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各种植密度换算表
- 格式:doc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3
中科玉505玉米种植密度
摘要:
1.中科玉505玉米品种简介
2.中科玉505玉米种植密度及管理要点
3.提高中科玉505玉米产量的方法
4.总结
正文:
中科玉505玉米品种是我国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出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已通过国家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等五大玉米主产区审定,以及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7个省市审定或引种备案。
中科玉505在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93.1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早熟2.8天。
关于中科玉505的种植密度,一般建议株行距为(25~28)厘米×60厘米,留苗密度为6.00~6.75万株/公顷,实收株数为6.00万株/公顷左右。
这种密度有利于发挥中科玉505的产量潜力。
要提高中科玉505的产量,关键在于合理的管理。
首先,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播种时选择适宜的天气和土壤条件。
其次,生长期间要适时追肥、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影响。
最后,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总之,要种植好中科玉505,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种植密度和管理要点。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中科玉505的产量优势,为我国粮食生产做
出贡献。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及品种对农民的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策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益。
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指每亩播种的玉米种子数量,其密度的大小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
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速度、穗粒数、叶面积、光合产物积累和转运等方面,从而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1.高密度种植高密度种植是指每亩播种的玉米种子数量比较多,一般在6-8万株之间。
高密度种植能够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高密度种植的玉米会形成人工“丛林”,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穗粒数多,形成高产的生态系统。
但是,高密度种植也会导致玉米间的竞争激烈,每株玉米的生长空间有限,容易出现小穗或不断生长。
若不能及时调整密度,容易导致系粒数下降、产量降低。
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宜种植密度,农民在选择种植密度时,应根据自己的土壤条件、机械化程度、灌溉条件等情况作出调整,以达到最佳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是指在品种上下以种族的形式把狭义的品种更好地分散成适应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个体。
中国历史悠久的玉米品种较多,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不同品种的玉米也会对产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1.优良品种优良品种通常在抗病性、适应性、抗旱性、稳产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可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发挥出更好的生长潜力,稳定、高产。
同时,优良品种的容错能力较强,当出现轻微的自然灾害或受排水不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时,仍能保证产量。
2.一般品种一般品种在生长速度、穗粒数、光合产物积累等方面表现一般,一般情况下产量不高,只能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稀植密度,使得每颗玉米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才能达到稳产。
3.劣品种劣品种虽然它们普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征,但承受自然灾害、环境适应性差等缺点较多,其容错能力弱,对水肥土壤的要求较高,一旦在生长发育期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减产或绝产现象。
种植密度和保苗量因作物种类、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而异。
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作物,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每株作物的营养空间减少,导致单株产量降低,但总体产量可能因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下是一些常见作物的种植密度和保苗量:
小麦:在华北地区,小麦的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15-20万株,保苗量也在这个范围内。
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种植密度和保苗量可能有所不同。
玉米:在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3000-4000株,保苗量也在这个范围内。
在华北地区,玉米的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4000-6000株。
在西南地区和南方地区,玉米的种植密度可能更高。
水稻: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稻的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1.5-2万穴,每穴3-5株苗。
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种植密度可能会降低。
大豆:在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1.5-2万株,保苗量也在这个范围内。
在华北地区,大豆的种植密度可能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种植密度和保苗量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以及作物的品种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玉米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提高玉米单产。
下面将分别介绍高密度种植和低密度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 高密度种植高密度种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播种数量较多的玉米种子,通常 5-7万/亩。
高密度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产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不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此外,高密度种植还容易产生病害和虫害,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非常关键。
一般而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万/亩,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水源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品种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抗逆能力也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高产品种和抗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产品种是指玉米单产较高的品种,这种品种具有生长快、叶面积大、耐寒抗旱的特点。
与传统品种相比,高产品种还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玉米生产效益,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然而,高产品种也有不足之处,如高产品种的生长期短,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2. 抗逆品种抗逆品种是指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良好生长的品种,如耐旱、耐寒、耐盐和抗病等品种。
抗逆品种具有稳定高产的特点,即使在水源不足、气温较低或土质较差的环境下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因此,选择抗逆品种可以减少玉米生产中的风险,提高产量和效益。
总结: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品种是保证玉米产量稳定增长的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要结合栽培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策略,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怎样算玉米种植密度种植玉米需要了解玉米的种植密度才能进行高产,那么你们知道怎么计算玉米的种植密度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计算玉米种植密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算玉米种植密度的方法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种子发芽率(一般大于92%);1米=3尺=30寸。
按尺算是一样的,1亩=667平方米=6000平方尺。
宽窄行方式首先计算出平均行距即可,播种质量和除草剂等造成的出苗损失较大时应适当缩小株距,不间苗。
温馨提醒: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净度)要求非常高,发芽率低于92%不可精量单粒播种。
2、半精量播种种子半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1米=3尺=30寸。
采用半株距或一穴两粒播种时一般种子发芽率大于85%但小于92%。
定苗时按株距定苗,缺苗时就近留一穴双株。
3、如何算一块地的玉米的多少株(棵)?株(棵)数=[(地长÷株距)+1]×[(地宽÷行距)+1]比如长30米,宽20米的地块,玉米按等行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种有多少棵玉米[(30÷0.3)+1]×[(20÷0.6)+1] = 3434棵4、玉米密度表不同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紧凑型杂交种耐密性强,密度增大时产量较稳定。
适宜种植的密度较大,平展型耐密性差,密度增加范围小,若增加密度就会减产。
1、平展型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此类品种、植株高大、叶片较宽、叶片多、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35度,穗位以上的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45度。
每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适宜春播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有效积累提高产量。
2、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杂交种。
此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25度。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密度
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密度一般在每亩8000-10000株之间,具体密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而对于丘陵和山区来说,密度可以适当减少。
密度过高会导致植株竞争激烈,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同时也易发生病虫害;密度过低则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产量降低。
种植密度的选择也要根据玉米的品种来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以增加产量;而在种植晚熟品种时,则可以适当减少密度,以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
此外,种植密度还要考虑到土壤的养分、排水情况等因素,以确保植株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保证良好的生长状况。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的选择也需要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考虑。
比如要考虑到种植面积的大小,生产成本和效益的对比,以及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
同时,还要注意适时适量的施肥和灌溉,合理的病虫害防治,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确定了种植密度之后,才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目标,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众多,其中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是两个影响较大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玉米产量。
1. 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较少的种植方式。
低密度种植有利于每株植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充足,有利于玉米植株茎秆和叶片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较宽松的空间环境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但低密度种植也存在着浪费土地资源、单产降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等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适中的种植方式。
中等密度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玉米植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单株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中等密度种植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适度的种植密度选择。
不同的种植密度都会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适当的种植密度选择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而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品种特性以及农民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出最适合的种植密度。
二、不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 选用抗逆品种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抗逆品种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状态和产量表现。
耐旱品种、耐病品种、耐盐碱品种等都能够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生长和产量。
在种植玉米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品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
适应性强的品种能够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出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