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9873U】马达以及电气产品【专利】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8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194488.4(22)申请日 2019.02.13(73)专利权人 谢召荣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红岗路楼尚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创客空间(72)发明人 谢召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545代理人 谭丽莎(51)Int.Cl.H02K 15/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全自动马达装配设备(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马达装配设备,包括工作台、底盖上料装置、外壳上料装置、轴承上料装置、第一抓取装置、运输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工作台的右侧设置上料架,底盖上料装置的固定端、外壳上料装置的固定端与轴承上料装置的固定端均设置上料架上,外壳上料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工作台上且连接第一抓取装置,轴承上料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工作台上的轴承安装组件,第一抓取装置的左侧设置第一送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的左侧设置第二送料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的正前方和第二送料装置的正前方垂直均设置运输装置,运输装置的左侧设置下料装置,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209497369 U 2019.10.15C N 209497369U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497369 U1.一种全自动马达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底盖上料装置、外壳上料装置、轴承上料装置、第一抓取装置、运输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置上料架,所述底盖上料装置的固定端、外壳上料装置的固定端与轴承上料装置的固定端均设置所述上料架上,所述外壳上料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工作台上且连接所述第一抓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底盖上料装置的输出端垂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外壳上料装置的输出端平行,所述轴承上料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工作台上的轴承安装组件,所述轴承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底盖上料装置输出端上方,所述第一抓取装置的左侧设置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的左侧设置第二送料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与第二送料装置均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送料装置的正前方和第二送料装置的正前方垂直均设置所述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右侧设置所述底盖上料装置的输出端,所述运输装置的左侧设置所述下料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和运输装置中间设置压合装置。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34340.6(22)申请日 2019.03.15(73)专利权人 浙江盛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325608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盛丰路1号(72)发明人 倪兴川 倪雄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代理人 郑黎明 张强(51)Int.Cl.H01R 39/24(2006.01)H02K 5/04(2006.01)H02K 13/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马达后盖(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达后盖,包括电刷和马达机座的后盖,所述的电刷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刷头,所述的电刷的另一端一体设置有端子,所述的后盖内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电刷,所述的电刷另一端的侧面一体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的端子的一端一体固定,所述的固定块与后盖相固定,所述的端子为台阶型,所述的后盖上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用安装端子的插孔,所述的插孔靠近后盖外侧的部分宽度大于前侧的部分;优点在于端子设置成台阶状且将台阶的前端利用刻刀向两侧分开,同时后盖上设置相对应的台阶状插孔,使得端子与插孔相抵。
其次电刷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铆钉与后盖相固定进一步加强电刷的稳固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CN 209592570 U 2019.11.05C N 209592570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592570 U1.一种马达后盖,包括电刷和马达机座的后盖,所述的电刷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刷头,所述的电刷的另一端一体设置有端子,所述的后盖内对称设置有2个电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刷另一端的侧面一体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的端子的一端一体固定,所述的固定块与后盖相固定,所述的端子为台阶型,所述的后盖上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用安装端子的插孔,所述的插孔靠近后盖外侧的部分宽度大于前侧的部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41476.X(22)申请日 2019.03.18(73)专利权人 苏州市良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15168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东吴工业园盛虹路9号7幢(72)发明人 雷旭辉 陈建波 (51)Int.Cl.H02K 23/04(2006.01)H02K 5/1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新型空心杯马达(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空心杯马达,包括机壳、铝座、电刷架、轴、轴承、磁石和线圈,所述电刷架顶部中心处垂直插接有轴,且所述轴外侧套接有轴承,所述铝座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中心孔,且所述铝座通过中心孔套接在轴承外侧,所述铝座设置在轴另一端头,所述磁石套接在铝座外侧,所述线圈套接在磁石外侧,所述机壳套接在铝座和电刷架外侧,且所述铝座的外壁和所述电刷架的外壁均与机壳内壁贴合,所述轴、轴承、磁石和线圈均位于机壳内腔;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马达的铁芯转子结构,能量转换率高能达到90%以上,响应快,机械常数能做到28ms以内,并且具有体积小,体重轻,拖动性好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CN 209358407 U 2019.09.06C N 209358407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358407 U1.一种新型空心杯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铝座(2)、电刷架(3)、轴(4)、轴承(5)、磁石(6)和线圈(7),所述电刷架(3)顶部中心处垂直插接有轴(4),且所述轴(4)外侧套接有轴承(5),所述铝座(2)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中心孔,且所述铝座(2)通过中心孔套接在轴承(5)外侧,所述铝座(2)设置在轴(4)另一端头,所述磁石(6)套接在铝座(2)外侧,所述线圈(7)套接在磁石(6)外侧,所述机壳(1)套接在铝座(2)和电刷架(3)外侧,且所述铝座(2)的外壁和所述电刷架(3)的外壁均与机壳(1)内壁贴合,所述轴(4)、轴承(5)、磁石(6)和线圈(7)均位于机壳(1)内腔。
专利名称:马达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进涉
申请号:CN201980048502.2申请日:20190718
公开号:CN112438014A
公开日:
202103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其控制器在从第一时间点延迟的第二时间点生成指引信号,在该第一时间点在由第二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的脉冲之中感测到由于指引磁体引起的脉冲,通过比较基于所述马达的恒定速度条件预先输入的第二时间点和检测到的第二时间点来获得第一误差,通过比较基于所述马达的恒定速度条件预先输入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值和检测到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值以获得第二误差,并且基于第一误差和第二误差来控制所述马达的速度。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地址:韩国首尔市
国籍:KR
代理机构: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马达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米山秀和
申请号:CN201310479515.X 申请日:20131014
公开号:CN103795178A
公开日:
