的不足,从而降低单株产量。
2、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在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植株数。
达到某一点后,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幅开始减少,直到产量出现下降。
这是因为植株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生长条件恶化。
3、影响因子气候条件: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增加种植密度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而在干旱地区,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水分争夺过于激烈,降低产量。
土壤肥力:土壤养分丰富的地块可支撑更高的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适应性不同,选择适当的品种对应适当的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4、现代农业实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应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像玉米这样的主要粮食作物来说。
制种玉米优质高产技术农大108是以母本黄C、父本178组配育成的中晚熟大穗型玉米单交种。
该品种株高260厘米,千粒重约300克,出籽率85%,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品质好,叶较宽,色浓绿,穗位以下叶片平展,穗位以上叶片上冲,属理想株型,抗倒伏、耐旱、耐涝、耐瘠,高抗大、小叶斑病、黑穗病、褐斑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苗期生长稳健,中后期发育快,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重点品种。
但由于制种时,授粉期适逢多雨季节,影响父本散粉,导致母本授粉不良,结实不好或种植密度不合理使制种产量过低,大大影响了经济效益。
现将近几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如下:1 严格选地隔离,规格播种1.1严格选地隔离高产制种田要求选光、热、水资源充足,无霜期155天以上,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地力均匀、灌溉方便的地块,尽量集中连片,便于田间管理。
为确保种子纯度,制种田东西500米南北300米以内严禁种植其他玉米。
1.2入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全层施肥,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化肥75公斤氮、磷、钾施入比率3:2:1,土壤解冻后及早耙地保墒,要用斜耙耙两次,将秸杆捡干净。
然后用乙草胺100克/亩进行土壤封闭。
打完封闭5天后再播种。
1. 3调节父母本播种期规格播种。
1.3.1 精细播种,一播全苗,播前选纯度高、且均匀一致、发芽率85%的自交系种子。
播前要对种子包衣,并对种子进行芽率复验种子。
播前人工精选剔出小粒、病粒、破损粒和杂粒,将选出种子晒种。
播种层5厘米内地温稳定在8℃时,覆膜播种,铺膜时要求“直、平、展、严、实”。
膜紧贴地面,无皱折。
地膜两侧开沟压土各5--6厘米,为防大风,可每隔3--5米压一小土地,每次播种要求同一条田最好在同一天完成。
播种时清理好机械,避免播种时人为混杂,父母本不能重播、漏播、交叉播。
1.3.2为提高亩保苗株数提高单产采取增大父母本行比、缩小行距、株距。
一般来说每膜播2行,行距50厘米,株距13厘米,亩留苗母本6000---7000株,父本1000---1200,父本不宜过密,太密父本的单株花粉量将减少从而使整体花粉量减少。
shi yan yanjiu摘要: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翔玉998和优迪919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株高、穗位高上差别不大,翔玉998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干物质积累量也较多;在试验范围内两个品种的产量均随密度增加先升后降,翔玉998最高理论产量密度为7.9万株/公顷,优迪919最高理论产量密度为7.3万株/公顷。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LFGC14328)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17.014密度是对产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1],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协调,总体表现为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空秆率低、经济系数适宜[2]。
本文设计五个种植密度,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玉米品种翔玉998和优迪919的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两个玉米品种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6年在桦甸市金沙乡进行,试验小区10米行长,6行区,小区面积约40平方米;田间重复3次,2个品种,共设5个密度水平:50000pl/ha ,60000pl/ha ,70000pl/ha ,80000pl/ha 和90000pl/ha 。
2测定项目株高、穗位高于吐丝期在田间以米尺测量;叶面积指数用长×宽×系数法调查叶面积,并通过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折算求得;植株干物质重取植株地上部分,分割后在105℃杀青10分钟,80℃烘干至恒重,然后测定干重;成熟期进行测产和考种。
3试验结果3.1形态特征表1优迪919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形态特征表2翔玉998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形态特征如表1、表2中的数据显示,两个品种间株高、穗位高的差别不大,优迪919与翔玉998在8月23日的两个品种间的叶面积指数规律不明显,而翔玉998在9月7日及9月23日各密度下的叶面积株数均大于优迪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