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非语言沟通在ICU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9.38 KB
- 文档页数:6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指的是人们使用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技巧。
在ICU清醒患者中,由于患者可能由于病痛、气管插管或口腔机械通气等因素无法说话,所以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在ICU清醒患者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一些例子:1. 目光接触: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直视患者的眼睛来表达关心和尊重,并传递信息。
目光接触可以让患者感到被关注和理解,减轻他们的不安和恐惧感。
2. 手势:医护人员可以使用手势来表示一些基本的需求或询问,例如用手指示“是”或“不是”,或者用手比划表示“疼痛”或“不疼痛”。
3. 笔和纸:为了与患者进行更复杂的交流,医护人员可以提供一支笔和一张纸,让患者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这对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了解他们的病情和感受非常有帮助。
4. 简单的肢体动作:患者可能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痛苦或不适,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如握紧拳头、摇头或摇手)来暗示自己的状况。
医护人员应该留意这些肢体动作,并尽力理解患者的意思。
5. 电子沟通工具:一些ICU的清醒患者可能被连接到呼吸机或监测仪器上,无法通过口头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特殊的电子沟通工具,例如手持电子屏幕或符号板,让患者通过触摸屏幕或选择符号来传递信息。
6. 面部表情和姿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姿势来判断他们的情绪和舒适度。
患者可能会用紧皱的眉头和疼痛的表情来暗示自己的疼痛或不适。
在应用这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耐心和敏感,并尽量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应该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询问或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这种有效的非语言性沟通可以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减轻患者的不安和恐惧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非语言沟通在ICU机械辅助呼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意义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体现,如何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技巧对ICU机械辅助呼吸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标签:非语言沟通;ICU机械辅助呼吸危重患者;护理;ICU在当今社会,和谐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主题,因此,护患关系的和谐也将成为护理事业的主题。
护士除了需要有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对患者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和患者能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对于和ICU机械辅助呼吸的患者来说,非语言沟通便成为与之沟通最主要的方式。
它可以跨越语言沟通的障碍,使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收到患者发出的信息,从而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尽早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1]。
1 ICU的特殊环境及人工辅助呼吸对患者的影响ICU内的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使患者处于仪器的包围中,各种监护管道迫使患者活动受限,机械通气引起的沟通障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与需求,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异常的刺激[2],而且由于ICU 特殊的治疗环境,患者病情危重无陪护,这些因素均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患者角色强化,失助感,自怜和期待,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抓住ICU患者的这一特点,有针对的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特别是非语言沟通技巧来实施护理。
2 非语言沟通的方法与技巧2.1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以目光、面部表情、头部、手、躯干等人体各部分的姿势动作来表达信息,并从仪表、神态、举止、精神等表现传达某种思想意识。
在ICU中,由于病情需要,经常通过气管插管,切开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正常呼吸,但是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正常发音,从而影响了护患有效沟通,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手势、点头或摇头,或者是让患者写字等各种非语言的方法来达到有效地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回顾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于我院ICU进行了治疗52例危重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ICU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对比两组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
结果护护理前,两组中患者SAS以及SDS 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具备意义(P<0.05)。
结论在护理ICU危重患者期间,在常规护理上再对患者采取非语言沟通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字:语言沟通 ICU危重病人护理应用价值前言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于我院ICU进行了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象,对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回顾了52例危重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
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在22岁至84岁间,平均(49.75±9.86)岁。
观察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25岁至82岁间,平均(48.64±8.77)岁。
两组患者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在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再采取非语言沟通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为:1、医护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期间举止必须得体,仪表整洁,面带微笑,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1]。
2、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触摸的方式关心和鼓励患者,对患者存在的不适进行缓解,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患者,再对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需要握住患者的手,安抚好患者情绪[2]。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清醒的患者面临着身体状况不佳、环境陌生和情绪焦虑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治疗进程和情况,还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一、肢体语言清醒的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无法言语交流,这时候医护人员就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和他们进行沟通。
首先要做到的是注意患者的姿势和肢体动作,观察他们的表情和眼神,这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当患者感到不适或者有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特定的姿势或动作,比如抓握床头护栏表示焦虑或者疼痛,闭眼表示疲倦或者不舒服等等。
通过细心观察和理解患者的肢体语言,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的照顾和帮助。
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们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对于清醒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ICU环境中,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治疗或环境的原因而感到焦虑、恐惧或不安。