201405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马达,在将壳体部件覆盖于卷绕有线圈线的线圈骨架时能够防止线圈线的拉绕部分与壳体部件接触而被切断。
在马达(1)中,在线圈骨架(2)的第一沿部(21)侧,线圈线(20)的拉绕部分(202、203)以沿端子台(25)的本体部(23)侧的面(251)的方式延伸,且在拉绕部分中,位于比在马达轴线方向(L)与第二沿部(22)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外侧区域的部分与筒部(46)在马达轴线方向对置。
端子台的本体部侧的面中的比与第二沿部在马达轴线方向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外侧区域成为包括线圈线拉绕区域(250)的径向外侧区域整体位于在马达轴线方向比第一沿部的内表面(210)靠本体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的低处区域(254)。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长野县
国籍:JP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沈捷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马达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松村修太
申请号:CN201711128266.4申请日:20171115
公开号:CN108075591A
公开日:
201805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能够在铁芯保持架(11)的外周面设置导线取出部(40),并且能够抑制因定子铁芯(21)的热压配合导致的变形从而抑制齿槽转矩增大。
带编码器的马达(1)在铁芯保持架(11)的内侧通过热压配合固定有定子铁芯(21)。
铁芯保持架(11)的外周面呈方筒形状,在其侧面(110)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线保持架(42)的第一平坦部(111)。
其它侧面(120、130、140)具备通过散热片(160)和槽部(170)交替排列而形成的散热部(122)。
在侧面(110)的第一平坦部(1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凹陷部(112)。
并且,第一平坦部(111)的上端面(111a)低一层,第一平坦部(111)的壁厚(t4)比设置于其它侧面的第二平坦部(121)的壁厚(t5)薄。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长野县
国籍:JP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沈捷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马达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吕易达,赖伟铭,陈运鸿申请号:CN202010566844.8申请日:20200619
公开号:CN112117873A
公开日:
20201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揭示一种马达,包括定子以及转子,马达中还设置有第一电路板。
定子的绕线组包含多个线圈且绕线组延伸出导电元件并与电气连接件连接,电气连接件穿设定子的枕座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马达中更设置有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第一电气连接件作为绕线组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件,且利用第一电路板取代传统的结线盘,具有安装容易的优点。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桃园市龟山区山莺路25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马达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木津贵裕,服部隆志,冈本俊哉,西川裕一,山下佳明申请号:CN202210378967.8
申请日:20170330
公开号:CN114665667A
公开日:
202206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提供马达,马达具有: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其包围转子的径向外侧;散热器,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上侧,形成有供导电部件通过并且沿轴向延伸的散热器贯通孔;以及基板,其配置于散热器的轴向上侧,安装有电子部件,散热器具有:接触面,其与基板或电子部件直接接触,或者隔着散热部件而与基板或电子部件接触;以及露出面,其不与其他部件接触,露出面位于比散热器贯通孔靠外缘侧的位置,基板在散热器贯通孔的轴向上侧与导电部件连接,在散热器上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散热器贯通孔,散热器具有固定于基板的多个固定孔部,固定孔部相对于露出面向轴向上侧突出而与基板接触,固定孔部分别位于所有的散热器贯通孔的周向的两端。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国籍:JP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00473.4
(22)申请日 2019.02.15
(73)专利权人 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
地址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东北五街2号
(72)发明人 黄婷 王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樊一槿 陶海萍
(51)Int.Cl.
H02K 1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该马达具有:旋转轴;定子铁芯;绝缘件,该绝缘
件覆盖该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线圈,该线圈
隔着该绝缘件缠绕于该定子铁芯;以及汇流条部
件,该汇流条部件配置于该绝缘件的远离该定子
铁芯的轴向一侧,与该线圈的引出线连接,其中,
该绝缘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该汇流条部件具
有多个第二定位部,一个该第一定位部和一个该
第二定位部构成一个定位结构,多个该定位结构
中的至少一个是该绝缘件相对于该汇流条部件
的定位位置可调的定位调整结构。
通过本实用新
型,通过设置绝缘件相对于汇流条部件的定位位
置可调的定位调整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对汇流条
部件的简单组装,还可降低对尺寸设计的要求,
从而更便于加工和组装。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8页CN 209389873 U 2019.09.13
C N 209389873
U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389873 U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有: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中心轴线延伸;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围绕所述旋转轴配置,具有多个齿;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线圈,所述线圈隔着所述绝缘件缠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各个所述齿;以及
汇流条部件,所述汇流条部件配置于所述绝缘件的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侧,与所述线圈的引出线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所述汇流条部件具有多个第二定位部,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和一个所述第二定位部构成一个定位结构,多个所述定位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绝缘件相对于所述汇流条部件的定位位置可调的定位调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轴向延伸的定位销,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贯通孔,
多个所述定位结构由多个所述定位销分别插入多个所述贯通孔中对应的一个贯通孔而构成,
所述定位调整结构由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与插入到该贯通孔中的定位销在该贯通孔的周向上非整周接触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轴向观察,所述绝缘件呈环状,所述汇流条部件呈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与插入到该贯通孔中的定位销在该贯通孔的周向上整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轴向观察,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是椭圆形,
所述定位调整结构由多个所述定位销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该贯通孔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轴向观察,多个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为非封闭的环状,
该至少一个贯通孔在周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销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定位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绝缘件相对于所述汇流条部件的定位位置不可调的固定定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调整结构由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有缝隙配合而构成,所述固定定位结构由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无缝隙配合而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轴向延伸的定位销,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贯通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