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美术《 色彩的色相 》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8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色彩的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色相的概念、分类及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的概念,掌握色相的分类,学会运用色相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色相的概念及分类的理解。
2. 色相在创作中的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色相环、色卡、教学课件。
2. 学具:水彩画具、画纸、调色板、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相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色相的概念、分类及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色相的特点和作用。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色相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运用色相进行创作。
4.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相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色彩的色相2. 内容:- 色相的概念- 色相的分类- 色相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运用色相进行一幅水彩画的创作。
2. 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的色相素材,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色相的概念、分类及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色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色相的运用色相的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人美版美术下册《色彩的色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色彩的色相》,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三要素之一——色相,运用色彩的这一属性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帮助学生理解关于色相的概念,知道色相的成因,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相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会运用丰富的色相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审美趣味。
二、学生分析:学生不同色相早已熟悉,并能准确叫出各种色相的名称。
五年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水粉颜料和各种彩纸进行绘画或粘贴创作,对新颖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可能遇到的问题:五年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依然更多地停留在视觉上;学生进行色彩创作时比较拘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的概念。
运用丰富的色相大胆表现生活和感受。
能使用水彩、油画棒等多种式具,用绘画、粘贴、漏印等多种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行自由命题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色彩的色相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使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体验用不同色相的色彩进行创作的激情与趣味。
教学重难点:选择的色相能恰当地表现主题。
多种工具、多种表现形式的创新使用。
教学方法:1、过程启发式:使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提问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对比、思考、实践。
2、直观对比法:唯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
”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色彩特点,更直观的找出色彩搭配上的差异,做出审美判断。
四、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清明节踏青看到哪些美景?(一)、理解概念直入课题1、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色相。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无色,一张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两张图片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你更喜欢哪张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么分辨色彩呢?色彩有没有自己的相貌和名字呢?出示色彩的相貌学生说出他的名字,现说出一些颜色的名字,让学生想想它们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