这时候,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要学会用温和、安抚的面部表情来和患者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告知重大疾病消息或开展治疗操作时。
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来传递鼓励和支持的信息,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心,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合作度。
三、触摸和肢体接触触摸是非语言性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传递温暖和关怀,舒缓患者的情绪和疼痛。
在ICU环境中,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恐惧和无助,这时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触摸和肢体接触来给予他们支持和关心。
比如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或者给予适当的按摩和理疗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宽慰,减轻他们的不适和焦虑。
在进行触摸和肢体接触时,医护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避免引起不适和误解。
四、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可以传递出温暖、关怀和理解等情感信息,帮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心。
非语言交流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引起暂时失声,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患交流只能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
护理人员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及时掌握患者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机械通气;运用机械通气作为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不能说话时病人会采取拍床、摆头动脚、皱眉、鼓腮、递眼色来设法与人沟通,但因事先没有统一规范的手势语进行训练,病人的这些动作往往不易被注意和理解,使得病人奋力挣扎、躁动、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甚至拒绝治疗。
若没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医护人员和家属不能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当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 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能改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1应用适当的眼神,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护士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同情、关注、安慰,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
通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发现自己张口说话没有声音时,都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的心理,询问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惊恐和无助,此时护士应当用平静肯定的目光注视患者,可以为患者拉拉被子,拍拍手,并予以解释,告之失语是暂时的,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渐渐平静下来,接受暂时失语的现实。
2应用亲切与微笑的表情,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脸部表情好比是“心灵的镜子”,这面镜子是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缩与舒展以及脸部的纹路组成的,面部表情一般是较随意和自发的,而且反应极为灵敏,能迅速而真实地反应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察言观色”,护士是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人,患者往往从护士的面部表情中寻找自己疾病的信息。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生命被极大地延续,这些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状态但却无法进行口头交流。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
患者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
医护人员可以提前训练患者用眼神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例如眨眼或移动视线。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愿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安全感。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还可以通过手势和姿势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患者可以用手指或者手掌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手势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
患者还可以通过头部和手部的姿势来表达对体位的要求,如转身或抬高床头。
这种沟通方式通过简单的动作传递信息,不但方便了患者,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可以通过笔和纸帮助患者进行书面交流。
患者可以使用纸和笔来写下想表达的话语,或者通过简单的画图来传达自己的需求。
医护人员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图片和文字,患者可以通过勾画相应的选项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意愿。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方便患者表达需求和愿望,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安全感。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赋予了患者一种满足自尊和自主权的机会。
在ICU清醒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当积极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非语言交流在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非语言交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传递关怀和支持。
本文从非语言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技巧、对患者心理状态和康复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非语言交流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结论指出,非语言交流是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非语言交流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护理人员应该注重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和方法,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体验。
【关键词】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非语言交流、形式、方法、心理状态、康复、技巧、效果、满意度。
1. 引言1.1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重要性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是重症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类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全天候监护和细致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专注。
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不仅涉及生命体征监测、药物管理和医疗操作,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非语言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传递护理人员的关怀和爱心,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护理人员需要借助非语言交流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促进康复和健康恢复。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非语言交流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通过加强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可以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恢复。
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将对护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非语言交流在护理中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非语言交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建立亲近的关系,增进互相的信任和理解。
非语言沟通在ICU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学生:广医卫职院苏韦燕
指导老师:易慧琳老师
[摘要]:非语言沟通即运用除语言信号外的其他信号进行的沟通,与语言沟通相比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确切性。
在人际沟通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来传递,有效对ICU机械辅助呼吸的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以,从很大意义上来说,ICU 机辅呼吸患者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与非语言沟通是否有效得当息息相关。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ICU机械辅助呼吸患者,护理
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相对于语
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
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沟通的过程,是无声的、持
续的,它有着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甚至有时是语
言所不能替代的,准确地使用非语言行为与患者进行心
理交流,可产生积极的护理效果。
特别是在ICU这样
一个的大环境下,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都是依靠机器辅
助通气的,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诉求就难以让医护人员知晓,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了。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学模式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变化,心理护理在医学上越来越重要,而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护患沟通是患者心理变化及患者治疗配合度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由于病情原因,环境特殊以及管理制度特别,ICU 病房里的机械辅助呼吸患者大多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与医护人员的沟通问题。
很多时候,患者无法用语言来与医护人员和家属来表达或反映自己的意愿,从而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并影响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和身心的顺利康复。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规范化的非语言沟通,例如写字板,手势,触摸,图画等方便于患者理解和医护人员表达的非语言沟通,基本能满足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1、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处理方案
1.1 焦虑感,烦躁抑郁随着住院时间推进,患者处于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每天面对着各种仪器以及身上的各种管道,在猜疑治疗的同时又可能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而产生恐惧,但由于自己在进行机械辅助
呼吸,连带着气管插管,很多话无法表达,唯有自己干着急,很多时候会表现得很烦躁及焦虑,有的不能忍受会胡言乱语甚至强行拔管。
因此,护理人员应守候在床旁,可通过询问握手,耐心陪伴等方法耐心和病人解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当呼吸改善后即可拔管,鼓励其配合治疗,战胜病魔。
1.2 知觉剥夺由于进行了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整天都处于一种过度的不情愿的刺激环境当中,极易造成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如时间感觉障碍等,老年人易产生谵妄。
为了预防此现象发生,我们护理上可尽量上病人住单人间,减少不良刺激,可在交班时跟患者说一说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可给患者展示一些时间图片等,也可在病房里悬挂白天或者黑夜的帘子,或者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使感官受到良好刺激。
总而言之,对于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从生理,身体,心理三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躯体和心理的改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帮助其早日康复。
2、非语言沟通的意义与方法
2.1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如果患者的需求不能清楚表达,不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心理,不但对病情不利,而且会使患
者产生各种精神心理障碍,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进一步影响患者身心的顺利康复。
因此,护患交流在整个护理过程的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应予充分重视和加强。
特别是对于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他们没有能力及时表达意愿,因此,非语言沟通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2.2 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对于ICU病房的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非语言沟通方法通常是语调,触摸,手势方面的沟通。
语气语调
护理人员应掌握在与患者交流时采用适当的语气,语调并在音量和节奏上加以控制,在ICU,很多时候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气管插管的急重症患者,可能他可以听到并理解你所说的,但是无法和你一样用语言表达他的反馈,所以要做到将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做到语气亲和语调适当,做到严肃性与亲切性相统一,避免病人产生畏惧心理而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触情绪。
触摸
触摸是通过人体的触摸传递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和安慰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ICU病房,护理人员面对一些气管插管患者表达自我时大多数是烦躁挣扎,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触
摸,可握住他们的手,摸一下他们的头,仔细查看他们到底在诉求什么,这样的触摸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心,有安全感,体现出亲人般的关怀,这样患者也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希望的存在。
手势
在临床上与机械辅助呼吸患者进行沟通时,手势语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手势语配合口语是护理工作比较常用的。
面对一个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手势向患者表达,例如患者不肯配合治疗时我们可以给予患者一个询问的手势,问他是不是哪里很痛或者怎样,当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时及时给予一个很棒的手势,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心理上也有一种安定。
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单单是以上提到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其他实用的方法。
如图片的应用对于缺乏书写能力的患者来说比较难实行,我们可以采用自制的图文并茂的卡片,让患者点头或者摇头来表示确认或者否认,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予以合理解决。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往往需要适当约束,当他们无法使用普通病房的按铃呼叫器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可以发声的小玩具,让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可以用手挤捏小玩具来进行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总而言之,只要能达到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法方式都是见仁见智的。
3、小结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一些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方法的沟通形式,而ICU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因为特殊原因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因此非语言交流就是连接护患沟通的桥梁,护理人员的认真细致的观察以及沟通和患者能够大致表达出来在护理工作上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对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和促进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英.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非语言沟通.2008,288-289
[2]张芳.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5):40-41
[3]朱莹.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7,2408-2409
[4]李亚,蓝广萍.护患之间非语言沟通的技巧[J].家庭护士,2006,(8):51-52。